?

讓耕讀之花盛開校園

2023-11-29 08:18蘇鳳鸞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9期
關鍵詞:勞動意識學以致用校本課程

蘇鳳鸞

[摘 要]耕讀文化強調將勞動實踐和文化教育相結合,構建與實施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勞動素養。南寧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通過樹立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思考課程形式等措施構建耕讀文化校本課程體系,通過編寫配套校本教材、打造勞育實踐基地、設計舉辦耕讀活動、整合家校學習資源等措施實現了課程落地,基本達到了傳承耕讀文化、培養學生耕讀精神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耕讀文化;校本課程;勞動意識;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7-0093-03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是我國之根本,耕讀文化則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耕讀文化源于古代知識分子“半耕半讀”的生活方式,他們將勞動實踐和文化教育相結合,在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同時,更進一步加深了對文化知識的理解程度。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與耕讀文化的精神內核不謀而合。學校構建與實施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是貫徹此次講話精神的體現,更是有效傳承耕讀文化、增強學生勞動意識、彰顯勞動育人價值的重要措施。

一、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體系構建

1.樹立課程目標

要進行校本課程的體系構建,首先應當樹立課程目標。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目標應當包括讓學生了解與傳承耕讀文化、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等。

(1)了解與傳承耕讀文化

耕讀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的耕讀精神體現出“知行合一”的重要理念,蘊含著對勞動和知識的尊重。在當代,耕讀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其蘊含著文化教育應當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人與自然應當和諧共處等重要社會思想。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應當讓學生了解與傳承耕讀文化,學習與領會耕讀精神,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2)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

樂于勞動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品質。然而,現在許多孩子由于從小遠離農田、遠離耕種,在成長過程中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愿參與勞動,脫離社會實踐,勞動意識欠缺。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應要重在增強學生勞動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耕種的過程中領略勞動的快樂,從而學會勞動、樂于勞動,養成勤勞精神和責任意識。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和能力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學生缺乏學以致用的思想和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難以熟練運用已學知識,導致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耕讀文化校本課程將勞動實踐和文化教育相結合,致力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2.設計課程內容

設計耕讀校本課程是讓耕讀文化融入學校教育體系的基礎,是建構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重要基石。以南寧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為例,學校設計了生產勞動課程和生活勞動課程兩大體系,課程內容涵蓋植物種植、植物養護、日常勞動、生活習慣、勞動創新等方面,旨在讓學生真正了解與掌握各類種植技巧與生活技巧,切實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意識。

(1)生產勞動課程

生產勞動課程主要包括農作物耕種課程和中草藥種植課程。

①農作物耕種課程

農作物耕種課程的設置旨在讓學生了解農業的重要性和價值,在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和勞動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奮斗和拼搏精神。學校設計的耕種課程包括“無土栽培體驗”“給種子安個家”“豆芽生長記”“小農夫開荒”“水里種菜的樂趣”“爬藤植物牽引術”等,涵蓋多種作物和種植方式,讓學生真正體驗種植的過程,學習種植技巧,培養勞動能力。同時,學校開展了勞動創新課程,內容讓學生將水果皮、爛菜葉等收集起來做成堆肥;用辣椒、洗潔精等材料制作簡單的殺蟲劑……這些課程從勞動到創新,促使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充分利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勞動成果,用大腦思考勞動創新,從而深刻體會到勞動的價值。

②中草藥種植課程

中草藥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神奇的療效聞名世界。學校將中草藥種植納入耕讀文化校本課程,通過邀請高校教授、非遺傳承人等進校園,開設講堂為學生傳授中醫藥文化,開設“認識藥用植物的種子”“艾灸小課堂”“我是‘小神農’”“植物香囊制作”等中草藥種植相關課程,強化學生的中藥種植知識,培養學生的種植技巧,有利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中草藥種植課程的設計豐富了耕讀文化校本課程內容,構建了文化傳承與青少年勞動教育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2)生活勞動課程

生活勞動課程主要為家務勞動課程。家務勞動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勞動技巧。通過家務勞動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勤勞品質,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設計的家務勞動課程包括“垃圾分類小管家”“衣物收納師”“廚小白成長記”“廚藝小能手”“廚神大比拼”等,主要以家務勞動和烹飪為主。家務勞動課程讓學生學會垃圾分類、整理衣物等簡單家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規劃能力;烹飪課程讓學生學會做簡單的家常菜,學生在學習生存技能的同時,還能品嘗個人的勞動成果,感受勞動的快樂,從而增強勞動意識。學生通過家務勞動,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樂趣,體會到“勞動讓生活更美好”的意義。

3.思考課程形式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的要求,基于對學生年齡段、學習情況的分析,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應當運用多樣化的課程形式,在課內包括理論課程、動手操作課程、團隊協作課程等;在課外包括主題文化活動、種植觀察日志等。多樣化的課程形式有利于提高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豐富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樂在其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

二、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

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體系基本構建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將課程真正實施落地,進行教學實踐。下面以南寧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為例,探究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

1.編寫課程配套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課程的重要教學材料。編寫系統性、科學性、趣味性的課程配套校本教材是建設校本課程的重要基礎。學校專門成立了耕讀文化課程校本教材編寫工作組,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分學段編寫了耕讀文化課程配套校本教材。對低年級的學生,教材內容以介紹耕讀文化和簡易的種植課程為主,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對中年級的學生,教材內容以實踐課程為主,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基本掌握種植技術和勞動技能;對高年級的學生,教材內容以團隊項目課程為主,旨在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勞動素養。實踐表明,在課程配套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后,教師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好,有利于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系統性發展。

2.打造校園勞育實踐基地

耕讀文化要求勞動實踐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因此,打造一個便于進行勞育教學實踐、符合校本課程要求的校園耕讀文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自然是踐行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重要舉措。學校以現有資源為基礎,在教學樓樓頂開拓出一千三百多平方米,打造集農耕文化展示、語文寫作觀察、數學實地測量、科學種植實驗、美術戶外寫生、雨水回收利用為一體的“耕讀傳家”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根據師資力量、學生需求,結合植物的種植規律、生長環境、氣候條件等不同的因素,設計“菁菁百卉園”“東籬菜珍園”“秋實瓜果園”“神農本草園”“未來創新園”“國風愛蓮閣”六大特色版塊園區,融合各園區的植物特點進行詩書配套,落實耕讀結合。同時,學校與廣西藥用植物園結對共建,在校園里建設兩個“神農本草園”,并開設以“承神農文化,傳草本精華”為主題的研學課程,在培養學生耕讀精神的同時,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3.帶領學生參與耕讀活動

帶領學生參與耕讀活動是建構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重要環節。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獨立的種植園,在耕讀活動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到班級種植園,讓學生親自動手種植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示范、指導,比如種植大豆、玉米時,讓學生觀察它們的種子的形狀、顏色等,并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和作物特點,進行測量種植面積、安排種植密度、規劃種植區域等實踐活動;在蓋土、澆水、施肥、養護等動手操作環節,教師先示范操作一遍,再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在耕讀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并耕讀讓學生通過撰寫種植感悟、繪制種植過程、展望種植結果等方式寫出自己的種植感受。通過親身參與耕讀活動,學生了解了耕作所需的辛苦和耐心,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深入了解了農耕文化的內涵,培養了勞動意識和實踐能力,對勞動的重要性和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學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整合家校耕讀學習資源

耕讀文化強調勞動實踐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因此學校開發利用學生的家庭種植資源,鼓勵學生運用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在家里種植植物并觀察其生長方式。這樣,學生在課外時間也能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與幸福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并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通過整合家校耕讀學習資源,使得耕讀精神更加深入學生的心靈,進一步提高了校本課程教學質量。

三、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南寧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針對現有課程評價體系存在的評價主體較為單一、評價方式不夠多元等問題,對耕讀文化校本課程評價體系進行了優化與完善。

1.豐富評價主體,打造多角度課程評價共同體

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多以教師為主體,缺乏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多角度觀察。打造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課程評價共同體,能夠增進學生與評價主體的交流互動,從而深刻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其中,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形式還能提升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批評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2.延長評價過程,構建全方位課程評價體系

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多為期末時由教師進行統一的課程評價,這樣的評價過程較短,難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耕讀精神。延長評價過程,構建從課程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全方位的課程評價體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有利于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耕讀文化校本課程的教育成果

1.耕讀文化得到傳承

在學習了耕讀文化校本課程后,學生對耕讀精神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懂得了勞動的重要性,能夠自主地將勞動實踐與知識學習相結合,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提升了自我學習能力和素養,耕讀文化和耕讀精神得到了有效傳承。

2.學生素養得以提高

通過學習耕讀文化校本課程,學生基本掌握了簡單的農作物種植和中草藥種植技術,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勞動能力和勞動意識得到了增強;同時,通過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懂得了要為團隊的利益奉獻,精神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建構耕讀文化校本課程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探索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構耕讀文化校本課程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和文化氛圍,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耕讀之花”盛開校園,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還有助于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耕讀精神根植于學生的心田。

[ 參 考 文 獻 ]

[1] 楊玲麗.打開大地之書 讓“未來”住進來:吳綾實驗小學耕讀文化課程基地建設的校本實踐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22(17):35-36,40.

[2] 劉學軍.全人教育理念下耕讀課程的建構與實施路徑[J].江蘇教育,2020(90):48-49.

(責編 韋淑紅)

猜你喜歡
勞動意識學以致用校本課程
傳承吳地童謠童戲,培養幼兒核心素養
“新青年下鄉”高職學生勞動意識培養研究
分組合作教學法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
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嘗試寫詩
初中科學復習課的有效性探究
新時期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情動學生 學生動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