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黑格爾哲學的關鍵概念

2023-12-10 16:42張汝倫
社會觀察 2023年10期
關鍵詞:規定性知性黑格爾

文/張汝倫

黑格爾和亞里士多德一樣,把哲學理解為“對思想的思想”。對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黑格爾自己的哲學正是起于反思,終于反思。反思在黑格爾哲學中,具有靈魂和樞紐的意義。沒有反思,絕對問題(黑格爾哲學的基本問題)不可能被發現和提出;沒有反思,黑格爾也不可能解決他要解決的問題。

反思的非主體性

思辨可以說是黑格爾哲學真正的思維模式,辯證法還只是思辨的一個初級形式,不是思辨的完全形式。在日常思維中,矛盾導致矛盾雙方的消解,但在思辨中,矛盾(差異)不但沒有被消解,而且被堅持,但是同時又在將它揚棄在更高、更原始的統一中,從而達到同一性與非同一性的同一性。反思是將事物加以對立二分并將此二分固定下來,思辨則是要重建被分離的事物(世界)的原始統一。反思的本質在于對立,通過對立建立事物的關系;思辨并不簡單地否定事物的對立,而是從它們的原始統一出發來思考對立的事物。

如果說,對于反思來說,絕對永遠在世界的彼岸,是世界的外在超越的話,那么對于思辨來說,“有限性是無限焦點的活動半徑,它輻射出它們,又由它們構成;焦點在它們之中,它們在此焦點中被設定”。黑格爾用焦點與半徑的比喻來說明,無限與有限、絕對與事物的同一性與非同一性的同一性。絕對是超越,但它是在事物內部的超越。而要達到此種認識,必須通過批判反思來超越反思。但是,黑格爾批判反思并不是把它簡單地加以否定,而是要將它納入絕對之中,由此將它改造為他自己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和方法論原理,這就是絕對反思。絕對反思就是思辨,黑格爾用它來克服近代反思哲學造成的心物二元論,重新確立世界的原始統一性。

但是,絕對反思的概念不能簡單理解為是傳統反思概念的升級版,傳統反思概念是知性的產物,而絕對反思是理性的產物,但歸根結底是主觀意識的活動。黑格爾自己在《邏輯學》中明確表示:“這里所談的,既不是意識的反思,也不是以特殊和普遍為其規定的知性反思,而是一般反思?!?/p>

要理解黑格爾的反思概念或思辨概念,我們必須時刻牢記黑格爾哲學的初衷。黑格爾的哲學歸根結底要解決近代文化道術為天下裂的局面,解決世界的分裂以及生活的分裂和碎片化。他認為人類這種前所未有的困境,是由于知性反思造成的,這是一種只分不知合,只知事物的區別,不知世界的原始綜合統一;所有的分裂都是以統一為前提,分裂總是派生的。但知性反思只有小慧卻無大智,不斷推出新的區分并將它們固定化和絕對化,導致世界和思想的不斷分裂,這是我們今天還在面對的現實。黑格爾看得很清楚,反思只要以主觀意識和自我意識為根據,并成為哲學思維的基本出發點和最高原則,那么,反思造成的種種二分就根本不可能得到克服。這就使得絕對消失在種種有限事物中,消失在相對的雜多中。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造反思概念;而反思改造的關鍵,在于讓反思與意識脫鉤,與主體脫鉤。只有始終記住黑格爾絕對反思概念的非主體性,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這個困難的概念。

反思的三重結構

黑格爾從他哲學生涯一開始,就以解決近代哲學的根本問題——主客體分裂的思維方式及其造成的現代世界的種種分裂——為自己哲學的根本任務。思辨即思辨反思的概念,是他解決上述根本問題的關鍵,甚至決定他自己哲學的成敗。

近代反思哲學最根本的問題,是反思與反思對象是一種外在關系,并且,由于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思維與存在)的外在關系,造成了一系列的二元分裂。思辨就是要將知性思維造成的思維與存在的外在關系,變成存在本身的自我關系。存在的這種自我關系就是本質:“本質首先是單純的自我關系,是純粹的同一性?!钡?,“本質必須表現”。在傳統哲學中,本質是不變的規定。與之相反的是人的主觀思維、反思,是不斷活動的。

黑格爾的本質概念與傳統本質概念最大的不同就是,本質就是反思,通過自身的運動顯現。因此,本質有其自身的直接性。但這種直接性與知性思想的直接性概念迥然不同,它是“只是在它的否定中才存在”的直接性,黑格爾將其稱為“反思的直接性”。而Schein是這種直接性的又一個稱呼。

Schein這個詞在德語中本來就有“假象”“幻相”“表象”的意思,這些意思中都含有直接性的特征,但這種直接性說到底是不真的、虛假的。黑格爾正要利用這個詞的這個意義特征來揚棄傳統哲學直接性概念。傳統的直接性概念總是與純粹存在、有規定的存在聯系在一起,在一般人眼里,它意味著固定、可靠、明確?!八璧纳裨挕本褪墙⒃诖酥苯有愿拍罨A上的。如前所述,休謨和康德哲學使得這種直接性概念難以為繼。黑格爾同樣不接受這種直接性概念,但他認為直接性這個概念必不可少,并且應該是他思辨的本質概念的一個基本特征,否則思有同一根本不可能,而本質本身也將只是沒有規定的空洞概念。

黑格爾的作為本質特征的直接性,不是外部(反思)對象的直接性,而是“作為回歸的直接性”。反思本身就是這種直接性。但“回歸”這個詞在黑格爾這里不能理解為現象回到已有的固定本質,而要理解為直接性通過反思運動被設定。傳統直接性已經“在那里”,無需任何事物。但黑格爾的本質概念將傳統確定可靠的直接性變成了虛幻不定的顯相,顯相也是直接性,卻是反思的直接性,即它是反思(本質)自我否定的產物,所以黑格爾說它是無或無本質。但反思的自我否定并非純粹消極的,它被理解為“從一個否定物的回歸,因此是自我揚棄的直接性”?!皬囊粋€否定物回歸”意味著存在之設定或設定之存在,就此而言,反思就是設定。

黑格爾在這里討論的是他的本質概念,他的本質概念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自我關系,自我關系是沒有一個作為關系項的他者的關系,因此,否定就是自身回歸自身。如果這樣的話,回歸自身也就是自我消解,在此自我消解中,它讓它的他者出現,但這個他者就是它自己。也就是說,本質的反思運動通過否定(自我揚棄)使自身成為一個他物,但這個他物其實是它的自我異化、自我規定。他物是在反思運動中產生的,而不是現成、自在地在那里,等著反思從外面去反思它。

傳統反思概念卻正是這樣來理解反思的,反思是外部反思,即主體從一個現成、自在的他物(客體)外面去反思它。這是知性層面的反思,是主體意識的反思,而不是絕對的反思、存在自身的反思。但黑格爾并不認為絕對反思與知性反思是兩種彼此不同的反思,在他看來,反思只有一種,即絕對反思,知性的外部反思只是絕對反思本身的一個環節或形式而已?!哆壿媽W》中的“外在反思”,不是指主體的外在反思,而是作為絕對反思的一個環節的外在反思。它的目的,是要說明知性對實在的外在反思只是思辨反思的一個重要步驟,它可以還原為絕對反思,從而證明只有一種反思。

因此,不能將《邏輯學》中作為絕對反思的一個環節與一種結構形式的“外在反思”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知性的反思。知性的反思當然也是一種外在反思。這種思維方式的根本問題是思維與思維對象,即主體與客體是完全分離的,但它們只有已經處于一種絕對的統一中,才能分離,分離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絕對統一。但是,絕對統一如沒有分離,就是沒有規定的空無。思維與其對象沒有相對的分離,就不會有知識和事物的規定性。黑格爾從未要完全否定知性的外在反思;相反,他只是要揚棄知性的外在反思,用思辨的絕對反思來描述與批判知性的外在反思,以思辨的外在反思來消化知性的外在反思。

外在反思又被黑格爾稱為“實在的反思”,之所以用“實在的反思”來稱呼外在反思,是要強調這是一種產生規定性的反思。黑格爾在存在邏輯論述“定在”這一章中明確指出:“實在是質,是定在?!薄暗窃谧鳛橘|的實在中,強調的是一個存在者?!睂嵲诳偸顷P于一個有規定的存在者(定在),但強調事物的存在并不能說明事物的規定性。事物的規定性是通過否定性,即它的不是得到的?!岸ㄔ诰褪且话愕拇嬖冢ㄊ牵┖鸵粋€不是(Nichtsein)?!晃者M存在的不是,構成了規定性本身?!庇纱丝梢?,在黑格爾那里,“實在”和“實在的”都與事物的規定性有關。外在反思之所以又被叫作“實在的反思”,是因為它是產生規定性的反思。

產生規定性也就是產生新的內容。但黑格爾在《邏輯學》最后強調邏輯是一個自身環繞的圓圈,開頭就是末尾,周而復始,永恒輪回,這樣,邏輯自身怎么可能產生新的規定、新的內容?邏輯運動的所有環節早已定好了。其實,這是沒有仔細研究黑格爾關于方法論的論述才會產生的困惑和誤解。黑格爾的邏輯學有雙重邏輯運動形式,即自身回歸的循環運動形式和保證思想運動進展的線性運動形式。這兩種邏輯運動的形式在《邏輯學》中都有明確的論述。

邏輯循環運動和線性運動這兩種邏輯的運動模式使得黑格爾的邏輯將不會是一個同義反復的形式空轉,不是一個自身封閉的體系,而是具有不斷產生新的規定的可能性的開放的體系。按照康德對科學命題的區分,分析命題是謂詞的內容(概念)已包含在主詞中,因此,分析命題并不提供給人們新的知識。綜合命題則相反,它提供新的內容與知識,但沒有必然性??档略噲D以他的先天綜合判斷來使得判斷既能提供新的知識,又具有普遍必然性。黑格爾則要用他的邏輯運動的雙重結構來實現分析與綜合的統一,保證世界的開放性和必然性。他明確聲稱,他的辯證法既是分析的,又是綜合的,分析與綜合只是同一個辯證法的不同環節?!罢胬淼姆椒ㄊ且愿拍顏砝斫鈱ο?,它雖然如指出過的,本身是分析的,因為它絕對停留在概念之中,但它同樣又是綜合的。因為通過概念,對象將是辯證的,并且被規定為另一對象?!蓖庠诜此碱A設了作為它自身否定的直接物,這就越出反思最初的原始結構而達到一個實在的(有規定的)他者,這是綜合;但那個他者源于那個原始結構,反思運動自身只是使其凸顯而已,就此而言,這是分析;但該他物與原始結構不是純粹的蘊含關系,而是生發關系。

知性的反思概念(即傳統的反思概念)的基本特點是,反思者與反思對象是根本不同的,它們的關系是差異關系而不是同一關系,也因此,是外在關系而不是內在關系,反思總是外在的反思。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知性思維是建立在對事物外在的孤立規定的基礎上,這樣,事物之間只可能有外部機械的關系而不可能有內部有機的關系。黑格爾的外在反思是思辨意義的外在反思,而不是知性意義的外在反思,那種“反思首先是對孤立的規定性的超越和關聯,規定性由此被設定為處于關系中,但仍保持它孤立的有效性”。黑格爾并不否認知性和知性反思的合理性,他甚至認為,他的思辨方法即辯證法就其特有的規定性而言,“是知性規定、事物和一般有限物的固有的、真實的本性”。但與知性思維根本不同的是,辯證法是“內在超越”。這種“內在超越”不是主觀意識的內在超越,而是存在本身的內在超越。外在反思則是這種內在超越的實現過程。

知性形而上學之所以問題很明顯卻難以被克服與超越,一個主要原因是:事物當然是有差異的,但在知性思維統治下,任何事物的規定都是孤立固定的,因此,事物(包括抽象事物,意義與概念)的差異只能是外在的。如有(存在)與無,是與不是,它們的區別的根本性的,是不可調和,更不可同一的。但在黑格爾的思辨哲學中,事情剛好相反。思辨反思的邏輯恰恰要表明,存在與否定之間不再有原則區別,因為在知性思維那里作為一切事物基底的存在之基本性,已經在反思(本質)的自我關系的否定性中被揚棄了。與此相應,規定不再像在知性思維中那樣,是外在的規定,而是反思的內在規定——反思規定。

在知性形而上學—存在論中,規定性是事物外部關系的體現;但在黑格爾的思辨哲學中,存在是設定的存在,即反思規定,它也有他物,但它的他物是反思運動自身的產物,這個他物與它一樣,也是反思自身的一個環節。

被設定的存在當然意味著規定性,或用黑格爾的行話說是“作為否定的否定”,但它也是自身反思的存在的環節。黑格爾把這種被設定的存在叫作“反思的規定”。知性反思的規定是孤立的、無中介的、彼此外在對立的。而反思的規定本身已經包含它們的彼此關系?!白陨矸此嫉拇嬖凇敝傅氖欠此家幎ú皇侨酥饔^外在的規定,而是自身包含諸規定的總體關系,同時又是此總體關系的一個環節的存在意義的規定。黑格爾“自身反思的存在”的思想是為了從根本上克服知性思維不可避免的二元對立分裂的困境。

結語

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并非要取代知性思維,更不是要否定知性思維,而是要表明知性思維的片面性與根本缺陷。與其說他是提供另一種思維方式,不如說他是要我們重新審視思維本身的性質,反思我們對思維的理解?,F代人一般都將思維理解為人的主觀能力,與存在沒有直接關系,反而是始終與存在處于對立的狀態。但黑格爾的反思學說卻表明,思維本身是存在的反思(反映),人類的主觀思維(知性反思)只是思辨反思的顯相,是它的自我否定(主觀思維當然不是存在本身),但終究也是它的自我回歸(主觀思維的合理性不在于人的主觀意識,而在于存在本身)。黑格爾的反思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闡明了思有同一原理的內在理路,揭示了知性思維種種缺陷的根本原因。思有同一的基本原理使得思辨反思必然以被設定的存在(事物本身),而不是意識的自身反思(知識的主觀條件或主體性)為重心。存在的基本規定恰恰是思辨反思的產物,而不是知性反思的結構與規定。反思就是存在本身,是存在自身的反映,而不是外在于存在的東西。

猜你喜歡
規定性知性黑格爾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價值
知性優雅
露也露的知性優雅
我的最美學卡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