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外沖擊波聯合團體輔助干預在肩袖損傷患者中的應用

2023-12-15 06:01牛嘯博
中國傷殘醫學 2023年23期
關鍵詞:肩袖沖擊波團體

牛嘯博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骨科中心,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

肩袖損傷是常見的關節類疾病,60 歲以上群體所占的比例更高。 從損傷原因上看,包括了血運問題,關節功能退變,創傷撞擊等[1]。 而肩袖作為維持肩關節功能的重要肌肉,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肩袖損傷的治療也有不同方向,包括功能鍛煉、沖擊波治療等。 體外沖擊波治療(EswT)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隨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治療方式在我國應用的比較廣泛,一般是就體外沖擊波治療法應用于骨科治療,有學者研究后發現[2],患有肩周炎、肩袖損傷等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沖擊波治療之后都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 另有資料顯示[3],肩袖損傷患者的病程長,心理狀態,軀體功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對于嚴重損傷的患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達到效果,對于尚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結合沖擊波聯合功能鍛煉或團體輔助干預的形式來進行緩解。 鑒于此,將本院2017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入的80 例肩袖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證明體外沖擊波聯合團體輔助干預具有良好臨床效果。 內容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7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入的80 例肩袖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 組,各40 例,觀察組男性16 例,女性24 例;年齡40 ~79 歲,平均年齡為(54.07 ±3.03)歲。 對照組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年齡40 ~80 歲,平均年齡為(55.13 ± 3.89) 歲。 針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對比(P>0.05),在征求同意之后,上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征求許可。 (1)納入標準:患者有明確的肩部疼痛以及肩部活動障礙,通過影像學檢查,符合肩關節受損的表現。 患者同意將數據用于調研分析。 (2)排除標準:肩袖損傷問題嚴重,需要通過手術方案治療,對沖擊波治療不耐受者或伴有精神類疾病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為基礎功能鍛煉。 針對患者提供功能鍛煉指導,如定時進行肩關節內外旋轉以及伸展的訓練,每次鍛煉時間不少于20 分鐘。 觀察組為體外沖擊波聯合團體輔助干預。 體外沖擊波治療上將其作用于患肩的局部位置,以最為疼痛的地方為中心開展相應治療,治療頻率為4 Hz,壓強為1.0。 治療探頭為15 mm,每次沖擊為200 次,并堅持3 周以上治療。 在團體輔助中,指的是讓團員有積極性的改變,更加適應聊生活,針對有共同疾病以及相似困擾的患者加強護理指導。 團體輔助干預中,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增強患者的自我接納和自我尊重,并且能夠坦然面對疾病治療的相關情況。 要激發患者的自我潛能,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同時可以結合團隊活動,促進個體在群體內的互動。 在團隊成員的鼓勵中增強信心,緩解治療壓力。 如通過團體游戲的方式,將患者的內心世界進行投射,并開展心理輔導。 另外,要糾正錯誤的心理偏差。 在治療期間營造安全可信任的氛圍。 在治療完成后,需要告知患者注意多加休息,不要拿取重物,一般治療3次,用時5 天,在病情逐漸好轉之后可以適量的調整治療強度。

1.3 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如下:(1)結合肩袖損傷進行療效評估。 其中,顯效為患者肩部未見疼痛且肩關節活動基本能夠恢復,在CMS 量表中得分達到85 分以上;有效,則為患者肩部有疼痛感,但可耐受,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好轉,在肩關節活動上也有明確效果,在CMS 量表中得分達到60 分以上。 無效則為患者的癥狀無好轉,仍然有肩部的疼痛感,在CMS 量表中得分上不足60 分。 (2)在疼痛量表中,包括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疼痛度NRS 法。 在VAS 評分中按照0 ~10 分為積分,0 分為疼痛癥狀已經消失,10 分則代表劇痛,無法忍耐以分數高,則患者的疼痛感較為嚴重。 在疼痛度NRS 評分中,可分為0 ~10 分,分數高,則說明疼痛度較高。 其中,0 分為無痛,1 ~3 分為輕度疼痛,4 ~6 分為中度疼痛,已經影響睡眠。7 ~10 分為重度疼痛,且無法忍受。 (3)在肩關節功能評價中。 CMS 量表包括疼痛(15 分)、日?;顒庸δ?20 分),肩關節活動度(40 分)和肌力(25 分)一共4 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 此外,結合肩關節評分系統(UCLA)進行肩關節評定,分為5 個維度,即疼痛程度、功能程度、主動向前側屈曲活動、向前屈曲力量以及患者滿意度。 總分為35 分,得分低于29 分視為較差;29 ~33 分為良好;超過33 分為優秀。 (4)對比中采用SF-36 量表。 從8 個維度進行分析,具體則有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等,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較好。 (5)觀察并比較2 組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評估結果。 涉及5 個方面的內容,具體為焦慮和抑郁狀態、自尊和自我接納、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歸屬感、治療態度,得分高,則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強。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0.0 處理軟件,針對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針對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 數據整合后,若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VAS 以及NRS 疼痛度評分低于對照組,2 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度對比(,分,n=40)

表1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度對比(,分,n=40)

組別VAS NR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6.75 ±0.595.10 ±0.616.23 ±0.343.98 ±0.21觀察組6.77 ±0.453.81 ±0.426.24 ±0.311.89 ±0.12 t 0.0392.6350.2432.312 P>0.05<0.05>0.05<0.05

2.2 2 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UCLA)對比

在對比患者肩關節功能評分(UCLA),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不同節點評分均高于對照組,2 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 見表2。 此外,在肩關節(CMS)評分中, 治療前, 觀察組 CMS 評分為(67.69 ±4.54)分,對照組為(68.02 ±5.21)分,對比差異不大。 觀察組治療后2 周CMS 評分為(85.43 ±3.43)分,優于對照組(80.21 ±2.34)分,2 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

表2 2 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UCLA)對比(,分,n=40)

表2 2 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UCLA)對比(,分,n=40)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2 周治療后4 周治療后8 周對照組19.23 ±2.3220.33 ±3.1221.23 ±3.1927.32 ±3.23觀察組19.23 ±3.2122.45 ±4.3224.55 ±3.1031.29 ±3.86 t 0.4873.2893.9804.871 P>0.05<0.05<0.05<0.05

2.3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SF-36 量表對比

在生活質量對比中,觀察組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2 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 見表3。

表3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SF-36 量表對比(,分,n=40)

表3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SF-36 量表對比(,分,n=40)

組別干預前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對照組 56.25 ±1.62 48.22 ±4.64 59.34 ±2.15 53.11 ±5.92 57.34 ±6.11 60.11 ±5.62 67.24 ±3.06 56.34 ±4.11觀察組 55.34 ±2.42 50.34 ±4.42 58.38 ±2.11 52.36 ±5.02 57.42 ±6.64 60.24 ±4.11 67.21 ±3.14 57.34 ±4.14 t1.6921.8111.7450.5290.0480.1020.0370.938 P0.0950.0750.0860.5980.9610.9180.9700.351

續表3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SF-36 量表對比(,分,n=40)

表3 2 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SF-36 量表對比(,分,n=40)

組別干預后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對照組 63.52 ±2.41 55.14 ±5.71 63.92 ±5.11 55.91 ±3.14 60.62 ±2.82 65.14 ±2.02 70.14 ±2.06 59.24 ±2.01觀察組 69.16 ±2.52 64.14 ±3.52 69.31 ±1.64 63.52 ±3.16 62.92 ±1.05 70.91 ±1.25 73.91 ±1.02 64.52 ±1.52 t8.8597.3485.5009.3564.18613.3048.98211.454 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4 2 組患者治療療效對比

在治療療效的對比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5.00%,2 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 見表4。

表4 2 組患者治療療效對比(n,%,n=40)

2.5 2 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心理社會適應能力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2 組對比存在差異(P<0.05)。 見表5。

表5 2 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評分對比(,分,n=40)

表5 2 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評分對比(,分,n=40)

組別焦慮和抑郁狀態自尊和自我接納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歸屬感治療態度對照組21.36 ±3.6227.63 ±3.3521.50 ±2.5626.55 ±3.2426.36 ±3.57觀察組24.59 ±3.7730.67 ±4.0523.61 ±2.2828.55 ±3.1329.11 ±3.46 t 3.5752.4152.3682.2412.229 P<0.05<0.05<0.05<0.05<0.05

3 討論

肩袖損傷是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肩關節疾病患者有自覺肩部慢性疼痛,同時導致關節活動受限,生活質量下降。 如果患者病情嚴重,也會引發肌肉萎縮,在針對肩袖損傷患者的治療中可采取手術方案。 早些年手術方式為開放性切口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 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能夠克服傳統手術的問題,有助于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 除了手術治療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案。如本文所探討的體外沖擊波治療措施,能夠針對非手術治療患者提供對應指導。 肩袖損傷在臨床中表現為肩前方、中束部位以及三角肌疼痛。 患者在診斷肩袖損傷后,通常有炎癥因子水平升高的情況,這就會刺激肌群神經末梢而增加疼痛感。 在改善方案中為患者提供健康鍛煉指導,可采用肌力訓練為主的形式,提升患者的肩關節穩定性。 體外沖擊波治療則屬于非直接接觸性治療措施,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少,患者的程度高,能夠緩解肌群疼痛。 有學者提出[4],在體外沖擊波治療下能夠阻滯疼痛信號的傳遞并釋放改善疼痛的遞質,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

研究發現[5],肩袖修復術后有2% ~33%的關節僵直率,是影響肩袖損傷患者愈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術后功能鍛煉非常重要。 強化功能鍛煉方案是根據患者肩袖損傷關節鏡術后各階段恢復特點開展強化鍛煉,提高康復質量,恢復肩關節功能。 術后超早期、早期主要強調被動活動,以維持關節正?;顒佣?、預防粘連,強調增強肌肉的收縮力度、提高關節囊韌帶的牢固性,能夠促使肌肉被動牽拉,實現肩關節穩定性的恢復。 結合本次調研,可見在UCLA 和CMS 評分中,以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好,能夠提升肩關節活動度。 由此可進一步說明,在觀察組的治療模式下有益于改善患者的肩關節,提升肩關節活動度,同時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 從沖擊波的應用上看,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降低炎癥反應,促進局部組織的愈合,也有助于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 沖擊波是一種機械性脈沖震波,在使用沖擊波為患者實施治療時,是通過物理學介質進行傳導,利用液電、壓電、電磁作用機械性產生沖擊效應,使得患者患病部位的組織細胞在接受治療后發生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對其鎮痛機制進行分析總結,可能包括體外沖擊波可以使得人體血管發生擴張,讓血液在循環過程中受到刺激,加快新骨組織的形成過程,與此同時,在血管的生成過程中,利用氮氧化物對血管產生的擴張作用,對其進行促進,使得組織再生過程以及代謝過程的速度不斷加快,在患者的疼痛部位使用沖擊波進行作用,可以起到鎮痛的效果[6]。 當患者的肩關節部位存在持續性疼痛感時,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出現過敏反應,即神經元的興奮閾值不斷降低,疼痛感相對增強,疼痛時間也會不斷延長,而過度刺激神經纖維使得疼痛刺激增加,然后傳入,使得患者的疼痛閾值不斷升高,從而達到鎮痛的效果。 沖擊波還可以使得患者體內加速釋放p 物質,從而起到鎮痛效果,這也可能是利用沖擊波進行治療時有即刻鎮痛效果的原因[7]。 因此,本次實驗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的治愈率、總有效率均比較高。 從沖擊波的治療原理上看,可包括以下幾點,(1)則是機械應力效率。 在治療過程中,不同密度軟組織對波的阻抗能力不同,故而產生的能量差不同。 沖擊波有三重特性[8],其中穿透性比較強,通過探頭的移動能夠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并且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持續地輸出能量,針對粘連或者鈣化區域造成物理破壞,并由此促進局部組織再生。 (2)則是鎮痛效應,即在高強度的沖擊波下能夠對神經組織末梢產生影響,將疼痛信號傳遞進行抑制,并提升患者的疼靠閾值,有助于緩解疼痛感。 (3)則是空化效應,指的是在傳導過程中沖擊波刺激時會形成氣泡,產生空化效應,使組織之間的相互間隙增加,加速治療部位的微循環,有助于改善血運。 體外沖擊波治療作為非侵入性操作,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能量調節,且無需進行麻醉或者其他機械類輔助,在定位上十分準確,操作也比較便捷,得到了患者的信賴。 此外,在配合團體輔助干預指導中能夠幫助患者認識疾病和治療措施,并且通過團體活動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協助。 團體輔導的優越性在于將團體作為微環境,針對治療期間受挫折情緒壓力的患者提供寬松的環境氛圍,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通過心理咨詢和干預的措施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9]。 在團體輔導下,并不以治療為目的,而是促使患者適應治療好,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在輔導過程中,也由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漸發展為提升患者的心理品質。 通過及時干預,能夠對輔導后產生長效影響。 實施團體干預過程中針對治療中常見問題進行講解,并對干預措施進行說明。 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召集患者一起講述治療感受,分享疾病治療的相關經驗,并且針對正確的行為進行推廣,對錯誤的行為進行糾正,提高患者的認識,并對良好的經驗進行相應模仿,這也有助于增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 在以往的護理指導中往往偏重于規范化的護理,在整體框架上缺乏主動性,故而導致對患者的干預效果不到位。 在結合團隊輔助干預模式下,能夠重新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提供開放思維思路,有計劃地實施護理步驟,能夠為患者提供專業、及時、全面的健康指導,有助于患者病癥的改善[10]。同時,在新型團隊的建設過程中,也應當與時俱進,針對疾病治療加強宣教,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針對肩袖損傷患者,為其實施體外沖擊波聯合團體輔助干預所取得的臨床療效較為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加強鍛煉指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團體輔助下有助于提升治療信心,具備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肩袖沖擊波團體
中國隊獲第63屆IMO團體總分第一名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武漢沖擊波
能源物聯網沖擊波
醫生集團沖擊波
網球運動員肩袖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MRI及三維超聲對肩袖損傷診斷方法的比較
超聲雙探頭聯合定位法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中的應用
團體無償獻血難成主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