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間防效

2023-12-20 13:50張華崇戴寶生趙樹琪閆振華黃曉莉呂銳玲邵錦濤
湖北畜牧獸醫 2023年11期
關鍵詞:硫菌三唑酮咪鮮胺

張華崇,戴寶生,趙樹琪,閆振華,黃曉莉,張 欣,呂銳玲,邵錦濤,李 蔚

(1.黃岡市農業科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2.黃岡師范學院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3.武穴市農技推廣中心,湖北 武穴 435400)

小麥赤霉病和白粉病是中國小麥生產中重要的病害,具有大區流行性、危害嚴重性、暴發性的特點,嚴重威脅了小麥安全生產[1]。由于湖北省小麥生育期內雨水較多和秸稈還田等耕作制度推廣,赤霉病逐漸成為該地區小麥第一大病害,其不僅造成小麥嚴重減產,而且病粒分泌的毒素危害食品安全[2]。此外,小麥白粉病在湖北省麥區也頻發,常年發生面積20 萬hm2左右,嚴重影響小麥產量[3]。種植抗病品種是既經濟又安全的有效方法,但大量研究均顯示,湖北省審定小麥品種對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水平不高,尤其缺少高抗品種[4-6]。藥劑防治仍是防治小麥赤霉病和白粉病的主要手段,但長期大面積使用多菌靈等單一藥劑會導致病原菌的抗藥性增加,防治效果大大降低[7-10]。為此,本研究選擇3 種不同種類殺菌劑開展了小麥赤霉病和白粉病田間防治試驗,比較了其田間防效,以期篩選出適合黃岡市的殺菌劑,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鄂麥006(鄂審麥2017002),區試抗病性鑒定為中感赤霉病和高感白粉病。試驗于2020 年11 月6 日播種,播種量為150 kg/hm2。

供試藥劑: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江蘇富田農化有限公司)、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和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

試驗安排在黃岡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共4個處理,分別為400 g/L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A)、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B)、500 g/L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C)、清水對照(D),各小區隨機排列,每小區40 m2,3 次重復。

藥劑分兩次噴施,第1 次在小麥揚花初期3 月28 日,采用農狀元3WBD-16 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均勻施藥,間隔7 d 后第2 次施藥,兩次用藥量相同,用水量均為450 L/hm2。第1 次施藥當天陰天,最高氣溫24 ℃,最低氣溫14 ℃;第2 次施藥當天陰天,最高氣溫17 ℃,最低氣溫12 ℃;試驗期間有降雨的天數為15 d。試驗前后的田間管理均一致。

1.3 病害調查

1.3.1 小麥赤霉病調查方法 赤霉病病情穩定后調查,按照5 點采樣法每個小區確定5 個點,每個點50穗小麥,計算病穗率、病情指數、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病穗分級標準按照NY/T 1464.15—2007 中“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進行分級。0 級,全穗無??;1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4 以下;3 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4~1/2;5 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2~3/4;7 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3/4 以上。

1.3.2 小麥白粉病調查方法 藥前調查發病基數,第1 次施藥7、14、21 d 后每小區對角線5 點取樣,每點調查20 株。調查每株的旗葉及旗葉下第1 片葉的發病情況。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病葉率防效和病指防效。病情分級標準:0 級,無??;1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以下;3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6%~25%;5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26%~50%;7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1%~75%;9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76%及以上。

1.3.3 藥效計算方法

1.4 數據處理及分析

試驗數據均采用Excel 軟件進行統計,采用DPS 7.5 軟件中的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劑安全性

根據施藥后至小麥收獲過程中目測觀察,各殺菌劑處理均未見藥害,小麥生長情況與清水對照區無明顯差異。這說明在本試驗藥劑用量下,均對小麥安全。

2.2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第1 次施藥35 d(5 月2 日)后小麥赤霉病病情穩定,調查結果見表1,不同殺菌劑間病指防效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中,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的病指防效最佳,達78.62%,極顯著高于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和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不同殺菌劑間病穗防效均存在差異,500 g/L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的病穗防效最佳,為59.00%,極顯著高于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

表1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3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2)表明,藥后7 d,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的病指防效最佳,達62.31%,與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和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存在顯著差異;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的病葉防效最佳,達46.69%,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病葉防效為45.95%,均與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存在顯著差異。

表2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藥后14 d,500 g/L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的病指防效和病葉防效最佳,分別為71.41% 和62.44%,與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和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B)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

藥后21 d,400 g/L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的病指防效最佳,達79.20%,其次為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病指防效為75.85%,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的病指防效最差,為69.18%。方差分析顯示,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與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間病指防效存在顯著差異,而與2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間無顯著差異。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病葉防效最佳,達64.57%,400 g/L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稍差,病葉防效為63.06%,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的病葉防效最差,為54.70%。方差分析顯示,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與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間病葉防效存在顯著差異,而與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間無顯著差異。

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和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藥后21 d 病指防效和病葉防效均高于藥后7 d 和14 d的防效;而500 g/L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C)藥后14 d 病指防效和病葉防效最高。

3 討論

湖北省地處長江流域中下游,雨水充沛,據氣象數據統計,2021 年3—5 月降雨天數總計達43 d,長時間陰雨天氣導致病害尤其是小麥赤霉病嚴重流行。本研究顯示,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 500 mL/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防效,病指防效達78.62%,極顯著高于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和2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440 g/hm2處理(B)。甲基硫菌靈屬于苯丙咪唑類廣譜劑、低毒、低殘留、內吸殺菌劑,對番茄葉霉?。?1]、枸杞白粉?。?2]和小麥赤霉?。?3]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900 mL/hm2處理(A)對小麥白粉病的病指防效較好,且持效期長,施藥21 d 后其病指防效達79.20%。咪鮮胺屬于咪唑類廣譜、高效、低毒殺菌劑,具有保護和鏟除雙重作用[14]。廣泛應用于防治水稻稻瘟?。?5]、甜瓜枯萎?。?6]和萵筍菌核?。?7]等病害。

綜上所述,建議分別用500 g/L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和400 g/L 戊唑·咪鮮胺懸浮劑防治小麥赤霉病和白粉病,可以有效降低病害,但同時也應注意適期噴施殺菌劑,注重加強病害預測;同時應避免殺菌劑長期使用,合理交替使用,延緩病菌抗藥性。

猜你喜歡
硫菌三唑酮咪鮮胺
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蘋果輪紋病田間藥效試驗
農產品加工副產物對水體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應用研究
HPLC-MS/MS法測定32%肟菌·咪鮮胺水乳劑 有效成分含量
除硫菌劑的工業化生產條件研究與應用
利用室內微宇宙系統研究三唑酮對淡水浮游動物群落的影響
超高效液相色譜一串聯質譜法測定蒜薹中的咪鮮胺殘留
二價Mn促進紫色非硫菌處理啤酒廢水的效果
咪鮮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熱帶水果番石榴的保鮮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