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破碎”到“重構”
——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的扎根分析

2023-12-13 13:01鐘云華朱沛鵬
現代大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創業者重構身份

鐘云華 朱沛鵬

一、問題提出

大學生創業者身份是大學生對“我是誰”“我在做什么”和“我將成為誰”等問題的意義闡釋[1]。積極建構和維護創業者身份,是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的動力源泉,也是大學生有效應對創業失敗、產生再創業行為的重要路徑。但是,大學生創業能力不高且掌握的創業資源有限,加之創業是一項高度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并存的活動,大學生創業失敗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在創業失敗情境中,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容易發生破碎,即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因受創業失敗這一突發事件的影響而呈現出碎片化特征,共有身份掙扎[2]、身份隱匿[3]145和身份刪除[4]293種表征。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至少帶來兩方面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導致大學生不能在大學生和創業者兩種身份之間達成平衡[5]123,更別說發揮兩種身份的協同效應[3]146,致使學業和創業雙重失??;另一方面,導致大學生無法認識創業失敗蘊含的積極價值,一蹶不振而不再創業,造成創業人才流失。

然而,筆者在田野調查時發現,部分大學生在創業者身份破碎后,會重構創業者身份來找回自我存在的意義,形成一套全新的創業話語體系。這不僅為其再創業行為提供合法性,而且也讓其收獲較大的再創業績效。有研究者也發現,重構的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實質上是一種可供利用的資源,能夠影響再創業行為、再創業進展和再創業績效。[6]136筆者進一步梳理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已有研究,歸納出兩個主要關注點。一是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過程。有學者基于目標動力學理論將該過程劃分為創業者身份重構導入期、發展期和穩定期,[7]另有學者基于扎根理論將其劃分為創業者身份探索、身份沖突和身份重構3個階段[8]。二是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原有角色身份的中心性、復雜性、嵌入程度和個體創業經歷等個人因素[9]45,創業環境中的創業榜樣、創業文化、創業教育和社會關系網絡等環境因素[10]22,都會影響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已有研究存在忽視創業失敗情境這一問題,對創業者身份破碎原因和再生機制的論述也不充分,未能描述創業失敗情境中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的動態過程,更未能有效歸納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前提條件和再生機制。

因此,本文的研究問題如下:第一,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具體表征及其原因;第二,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后采取的自我調適策略;第三,大學生在重構創業者身份過程中面臨的阻礙及其突破方式;第四,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的重構策略與重構結果。本文采用扎根理論方法,選取11位有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經歷的大學生作為訪談對象,對多次半結構化訪談所得資料進行探索性分析,試圖在理論層面清晰闡述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的再生機制,拓寬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研究領域的邊界,在實踐層面為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提供行動建議。

二、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的扎根分析過程

(一)研究方法、樣本選取和資料收集

扎根理論是質性研究領域的一種探索性方法,它是研究者通過收集、分析、比較、反思資料來挖掘、建構與發展理論的系統化過程[11],特別適用于探索微觀活動中主體的心路歷程。創業失敗情境中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這一微觀過程,涉及大學生非常細膩的內心活動,難以用定量方法進行精細的分析,故本文采用扎根理論開展研究。具體而言,筆者對有創業失敗經歷的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同時獲取政策、學術文獻和受訪者公開信息等補充材料,構建扎根分析資料庫。在此基礎上,筆者依據扎根理論的分析程序和方法對資料進行重新分類與組合,梳理出關鍵編碼之間的邏輯聯系,完成由概念到理論的抽象與凝煉[12],有效歸納出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的再生機制。

為了有意識地拓展、修正和補充現有理論,扎根理論研究的樣本要盡可能提供與研究問題相關且詳實的信息。因此,本文基于理論抽樣方法選取樣本,以求樣本富含研究所需的信息。雖然目前學界對質性研究的最低抽樣數量并未達成共識,但是,對樣本選取更應注重數據質量而非數量的觀點已達成一致。出于以上考慮,筆者通過社會關系網絡推薦和在豆瓣論壇發布創業失敗經歷者訪談招募“英雄帖”兩種渠道,選取11位有創業失敗經歷、創業者身份破碎、最終產生再創業意愿或發生再創業行為(完成創業者身份重構)的大學生作為樣本,其中2位有再創業意愿,9位有再創業行為。表1列出了11位大學生的基本信息。為了保護受訪者,其編碼均用姓名首字母代替。

表1 研究樣本基本信息

為了實現扎根分析資料的三角互證,筆者通過多元渠道收集各種資料。一是訪談資料。從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筆者通過社會關系網絡推薦,訪談了7位大學生創業者;同時,在豆瓣論壇發布創業失敗經歷者訪談招募“英雄帖”,從12位應募者中篩選出4位進行訪談。筆者對11位受訪者分別進行了3次線上或線下訪談,每次時長為30至120分鐘。每次訪談結束后,筆者第一時間將征得同意的訪談錄音直接轉換為文字稿,形成詳細的訪談記錄。二是受訪者公開信息。為進一步了解與佐證訪談資料的可信度,筆者同時收集受訪者的朋友圈、微博和企業公眾號上的公開信息,以進一步驗證受訪者所談內容的真實性。三是調查手記。研究者的調查手記、理論基礎和學術文獻等提供的有效線索也可被用于扎根理論研究之中[13]。因此,在深度訪談和實地走訪過程中,筆者所撰寫的調查手記也成為本文重要的研究資料。

(二)數據編碼及模型建構

本文的資料分析過程遵循扎根理論的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步走的研究范式。在進行三級編碼時,筆者持續比較概念和撰寫備忘錄,針對研究所生成的理論持續進行參與者檢查,盡可能地提升編碼、理論和研究結果的可信度。[14]

一是開放式編碼。開放式編碼是研究者基于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對所收集資料進行解讀,并按照概念界定—范疇提煉的邏輯順序探尋現象或事件背后的本質[15]388,進而實現原始資料概念化和范疇化的過程[16]。筆者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解,識別出關鍵事件,并通過概念化從中抽象出60個概念,編碼格式如:a1創業失敗成本。在后續資料分析和持續比較時,筆者進一步將這60個概念提煉為19個初始范疇,編碼格式如:A1破碎原因。限于篇幅,本文列舉了部分初始范疇的開放式編碼過程(見表2)。

表2 開放式編碼形成的初始范疇示例

二是主軸編碼。主軸編碼是一個連接主范疇與初始范疇的過程,目的是把開放式編碼過程中分割的資料重新整合,將主范疇與初始范疇相互關聯,從而獲得對現象更多、更精確的解釋。本文對開放式編碼所得的19個初始范疇進行梳理和分析,構建出初始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網絡,提煉出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的核心要素,最終編碼出7個主范疇(編碼格式如:AA1身份破碎),分別是身份破碎、身份解讀、身份比較、重構阻礙、內在調節、外在支持和身份重構(見表3)。

三是選擇性編碼及模型構建。選擇性編碼是在主軸編碼后,通過故事線尋找主范疇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邏輯關系并對其進一步抽象,提煉出更高層次核心范疇的過程。[15]391筆者通過重新審視資料庫,系統梳理主范疇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提煉出核心范疇——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的再生機制。該核心范疇的故事線為:在創業失敗修復前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大學生開始對大學生、就業者和創業者3種身份進行解讀,并在自我與他人的雙重比較中,可能識別出認知、資源和關系等創業者身份重構的阻礙。在創業失敗修復中期,大學生一方面通過合理失敗歸因、進行意義建構和加強創業失敗學習來增強內在調節,另一方面則積極尋求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外在支持以獲得創業資源。內外兩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既反向推動大學生深層身份解讀和多重身份比較,又助力他們突破可能面臨的創業者身份重構阻礙。在創業失敗修復后期,大學生通過采取身份展演、身份敘述和身份確認等不同策略來重構創業者身份,從而產生再創業意愿或發生再創業行為?;诤诵姆懂牴适戮€,本文構建了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理論模型(見圖1)。

表3 主軸編碼形成的主范疇

圖1 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理論模型

四是理論飽和度檢驗。理論飽和是指在資料分析過程中,新的主題和編碼并沒有隨著研究樣本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說當新數據無法持續帶來與理論類屬發展相關的新資料時,研究者可考慮暫?;蚪K止數據收集工作[17]。本文在分析第8位訪談對象的資料時,并未發現新的主題和編碼,將剩下的3份訪談對象資料對模型進行驗證,發現新訪談資料并不能使已構建的理論模型更有說服力。由此,筆者認為本文構建的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理論模型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在理論上是飽和的。

三、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理論模型闡釋

針對圖1所示的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理論模型,本文從5個相互聯系的方面進行闡釋。

(一)落入塵埃: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原因與表征

結合已有研究和扎根分析發現,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原因可以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是客觀方面的創業失敗成本過高。大學生創業失敗往往伴隨較高的財務成本、心理成本和社會成本,表現為經濟利益受損、自尊心受創和社會關系受挫等[18]。創業失敗給大學生帶來沉重的打擊,讓他們不僅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而且承受較大的情緒壓力和社會關系壓力。受訪者SZ說:“創業失敗讓我虧了大概20萬,女朋友因此和我分手了,我跟同學們的關系也搞僵了……壓力真的非常大,當時整個人都抑郁了?!碑敶髮W生遭受的創業失敗成本超過一定的心理閾值后,創業失敗就會打破大學生多重身份的平衡,造成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二是主觀方面的創業失敗歸因有偏。大學生更傾向于將失敗原因歸結于內部,認為是自身創業經驗不足、創業能力不夠導致創業失敗。有研究指出,傾向于內部歸因的大學生更容易產生愧疚心理[19],經受更多的由創業失敗帶來的屈辱感,更容易放棄自身的創業者身份。有受訪者說:

關于為什么會創業失敗,我覺得更多還是得歸咎于自身原因,畢竟經驗太少了,沒有能力去應對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致命風險。(HMD)

進一步分析發現,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共有身份掙扎、身份隱匿和身份刪除3種表征。一是身份掙扎。創業失敗導致大學生在大學生、就業者和創業者3種身份之間搖擺不定,不能準確回答“我是誰”。特別是在創業失敗前期,大學生身份掙扎尤為明顯。此時,創業頹勢難挽的無力感會讓大學生對業已建構的創業者身份產生懷疑,對大學生身份進行再思考,在維持和舍棄創業者身份之間苦苦掙扎。二是身份隱匿。大學生經歷身份掙扎之后,將大學生身份提至自我身份的中心地位,隱匿創業者身份。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選擇突出自己的大學生身份而拒絕表達創業者身份,以減輕創業失敗對自身的負面影響[20]。此時,大學生的行為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言語回避。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大學生盡量避免使用創業“行話”,回避創業話題。受訪者CYH說道:“創業失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敏感的話題。我一開始也比較敏感,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創過業,而且還失敗了?!绷硪环矫媸侨穗H疏離。大學生主動或被動地遠離創業過程中所結識的創業者、投資者和合作者,試圖通過將自身歸屬到大學生群體而完成創業者身份的“自我屏蔽”。三是身份刪除。大學生通過身份刪除來減少身份數量、簡化各身份之間的復雜關系[4]30,將創業者身份抽離自我身份體系,從而直接化解創業者身份與其他身份之間的矛盾沖突。

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3種具體表征,表面上是大學生創業失敗后規避“污名”的選擇性策略,避免因創業失敗遭受他人的遠離和排斥[21],實質上是大學生在創業失敗的陰影籠罩下,難以形成創業者身份認同感、分離過去與現在的自我以及維持身份體系的穩定與平衡而出現的創業者身份放棄現象。

(二)反躬自?。捍髮W生創業者身份破碎后的身份解讀與身份比較

第一,對自我多重身份進行深度解讀。首先是對大學生身份的解讀。雖然在讀大學生創業失敗后仍然置身學校場域,但是,在創業過程中打開的眼界卻讓他們對大學生身份持有偏見,認為這個身份“無經驗”“幼稚”“缺乏歷練”。受訪者TZ說:“大學生談創業,講的大多都是理論知識,這無疑是紙上談兵。創業過程中很多事情是很難預測的,需要真正創過業的人才會明白?!逼浯问菍蜆I者身份的解讀。綜合能力較強的創業大學生在遭受創業失敗后,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同時,他們對就業者身份持有一定程度的偏見。他們將就業者解讀為“打工人”,認為這種身份往往意味著不自由、被壓制和瓶頸限制。受訪者ZJY提到:“每種工作都會有一個瓶頸限制,比如工資,像普通就業者的工資,超過兩萬元每月已經算是很高了?!弊詈笫菍摌I者身份的解讀。作為有過創業實踐的過來人,創業失敗的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已從創業前的一知半解變為創業后的知之甚多。他們發現,雖然創業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但是,憑借創業者身份還是能夠獲取更多的關注和資源[5]125。

第二,對自我身份和他人身份進行多重比較。一是自我身份比較。這是指大學生對自身所擁有的多重身份進行兩兩比較,但比較的內容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創業者身份與大學生身份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比較。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生見慣了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物,相比創業之前的自己來說,為人處世更圓滑。受訪者SZ談到:“我創業三年,獨自面對各種事務,相對創業前單純作為一名大學生來說,顯得更圓滑一些?!绷硪环矫媸莿摌I者身份與就業者身份在物質生活方面的比較。大學生創業時的物質生活相較于創業前和創業失敗后都更寬裕,在此期間養成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難以改變。受訪者LJ直言:“后面如果不創業的話,很難維持目前的生活?!倍撬松矸荼容^。這是指創業大學生和未創業大學生進行比較。社會比較理論認為,人是社會動物,具有清楚評估自己價值和能力的動機,但是,缺乏客觀評估的手段,常常通過與其他個體的比較來評估和定義自我。[22]當與就業大學生相比,創業大學生一方面承認就業大學生在時間和金錢上的自由受限,另一方面又覺得有份五險一金的穩定工作也令人向往。

由上可知,大學生在經歷創業者身份破碎帶來的迷惘與不安后,通過身份深度解讀和身份多重比較,逐漸明晰創業者身份的意蘊和價值。他們認為創業者身份在人生閱歷增長、為人處世能力提升、自我掌握加強、創業資源獲取和生活品質提高等方面存在諸多好處,因此,希冀通過創業來繼續探索多樣化的自我身份的可能,證明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找尋自我存在的意義,對創業活動和經歷進行意義升華。在這種認知的作用下,大學生不斷回溯自身的創業經歷,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和激勵,療愈創業失敗帶來的心理創傷,走出創業失敗的陰影。

(三)進退兩難: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三重阻礙

走出創業失敗陰影的大學生,若想重構創業者身份,仍面臨諸多阻礙。扎根分析發現,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至少面臨認知、資源和關系三重阻礙。一是認知阻礙。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項目定位、產品設計、團隊組建、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需要創業者具有全方位的創業認知。大學生在創業失敗后發現,阻礙其創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身創業認知不足。在創業失敗修復中期,盡管大學生開展了創業失敗學習,但是,他們的創業認知水平仍不能有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創業環境,面臨創業者身份重構的認知阻礙。受訪者ZJ指出:“產品設計、市場營銷、人員管理、成本控制,我說的還不是全部,對其中任何一方面不了解,都可能阻礙創業成功?!倍琴Y源阻礙。資源是創業活動的“血液”,創業過程實質上也是資源獲取和資源配置的過程。資源擁有者傾向于選擇創業成功者,因此,有創業失敗經歷的大學生再次獲得資金、信息等資源,遠比初次創業者和社會創業者更艱難。一方面,投資人基于成本—收益考量,不敢或不愿提供資源;另一方面,因信息不對稱,獲取他人情感與認知信任難,加重了大學生資源匱乏的程度。三是關系阻礙。在關系本位社會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及其成敗皆嵌入社會關系網絡之中[23]。對創業失敗的大學生而言,其創業者身份重構會面臨關系阻礙。一方面,在失敗偏見社會文化中,先賦性社會關系網絡中的重要他人,通常會對創業失敗大學生的行為予以干涉,要求他們守正而非創新,從而制約創業者身份重構;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業失敗后部分或全部脫離了創業圈,難以建立新的后致性社會關系網絡來組建創業團隊或獲取創業資源,這也約束了創業者身份重構。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面臨的三重阻礙并非一成不變,會隨主體改變、時間推移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一方面,不同的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需要突破不同的阻礙。有的大學生在認知層面對創業知識掌握不夠,面臨認知阻礙;有的再創業獲取各類創業資源困難,面臨資源阻礙;有的受限于先賦性社會關系網絡和后致性社會關系網絡,面臨關系阻礙。另一方面,不同時段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需要突破的阻礙相異。在創業者身份重構早期,大學生以突破認知阻礙為主,需要接受創業失敗事實和獲得更多創業知識;在創業者身份重構中期,大學生轉而突破關系阻礙,以修復已有社會關系網絡或構建新的社會關系網絡;在創業者身份重構后期,大學生主要突破資源阻礙,為未來可能的創業活動汲取創業資源。

(四)事在人為: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雙向努力

處于創業失敗修復中期的大學生,會在增強內在調節和獲取外在支持兩方面進行雙向努力,推動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更好地回答自己“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要成為誰”。

第一,入乎其內,增強內在調節。大學生創業失敗修復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去直面和理解創業失敗經歷,以完成創業失敗歸因和創業失敗學習,這屬于創業失敗修復理論中的損失導向范疇。損失導向下的創業失敗者會積極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向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詢師等人傾訴悲傷,在直面和敘述失敗的過程中調節情緒,從而對失敗事件不再產生負面情緒。[24]322大學生在創業者身份破碎后,如能夠在損失導向下進行積極的內在調節,可加快創業失敗修復的速度[24]323,進而突破創業者身份重構阻礙。首先,進行合理的創業失敗歸因。大學生通過主動審視創業過程和結果,努力做出客觀的創業失敗因果推斷,進行合理的創業失敗歸因,既避免過度歸咎于自身因素,承受不必要的情緒壓力,也防止全部歸咎于外部因素而盲目樂觀。其次,進行積極意義建構。通過創業經歷復盤和創業失敗歸因,大學生重新詮釋了創業失敗的積極意義。在經濟意義方面,他們認為失敗只是暫時的,創業失敗成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必要“學費”,放在整個連續的創業歷程中來看,不僅微不足道,而且回報率非常高。有受訪者說:

其實誰也不想失敗,我就是覺得(創業)經歷其實很重要,創業失敗只是損失一點錢。想開了說,在這個年紀,這點錢根本不算什么錢,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CYH)

在社會意義方面,他們覺得創業失敗就如同一塊試金石,能夠幫助自身識別出朋友圈中的“狐朋狗友”,這不僅優化了自身的社會關系網絡,而且為以后的社會關系網絡構建提供了寶貴經驗。最后,加強創業失敗學習。一方面,大學生從自身創業失敗中汲取教訓,通過反思和創業失敗學習避免后續創業重蹈覆轍。另一方面,大學生會結合自身情況參加一些創業培訓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業認知水平和創業能力。受訪者ZJY指出:“我創業(失敗)的這一段經歷,促使我對產品的上游市場跟下游市場做了分析,讓我獲得了一些談判能力?!?/p>

第二,出乎其外,獲取外在支持。一是政府支持。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深入實施,政府部門積極構建創業失敗修復援助體系,不僅給創業失敗的大學生提供創業貸款代償,如浙江大學生創業失敗貸款10萬元以下額度由政府代償[25],而且給再創業大學生提供貸款優惠、租金減免和創業補貼等支持[26]。二是學校支持。高校作為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重要主體,在大學生創業失敗后,可在心理咨詢、創業政策宣傳、創業平臺提供、創業扶持基金申請和創業能力培育等方面提供外部支持。受訪者ZCY說:“在鼓勵我們再創業方面,學校給予了創業場地免租金、免水電費和提供創業指導導師等支持?!比羌彝ブС?。在創業失敗后,家庭扮演著資金提供者和情感支持者等重要角色,不僅幫助大學生償還負債,走出創業失敗陰影,而且為他們提供再創業資金、人脈等創業資源。四是社會支持。創業失敗后,多數大學生能從同學朋友處獲得情感慰藉、創業資金、創業指導甚至創業機會,能從專業心理咨詢師、律師等社會專業人士處獲得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等幫助。綜上,4類支持為創業失敗大學生提供了不同類型的創業資源,有助于突破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所面臨的三重阻礙,為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奠定基礎。

(五)東山再起: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策略和結果

身份直接影響創業者在不確定和模糊情境中的行為方式和決策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創業活動就是創業者身份的行動表達[6]126。大學生在突破創業者身份重構的三重阻礙后,會采取3種策略進行創業者身份重構。

第一,大學生采取身份展演策略,實現創業者身份自我再認同。身份展演是指大學生通過展示曾經創業所取得的成就來呈現重構的創業者身份。在身份展演時,大學生有意無意地提及以往創業取得的成就來證明再創業的合理性,打破自我“創業失敗意味著沒有創業能力,應該選擇就業”這一錯誤認識。通過身份展演策略,身份破碎的大學生有效提升了創業自我效能感,加深了對創業者身份的理解,實現了創業者身份的自我再認同。有受訪者說:

在前一次創業過程中,我也獲得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獎項,接受了一些報紙采訪,我就順帶推動校園媒體做了更多的宣傳,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有能力的。(CYH)

第二,大學生采取身份敘述策略,重新獲得創業者身份的他人認同。身份建構的內在核心是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建構,因為個體通過他者的意向和行為來感知自我,引導自我獲得他者認同。[27]在重構創業者身份時,大學生通過描述創業失敗情境、打磨創業故事并選擇性敘述,一方面可以展示自身如何理解創業者身份以及如何實施創業行為,從而獲得傾聽者的理解和共鳴[10]25;另一方面能夠向他人盡可能地展示自己過去創業者身份圖像中成功的一面,從而更快、更多地獲得他人對自身創業者身份的認同。

第三,大學生采取身份確認策略,發生再創業行為。在自我省思和社會交互中進行的創業者身份確認,讓大學生清晰地回答“我是誰”,再次給自身貼上創業者身份的內在標簽,激活再創業行為。已有研究表明,個體的創業者身份認同會驅動目標導向行為。[9]44換言之,身份確認后的大學生更能理解創業者身份的內在涵義,從而在其驅動下采取創業行為,達成創業目標。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的再確認,有利于產生再創業行為,讓大學生利用重新確立的創業者身份優勢來獲得創業資源[6]134,降低再創業的門檻。受訪者ZJ提到:“在我第二次創業時,學校提供了很多支持,比如場地支持、法律援助、創業指導等?!?/p>

大學生選擇性地采取以上3種創業者身份重構策略后,會出現兩種結果。第一,大學生采取身份展演和身份敘述策略后,產生再創業意愿。大學生經過身份展演和身份敘述,成功地在認知層面完成了創業者身份再認同,認為自己適合繼續充當創業者,但并未采取再創業行為。創業作為需要投入各種資源的風險性活動,經歷了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大學生有可能會在大學畢業前,謹慎選擇暫時回歸到學習、實習中以規避風險,但是,其內心仍然產生再創業意愿,并將創業納入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有受訪者明確說:

我未來肯定是要再創業的,只不過我覺得我應該暫時將腳步慢下來,靜下心來,抓住剩余的校園時光,慢慢地增強自身的能力和積累足夠多的創業資源。(ZCY)

第二,大學生在身份展演、身份敘述后,會進一步采取身份確認策略,發生再創業行為。大學生創業者經過身份展演、身份敘述和身份確認,在認知層面完成創業者身份再認同,并采取再創業行為。從創業折戟到身份確認,大學生在創業失敗情境中完成創業者身份重構,重構的創業者身份相較于初次建構的創業者身份更具韌性,賦予他們重回創業領域的勇氣。

四、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11位有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經歷的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基于扎根理論,構建了包含7個主范疇和19個初始范疇的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再生機制理論模型。在此基礎上,本文遵循大學生創業失敗修復的時間脈絡,對該模型從落入塵埃、反躬自省、進退兩難、事在人為和東山再起5個階段進行闡釋,生動地揭示了創業失敗情境中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從“破碎”到“重構”的再生機制。本文賦予了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研究更多的情境性和動態性,拓寬了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研究的邊界,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但是,未來研究可在多元研究方法運用、樣本容量擴大和創業者身份重構影響因素的關系探討等方面繼續深耕。本文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3種具體表征。在創業失敗修復前期,大學生創業者身份因創業失敗成本過高和創業失敗歸因有偏而發生破碎,呈現出身份掙扎、身份隱匿和身份刪除3種表征。這些表征的實質是大學生在創業失敗陰影籠罩下難以形成創業者身份認同感的自我放棄。第二,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后通過身份深度解讀和身份多重比較完成自我調適,但其創業者身份重構會面臨三重阻礙。大學生在創業者身份破碎后,一方面對自我多重身份進行深度解讀,挖掘大學生、就業者和創業者身份的不同意蘊和價值;另一方面進行自我身份和他人身份的多重比較,從而逐漸明晰創業者身份的意蘊和價值,完成創業失敗的自我接納和自我調適,并產生重構創業者身份的想法。但是,在創業者身份重構過程中,大學生可能因為創業認知不足、創業資源獲取困難和社會關系約束,面臨認知、資源和關系三重阻礙。第三,大學生通過內外雙向努力突破創業者身份重構的三重阻礙。一方面,大學生通過開展合理的創業失敗歸因、進行積極的意義建構和加強創業失敗學習,減輕情緒壓力,增強創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積極向政府、高校、家庭和社會尋求支持,獲得更多的創業資源,構建更好的社會關系網絡,從而通過增強內在調節和獲取外在支持突破身份重構面臨的三重阻礙。第四,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有3種策略和兩種結果。在創業失敗修復后期,突破重構阻礙的大學生會采取身份展演、身份敘述和身份確認3種策略,實現自我再認同、獲得他人認同和建立再創業者身份優勢,最終產生再創業意愿并發生再創業行為。

(二)政策建議

第一,建立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預防機制,降低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可能性。首先,通過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應對創業失敗的能力。[28]大學生創業失敗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高??稍趧摌I教育中加入創業失敗應對模塊,提升大學生應對創業失敗的能力,促使他們能夠冷靜分析創業失敗給經濟收入、社會關系網絡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主動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來及時止損,盡可能地減少創業失敗成本。其次,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的創業失敗歸因。高校和家庭應當積極扮演情感支持者的角色,主動與創業失敗大學生聯系溝通,幫助他們復盤創業經歷,引導他們進行合理的創業失敗歸因。最后,政府和社會應當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通過制定大學生創業失敗修復政策條款,加大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宣傳力度,盡可能地減輕大學生因創業失敗而遭受的歧視性壓力。

第二,構建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精準識別機制,奠定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堅實基礎。首先,精準識別大學生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原因和表征。高校利用創新創業中心的權限,通過對創業大學生實行自上而下的動態追蹤服務,建立創業失敗大學生臺賬,根據創業失敗的情緒成本、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綜合判定其創業者身份破碎的原因及表征。其次,精準識別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階段及阻礙。高校應鼓勵大學生自下而上地進行自我報告,根據監測系統識別出其所處的創業失敗修復階段,再個性化研判創業者身份重構可能面臨的阻礙。最后,精準識別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策略與效果。高校應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綜合判定大學生是否適宜單獨或綜合采取身份展演、身份敘述和身份確認這3種策略,識別出每一種策略背后的可能指向,將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大學生,幫助大學生做出更為合理的創業者身份重構策略抉擇。

第三,構建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支持機制,促進創業失敗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一是內在調節機制。高校通過創業失敗教育,引導大學生構建內在調節機制,提升自我創業失敗修復能力。具體而言,高校應積極鼓勵大學生在創業失敗后采取身份解讀和身份比較兩種策略完成自我調適,提升心理韌性水平和提高積極意義詮釋力度,學會重新認識和把握不同身份的優勢和不足,科學評估創業失敗所蘊藏的積極價值,為創業者身份重構增添內在動力。二是外在支持機制。首先,高校應增加創業教育的寬度,拓展創業教育的深度,讓大學生學習到更多有關項目定位、產品設計、團隊組建、運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29],打破大學生創業者身份重構的認知阻礙。其次,在現有的政策范圍內,高校應積極為創業失敗但有再創業意愿和再創業行為的大學生提供資金、場地、培訓課程等創業支持,幫助他們打破創業者身份重構的資源阻礙。最后,高校應給大學生提供創業交流、展演的舞臺,邀請優秀創業校友和企業家進校園、進課堂,幫助創業失敗大學生維持舊的社會關系網絡和構建新的社會關系網絡[30],打破創業者身份重構的關系阻礙?!?/p>

猜你喜歡
創業者重構身份
長城敘事的重構
郭江濤:一個青年創業者的“耕耘夢
北方大陸 重構未來
北京的重構與再造
跟蹤導練(三)(5)
讓創業者贏在起跑線上
互聯網創業者
論中止行為及其對中止犯的重構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互換身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