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河南省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淺析

2023-12-13 22:50閆炳科張璇張穎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9期
關鍵詞:綠色農業碳排放雙碳

閆炳科 張璇 張穎

摘 要 近些年我國一直在大力推動農業低碳發展,尤其是在承諾實現“雙碳”目標后,加快推進農業低碳發展更為迫切。河南省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農業碳減排潛力巨大。河南省已從農業結構升級、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強農業科技支撐、推行綠色種植模式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農業碳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來看,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土地流轉不暢、生產效率有待提升等問題依舊存在。在對河南省碳排放水平測度和綠色農業發展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過度使用化肥農藥、部分土地流轉不規范、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規劃落實不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有待提高),提出了加強農業環境保護、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和模式、確保農業發展規劃落實到位、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對策建議,以期推動河南省農業綠色轉型升級。

關鍵詞 碳排放;綠色農業;水平測度;問題;對策建議;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7.049

近些年我國一直在大力推動農業低碳發展,尤其是在承諾實現“雙碳”目標后,加快推進農業低碳發展更為迫切。我國近年來農業碳排放呈下降趨勢,農業碳排放以土壤溫室氣體排放、農膜投入和農用品投入碳排放為主[1],但農業機械能源消耗帶來的排放是很大的不確定因素[2]。因此,推進農業低碳發展是農業可持續性發展和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步進行的必由之路,也是防控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業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優選擇,而這必然依賴綠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3]。本研究以河南省為例,在分析農業碳排放水平及綠色農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找出當前制約其農業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促進河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參考。

1? 河南省農業碳排放量測度及綠色農業發展現狀

1.1? 農業碳排放量測度

河南省是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2022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678.94億kg,位居全國第二,比上年增產24.51億kg,增長3.7%。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650億千克以上,并再次邁上675億千克臺階[4],為端牢中國飯碗、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持續貢獻河南力量??紤]相關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種植業的生產過程,本研究主要選取了化肥、農藥、農用塑料薄膜、農用柴油的使用量,總播種面積及有效灌溉面積等6個方面的碳排放來計算近20年河南省碳排放總量。

碳排放總量測算公式為:E=Σ[Ei]=Σ[Ti×Ci] (1)

式(1)中,E為農業碳排放總量;[Ei]為各碳源的碳排放量,[Ti]為第i類碳源的量;[Ci]為各碳排放源的碳排放系數(i=1, 2, 3, 4, 5, 6)。根據公式(1)和表1 中碳源因子及系數值可測算出河南省2002—2021年農業各碳源因子排放量表。

首先對河南省20年間農業生產條件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河南省農地灌溉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呈增長趨勢,農用柴油使用量于2014年達到最大峰值后,開始下降。另外,化肥、農藥和農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整體都呈現出先增后減的趨勢。這與曹志宏通過對2000—2015年河南農業碳排放的總量分析,得出河南省農業碳排放量呈現增長趨勢相吻合[5]。

依據碳排放總量測算公式,將表1、表2中的數據代入得到河南省20年間農業各碳源因子排放量均值(見表3)。2002—2021年期間,化肥排放是河南省農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占其碳排放總量72.75%;播種產生的碳排放量最低;其余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農膜排放、柴油排放、農藥排放、灌溉排放。

1.2? 河南省農業綠色發展現狀

1.2.1? 農業結構升級

河南省注重提高農業經濟水平,以綠色農業為主導,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此,制定了多項工作方案,包括《河南省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并配套優質小麥發展、優質花生發展等6個工作方案。此外,圍繞打造全產業鏈、建立農戶增收機制,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1.2.2? 綠色農產品競爭力提高

河南省積極推廣綠色農產品,打造綠色農業品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目前,河南省共有61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帶動近25萬農戶參與建設,有400多家綠色食品企業直接與生產基地對接。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要求適度規模經營,作物種植面積不少于2 000 hm2,生產中倡導清潔化、減量化,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控替代化學農藥使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河南省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總面積已達到101萬hm2,標志著全省13%的耕地實施了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覆蓋了16%的基本農田、20%的高標準農田[6]。農業生產逐步實現了由追求數量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

1.2.3? 農業科技支撐得到改善

河南省積極發展農業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效益。河南省小麥生產基本實現良種和全程機械化全覆蓋,從“十二五”末到2021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6.6%增加至63.3%,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77.5%增加至85%以上,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農業科技已成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同時,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涌現,種業“芯片”研發不斷突破。2000年以來,河南農業領域主持完成項目獲得國家三大科技獎勵的有51項,其中2個小麥品種(鄭麥9023、百農矮抗58)、2個玉米品種(鄭單958、浚單20)等4個育種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7];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成效突出,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落戶河南。

1.2.4? 綠色種植模式有所成效

河南省積極推廣綠色生產模式,包括種植方式、施肥、植保等,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河南省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圓滿完成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67萬hm2的任務,實際落實6.68萬hm2,帶動全省大豆面積達到36.36萬hm2,增加3.04萬hm2,總產8.5億kg,增加了1億kg,增幅13.4%。對自愿承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的新型經營主體,在符合大豆4~6行、玉米2~4行種植模式的前提下,根據實際種植面積,中央和省級財政按照200元/667 m2的標準給予補助[8]。在操作方式上,可以補現金,可以補實物,也可以購買社會化服務,要重點用于種子、化肥、農藥、機具及病蟲草害防治等環節,具體補助方式由項目縣統一確定。

1.2.5? 農戶素質不斷提升

河南省積極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戶素質提高,提高農戶的科技意識和素質,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在推進農戶持證方面,開展了種養大戶、農副產品加工、農村電商、鄉村工匠、轉移就業勞動力等各類涉農技能培訓,共培訓122.4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2.1萬人。農業農村、人社、鄉村振興、教育四部門協同,依托高素質農戶培育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雨露計劃、農戶學歷教育培養試點等項目,合力培育高素質農戶24.3萬人。農業農村部門啟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遴選一批基礎好的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到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為期1年的孵化式、精準式培養。依托高素質農戶培育計劃,培訓、培養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帶頭人等9.95萬人[9]。

2? 存在的問題

作為中國農業大省,河南省擁有廣闊的耕地資源,農業綠色發展現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協作,共同推進農業綠色化進程。

2.1? 過度使用化肥、農藥

河南省當代農戶整體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有些陳舊,對新鮮事物的接納與認同能力較弱。他們更偏向于傳統的耕作模式,因而對新技術的接受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多數農戶依靠經驗施用化肥農藥,缺乏科學的使用方法。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農業藥品狂歡”的現象,他們習慣在農業生產中投入大量的化肥和農藥,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久的發展[10],致使農產品品質不穩定,包括農藥殘留、化學肥料等有害物質的超標,影響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品質,還會導致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

2.2? 部分土地流轉不規范

河南省農村人口大量流出,土地流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土地流轉市場缺乏標準和有效管理,存在虛假流轉、非法占地等問題,這種現象在河南省內并非個例。一些被流轉的耕地或基本農田,最后到了承包者手里,有的用來種草種樹,有的以發展休閑觀光名義違規占地、建房、建養殖場,損害了生態環境和農戶利益。

2.3? 農業生產方式落后

河南省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仍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缺乏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理念。例如,在農作物灌溉方面,許多農戶仍然采用傳統的灌溉方式,不僅效率低下,還不能有效保障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因此,采取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理念,結合科學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

2.4?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在河南省的許多農村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相對較低,一些新型技術和產品尚未被充分推廣應用。河南省的農業發展還存在許多技術和設備上的問題,如農戶們使用的機械設備比較老舊、防災能力不強等。

2.5? 規劃落實不到位

河南省存在很多規劃與現實不符的情況,導致農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各類政策之間存在矛盾,阻礙了農業綠色發展進程。受制于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歷史欠賬多等原因,河南農業綠色發展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仍有200多萬hm2中低產田,早期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部分設施年久失修,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32%[11],農業灌溉過程中的水資源利用率低,對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壓力,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農業生產方式仍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較弱,農業效益總體不高,農戶收入亟待提升。

2.6?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有待提高

合作社缺乏各類人才和核心競爭力,導致運行不規范、管理不到位。社員大多數是村中經驗豐富的種植戶,由于自身認知的局限,缺乏理論知識和新的科技知識支撐,創優創牌方面的意識相當缺乏,從而導致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很多農民合作社雖然創辦起來了,但不懂管理、不善經營仍是農業產業的“死穴”,缺乏管理經驗難以良好發展,到最后也只能原地踏步,絲毫沒有進步。

3? 對策建議

要想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濟,需要加強技術創新、環境治理、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管治。同時,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提升整個農業生產鏈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才能推動河南省農業綠色轉型升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3.1? 加強農業環境保護

政府應加強農業環保政策的制定,建立完善的環保法規和標準,加強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和回收,建立健全回收體系,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將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出臺《河南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實施意見》相關文件,闡述解決河南省現狀堵點的措施,如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大包裝農藥,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促進長效機制形成,逐步實現農藥源頭治理及減量增效。編印《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有關法規文件及部分經驗做法》等,同時要求各回收點義務對群眾開展宣傳。

3.2? 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土地經營權流轉,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行為。鼓勵農業托管企業、訂單企業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發展糧食生產。積極通過發展土地集中型和服務集中型適度規模經營,帶動小農戶、家庭農場和農戶專業合作社發展現代糧食生產。

3.3? 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和模式

積極開展綠色農業推廣活動,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和綠色農業模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政府應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綠色種植的力度,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新途徑。積極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技術,完善大豆玉米“帶狀種植”等推廣模式,促進農業綠色轉型升級。

3.4? 確保農業發展規劃落實到位

河南省農業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業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使農戶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農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河南省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規劃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業規劃實施的效率和效果,確保農業發展規劃的有效落實。河南省應當加強農業環境保護和監督,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發生,維護農戶和農業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3.5?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主體發展,推廣新型農業生產模式,促進農戶和政府之間農業合作的開展。2022年,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關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將農民合作社作為重點扶持的兩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其服務帶動能力逐漸增強。應持續優化經營環境,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保障其權益。河南省應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者的培訓和教育工作,提高其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促進其在農業經營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尹巖,郗鳳明,邴龍飛,等.我國設施農業碳排放核算及碳減排路徑[J].應用生態學報,2021,32(11):3856-3864.

[2] 金書秦,林煜,牛坤玉.以低碳帶動農業低碳轉型:中國農業碳排放特征及其減排路徑[J].改革,2021(5):29-37.

[3] 鄭麗琳,劉東升.關于農民合作社助推農業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合作經濟,2021(8):35-37.

[4] 張培奇,范亞旭.河南: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N].農民日報,2022-12-16(002).

[5] 曹志宏,秦帥,郝晉珉.河南省農業生產碳匯的演變趨勢及其集聚特征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8,26(9):1283-1290.

[6] 劉曉波.河南省1526萬畝耕地實施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EB/OL].河南日報,2023-02-26. https://www.henan.gov.cn/2023/02-26/2696212.html.

[7]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支撐助力糧倉豐盈——河南農業科技發展十年成就綜述[EB/OL]. (2022-08-26)[2023-04-05]. https://www.henan.gov.cn/2022/08-26/2568068.html.

[8] 董豪杰,黃紅立,許金安.裝滿“糧袋子” 拎穩“油瓶子”!河南穩步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EB/OL].河南日報農村版,2023-04-07. http://news.sohu.com/a/664166281_121434694.

[9] 省政府新聞辦.標桿養殖技工月薪超5萬 河南完善農業技能評價體系讓更多“土把式”變成“正規軍”[EB/OL].(2023-02-16)[2023-04-10]. https://www.henan.gov.cn/2023/02-16/2690153.html.

[10] 崔寶玉,孫倚夢.農民合作社的貧困治理功能會失靈嗎——基于結構性嵌入的理論分析框架[J].農業經濟問題,2020(12):17-27.

[11] 劉曉波.揚優勢補短板 農業強省建設加速跑[EB/OL].河南日報,2023-02-14. https://www.henan.gov.cn/2023/02-14/2688494.html.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3-04-1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農民合作社視角下組織支持、個人規范對農戶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72103054);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14批特別資助項目(2021T140181);2023年度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社會化服務助推河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對策研究”(232400411125);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數字鄉村支持農業強省建設路徑研究”(2023BJJ043)。

作者簡介:閆炳科(1998—),男,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村與區域發展。E-mail: 2783804985@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 nongdazhangying@126.com。

猜你喜歡
綠色農業碳排放雙碳
“雙碳”背景下數字體育產品消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綠色農業發展理論與實踐創新模式探析
寧夏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研究
重慶市碳排放現狀及低碳發展路徑分析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論中國綠色產業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