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養生重防寒

2023-12-15 06:49
祝您健康·養生堂 2023年12期
關鍵詞:大椎穴陽虛羊肉

受訪專家

許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茖W術帶頭人,第六批全國(及第五批北京市)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生育力保存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婦科分會常務委員。擅長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功能早衰)、崩漏(異常子宮出血)、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盆腔炎、癥瘕(子宮肌瘤)不孕癥、絕經期疾病等。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五、周日上午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節,寒風凜冽、氣溫驟降。在這個季節里,如何有效地防寒祛寒,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即便同樣處于嚴寒環境,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冬季防寒各顯神通

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對寒冷的抵抗力相對較強,又喜歡追求時尚,通常會選擇一些既保暖又時尚的衣物,如內搭T恤、薄款修身打底衫,外套羽絨服、棉服等,通常衣服不超過3件。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他們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更加注重保暖,會選擇如保暖內衣加厚羊毛衫、羊絨衫,再加羽絨服等保暖性能較好的衣物。孩子們的抵抗力則各不相同,身體健壯些的孩子穿得較少,也喜歡貪涼;身體相對較弱的孩子,除了靠衣物保暖,家長往往還會為他們準備一些其他保暖方式,如喝熱牛奶、熱巧克力等,準備暖手熱水袋,衣服上貼暖寶寶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的國家級名老中醫許昕主任指出,冬季穿多穿少的差異源于不同人的身體狀況。冬季嚴寒屬于外寒,而我們的感受和易病程度與體內寒熱狀態密切相關。因此,不同人群的防寒祛寒方法也各具特色。

陽氣內閉也易受寒

在寒冷的冬季,我們常常會感到身體不適,甚至患上感冒,這背后的原因其實與我們體內的陽氣有關。許主任接診過一位不怕寒冷、只怕炎熱的患者,即便冬日已至,這位患者仍對秋褲敬而遠之,一旦踏入室內,便如坐針氈,仿佛熱得難以忍受。許主任告訴我們,雖然這位患者不怕冷,但也容易受寒,并且這類人如果不注意添衣保暖,反而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冒。

陽氣,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代表著人體的生命力和活力。在正常情況下,陽氣會在我們的體內流動,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溫暖和保護。然而,當陽氣閉藏于體內時,體表的陽氣就會不足。這種體表衛陽不足的狀態,就像是一座沒有防御的城堡,無法有效抵御外界的侵襲。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認為人體與季節、氣候等自然環境是相互關聯的,冬季大環境中陽氣減弱、閉藏,與之相應的人體陽氣也處于閉藏、相對不足的狀態。這一時節有一種現象常常被忽視,那就是內熱。內熱可能表現為不怕冷,感覺身體內部像被一團火包圍。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陽氣閉藏于體內,體內陽熱旺盛的狀態。冬季陽氣閉藏于體內,體表的陽氣往往就會不足,這種體表衛陽不足的狀態會導致人體對外邪的抵御能力降低,這種內外寒熱交雜的狀態就容易感受外邪,發生外感疾病,最典型的便是感冒。

感冒可以分為風熱、風寒兩大類,不同的季節有各自更易感的感冒類型。風寒感冒通常在秋季和冬季更為常見,因為這兩個季節的氣溫較低,人體外感寒邪后,如果防御機體的衛氣不夠充盈,便容易引發人體的風寒癥狀,如怕冷、鼻塞、流鼻涕、頭痛、咽痛、肌肉酸痛等。這些癥狀就像一陣寒風,讓人感到寒冷和不適。但寒邪有可能依據個人體質以及處理方式的不同發生轉化。有些人屬于熱性體質,寒邪有可能入里化熱,很快癥狀就由流清鼻涕變成流黃膿鼻涕,出現了口渴、咽痛等熱證。有些人在感受寒邪后,會盲目地喝姜湯、吃辛熱的食材,這也有可能導致風寒感冒向風熱感冒轉變。

我們的頸部后面有一個大椎穴,它是中醫經絡學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位于人體頸部的第七椎骨下凹陷處。在中醫理論中,大椎穴具有通陽行氣血、祛寒的作用。

首先,大椎穴是一個重要的氣血運行通道。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運行暢通則身體健康,反之則會出現各種疾病。大椎穴是手太陽經的交會穴,手太陽經是十二經脈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調節氣血運行,因此刺激大椎穴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達到通陽行氣血的作用。

其次,大椎穴具有祛寒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寒邪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寒邪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大椎穴是手太陽經的交會穴,手太陽經與足太陽經相表里,足太陽經主表,手太陽經主里,因此刺激大椎穴可以祛除體內的寒邪,從而達到祛寒的作用。

總的來說,大椎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其通陽行氣血、祛寒的作用在中醫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的刺激需要由專業的中醫醫生進行,以防止不當的操作導致傷害。

● 大椎穴

【定位與取穴】位于頸椎第七椎骨下緣凹陷處。取穴時一般讓患者坐直或站立,雙手自然垂放于身體兩側,用手指觸摸頸椎第七椎骨的下緣,可以感覺到有一個凹陷處,這就是大椎穴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坐位,使用一手食指指尖垂直按壓在大椎穴上,逐漸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壓30秒。然后沿穴位作旋轉式按揉,力度由輕漸重,方向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各30圈,防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此法多用于日常調理、放松。

平日洗澡時,也可以用熱水沖刷大椎穴5分鐘左右,可以起到補充陽氣的作用。如果家中有紅外線燈,也可以烤一烤大椎穴,起祛寒的作用。

冬季陽虛易生內寒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外在陽氣最弱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會隨之減弱。如果身體本身陽氣不足,就容易出現陽虛的情況。

陽虛的人體內陽氣不足,無法抵御外界寒冷的侵襲,則容易遭受外寒的入侵,也更容易出現手腳冰涼、乏力無力、精神不振等癥狀。此外,陽虛還容易導致內寒的產生。陽氣是人體內部的溫熱之源,如果陽氣不足,就會導致體內陰寒之氣過盛,人體失去正常的溫度調節能力,從而出現手腳發涼、腹部脹痛、腹瀉等內寒癥狀。

陽虛多由氣虛進一步發展而來,或久病損傷陽氣,久居寒涼之處,或過服寒涼清苦之品。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陽失溫運與固攝無權,容易出現虛寒的征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四肢厥逆、神疲乏力、心悸氣短、水腫、便溏泄瀉、小便清長等。

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出過一張方子,僅用三味藥就能化解陽虛內寒的諸多不適。這個方子名為四逆湯,主要功效是溫中散寒。

● 四逆湯

【藥材】甘草、干姜、附子。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主治陽氣不足、寒邪內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陽虛寒凝病癥,具體表現有身體乏力、周身怕冷、手腳冰涼、臉色蒼白、舌質淡白等。

【方義】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熱,溫壯腎陽,祛寒救逆為君;干姜辛熱,溫里祛寒,以加強附子回陽之效為臣,可驅散體內的寒邪,恢復陽氣,從而緩解寒邪引起的癥狀;炙甘草甘溫,具有和中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并緩解附、姜燥烈之性,在此方中為佐、使。三味配合,通過補充元氣、驅散寒邪、補充氣血、調和藥性等多方面的作用,來達到治療寒邪內侵引起的病癥的目的。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熱盛血瘀等病癥不宜使用。

【注意】此為專業中醫處方,在使用時應遵循醫生的指導,注意劑量和服用時間,以確保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四逆湯也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劑量和服用時間,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氣郁陽阻難御寒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陽氣通常被認為具有溫煦、推動和防御的作用。當陽氣被郁遏在體內,不能順暢地到達四肢時,人體可能會更容易受到外界寒邪的侵襲,從而導致手足不溫、乏力等癥狀,也會因陽氣不足難以抵御外寒。

然而冬天還有一種人也十分怕冷,他們主要表現為容易手腳冰涼。這類人群可能不是真的陽虛體質,而是氣郁造成體內氣機不暢,引起氣血周流遲緩,導致氣血不能到四肢末端,表現的癥狀就是四肢發涼。

具體來說,氣郁的癥狀包括情緒低落、抑郁、煩躁易怒,甚至出現焦慮和恐懼等情緒問題;脅痛、胸悶憋氣、心悸、呼吸困難等身體不適感;頭痛、頭暈、眼花等頭部不適癥狀;失眠、多夢、早醒等睡眠問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胃脘部等消化系統問題,有些人還會經常感到四肢冰涼,喜善太息,以及有梅核氣,即總覺得嗓子里有東西,咳不出來咽不下去。

許主任告訴我們,氣郁的人群不適合用四逆湯,反而適合用通陽解郁的四逆散。

● 四逆散

【藥材】柴胡、芍藥、枳實、甘草。

【功效與主治】疏肝和脾、解郁透熱。主要用于治療脾胃虛寒、陽虛水泛、陽虛外感等寒邪侵襲引起的疾病。

【方義】本方為疏肝解郁、調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陽以使郁熱外透,用為君藥;芍藥養血斂陰,與柴胡相配,一升一斂,使郁熱透解而不傷陰,為臣藥;佐以枳實行氣散結,以增強疏暢氣機之效;甘草緩急和中,又能調和諸藥為使。其中的枳實、芍藥本身可以組成經方——枳實芍藥散,可以治療產后腹痛等,有很好的行氣之效。

【使用禁忌】四逆散屬于溫熱性質的藥物,對于陽盛火旺、陰虛火旺等病癥不宜使用。

【注意】在使用四逆散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遵循醫生的指導,合理用藥。切勿自行用藥。

冬季不同人群的祛寒飲食方案

冬季畏寒如虎者,多因體質失衡。若體質失衡不重,可以通過日常飲食來調理。

1.氣郁畏寒者適食酸甘

氣郁與肝相關,以肝郁氣滯為主,而酸味能入肝,有很好的收斂作用,甘味能夠緩急止痛。許主任推薦了一款代茶飲——暖身行氣烏梅茶,其甘味可緩急止痛,所用的烏梅性質收斂,入肝經,最能緩解肝郁氣滯。

● 暖身行氣烏梅茶

【食材】烏梅1—2枚、生姜3—5克、白梅花3—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方義】生姜辛溫發散,可以宣解氣郁;白梅花又稱綠萼梅,可以行氣解郁,也可以用月季花;烏梅酸味入肝,生津止渴;冰糖改善口味,也可以換成蜂蜜。

【做法】烏梅洗凈,鮮生姜去皮切片,與白梅花與少量冰糖一起放入壺中,以沸水沖泡代茶飲即可。上述用量為200毫升左右茶杯沖泡一杯的量。

2.陽虛人群適食辛溫

陽虛之人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辛溫的食材,以起到扶助陽氣的作用,如洋蔥、羊肉、茴香等。洋蔥和茴香都是辛溫發散、溫中暖胃的食材,洋蔥還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養護血管有益。羊肉溫陽,陽虛人群冬季可多吃羊肉進補。許主任推薦了一道飄香四溢的佳肴——蔥爆羊肉。

● 蔥爆羊肉

【食材】羊肉、洋蔥、大蔥、蒜、食鹽、胡椒粉、生抽醬油、老抽醬油、料酒、香油。

【做法】

(1)取新鮮的羊后腿肉,去除筋膜,這一步的目的是避免筋膜影響羊肉的爽嫩口感并導致膻味過重。隨后順著紋理將羊肉切小塊,并垂直于紋理將羊肉塊切為硬幣厚度的薄片。

(2)將羊肉片置于清水中,加入少許小蘇打抓洗干凈,可用清水多洗幾遍,擠干水分后加入雞蛋清、少許食鹽、白胡椒粉、生抽醬油、植物油、淀粉進行腌制。

(3)將洋蔥洗凈,切為細條備用。將大蔥洗凈,取蔥白部分,以滾刀塊切段備用。將3—4個蒜瓣拍散后切為蒜末備用。

(4)碗中加入適量食鹽、胡椒粉、料酒、生抽醬油、老抽醬油、香油,調味料汁。

(5)鍋中加油,待燒至五成熱后將羊肉片滑入鍋中,不要立即翻動,避免羊肉片粘鍋、破碎,待羊肉表面變色成熟后撥散,炒至羊肉七成熟后撈出瀝干油備用。

(6)熱油倒出后加入少許底油燒熱,放入蒜末爆香后下入洋蔥、大蔥段,翻炒幾下后加入羊肉片,將剛剛調好的料汁沿鍋邊淋入,轉為大火爆炒至菜品成熟、炒出鍋氣后即可盛出裝盤。

3. 內熱人群適食咸寒

如果體內有內熱,許主任建議可多吃咸寒的食品。此處的咸,是中醫五味中的咸味,有潤下降火之效。如今大家日常飲食中鹽攝入量較高,并不需要額外食用咸味食物。如果內熱過盛,則建議前往專業的中醫醫院就診,由醫生辨證開方,辨清類型,針對性用藥。

如果僅僅單純有些內熱,沒有實質性的病變,在冬季不怕冷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的處理,出門穿得暖和一點,不要受寒就足夠了。

冬季防感冒小貼士

1.勤洗手:冬季氣溫低,人們更容易在公共場所接觸到病毒,因此要經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公共設施后。

2.多喝水:冬季空氣干燥,容易導致口干舌燥,因此要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3.注意飲食:冬季要注意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強免疫力。

4.避免疲勞:冬季氣溫低,人體消耗能量增加,容易疲勞,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5.室內通風:冬季室內空氣容易污染,因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6.不擠公共交通工具:冬季公共交通工具上人員密集,容易傳播病毒,因此盡量避免擠公共交通工具。

7.穿暖和衣服:冬季氣溫低,容易感冒,因此要穿暖和的衣服,尤其是保護頭、頸、手、腳等易受涼的部位。除了根據溫度決定衣服厚度外,還要考慮衣服的防風性質,有些地區冬季風大,體感溫度會遠低于實際氣溫,需要選擇較為防風的大衣、沖鋒衣等。

同時,身體裸露部位也是寒邪入侵人體的重要窗口,所以身體裸露的部位都做好保暖,比如脖子、頭、耳朵、腳踝等,建議戴圍巾、耳罩以及足夠保暖的帽子,不建議在冬季穿襪筒特別低的襪子,做好腳踝的保暖。尤其需要注意并不是不怕冷就可以減少衣物,不注意裸露部位的防寒了。如果本身有內熱、不怕冷,注意防風保暖相當于為體表屏障又加固了一層,防止寒邪入侵。

(編輯? ? 王? ? 幸)

猜你喜歡
大椎穴陽虛羊肉
“扒羊肉”
心衰協定方聯合西藥治療心陽虛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大椎穴貼敷配合鹽酸西替利嗪片治療過敏性鼻炎60例臨床療效觀察
陽虛了會有這些表現
刮大椎穴可輔助退燒
分析益氣強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陽虛水泛證的效果
開春食羊肉,滋補健體
冬補一寶 羊肉
感冒露苗頭 速按迎香、風池和大椎穴
羊肉宴引發的慘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