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脊柱微創手術病人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影響

2023-12-15 06:01張宏玲
中國傷殘醫學 2023年23期
關鍵詞:脊柱微創依從性

鄒 磊 張宏玲

( 大連市中心醫院, 遼寧 大連 116033 )

現如今,社會發展、國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促使國民擁有機車的數量不斷增加,進而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在此背景下,導致國民出現骨科創傷的概率不斷增加。 研究發現,大部分的骨科患者的發病特定擁有突然性和偶然性,并且會對國民身體造成損傷,甚至出現身體殘疾,功能障礙等諸多的問題,進而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 并且,大部分的骨科患者在受傷之后,需要借助手術治療的方式才能恢復正常[1]。 在傳統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應用傳統手術治療的方式。這種治療方式雖然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會出現創傷較大、出血量多、預后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所以,就要改變傳統的手術治療方式,尤其在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中,特別是應用在骨科脊柱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 其中脊柱微創手術主要是通過醫學影像學技術并配合手術器械、纖維內窺鏡等對患者疾病進行治療的手術方式,其創傷小,治療效果明顯。 最近幾年,脊柱微創手術的應用日漸普遍,由于手術是一種應激源,患者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不管是對于手術治療還是患者恢復都會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治療期間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極為必要[2]。 本文主要針對心理護理在脊柱微創手術病人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影響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9 年10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90 例脊柱微創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為2 組,各45 例。 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齡20 ~56 歲, 平均年齡為(50.02 ±2.19)歲。 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齡21 ~56 歲,平均年齡為(50.13 ±2.25)歲。 比較2 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3-4]:①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手術禁忌證,治療依從性良好;②經過CT、MRI 等檢查確診為脊柱疾病,同時具備手術指征的患者;③選擇椎體完整,不存在骨質疏松和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④選擇可以在手術之后,接受復查與隨訪的患者;⑤選擇精神、溝通等正常的患者;⑥選擇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的病人。 (2)排除標準[5]:①排除合并嚴重臟器功能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意識障礙、溝通困難患者;③排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④排除無法耐受手術治療以及基本資料欠缺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 展開健康教育并講解術后并發癥預防相關知識,使患者可以掌握相關注意事項。 具體操作如下:(1)健康宣教的指導活動。 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等諸多方面的交談工作,在交談的過程中,介紹脊柱微創手術患者在圍術期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并發癥,應對措施等內容,減少并發癥的影響,維護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要為患者介紹手術的流程、手術過程中與術后等諸多方面的注意事項,以此保證患者和患者家屬可以清晰掌握手術的療程,減少對于手術陌生情況的恐懼感,降低心理壓力。 (2)飲食方面的指導。 護士在患者入院的過程中,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的結果,制定飲食計劃,保證患者在術前可以具備優質的身體素質,要求患者多食用藕粉、黑木耳瘦肉湯、水果等食物,以及活血化瘀的食物等。 同時,結合手術方案與治療效果,為患者制定預后的飲食方案,滿足患者的身體恢復需求。 (3)常規準備。 為患者進行皮膚準備工作。 (4)術后護理。對患者的切口狀態進行觀察,尤其對紅腫、熱等情況的出現進行觀察與記錄。 保證切口周邊的干燥性,定時且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減少切口感染的出現。觀察組實行圍術期心理護理。 (1)術前護理: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護理的時候,主要是緩解手術帶來的害怕感,擔心手術的結果。 同時,還會害怕疼痛與死亡、意外與殘疾等問題。 所以,在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一旦聽說需求手術治療,就會出現緊張、害怕、焦慮、恐懼等諸多的不良心理,降低患者手術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甚至對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 所以,為了保證患者可以順利接受手術治療,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①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并制定治療和護理方案。 術前患者焦慮心理嚴重,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對此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講述病情狀況,并告知其手術治療的重要性以及手術期間可能會產生的不良事件,使患者可以事先做好心理準備,保持樂觀心態。 同時也可以列舉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使患者治療信心得到強化。 ②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使患者可以對疾病知識進行了解,保證患者不會由于缺少認知而產生心理障礙。 若患者情緒無法得到緩解,則可以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調節心理狀態。③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工作,要求護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 大部分患者在術前基本存在焦慮的問題,而手術結果、術后恢復效果等又會受到焦慮的影響。 所以,在手術之前,護士要提前向患者與家屬介紹患者自身的實際病情,手術方案的內容,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術的安全性等,緩解手術的緊張感、焦慮感。 同時在患者放松之后,向患者介紹手術過程中的危險因素。 此外,如果患者的心理負擔較為嚴重時,還可以為患者介紹為其進行手術治療的醫務人員,明確告訴患者該手術方案的可信性,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 ④在手術之前,和患者與家屬進行社會支持狀況的研究工作。 結合詢問結果,在合理安排的基礎上,為患者安排合理的探視時間,讓患者的親朋好友等對患者進行鼓勵與安慰,以此減少患者的緊張感與焦慮程度等。 (2)術中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室環境、氣氛有著較高的敏感性,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接待患者,簡單介紹手術室環境,緩解患者的緊張陌生感;以簡潔明了語言為患者講述麻醉流程以及手術治療方式,并鼓勵患者訴說自己所思所想,展開心理指導。 同時,要應用語言保護性的措施,結合患者的病情、認知水平、學歷水平等酌情開展麻醉與手術等程度的簡單介紹工作,減少患者的焦慮感。 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借助和患者交流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并且借助交流的方式,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 (3)術后護理:手術后患者機體會受到一定損傷,傷口疼痛感強烈,且其機體活動受到一定約束,患者焦慮情緒嚴重,會影響其病情恢復。 患者回到病房并且意識清醒之后,要展開心理指導。 ①及時告訴患者手術結果。 在手術完成之后,醫護人員要以溫和態度和親切語言告知其治療結果,并說明術后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 但是如果患者的預后不良時,護士要改變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情況的策略,盡量告訴患者有利的手術結果。因為在大部分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后,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于極為脆弱的狀態,難以接受任何外界的刺激。 所以,護士要為患者傳達有利的手術信息,讓患者處于放松的狀態,為術后患者的恢復,創造極佳的身心環境,提升患者術后的恢復質量。 ②術后鎮痛措施。 a 藥物鎮痛:在術后6 小時使用鎮痛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減輕其疼痛感。 同時,在術后為患者提供安靜和諧的病房環境,以此減少心理繁雜的程度,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也可以通過音樂療法分散其注意力。 b 松弛療法:在患者手術之后,護士引導患者進行注意力集中的鍛煉,放松患者全身的肌肉,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標,提升患者的耐受能力。 同時,借助規律性的肌肉放松工作,會導致緩解慢性疼痛的效果,最大程度地保證患者的舒適度。c 想象指導工作:讓患者想象一下自己處于美好且舒適的環境之中,讓患者放松自身的肌肉,進而緩解疼痛帶來的緊張感,并且在放松狀態下,明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d 按摩護理的方式:在術后,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的疼痛為主,進行按摩,以此提升患者的舒適程度,減少患者的疼痛感。 e 深呼吸的指導:當患者出現明顯的疼痛感的時候,護士要教會患者進行規律性地深呼吸,按照交替呼吸的方式,減輕疼痛。③術后的康復鍛煉。 對患者實行早期康復訓練指導,由于骨折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因此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盡早實行康復鍛煉,防止產生關節僵硬以及功能障礙。 此外,手術后要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觀察,檢查其是否存在紅腫現象,確保切口的清潔、干燥,并對敷料進行及時更換,降低感染風險。(4)社會和家庭支持: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家屬鼓勵安撫患者,最大程度地滿足其各項合理需求。 同時指導患者展開放松訓練,并講述慢節奏呼吸的正確方式,進而促進患者不良情緒的盡快緩解。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如下:(1)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 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 (2)心理狀態。 2 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應用SAS 量表、SDS量表開展評分工作,數值越低,護理效果越好。 (3)護理滿意度。 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利用自制滿意度評分表開展評分工作,總分為20 分,以16 分與12 分為界限,分為上述3 個指標。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6]。 (4)患者依從性。 比較組間的患者依從性,使用自制的依從性調查表進行評估,滿分為10 分,主要指標為完全依從(8 ~10 分),基本依從(6 ~8 分),不依從(0 ~6 分)。 依從性= (完全依從+ 基本依從) 例數/總例數×100%。 (5)疼痛程度與舒適程度。 對患者的疼痛程度與舒適程度進行比較,利用VAS 量表開展疼痛評估工作,其中數值與疼痛程度成正比,護理效果成反比。 而舒適度數值與護理效果成正比。 (6)生活質量。 對比2 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利用SF -36 量表開展生活質量的評估,主要比較生理職能、精神職能、情感職能、心理職能等諸多指標,各項指標的數值與護理效果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 軟件分析統計數據,(%)描述計數資料、()描述計量資料,分別行卡方(χ2)、t檢驗;若組間值P<0.05,則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見表1。

表1 2 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n=45)

表1 2 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n=45)

組別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對照組51.30 ±5.147.84 ±0.93觀察組35.12 ±4.714.15 ±0.22 t 15.56825.901 P 0.0000.000

2.2 2 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其焦慮抑郁評分顯著降低(P<0.05)。 見表2。

表2 2 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對比(,分,n=45)

表2 2 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對比(,分,n=45)

組別焦慮抑郁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51.00 ±6.74 34.20 ±5.25 49.70 ±5.55 28.91 ±6.71觀察組52.90 ±4.93 27.41 ±5.66 47.40 ±5.62 23.39 ±5.24 t1.5265.9001.9534.349 P0.1300.0000.0540.000

2.3 2 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 見表3。

表3 2 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n,%,n=45)

2.4 2 組患者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存在(P<0.05)。 見表4 。

表4 2 組患者依從性對比(n,%,n=45)

2.5 2 組疼痛程度與舒適程度對比

觀察組的疼痛程度與舒適程度比對照組更優(P<0.05)。 見表5。

表5 2 組疼痛程度與舒適程度對比(,分,n=45)

表5 2 組疼痛程度與舒適程度對比(,分,n=45)

組別VAS 評分舒適程度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8.92 ±2.64 6.01 ±1.75 65.42 ±7.55 78.91 ±4.71觀察組8.90 ±2.93 3.41 ±1.16 65.45 ±7.62 89.39 ±6.24 t0.0348.3070.0198.992 P0.9730.0000.9850.000

2.6 2 組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比對照組更好,差異存在(P<0.5)。 見表6。

表6 2 組生活質量對比(,分,n=45)

表6 2 組生活質量對比(,分,n=45)

組別生理職能精神職能情感職能心理職能對照組62.75 ±8.49 64.29 ±9.25 69.74 ±8.55 68.91 ±7.71觀察組82.90 ±9.93 87.41 ±8.66 87.44 ±9.62 83.39 ±8.24 t10.34612.2409.2258.608 P0.0000.0000.0000.000

3 討論

最近幾年,骨折患者越來越多,且大部分患者的疾病具有突發性,機體完整性受損并且恢復難度較高,因此骨折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不管是對患者心理狀態還是病情康復都會帶來嚴重影響,需要及時對患者實行手術治療。 臨床中,關節鏡技術極為常見,其在肩、膝、腕、踝等疾病的治療中有著普遍應用;脊柱可以通過機器人導航展開微創內固定;對于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可以采用椎間孔鏡手術進行治療;骨折患者可以接受小切口mippo 技術內固定治療[7]。 經過研究發現,在患者出現疾病的時候,其自身的心理因素會對自身的康復和治療等產生直接的影響。 當心理狀態較好的時候,患者的依從性較高,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措施與護理工作的開展,提升患者的恢復質量。 然而大部分的骨折在出現時候,因為是突發性的特點。 這時患者沒有相應的心理準備。 特別患者在出現脊柱創傷的時候,就算接受了手術治療之后,依然會出現感知能力、運動能力的障礙問題、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 并且在術后的恢復速度較慢。 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患者出現極為嚴重的心理壓力,誘發抑郁和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出現,降低患者的恢復速度,不利于患者治療的效果保證。 在上述問題的影響下,不光需要改變傳統的治療方式,同時還要扭轉護理觀念,以此達到維護患者治療效果的目標,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在臨床中,受到科學技術的支持,推動微創手術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之中,尤其是應用在骨折患者的身上時,具備極佳的效果。 在實際的手術治療開展過程中,發現脊柱微創手術有著術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以及傷口恢復時間短等優勢,但是對于患者來說,任何手術都是創傷治療,由于患者對疾病以及手術知識的了解不足,其擔憂情緒嚴重,依從性以及配合性較差,因此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8-9]。 所以對于脊柱微創手術治療患者,給予其心理護理干預極為必要,有利于患者負面情緒的有效改善。 在以往臨床護理中,其主要是針對患者病情展開護理,并沒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加以關注,其應用效果較為局限。 而圍術期護理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0]。 在脊柱微創手術患者中,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護理內容,通過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對患者實行針對性心理指導,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成效。 術前心理指導通過疾病知識講述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術中護理對于促進患者配合度提高極為關鍵,術后護理能夠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 心理護理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擔憂等狀態,還可以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這對于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極為有利,能夠改善患者預后。 在為脊柱微創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之后,可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同時,組建優質的護患關系,幫助護士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為患者在手術之前、術中、術后等諸多方面進行心理護理措施。 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患者對于手術的害怕和恐懼的心理。 并且,有效減少疼痛的影響,最大限度保證患者的舒適性。 此外,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借助心理護理的方式,讓患者正確看待脊柱骨折、手術治療、治療后的恢復結果等,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的開展,最終達到保證手術順利完成、提升治療效果的目標,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研究結果,對照組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高于觀察組;對比對照組的焦慮抑郁評分,觀察組較低;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 這也就說明給予脊柱微創手術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患者的心理狀態明顯改善,滿意度提高,有利于降低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圍術期心理護理在脊柱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對于提高患者滿意度以及促進患者不良情緒的盡快改善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脊柱微創依從性
長期久坐低頭 你的脊柱還好嗎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診治中的應用及與MRI的比較
如何保護寶寶的脊柱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賁門失弛緩癥的微創治療進展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研究進展
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刀在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觀察
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療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