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之規律探析

2023-12-22 10:18劉彩紅
學理論·下 2023年6期
關鍵詞: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

摘 要: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的歷史中,理論創新持續開花結果,形成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對時代課題給予積極響應的智慧結晶,不斷在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智慧、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等規律,深刻認識和把握這些規律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成果提供根本遵循和指南。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規律探析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3)06-0078-03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的實踐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探索出一系列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深化對這些規律的認識和升華,不僅能夠科學理解和掌握黨的創新理論,更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提供理論層面的前進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堅持馬克思主義

我們黨領導人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任務,是因為我們黨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理論精髓,并且將這一理論開創性地應用于中國具體實踐中,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一脈相承并不斷與時俱進??梢哉f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記錄史,不斷推進理論創造、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仡櫄v史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已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中國的革命、改革、建設等,并且不斷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使黨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克服了以往舊哲學的缺陷,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行闡述,告訴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催生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并組成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通過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分析闡明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的理論,為我們指明了奮斗的價值目標。

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實踐中牢牢貫徹“兩個結合”,一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二是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不斷超越自身和進行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個結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又做了詳細闡述。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揭示事物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系,而實踐又是具體的、感性的、復雜的、豐富的,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指導中國實踐必須結合中國具體的實踐特點,在中國的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脫離了實際,理論也就失去了意義。1930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本本主義需要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這一思想認識是我們黨的領導集體在中國革命長期實踐中用血的代價換來的,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智慧結晶,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結合不同時期國內外形勢,深刻認識和回答了各時期的重大時代課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在實踐中取得一系列成功。另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魂和根,“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歷史,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獨特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內核。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發展,在理論創新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形成了具有中國理論風格、語言特色等的創新理論。毛澤東同志曾提出“古為今用”,并對古人“實事求是”進行改造,形成了正確的認識方法和路線;鄧小平同志以“小康社會”表達社會主義現代化;江澤民同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綱領中寫入“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等內容;胡錦濤同志則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賦予時代內涵,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便是“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注重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如,把傳統文化的和諧思想和理念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義利觀、新型外交關系中的“和而不同”,使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念“德治”與“法治”得以繼承并且發揚光大,還強調了二者的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進創新理論體系中”。此外,他還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含非常豐富的優秀因子,這些因子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中必須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緊密地聯系起來,在實踐中應用并形成新理論新思想,不斷突破理論創新的瓶頸,發揮新時代理論思想優勢為實踐指路。

找到結合點或契合點是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關鍵突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在2017年印發了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個方面。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為公、任人唯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等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觀點不謀而合,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提和契合點??梢?,盡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不同來源,但彼此存在的契合性較高。

二、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實踐動力:回答時代課題

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過程本質是不斷回應時代課題、解決時代課題的過程。時代課題是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也是由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不同時代主要矛盾決定了不同時代重大的實踐課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是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當時中國革命的力量、道路、方向等方面進行科學分析,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策和路線,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在社會主義改革階段,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成為重大實踐課題,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生產力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對當時的國際和國內形勢進行科學研判,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系列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進行重新界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道路、力量等理論內容被系統地提出,在這個理論指導下,中國實現了由貧窮走向富裕的飛躍;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時代課題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那就是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課題,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交答案。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指出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經過幾十年的改革與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善,財富不斷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原則、動力、道路、內容等必須要用新思想、新理論系統進行回答,這也成為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南和根本遵循。

三、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智慧源泉:人民群眾的創造

中國共產黨百年理論的創新是在不斷汲取人民的智慧中不斷發展的。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回顧歷史可知凡是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制定的正確的任務、政策,以及形成的良好工作作風,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是“以人民為中心”,密切聯系群眾,與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而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及工作作風,特別是在革命時期出現“左”和右的錯誤路線等,都是脫離群眾的。只有在群眾的實踐中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政策,形成正確的理論。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1978年,安徽小崗村的大包干是中國農民實踐的偉大創造,成為改革開放的實踐起點,是改革開放后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邏輯起點。鄧小平同志指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無論是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創造。我們的各項工作實踐要走好群眾路線,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也要走好群眾路線,決不能閉門造車、坐而論道、流于空想。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注重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提煉出新的理論成果,著力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億萬人民心中,成為接地氣、聚民智、順民意、得民心的理論。

四、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

理論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豐富完善的過程,由許多新理念、新觀點、新想法逐步深化、體系化、系統化的過程,從觀點的提出到體系的形成以及邏輯結構的搭建等就是體系化、系統化的過程,標志著理論不斷完善和走向成熟。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就具有深刻的學理性和完備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不是孤立的、零散的,也不是碎片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的依據和方法,特別是其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實現了哲學發展史的歷史性飛躍,以往哲學史上所有的哲學家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的,馬克思第一次建立了科學的歷史觀。同時馬克思另一大發現就是剩余價值學說,馬克思恩格斯運用這兩個學說對資本主義從最微小的元素——商品進行分析進而指出其固有的矛盾的不可調和性,最終得出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科學結論,形成具有深刻的學理性和科學性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也是不斷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的過程。首先,在實踐中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的指導。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人都特別重視和強調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理論創新的重要性和價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共同的理論來源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對理解和學習黨的理論創新的重大意義,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創新性地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的思想。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是理論系統化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包括了革命的指導思想、性質、動力、道路、前途等一系列的思想體系;鄧小平理論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提出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動力、道路、內容等完整的理論體系;進入新時代后,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方向、道路、內容、動力等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做出了全面回答,提出了許多標志性引領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原創性貢獻,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得以續寫,在21世紀世界煥發出馬克思主義新生的力量,讓馬克思主義的活力迸發,說服力更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等都以全新的視野加強理解和深化,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創新成果。其中“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基本涵蓋了這一思想的全部內容,在新時代道路上必須長期堅持并隨著實踐應用而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主題、嚴密的邏輯、豐富的內涵,是內在統一且經得起時間考驗和實踐檢驗的理論體系。整個體系是圍繞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和任務展開的,從空間范圍看,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各個方面,內涵豐富,包括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生態、黨的建設等等各方面。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長歷程和未來發展趨勢上看,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總體戰略等給予深刻回答;從發展的視角看,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方向、主體等等。這個科學的體系背后是有深厚的學理支撐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終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性,從人民的利益和權益出發,掌握“六個必須堅持”的科學方法,總結新時代偉大斗爭實踐經驗,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深刻理解和把握。不斷深化理論研究和內容闡釋,尤其要重點研究闡釋黨提出的新理念新論斷中的原理性成果,才能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發展規律、黨的建設規律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貫徹,要從整體上去把握,掌握其中內在的有機的聯系;加深對其系統性和學理性的探究和分析。此外還要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地學習,學深悟透,更重要的是把握滲透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總之,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形成了許多規律,這些規律需要我們在不斷深化學習中把握和挖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中探尋和認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J].吉林人大,2023(7).

[2]王讓新.新征程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依據、途徑和遵循[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22(6).

[3]邸乘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J].黨政研究,2023(2).

(責任編輯:田 苗)

收稿日期:2023-09-06

作者簡介:劉彩紅,講師,教研室主任,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堅守與創新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鄧小平南方講話關于生產力問題的理論創新
2015~2016年中國國際政治學研究熱點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