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探索

2023-12-06 15:50孫凱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設計高中英語

孫凱

[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系統地將課堂教學的這三個重要方面進行整合,體現了完整的課堂結構。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設計圍繞課堂教學主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實現學生的知識增長、經驗豐富、能力提升和態度轉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高中英語;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3)24-0061-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本文簡稱“新《課標》”)提出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概念,強調教師應當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實現學科育人目標;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將學科知識和技能發展為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課堂評價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加高效地學習。教、學、評一體化體現了一個完整的課堂結構,有助于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通過每一次課堂教學落實到位、引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從終結性評價轉化為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課堂教學的良性互動中持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一)形成性評價理論

形成性評價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的評價學專家斯克里文在1967年提出的,他認為評價是對價值的評估,具有形成性和總結性的特點。布魯姆將形成性評價引入課堂中,他認為形成性評價可以反饋教學效果,是對學生沒有掌握知識的評價,最終目的是提升教學質量。形成性評價理論在發展過程中經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得以不斷完善和豐富。

形成性評價理論倡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連續性的評價,為教師的教學不斷提供反饋,指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形成性評價理論強調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在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調整了教學的順序,改變了以往“教”“學”“評”的單向發生模式,使得“教”和“學”能夠朝著共同的目標同時發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在完成一個學習循環并達成目標后繼續進入下一個學習循環。通過教、學、評的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形成性評價理論的核心原則是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不僅僅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判。它強調評價應該是一個持續的、反饋導向的過程,提供有關學生學習進展的反饋,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改進,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提升。形成性評價理論認為,學生應該參與評價過程,了解他們的學習目標,并能夠自我評價和設定下一步的學習目標。形成性評價理論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它提供了一種更細致、更個性化和更有效的評價方法,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元認知能力。形成性評價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教學策略,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

(二)逆向教學設計理論

格蘭特和杰伊在《理解力培養與課程設計:一種教學和評價的新實踐》中提出了與傳統教學設計方式相逆的教學模式: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倡導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展開課堂教學。這種逆向教學設計理論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置于教與學之前,顛覆了以往教學設計和活動的順序,對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逆向教學設計理論注重學生的理解,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要從學生對已經掌握知識的理解入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要以學生對獲得知識的理解為依據,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逆向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保障,注重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之間的承上啟下作用,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積極主動參與、高效學習知識。

逆向教學設計理論將學生的需求和目標置于教學的核心位置,并根據這些需求和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和評價方法。逆向教學設計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從學習結果出發,逆向規劃教學過程。它將教學設計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確定期望結果、設計評價方法、規劃教學活動。逆向教學設計理論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它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并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合作及討論。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和概念,并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二、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要求

教、學、評一體化將“教”“學”“評”視為密切相關、相互支持的環節,這三個環節是緊密結合、有機統一的。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選用不同風格的教學策略。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來實現學習目標。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包括教師的觀察、學生的表現、作品的展示、項目成果的獲得等。這些評價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并調整學習策略和目標。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教學過程的持續改進和學習的持續發展。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都需要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評價的作用是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學習的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相應的改進和調整。教學和評價不可分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選擇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通過引導學生自評、鼓勵學生互評、開展教師多樣評價來實現課堂全過程、多維度、高效率的教、學、評一體化?,F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第三冊 Unit 3中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進行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

(一)明確理念,立德樹人

新《課標》倡導教師要明確學科育人目標,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英語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聽、說、讀、寫、看等語言能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人教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第三冊 Unit 3的主題是Diverse Cultures,教材內容的聽說部分是對四種美國食物起源的探究和貴州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介紹,閱讀部分是李蘭在舊金山的旅行日志,讀寫部分是對舊金山中國城的介紹,課本練習冊部分的閱讀內容有美國文化標志和新西蘭的毛利文化等豐富的語言素材及文化內容。

該單元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中的“Welcome to Chinatown!”為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多元文化思維、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標題中welcome to的使用表明作者有可能是居住在舊金山中國城中受到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影響的華裔。文章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如何在外國生根發芽,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分析教材,解讀語篇

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第三冊Unit 3的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圍繞單元主題Diverse Cultures,主題范疇屬于是“人與社會”。本單元的多篇材料分別介紹了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紐約皇后區等,其中本節課需要教授的語篇介紹了多元文化特征明顯的舊金山中國城。

語篇的主題和內容(What):文章介紹的是位于舊金山的中國城,描述了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和諧共存的現象。內容包括中國城的位置、氣候、歷史、旅游景點、著名人物、特色商店和美食等。

語篇的深層含義(Why):通過對語篇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舊金山中國城的特色、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語篇的文體特征(How):學生從課外渠道了解的國外中國城相關背景信息,對介紹舊金山中國城的語篇有了前期預判,通過分析語篇層次和結構、賞析語言特色,掌握介紹地點的作文的寫法。

(三)分析學情,明確目標

該節課教師面向廣東省某重點中學高一年級學生授課,他們英語學習興趣濃厚、應試能力較強,但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較弱。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常有機會接觸一些多元文化的內容,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為英語基礎較好,能用英語介紹家鄉或者給定的目標城市。但是這些學生對多元文化融合的理解深度還不夠,口語介紹和書面表達通常都局限在比較淺層次的內容上,還不能將歷史淵源和情感態度進行較好的融合表述,因此本節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實現增長知識、豐富經驗和提高能力。

(四)制訂目標,期待表現

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最重要的是制訂目標,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師生共同的“評”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圍繞整個大單元的主題,根據語篇內容,明確學生在語言、文化、思維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需要達到的水平。

教師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在授課前制訂的目標包括:(1)學生能夠了解舊金山中國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特色;(2)學生能夠通過分析語篇結構掌握介紹地點類作文的寫法;(3)學生能夠全面、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家鄉或一座城市;(4)學生能夠利用checklist對作文進行自評及互評。

(五)啟發引導,循序漸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以讀促寫,按照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個層次的活動,逐步推進課堂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那么多國家都有中國城,它們是怎么形成和發展的。結合本單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華裔在美國發展過程中做出的犧牲和貢獻。學生在理解了中國城的發展過程之后,聯系自己課前對中國城的了解,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舊金山中國城的多元文化特色。

教師對課文的講解通過引導學生完成mind?map和設計文章結構圖等直觀的形式予以呈現,方便學生理清思路。通過歸納概括每段內容的關鍵詞,教師引領學生歸納出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征,讓學生感受這種經典寫法。

(六)突出評價,學有所獲

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是要體現出“評”的全過程、多維度、齊參與。全過程體現在評價貫穿課堂教學中,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應該有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明確是否完成學習目標,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多維度體現在既要對學生的口頭發言進行評價,又要對學生的書面表達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小組合作進行評價。齊參與體現在課堂評價方面,包括引導學生自評、鼓勵學生互評、教師適時點評,評價的標準是師生共同參與制訂的。

在該節課中,教師在授課之初就向學生展示了學習目標:1.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town in San Francisc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multiculturalism. 2.To appreciate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se and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3. To gi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ity or town you live in. 4. To evaluate and edit writing.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各種表現及時予以評價和反饋。評價和反饋的內容既包括學生回答問題,又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回應。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采用以肯定鼓勵為主的點評,還要格外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或其他同學的回答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在哪些方面可以答得更好,避免整節課都是比較淺層的評價。因為那樣的評價不能幫助學生明確自己需要在哪些細節方面更加努力,從而沉迷于“自己很優秀”的假象里。

對寫作的評價標準是學期之初教師和學生共同制訂好的,主要包括主題、結構、表達、書寫,方便學生關注寫作中需要注意的這四個基本方面。四個方面都按照0~5分賦分,滿分合計20分。評分中對書寫的強調是因為在實際考試中,工整的書寫對作文整體得分會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可加強對學生書寫的要求和評價。

對于寫作的評價首先由學生根據包含以上四個方面內容的checklist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要,因為自我評價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鮮明特色。只有學生最清楚自己懂的和不懂的內容,因此當學生能夠根據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時,深度學習就真正發生了。

教師對學生寫作的評價既要關注較多學生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又要關注個別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個性問題。評價雖然要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但依然要為學生樹立遵守評價的標準。

教、學、評一體化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系統地將課堂教學的三個方面進行整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了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教師通過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能更高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助于落實學科育人目標。

猜你喜歡
教學設計高中英語
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高效之路的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