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及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探究

2023-12-22 06:33梁海嘉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小學數學

梁海嘉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雙減”政策對“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具體要求以及新課標的課程育人導向,提出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五項基本原則,并結合作業設計實踐案例,闡述作業設計的三大策略,包括:基于數學課程的學科特質,體現作業設計的生活化與趣味化;基于課內外作業的不同功能,體現作業設計的系統化與結構化;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體現作業設計的分層化與個性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5-0094-04

實施“雙減”的目的是讓學生放下重負、輕裝前行,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為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雙減”政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叭鎵簻p作業總量與時長”,而這里的“作業總量與時長”綜合了義務教育階段同一年級各個學科的作業量和作業時長。在此背景下,學校需要做好作業管理的綜合平衡工作,強化各學科組對本學科作業設計的系統研究,確保學生“作業總量與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并確保各學科作業都能發揮診斷、鞏固、激勵和學情分析的功能。

對于數學學科來說,作業是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師習慣了“題海戰術”,喜歡布置大量數學作業,且作業難度較高,既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為高效落實“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教師應切實減掉那些繁難偏舊、機械重復的作業,通過優化作業設計,達到為作業提質增效、使學生可以輕負而高效地完成作業的目的。這里的“效”,對于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便是立足《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數學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已有知識經驗,科學設計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有效發展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三會”核心素養。為了達到為小學數學作業提質增效的目的,筆者經過實踐研究,提出了“雙減”及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具體策略。

一、“雙減”及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

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育教學規律,用以指引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包括作業設計的基本方向。筆者在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進行系統研究的過程中,提煉出如下幾條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依標設計原則

依標設計原則指的是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進行作業設計。該原則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2022年版數學課標》對小學各學段數學課程學習的相關要求,并把這些要求有機地融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當中,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規律,依托小學數學作業的整體設計和結構優化,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二)“教—學—評”一致性原則

“教—學—評”一致性原則指的是教學評價的目標及要求應與教學目標及要求、學業質量及要求相一致,依據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以及學業質量描述,確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和水平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遵循“教—學—評”一致性原則,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必須把教學評價目標及要求融入作業設計當中,與課堂教學目標及要求、學生的學業質量及要求相適應,發揮作業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根據教學評價和課前、隨堂作業的反饋情況調整課后作業的具體設置,從而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

(三)理實結合原則

理實結合原則指的是數學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022年版數學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三會”核心素養,揭示了數學課程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為了培養學生的“三會”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運用多樣化的作業呈現方式,既要重視書面理論知識的作業整體設計,又要重視綜合實踐作業的適當穿插,并要對理論和實踐作業的比例進行恰當安排,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尊重差異原則

尊重差異原則指的是尊重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的認知差異?!?022年版數學課標》提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實施,應該“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在尊重差異原則和《2022年版數學課標》的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差異,做好作業的分類分層,在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確保作業設計能夠做到保底與提高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診斷、鞏固、激勵、學情分析等功能,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負擔,而是當成自我提升的有效工具。

(五)總量控制原則

“雙減”政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胺诸惷鞔_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后作業一般包含了語文、數學、英語三個科目的作業。因此,這60分鐘的作業時間便包含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個科目的全部書面作業時間。平均下來,每個科目的書面作業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當然,這不是一個平均分的事情。為了實現總量控制,學校三個學科組應加強溝通、協調,可提前一周規劃好各學科的教學任務及作業設計,協調好學生下一周每天每個科目的作業完成時間。通常來說,小學數學作業包括課前作業、隨堂作業、課后作業三種。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本學科的課外作業總量包含了課前和課后兩個時間段的作業,按照規律,課前鋪墊作業和課后鞏固拓展作業的用時比通常以1∶2為宜。當然這個比例不是一個絕對的比值,可以根據新課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總量控制”為基本原則。

二、“雙減”及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基于《2022年版數學課標》對本學科各學段課程內容的規定以及相關教學建議和學業質量要求,在作業設計基本原則指引下,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積極探索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在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的背景下,切實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基于數學課程的學科特質,體現作業設計的生活化與趣味化

數學是典型的工具性學科,具有很高的實踐應用價值?!叭龝焙诵乃仞B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課程實施植根于學生的現實世界。小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生活化和趣味化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不二法門?;跀祵W課程的生活化特質以及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注意體現作業的生活化和趣味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首先,生活化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經路徑。小學階段的各類數學知識包括概念、公式、運算法則等理論知識均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際的應用,設計生活化作業無疑可以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同時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打好思維方法的基礎,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生活經驗是學生從對生活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生活的理性認識的關鍵。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數學作業,通過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改革,布置生活化數學作業,促進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以此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統計與概率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統計自己家中一年水費和電費開支的課后作業,引導學生在設計和完成相關統計圖的過程中,學會剖析家庭耗電量、耗水量與月份的關系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為家庭提出節約用水、用電的建議,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三會”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其次,趣味化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年齡小,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樂于對感興趣的內容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基本學情,在作業設計中融入適量趣味性元素,滿足學生的喜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學了“數一數”和“比多少”之后,某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視頻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動手數一數自己的玩具、文具或水果,說一說哪個比哪個多(少)、多(少)多少,也可以順便說說自己想說的其他相關內容。在交流作業成果時教師發現,學生們說出的內容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他們甚至還能說出“某玩具和某玩具合起來有多少個”“水果原來有幾個,吃了幾個,還剩幾個”“玩具有幾個,送給好朋友一個,還剩幾個”等句子。如此開放、有趣的作業,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生活中的數感,使他們可以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現象中發現數學的研究對象——數量和數量關系,逐漸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此外,無論是低年級不留家庭書面作業還是高年級設計生活化的作業,都需要家校之間密切合作?!半p減”政策雖然明令禁止學校為家長布置作業,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可以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為此,“雙減”政策還提出了“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完成剩余書面作業”“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幫助其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等要求:家校協同育人的思想,同樣貫穿到了學生作業設計與完成的過程當中。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作業的形式日益多樣,有些作業需要家長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比如一些視頻作業,就需要家長幫忙錄制。低年級的學生雖然不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但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校依然希望家長能夠坐下來,認真傾聽孩子敘述自己在學校一天的學習生活,包括孩子的收獲和困惑。例如,孩子學完“認識人民幣”的內容后,想了解家庭生活中人民幣是如何使用的,家長就應耐心告訴孩子一些家庭生活的開支,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人民幣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懂得父母當家的不易,使孩子學會體諒父母的艱辛,從而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培養勤儉節約、努力奮斗等思想品質。

(二)基于課內外作業的不同功能,體現作業設計的系統化與結構化

系統化與結構化是數學課程內容的顯著特征,結構化思維需要滲透到學生學習數學的全過程,包括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因此,圍繞一課學習內容而設計的課前作業、隨堂作業和課后作業也應基于三種作業的基本功能定位,做好整體規劃,運用系統化與結構化思維,使作業內容的設計可以做到瞻前顧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結構化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注意作業內容的層次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首先是課前作業的設計。課前作業又叫預習作業,設計要點是在舊知復習的作業中孕伏新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喚醒學生既往的學習經驗,為新課學習做鋪墊、打基礎。教師通過分析課前作業中反饋的學情信息,準確找到學生的新知生長點,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兩類課前作業。第一類,簡單的分數加減法。這是從數學知識結構上著眼,從分數過渡到小數的必經過程,為的是給新知學習進行鋪墊。第二類,收集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并嘗試說一說所收集的小數具體表示什么意義。這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了解學生是否接觸過小數,了解學生對小數的認知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前完成作業的情況調整新課的教學設計。此項作業如果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在學生提交作業的當晚發送到教師的手中,教師便可以借助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快速掌握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做到更有針對性的高效備課。

其次是隨堂作業的設計。隨堂作業是在課堂中布置的作業,是學生新課學習的主要載體,是圍繞一課教學重難點設計的基礎鞏固型作業、綜合提升型作業及實踐拓展型作業。當然,是否布置實踐拓展型作業可視每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課中學情來定。教師依托隨堂作業這個載體,可以隱蔽地把知識生成任務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強對課程內容的自主學習和理解,同時通過隨堂作業中反饋的學情調整接下來的教學重難點,借助課堂教學中的多邊互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例如,教師教學“認識幾時幾分”一課,可以設計如下基礎鞏固型隨堂作業:“(1)填空題。分針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大格是( )分,1時=( )分。(2)出示一個定格的鐘面,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此時此刻鐘面上的時間,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看出來的,怎樣數更快?!比绻麑W生能夠順利解答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出示以下綜合提升型隨堂作業:“(1)選擇題。給學生出示一個具體的時間,讓學生判斷時針的位置,并對自己的判斷進行說明。(2)給學生出示一個具體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撥一撥時針和分針,使時針和分針到達正確的位置,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比绱诉f進式呈現隨堂作業,既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又能培養學生的量感和推理意識。

最后是課后作業的設計。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既是學生鞏固、內化課堂所學知識的必經過程,又是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有效載體。課后作業一般屬于檢測性作業,目的是鞏固知識技能,檢測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因此,課后作業內容的設計應緊緊圍繞課堂所學知識點來展開。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教師可布置如下課后作業:“(1)看圖寫乘法算式;(2)看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3)看乘法算式寫出不同的加法算式;(4)在不等式‘( )×4<15’中,括號里最大能填幾?!?/p>

(三)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體現作業設計的分層化與個性化

小學生的年齡小,受家校社教育環境的影響較大。因學習背景和生活環境不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認知能力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022年版數學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致力于使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半p減”政策要求教師“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在新課標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通過設計體現分層化與個性化的作業,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其終身發展需要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連加連減知識,教師可以分層設計如下課前作業,在校內課后服務時間帶領學生一塊完成:“(1)基礎型作業??磮D說加法或減法算式,并算出得數。(2)拓展作業??醇臃ㄋ闶交驕p法算式,編一個小故事?!边@樣的作業設計,為的是讓學生簡單復習一下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同時了解學生對已學加法和減法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程度。隨堂作業同樣可以分層設計如下:“(1)基礎型作業。讓學生看圖列式并進行計算,訓練學生從圖示的生活現象中抽象數量和數量關系的能力以及數學表達能力。(2)綜合運用型作業??梢栽O置兩道綜合題。第1題給出幾個圖形與一個算式(如10-2-2),讓學生選擇與算式相符的圖形,以此拓展學生對連減的理解與運用,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第2題可以設計一個“飛鳥”動圖,借助動態情景演示,側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將生動的具體情境轉化為抽象的數的運算過程,依據飛鳥的動態順序,更深一步鞏固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3)拓展作業。教師可以呈現一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排隊購票圖,側重引導學生以問題解決為線索,運用連加連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币驗椤半p減”政策不允許給低年級學生布置家庭書面作業,這一課的課后作業可以用口語表達作業或視頻作業的方式,嘗試分層設計如下:“(1)基礎鞏固型作業。讓學生給爸爸媽媽編一個連加連減的小故事,并能說出算式。目的是鞏固學生對連加連減意義及運算順序的理解。(2)拓展作業。讓學生思考一下,加起來得數為10的三個數,自己能說出多少組,并說說自己對每一組的意義的想法。因為是課后作業,學生能想多少是多少,旨在了解不同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設統一要求?!?/p>

總之,“雙減”政策是國家為了打造高質量教育體系,優化良好教育生態所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關乎素質教育的科學實施,關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半p減”及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科育人規律,通過加強作業設計的系統研究,在遵循作業設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強化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研究,體現作業設計的生活化與趣味化、系統化與結構化、分層化與個性化,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最大限度體現小學數學作業的育人價值,切實培育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玉芳.“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6):77-78.

[2]王紅.“雙減”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研究[J].教育界,2021(47):29-31.

[3]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8):29-34.

[4]任喜相.“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新思路[J].新課程,2022(1):163.

[5]夏冬一.“雙減”目標下小學數學有效性作業的設計策略[J].遼寧教育,2022(1):39-40.

[6]黃慶松.“雙減”政策視域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江西教育,2022(8):52-56.

[7]崔田田.農村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的價值與設計思路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6):37-38.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小學數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