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交往思想研究綜述

2023-12-20 04:52李娜趙蘭香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1期
關鍵詞:社會交往分工生產

李娜 趙蘭香

摘? 要:交往是人生存發展的重要方式,馬克思的交往思想對研究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以及國家間的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在對文本和文獻進行閱讀的基礎上,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對國內學者關于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研究進行梳理。研究發現目前學界對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往內涵的界定;二是交往的發展歷程與形式;三是交往與物質生產的關系;四是交往中的異化問題;五是交往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交往思想;分工;生產;社會交往

中圖分類號:G4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3-017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前沿”(項目編號:KCJSX202106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娜(1995—),女,碩士在讀,河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趙蘭香(1976—),女,碩士,河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交往思想新的創新性運用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觀環境無法改變,各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交往的程度不斷加深。無論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還是生態危機、資源短缺、地區沖突等諸多現實問題都在呼吁要深化對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研究,重新思考交往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關于交往內涵的界定

(一)從文本出發界定交往內涵

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闡述了交往的內涵。王曉紅、滕松梅、田雨晴、田海艦根據馬克思在信中的論述來界定交往的內涵。在信中,馬克思指出:“為了不致喪失已經取得的成果,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實人們在他們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適合既得的生產力時,就不得不改變他們繼承下來的一切社會形式?!边@里使用的“commerce”是針對它的最廣泛的意義而言,就像在德文中使用“Verkehr”一詞那樣?!癡erkehr”一詞在德文中意義極為廣泛,主要指交通、運輸、通信等物流方面的意義,也指交換、流通以及男女交合之意。英文的“commerce”一詞主要是指商業、貿易,尤指大規模的商品貿易[1]??梢娊煌膬群鞘重S富的。王曉紅還根據馬克思的晚年筆記像《歷史學筆記》《印度史編年稿》《古代社會史筆記》等來闡述交往的內涵。

(二)從反面肯定交往內涵的豐富性

有些學者將馬克思與哈貝馬斯的交往思想進行對比,發現哈貝馬斯偏離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軌道,他割裂了勞動與互動、生產與交往、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系[2],造成了對交往片面且狹隘的理解,以此表明交往的內涵十分豐富[3]。

二、交往的發展歷程

(一)按照時間發展來描述交往發展的歷程

文獻見證了馬克思交往思想走向成熟的歷程。胡為雄認為一部人類社會史就是一部交往發展史,按照時間順序結合《形態》中馬克思對人類生產條件的變化,可以將交往發展歷程描述為氏族、奴隸、封建和資本主義社會等不同時期。張永慶認為可以根據《手稿》中交往思想的萌芽,《形態》中的系統論述,《資本論》中對資本這一物化、普遍的交往形式進行分析,將馬克思交往思想歷程描述為人與自然、人與他人、異化和理想交往等四個階段[4]。

(二)從生產與交往的辯證關系描述交往發展的歷程

生產與交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是生產和交往之間的矛盾關系推動交往不斷走向成熟。馬克思認為交往的第一階段是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階段,第二階段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第三階段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階段[5]。據此,陳映霞認為馬克思劃分發展歷程的依據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當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時,人需要以共同體的身份維持生存與發展,導致人的交往缺乏自主性、自覺性和能動性;伴隨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在技術和機器的幫助下,獨立性極大增強,自我意識高漲,把自己視為目的,把他人、他物視作實現自己目的的手段,從而使得這階段人的交往關系帶有“主體—客體”式特征。第三階段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交往,就進入了互相尊重、承認差異,自由交往的階段[5]。

三、交往與物質生產的關系

(一)生產決定交往

研究生產與交往的關系時,王苗再次強調了馬克思關于生產決定交往的觀點。首先人要生存就要進行生產活動與自然發生交往。其次,人不僅要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還要為滿足新需要進行生產活動。如重新生產生命的活動,無論哪種生產,只要有生產活動就會產生交往,所以生產決定交往[6]。陳映霞指出:“每一代人的生產都不是從零開始的,總會從自己的先輩那繼承一定的物質條件?!保?]無論生產工具還是勞動資料都會打上前代人的烙印。下一代人的生產起點是從上一代繼承來的,上一代的生產環境與條件決定了下一代的交往內容、手段和方式等。屈彩霞在《<形態>中的精神交往批判思想探析中》通過闡述實踐是其他一切主觀交往和運動的基礎[7],來表明生產對交往的決定作用。劉思帆也對“生產決定交往”[8]的觀點表示認同。

(二)交往是生產的前提

馬克思認為交往是生產的前提,因單獨的個體無法滿足自己生存發展所需要的一切產品,因此交往是生產的前提。侯振武、楊耕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觀點,并指出在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交往都是交往的具體形成,交往有利于生產力的保留擴大和發展。

四、交往中的異化問題

(一)交往異化的內涵

交往本是人和人之間的相互補充,且在交往過程中使人意識到他人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韓立新、劉文藝表明異化則使原本互補的關系發生了顛倒。人在交往過程中就不再關心他人的需要而是他人手里的產品,不關注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關注其交換價值,從而使交往發生了異化。

(二)交往異化的形式與原因

異化通過為商品、貨幣和資本等形式表現出來。馬克思指出在市民社會里交往變成了買賣關系,私有者關心的是對方手里的物品而不是人格需要,當你的物品能滿足我的需要,你就擁有了支配和控制我的權利與手段。其次,交換也使勞動發生了質的變化,勞動的目的變成了交換和營利。韓立新、劉文藝分析其原因并將其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私人所有的外化是交往異化的前提。在私有者的世界里交往變成了“做買賣”,他們從自我需要和利己主義出發,當你的產品能滿足我的需要我才與你發生交換,并不關心他人人格的需要。二是貨幣本身就是交往的異化。私人所有使貨幣成為中介,貨幣雖促進了交換的完成,但也使人變成了貨幣的奴隸。三是交換本身就是交往的異化[9]。

(三)交往異化的實質

異化的實質為社會對抗,劉文藝在研究中表明這種對抗會體現在兩個維度上。橫向上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對抗與競爭。每個人視他人為自己的競爭對手,自己利益實現的妨礙者。在交往的過程中,始終從自我利益出發,自己是否與他人發生交往取決于對方手里的產品能否滿足我的需要,如果滿足就有交往的動機與目的。反之即使自身手里的產品能滿足他人的需要,也不會或不愿主動去成全和滿足他人人格的需要。人變得自私與狹隘,把別人的產品變成衡量交往價值的標準。如果你的產品不能滿足我的要求和愿望,我們就沒有交往的必要性,如果我的需要與愿望恰好你能滿足,那么我與你交往的動機就會顯著增強,因為我依賴你的產品,你就擁有了支配我的前提與手段。

縱向上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利益,總想著剝削和壓迫工人,工人就會不斷進行反抗運動。當工人總被壓迫時他們的交往就不再是自由平等的。首先,工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勞動力。其次,工人在勞動中的勞動價值變成了只是用貨幣表現出來的時間價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逐漸消失了。私有制的存在使人與人的關系很容易從交往變為交換。

五、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對人類社會發展主體的價值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明和交往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人們的交往活動也愈加頻繁,人為了生存需要不斷提高自己來適應交往發展的新要求。據此,楊伊在文章中指出:“人為了實現自身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需要不斷學習和運用馬克思的交往思想來適應時代發展潮流,促進自身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保?0]丁立群也指出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研究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來說尤為重要。江峰、張瑞敏也認為馬克思的交往思想對于指導人們建立舒適的交往關系、踏上幸福生活道路具有重要價值[11]。

解構對象性教育觀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與創新。我國很長時間里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詮釋為“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將教育者奉為主體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絕對權威的象征。受教育者則淪為順從、受支配的客體服從于教育者。這種觀念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淪為“一言堂”訓練,使教師與學生本應保持的平等關系,變成了支配與被支配、管理與被管理、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長此以往,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會處于相互隔絕的狀態,無法達到人格與人格的平等交往,最終以被控制者的個性泯滅為代價。據此閆艷、王秀閣指出馬克思的交往思想重視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為解構對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建構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視野。啟發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平等與自由地位,鼓勵教師與學生彼此尊重,努力構建知識共享、情感共鳴、智慧共建的教學模式。史宏波也主張重視馬克思交往思想對教學的指導作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和創新,從而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12]。

(二)對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的價值

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展,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性觀念。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迅速興起,生產力在全球范圍內走向了更深層次的發展階段。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各國人民休戚與共,不同國家雖國情不同、面臨的挑戰不同,但希望自身越來越好的愿望相同,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各國人民一道商量。例如面對生態危機基于馬克思交往思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出了不同國家間共同而有差別的責任,提出了一種更加規范、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法,為解決全球性生態危機提供了創新性啟示。于天宇指出“全球性生態危機表面是人與自然的主客間關系異化所致,實質上根源于人與人的主體關系異化,是資本的全球權力邏輯以及受其主導控制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造成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關系的異化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而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人與人關系的異化,立足于馬克思交往思想有助于分析和解決全球性生態危機”[9]。孫民、齊承水也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植于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對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當代中國在解決全球問題中的智慧”[13]。馬克思曾表明伴隨生產力與普遍交往的發展,原有的交往方式會變得不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這時就需要調整和變化交往方式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如今的生態問題、恐怖主義、人口爆炸、局部沖突與戰爭等全球性問題的妥善解決都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

有利于系統地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可行性的解決辦法。面對愈演愈烈的貿易戰和國際競爭,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擔心對外開放會影響自身的發展利益。對此馬克思早已給出了答案。馬克思早就通過對交往、生產力與共產主義三者之間關系的分析,表明了經濟全球化不會改變“兩個必然”發展規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空前提高與普遍交往的建立是人類邁向共產主義的必要條件,交往利于地域性共產主義向世界性共產主義邁進??梢婑R克思的交往思想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與行動指導。

王苗在研究交往與生產力關系時發現馬克思有這樣一段論述,“首先,從一個民族的發展來看,交往會使分工細化且隨著交往的擴大人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進而促進生產活動與生產范圍的擴大,各民族間也會隨著生產的擴大而建立更加廣泛的交往關系,使單個民族不再局限于某個地域之。其次,分工的細化會促進生產的發展,全球性的分工已不再是民族內部的分工。民族間活動相互影響的范圍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逐漸擴大,交往不再是原有的封閉隔絕狀態。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會成為世界的歷史”[14]。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和交往擴大的必然結果與趨勢,堅持對外開放就是順應趨勢與規律。楊伊認為需要加深對馬克思交往思想的認識,將其作為應對全球化的重要方法,結合好國內外發展環境來制訂對內對外的發展策略[10]。

六、結語

綜上,學界對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方面:一是文本和筆記中馬克思對交往內涵的界定;二是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發展歷程和形式;三是對馬克思交往思想中的關系進行探討;四是馬克思交往思想的當代價值。但將馬克思交往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立足國內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生態治理等來進行研究的文章較少,這對于政策和策略的推行缺少必要的理論支持。如何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領域交往關系更好地發展,仍須重新思考交往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侯振武,楊耕. 關于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再思考[J]. 哲學研究,2018(07):10-18+127.

[3] 歐陽英. 關于交往概念的綜合理解——由哈貝馬斯交往理論引發的深入思考[J]. 世界哲學,2018(02):118-126.

[4] 張永慶. 馬克思交往思想的歷史考察和當代意義[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50-55.

[5] 陳映霞. 從“生產”到“交往”——《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交往思想再探[J]. 長白學刊,2019(04):50-55.

[6] 王曉紅. 晚年馬克思交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 教學與研究,2019(12):5-15.

[7] 屈彩霞.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精神交往批判思想探析[J]. 理論月刊,2012(02):16-19.

[8] 劉思帆.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交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6):29-35.

[9] 于天宇. 馬克思交往理論視域下全球生態危機實質及破解路徑論析[J]. 東岳論叢,2022,43(06):82-88.

[10] 楊伊. 交往的異化與揚棄及馬克思交往理論的當代意義[J]. 湖北社會科學,2013(12):12-15.

[11] 江峰,張瑞敏. 試析馬克思交往理論與人類幸福思想[J]. 江漢論壇,2014(05):126-129.

[12] 史宏波. 簡論馬克思交往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J]. 理論月刊,2013(10):18-21.

[13] 孫民,齊承水. 馬克思交往理論視閾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9(02):61-67.

[14] 王苗. 馬克思交往思想的五重維度探究——重讀《德意志意識形態》[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8):21-23.

(責任編輯:鄒宇銘)

猜你喜歡
社會交往分工生產
“分工明確”等十四則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網絡化時代的技術賦權
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三重意蘊
星座社交App的用戶需求和偏好研究
傳銷案件查處認定存在部門分工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產》)2012年第5期要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