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功能論視角下的教科書輔助文分析
——以人教版教科書《哲學與文化》為例

2023-12-26 10:08武禹含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23年11期
關鍵詞:哲學輔助育人

“功能論”又名“和諧論”或“同一論”,初創于19世紀中下葉,形成于20世紀初,發展于20世紀中期,以英國斯賓塞和法國涂爾干為主要代表人物。從傳統社會功能論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仿佛一架“社會控制”的機器,教育者將需要傳播的思想放入機器中,按照規制程序運行,以規訓受教育者,完成思想教化。但這種以社會“再生產”為導向的“機械主義”功能論往往會將人“物化”,脫離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活動實質的“育人”價值。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圍繞“時代培養什么人,以什么樣的內容教育人”的根本問題明確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1],強調了自然科學之外哲學社會科學作為“科學知識”的重要價值,并將思想政治教育之“大德”價值導向與“育人”社會功能相結合,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嶄新的“立德樹人”話語體系與新功能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促進身心人格的健康發展。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為教育內容的教育活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與功能導向。其功能一方面在于教育與思想的實質價值導向傳遞,即“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于人的社會化公民角色的維持和推進,即“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恩格斯曾言:“一個民族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盵2]這也就是說,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思維方式,能夠獨立思考并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才是一個健全的并能夠自由發展的人。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問題、透視規律、審視世界的獨特視角。人教版教科書《哲學與文化》中包含有大量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輔助文,對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隱性”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挖掘教科書中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實現“重教”“引導”“立志”“自信”“素養”的有機統一,辦好“大思政課”,是教科書能否實現“立德樹人”社會功能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哲學與文化》輔助文的應用問題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哲學與文化》輔助文主要體現于“名人名言”“閱讀與思考”“相關鏈接”中,較原版刪除了“專家點評”部分,將其合并在其他部分之中。理解和應用這些輔助文對學生理解人的本質與社會關系、思考人性、感悟人生,以科學方法掌握社會發展規律有著重要意義。如今高中思政課對教科書輔助文的分析仍存在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聯系脫節等應用問題,使得教科書輔助文的社會隱性功能隱而不彰。

1.“名人名言”輔助文: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易被忽視

本冊書“名人名言”一欄中包含大量歷史人物的名人語錄,意在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社會聯結。歷史人物即杰出人物,是指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等在內的能夠反映時代要求、代表進步階級利益、對社會發展起重大促進作用的歷史人物,是歷史任務的發起者與組織者。在教科書《哲學與文化》中“名人名言”的輔助文涉及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荀子、韓愈、別林斯基、愛因斯坦等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偉大人物言論。其中,教材大多選取符合我國現階段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進行重點闡述,比如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將書中深奧的哲學理念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發展相結合。教材在“矛盾問題的精髓”一講中引用毛澤東語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睂械恼軐W理念融入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以偉人歷史經驗為鏡,展示矛盾的斗爭性原理以及矛盾與社會歷史發展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此處輔助文若將哲學矛盾引入社會歷史發展之中,引導學生從社會歷史視角看待哲學矛盾問題,則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文本理解力,更有利于學生深化個人與國家之間的命運共同體聯結之情。但目前有許多思政教師忽略對名人名言部分的銜接與引導,這就容易導致書中的哲學思想與我國實際相脫節,學生無法將哲學與實際緊密結合。

2.“相關鏈接”輔助文: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隱而不彰

本冊書“相關鏈接”類輔助文作為教材延伸拓展部分存在,意在促進學生構建社會變革與歷史沿革的文化聯系。在《哲學與文化》一冊中,相關鏈接類輔助文主要包括歷史故事、名人思想、社會現實、詞義詞源等,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相關鏈接類輔助文與正文的關聯雖不如名人名言類緊密但相比于相對枯燥的正文內容,相關鏈接的內容更為生動有趣,研究性、科普性較強。如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一講的“相關鏈接”中,教材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追溯,歷經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推理以論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性。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講中,教材引用了《漢書·河間獻王傳》中對“實事求是”一詞的釋義,以故事的形式交代了“實事求是”的中國歷史淵源與每一個字的具體含義,即遵循客觀規律符合客觀實際,側面論證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證性。目前許多教師囿于應試壓力往往對相關鏈接類輔助文進行篩選講授,只注重事例部分,容易忽略對詞義詞源相關鏈接輔助文的解讀,這容易導致學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面對不斷變換的思想內容無法從根本上把握其思想的本質內核,這也逐漸脫離了本冊教材編寫的初衷。

3.“閱讀與思考”輔助文: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脫節

本冊書“閱讀與思考”輔助文以內容導入形式出現,意在推動學生主動建構辯證思維與加強理性思維分析。在《哲學與文化》一冊“社會歷史的發展”一課的閱讀與思考中,提到:“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義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社會?!币詥l學生對資本主義經濟下社會結構與生產關系的思考。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一講中,提到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分工與勞動異化的批判及對勞動者歷史主體的重視,進一步引發對人本質的思考。閱讀與思考類輔助文的教學價值較大,通常是正文內容與現實聯系的思考索引。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往往容易忽視閱讀與思考內容、正文及社會現實的聯系與銜接,局限于“原理+方法論”的解題框架中,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簡化為聯系、發展、對立統一簡單相加的辯證法,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批判創新。[3]教師在講解時要格外注意這類輔助文,并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仔細講解澄明關鍵概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辨別,能夠辯證地分析問題。在運用這類輔助文時最好能將其熟記于心,在講解正文知識點時能夠結合實例將其作為概念理解靈活切入,以便于學生在初次學習時就能對這些概念形成更加深刻與清晰的認知。

二、《哲學與文化》輔助文中“隱性”育人功能探析

基于輔助文應用現狀,更需要重視教科書輔助文在育人方面發揮的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輔助文是在教材中分布在正文之間、與正文相對、字號略小的、大多以黑色楷體字出現的輔助性文字,所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為“隱性”。如若不將其加以挖掘、淬煉和提取,將會使其應用價值與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不僅要注重教科書正文主要知識理論的講授,更要發現輔助文中蘊含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之寶藏,建立教科書整體功能的有機聯系。

1.拓展深化哲學解讀,增強邏輯理解力

“隱性”育人潛隱于哲學文本之中。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是時代經濟政治生活在精神上的反映,我們不應把哲學與時代文化割裂開來。[4]在《哲學與文化》教材的第一課“追求智慧的學問”相關鏈接中提到了哲學的含義,對于哲學概念的解讀也是理解本冊書內容的關鍵。哲學(Philosophy)源于希臘語愛(Philos)與智(Sophia),意為“愛智慧”,哲學即為“愛智之學”。在古希臘,哲學始于對世界的“驚奇”與“困惑”。[5]在本課的“閱讀與思考”中也引用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名言闡述哲學誕生的開端,哲學離不開生活,每一種哲學問題并不是世界本身產生出來的問題,而是人產生出來的問題,是反思“我是誰”的追問過程。問題是哲學的本性,也根植在人類的精神之中。古代哲學家們正是因為有了對世界的驚奇與好奇才會去“愛智慧”,去思考“何為世界的本原”,也正是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思考才誕生許許多多不同觀點的哲學流派。教師在授課時要對“愛智慧”含義的輔助文進行解釋,并明確哲學意義上“愛智慧”中的智慧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知識”的區別,強化輔助文的隱性功能,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當代社會中“哲學”與“求知”的內在價值本質,形成辯證、理性的社會價值判斷。

2.系統建構理性思維,啟發價值思辨力

“隱性”育人潛隱于論證思想之中。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中的“閱讀與思考”里,引用了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中的“谷堆論證”。黑格爾運用這一比喻闡明了歷史的發展性的質量變關系。黑格爾關于哲學是“黃昏起飛的密涅瓦貓頭鷹”的論述闡釋了哲學的“反思性”特征,即哲學不同于科學知識,科學的發展是“線性”知識積累的過程,而哲學更像是圍繞“智慧”圓心而不斷進行的圓周運動。關于哲學問題各式各樣的解答方式都有“平等”的價值,因此在哲學史上沒有一個哲學家能說比另一位哲學家更加高明。在黑格爾看來,哲學便是對古代哲學家思想的不斷反思、不斷深化的精神性思考,歷史上的哲學思想是哲學在不同歷史階段上的發展而沒有終極答案。黑格爾的這一觀點闡明了哲學的歷史性與反思性特征,但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基點,因此具有唯心性。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相比于具體科學,哲學更具思想性、價值性與差異性。教師對這類思辨性輔助文的講解更便于學生樹立思辨意識,以清晰理性的思維看待社會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藝術之間的矛盾關系。

3.密切社會實際聯系,引領實踐反思力

“隱性”育人潛隱于實踐反思之中。蘇格拉底曾言:“未經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闭軐W精神來源于人對現實中事物的觀察、思考與不斷反思?!墩軐W與文化》教材的輔助文建構遵循哲學思想歷史流變的規律與順序,從中西古代哲學家對“何為世界本源”的思考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構建;從中西哲學智慧流到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理解。在《哲學與文化》教材的“相關鏈接”中,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集體學習時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边@一鏈接,將意識的作用與黨的思想建設結合起來,將哲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教師要通過現實類輔助文搭建哲學與文化之間的橋梁,引領學生加強實踐反思、以小見大,從理論知識出發聯系到現實生活,思考并解決現實問題,明確人的社會屬性與人的本質。

三、《哲學與文化》輔助文的運用策略

教科書的“隱性”育人功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探索新知,也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深化知識技能,同時又需要社會引導學生沿著符合國家和民族乃至于全人類共同利益的正確方向成長成才。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的對象是社會的人、能動的人、可變的人。[6]基于新功能論的價值性育人目標決定了育人工作絕非憑借社會主體一己之力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多方社會主體的合力推動,以優化的手段來實現育人工作的時效性。

1.教師主體:以小見大,關注生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清輔助文設置的意義與用途,明確輔助文的隱性社會教育功能與社會實踐價值。對于名人名言類輔助文,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論據使用,并緊密聯系正文與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書中的微觀哲學道理窺見社會發展的宏觀規律;對于相關鏈接類輔助文,教師可以作為引申的知識普及并與學生進行互動講解,通過相關鏈接中的生活事例更加生動地描繪知識的重難點;對于閱讀與思考類輔助文,教師可以與同學開展討論與辯論,以辯證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刻記住相關概念的重要內涵,誘發哲學興趣,導引哲學思維,表征哲學精神,傳遞文化精神。[7]在《哲學與文化》一冊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教材正文中的哲學理念,更要聯系實際,通過輔助文引領學生學會聯想并自發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注重生命的成長和生活智慧的豐富。[8]讓學生以問題為起點,樹立問題意識,從問題視角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去思考。例如,在“事物的發展”一講中,教師可以從歷史變革角度,啟發學生從自然事物的發展聯想到社會歷史的發展,列舉時代變化新事物的案例并說明新事物與舊事物的差別。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哲學只是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方式,不能說某一個哲學流派的思想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每一個流派都是在時代發展的長河中不斷演變的。教師可以在課上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聯系問題思考,根據問題分析,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念去解決實際問題。

2.學生主體:思維建構,辯證思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自主構建哲學思維,辯證思考問題。雅斯貝爾斯曾言:“在學習中,唯有被靈魂接納的事物才能成為自身的財富,其他的一切都停留在心靈之外,無法獲得真正的理解?!盵9]要想讓知識扎根于靈魂與心靈之中,僅僅借助外力是遠遠不夠的,靈魂轉向同樣需要自我的頓悟。哲學本質上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輔助文設立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建構哲學思維,并學會以辯證的方式思考問題。事物皆有矛盾,矛盾皆有兩面性?!叭淌яR,焉知非福?!蔽覀冊谌粘I钪?也要關注一件事物的矛盾兩面,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教授的不僅僅是書中的知識,更是人生的態度。正如本冊書的最后一個單元“人生的價值”,我們學習《哲學與文化》不只是學習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哲學流派,更重要的是建構全新的、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方式,以樂觀的心態找尋人生的價值。為建構這種思維,教師單純的講授式授課并不能完全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教師采用更加多元的授課方式,如課堂辯論、課上討論等,可以結合輔助文中的某一個案例或者名言語句,組織班級分析鞏固知識點。在“運動與靜止”一講中容易混淆的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與克拉底魯“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去分析其內在的含義,使學生加深對事物運動與靜止的理解,起到思維建構的作用。不僅如此,教師要關注詞源性輔助文,教導學生學會從事物本身出發,抓住問題的本質與事物的實質,從事物的本源與根本出發看待問題,學會實事求是。

3.社會主體:靈活應用,創新實踐

教材在輔助文的設置上要更加注重輔助文的生動性與全面性,并及時調整與更新輔助文?!墩軐W與文化》一冊輔助文主要面向的是高中學生,在輔助文設置上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在事例型輔助文處及時更新、適時調整、緊跟時事熱點。在引用名言、名人事例時盡可能地添加故事背景與時代背景,注重輔助文的全面性,以便于學生站在哲學家時代中,站在哲學家立場與背景下思考其觀點與提出的問題,并宏觀構建哲學思考方式與思維模式,理清發展脈絡。在有關概念辨別的輔助文上,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增添圖文事例,體現“非文字符號”的生動性,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概念與概念間的區別所在。[10]教師在課堂教學講解時,也要注重靈活運用教材輔助文,將輔助文與時事結合講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與時俱進。同時,也要分清主次,明確輔助文的“從屬”地位,盡可能有效地利用課堂,以思維框架、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理清書中內容的脈絡,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明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先進性到底先進在哪里、我們為什么要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與科學的區別到底在哪兒、當今時代所運用的科學技術對人類而言有哪些利弊以及我們又該如何以發展與矛盾的角度看待它們。這些也是本冊書真正想讓學生了解與思考的,輔助文的意義也在于此。

猜你喜歡
哲學輔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小議靈活構造輔助函數
倒開水輔助裝置
菱的哲學
減壓輔助法制備PPDO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提高車輛響應的轉向輔助控制系統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