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官山大樣地優勢種群空間分布格局與種間關聯性分析

2023-12-27 05:19易伶俐戴宇峰歐陽園蘭方平福彭巧華鐘曲穎曾小霞丁永剛
生物災害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官山木荷酸棗

易伶俐,方 芳,陳 琳,戴宇峰,歐陽園蘭,熊 勇,方平福,彭巧華,鐘曲穎,曾小霞,丁永剛*

江西官山大樣地優勢種群空間分布格局與種間關聯性分析

易伶俐1,方 芳2,陳 琳1,戴宇峰1,歐陽園蘭1,熊 勇1,方平福1,彭巧華1,鐘曲穎1,曾小霞3,丁永剛1*

(1.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江西 宜春 336000;2. 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和宣傳教育中心,江西 南昌 330199;3. 江西農業大學 林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目的】為探討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常綠闊葉林的樹種格局特征?!痉椒ā恳越鞴偕匠>G闊葉林動態監測樣地的調查數據為基礎(12 hm2),根據樹木點坐標信息研究優勢種的分布格局、代際關系及種間關系?!窘Y果】(1)樣地中優勢樹種主要表現為聚集分布,在25 m以內聚集分布的樹種占總樹種數的90%,但隨著尺度的增加各樹種逐漸轉為隨機分布;(2)優勢樹種中多數常綠樹種的大樹與小樹呈正相關,如虎皮楠、木荷;而落葉樹種的大樹與小樹呈負相關,如赤楊葉、南酸棗;(3)優勢種間主要以負關聯的形式存在,呈正相關的僅有5個種對?!窘Y論】研究結果說明官山樣地群落還處于發育初期,優勢種主要以聚集分布為主,且種間競爭激烈。

優勢種;分布格局;代際關系;種間關聯;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

【研究意義】優勢種群是指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的環境有明顯控制作用的植物,分析優勢樹種的種群特征,有助于對群落結構的認識??臻g分布格局是植物自身生物學特性與外界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是植物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空間配置特點,種群的分布格局分為聚集分布、隨機分布、均勻分布3種類型??臻g分布格局的研究對于確定種群特征、代際(種內)和種間相互作用,以及種群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種群的保育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不同物種在空間上的分布格局關系為種間聯結[2],分為正聯結、負聯結、無關聯3種情況。其中,正聯結是指兩個物種對環境資源的需求相同或相似,是群落在演替過程中各物種對環境的趨同性和競爭性引起的;負聯結及無關聯是指兩個物種相互獨立,幾乎不在同一時空出現[3-4]。種間聯結能夠反應物種與生境因子之間的耦合關系,是群落演替機制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5-7]。對種間聯結性的研究,有助于加強人們對群落結構、功能和動態演替過程的認識?!厩叭搜芯窟M展】因此,許多學者對物種的分布格局、代際(種內)和種間相互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如樊登星[8]、李立[9]、張育新[10]等分別研究了北京山區栓皮櫟(),古田山甜櫧()與北京東靈山遼東櫟()的種內代際關系。陳緒輝等[5]、劉紅潤和李鳳日[6]、吉穎等[7]分別以油松()、紅松()、木賊麻黃()等珍稀瀕危物種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與群落內主要物種的種間關聯性?!颈狙芯壳腥朦c】這些研究對種群的發育和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尺度較小,或者只分析了單一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代際和種間關聯性。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和種間關系存在著尺度的依賴性,不同尺度下分布格局、代際關系、種間聯結性變化顯著,在小尺度上受擴散限制和種間競爭的影響,在大尺度上主要受生境異質性的影響[11-12]。1977年Ripley提出的點格局分析方法[13-14],它是以植物種的個體在空間的坐標為基本數據[15],可以研究不同尺度的分布格局和種間關系。因此,有必要對常綠闊葉林開展大樣地建設工作,并采用點格局分析方法研究物種分布格局、代際和種間關系。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森林群落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具有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開展常綠闊葉林研究的理想地點?!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以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官山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地點,對常綠闊葉林群落進行詳細調查,并采用點格局中的異質性泊松模型來分析不同優勢種的分布格局、代際關系及種間聯結性。主要探討以下幾個科學問題:樣地內優勢種的空間分布格局特征、大樹與小樹的空間關系、哪些樹種的大樹會影響小樹生長及優勢種間的聯結性的狀態等。這些科學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人們對該區域植物群落的認識和了解,更利于今后對其植物多樣性的保護。

1 研究區域概況

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位于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總面積11 500.5 hm2,其中核心區3 621.1 hm2,緩沖區1 466.4 hm2,實驗區6 413.0 hm2;地理坐標為28°30′~28°40′N,114°29′~114°45′E,最高海拔1 480 m(麻姑尖),最低海拔200 m;坡度30°左右的地區面積最大,最陡的區域出現在海拔500~800 m[16],年均氣溫16.2 ℃,年均降水量1 950~2 100 mm,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屬中亞熱帶暖濕東南季風氣候區[17]。土壤類型共有紅壤、黃壤、草甸土3個類型,依次分布于保護區海拔500 m以下、500~1 300 m、1 300 m以上的山頂。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貌特征,孕育著豐富的植被類型和野生動植物種類。森林覆蓋率高達93.8%,高等植物2 344種,被子植物1 896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1種和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8種,分別占江西省的45.8%、46.4%、38.1%和51.8%[18]。

2 研究方法

2.1 樣地概況

為了監測本區植被組成結構及功能變化,于2014年按CTFS樣地調查方法[19],在國家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全國生物多樣性野外監測示范基地修繕項目”支持下,江西農業大學和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同在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河管理站附近建立了12 hm2(300 m×400 m)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動態監測樣地。樣地南北走向,西南角(原點)地理坐標為28°33′25″N,114°34′40″E,整個樣地地形復雜,樣地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645.0 m,最低海拔444.1 m,相對高差200.9 m,局部地段坡度在60°以上(圖1)。

基于2014年的調查數據表明,樣地內共有木本植物312種63 690株(DBH≥1 cm),其中闊葉樹304種56 249株(常綠142種39 741株;落葉162種16 508株)。樣地內優勢種明顯,重要值位于前10的依次是:杉木()、赤楊葉()、毛竹()、虎皮楠()、鹿角杜鵑()、小葉青岡()、木荷()、南酸棗()、麻櫟()、紅楠(),這10個樹種的重要值約占總樹種的一半。

圖1 官山大型森林監測樣地地理位置與數據高程模型

2.2 數據處理

2.2.1 空間分布格局與種間關聯性 以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大型森林監測樣地中的重要值位于前10的優勢種(杉木、赤楊葉、毛竹、虎皮楠、鹿角杜鵑、小葉青岡、木荷、南酸棗、麻櫟、紅楠)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分布格局、種內與種間關聯性。

點格局分析過程中的置信區間用包跡線來表示,通過重復Monte Carlo隨機模擬99次產生99%的置信區間。當樹種的g11()值高于包跡線上限,則該樹種在該距離為聚集分布;若在包跡線之間,則為隨機分布;低于包跡線的下限,則為均勻分布[20-21]。在雙變量分析中,若g12()值在包跡線之間,則種間關系在該距離不相關;若g12()值高于包跡線上限或低于包跡線的下限,則種間關系在該距離為正相關或負相關。本研究采用的零模型主要為異質性泊松模型,是空間點格局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該模型假設任何一個個體在研究區域內任何一個位置上出現的幾率相等,同時點與點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在生態學中常用來假設物種的空間分布不受任何生物或非生物過程影響。統計分析采用Programita軟件分析實現。計算公式如下:

該研究所有分析采用Excel 2016、Mtalab 2018a、Origin 8.5以及Programita軟件分析實現。

2.2.2 代際關系分析 按DBH(胸徑)和H(樹高)兩個指標,將9個樹種分成大樹(DBH>5 cm且>5 m)與小樹(DBH≤5 cm且≤5 m)。采用點格局的分析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優勢種的種內關聯性(計算方式與種間關系計算方式相同,由于毛竹不會進行次生生長,未進行種內關聯性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優勢種群分布格局

采用異質性泊松模型分析得出官山國家自然保護區12 hm2內,重要值位于前10的樹種,在25 m以內以聚集分布為主,約占90%;45 m以外隨機分布占據主導地位(圖2)。10個優勢樹種在0~150 m的尺度內,隨尺度的增加聚集分布的樹種數呈先急劇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45 m的尺度上降為0,后緩慢上升至3左右且保持穩定;隨機分布的樹種數呈先急劇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45 m左右達到峰值9,后降低至7且趨于穩定;均勻分布在約40 m內為0,后上升到3左右且保持穩定。

圖2 不同尺度上10個優勢種的分布格局

由圖3中樹種分布的散點圖可以發現除了赤楊葉、虎皮楠、南酸棗、紅楠在樣地中的分布較均勻,其它樹種集群現象較為明顯外,杉木主要分布在山脊和緩坡周圍;毛竹、鹿角杜鵑主要分布于陰坡;小葉青岡和木荷主要分布于陰坡;麻櫟主要分布于陽坡。因此采用異質性泊松模型排除環境空間異質性的影響。結果顯示:麻櫟在整個樣地基本以隨機分布的狀態出現。其它9個樹種約在0~30 m內呈聚集分布,30 m之后,杉木和紅楠呈隨機分布-均勻分布-聚集分布交替出現;南酸棗、赤楊葉、木荷、虎皮楠、鹿角杜鵑大體呈隨機分布;毛竹基本呈均勻分布。

實線為實際觀測值,虛線之間為置信區間,子圖為樹種在樣地中的實際分布圖,子圖中圓圈的大小表示植物個體胸徑的大小。

3.2 優勢種群代際關系

代際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種群的更新特征,官山大樣地9個優勢樹種中多數樹種的大樹與小樹能夠共存,但共存的尺度存在差異(圖4)。具體表現為:杉木、虎皮楠、鹿角杜鵑在0~150 m的尺度上大樹與小樹基本呈現正相關關系;麻櫟0~150 m的尺度上基本不相關;木荷、小葉青岡、紅楠的大樹與小樹在0~25 m內基本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在50~150 m內基本呈負相關;而赤楊葉與南酸棗的種內關聯性在0~100 m內主要呈現負相關。

圖4 優勢種群的代際關系

3.3 優勢種群種間關系

對樣地中的杉木、赤楊葉、毛竹、虎皮楠、鹿角杜鵑、小葉青岡、木荷、南酸棗、麻櫟、紅楠10個樹種45個種對的關聯類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樣地中大部分優勢樹種在空間分布上呈現負關聯性,隨尺度的變化負關聯的種對持續高于正關聯和不相關的種對,僅在150 m的尺度上略低于不相關的種對(圖5)。負相關種對在約50 m的尺度上達到了其最高值(約占76%),之后呈下降趨勢;正相關和不相關的樹種在0~80 m的尺度上所占的比例均不超過20%,在80 m之后正相關對數和不相關對數有增加的趨勢,其中正相關的樹種在約145 m尺度上所占的比例最高(約占36%),不相關的樹種在150 m尺度上所占的比例最高(約占38%)。

45個種對在不同尺度的種間關系如圖6所示,在整個樣地范圍內完全呈負相關的有12對,占總對數的26.67%,分別是杉木-鹿角杜鵑、杉木-毛竹、小葉青岡-木荷、小葉青岡-杉木、木荷-虎皮楠、木荷-紅楠、木荷-毛竹、木荷-鹿角杜鵑、南酸棗-小葉青岡、南酸棗-鹿角杜鵑、南酸棗-毛竹、麻櫟-木荷;基本以負相關狀態存在的有13對,占28.89%,如:小葉青岡-赤楊葉、南酸棗-木荷、虎皮楠-杉木等。呈正相關的僅有5個種對,分別是紅楠-毛竹、小葉青岡-毛竹、鹿角杜鵑-毛竹、赤楊葉-杉木、南酸棗-杉木。幾乎不相關的種對有2個,是南酸棗-虎皮楠、南酸棗-麻櫟。其它13個種對,僅在部分區域存在正相關或不相關的情況,其余范圍均為負相關狀態,如:赤楊葉-虎皮楠、麻櫟-毛竹、紅楠-杉木等。

圖中A、B、C表示負相關的種對;D、E、F表示正相關的種對;G、H表示不相關的種對;I表示大體負相關的種對;J、K、L表示正相關、負相關、不相關交替出現的種對。

4 討 論

4.1 優勢種群主要呈聚集分布

種群分布格局是物種與環境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均可影響種群的分布格局。官山大型森林動態監測樣地的優勢樹種在25 m以內主要以聚集分布為主,這符合自然群落種群聚集分布的一般規律。導致物種呈聚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生境異質性和限制性擴散[20-22]。在較小尺度上,物種的分布格局主要由密度制約(種內種間競爭)、種子的擴散機制決定[23];而較大尺度上的空間分布格局則更多受到生境異質性的影響[24]。

此研究目標樹種中小葉青岡、南酸棗、木荷等果實較大,成熟的種子多掉落在母樹周邊,且種子的傳播方式以動物傳播為主,因此導致這些樹種呈聚集分布。另外,有趣的是麻櫟的果實也較大,但其分布格局在0~150 m的尺度上均呈隨機分布,這與其生物學特性和種群發育階段有關。麻櫟喜陽,其幼苗在林下更新困難[25],且麻櫟在本研究區域發育的較成熟,大樹占比高(麻櫟胸徑最大的個體為83.1 cm,胸徑大于20 cm的個體占總個體數的79.70%),這不利于幼樹的生長,導致相鄰植株由同種個體變為異種個體,因此其分布格局呈隨機分布。綜述所述種子擴散限制與萌蘗繁殖是官山大樣地主要樹種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群落發育階段會影響種群的分布格局。

此外,樣地中的優勢種多數具有明顯的生境偏好,不同樹種在不同生境形成不同的斑塊,但在采用異質性泊松模型排除環境空間異質性的影響[20,26]后,各樹種在25 m的尺度上以聚集分布為主,這說明生境抑制性不是導致此研究區域樹種在大尺度下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Getzin等[24]研究表明在大于10 m的尺度上,如果呈現聚集分布,就可以解釋為是受到生境異質性的影響,導致官山大樣地樹種聚集分布的原因還需進一步探索。

4.2 優勢種群種內競爭較弱

代際關系是影響植物空間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發現在0~25 m內虎皮楠、鹿角杜鵑、木荷等常綠闊葉樹的大樹與小樹間均表現為正關聯,而赤楊葉、南酸棗等落葉闊葉樹的大樹與小樹在0~100 m內,基本呈現負相關的關系。這可能與它們生物學特性有關,赤楊葉、南酸棗等屬于陽性落葉樹種,具有喜陽且生長迅速的生態學特征[27-28],而隨著群落的演替和陽性闊葉樹的生長,林分郁閉度逐漸增加,不利于其林下小樹的生長與更新,因此赤楊葉、南酸棗等落葉闊葉樹的大樹與小樹間呈負相關關系。而虎皮楠、木荷等常綠闊葉樹具有耐蔭性,林分郁閉度的增加有利于其幼苗、幼樹的生長與更新,因此他們的大樹與小樹間呈正相關關系。

4.3 優勢種群種間競爭激烈

種間聯結是用來表示不同物種在空間分布上的相互關聯性的,有正關聯、負關聯和無關聯3種形式。結果顯示10個優勢種種間關聯,主要以負關聯的形式存在,而空間分布上表現為負關聯的原因主要有2個,一是物種間生態位過渡重疊而產生強烈的種間競爭;二是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完全不同,生態習性不相似[29]。由分布格局可知,本研究的杉木主要分布在山脊和緩坡周圍;毛竹、木荷、小葉青岡、鹿角杜鵑主要分布于陰坡;麻櫟主要分布于陽坡??梢妰瀯莘N間以負關聯的形式存在與其對生境的偏好有關,但是否受生態位的重疊情況影響還需進一步分析。

本研究以官山12 hm2的常綠闊葉林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了不同尺度下常綠闊葉林優勢種的分布格局、代際和種間關系,發現優勢種主要呈聚集分布,種內競爭較弱,種間競爭較激烈,但隨著研究尺度的增加,物種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朝隨機分布轉變,負關聯的種對呈增加的趨勢,正關聯種對呈增加趨勢。這有助于了解物種間相互關系的尺度效應,為常綠闊葉林植物群落演替動態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 袁春明, 孟廣濤, 方向京, 等. 珍稀瀕危植物長蕊木蘭種群的年齡結構與空間分布[J]. 生態學報, 2012, 32(12): 3866-3872.

[2] 劉翔宇, 何東, 田文斌, 等. 浙江普陀山島森林木本植物的種間關聯格局[J]. 植物生態學報, 2017, 41(12): 1219-1227.

[3] 鄭振宇, 龍翠玲. 茂蘭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部位木本植物種間聯結性分析[J]. 林業資源管理, 2014(4): 78-84.

[4] 張金屯, 焦蓉. 關帝山神尾溝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種間聯結性與相關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03(4): 458-463.

[5] 陳緒輝, 葉寶鑒, 潘標志, 等. 珍稀瀕危植物江南油杉群落喬木層主要樹種種間關聯性分析[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23, 31(1): 21-30.

[6] 劉紅潤, 李鳳日. 紅松天然林種內和種間競爭關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0, 30(4): 479-484.

[7]吉穎, 許強, 張欽弟, 等.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護區木賊麻黃群落優勢種的種間關聯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學報, 2017, 37(5): 1004-1011.

[8] 樊登星, 余新曉. 北京山區栓皮櫟林優勢種群點格局分析[J]. 生態學報, 2016, 36(2): 318-325.

[9] 李立, 陳建華, 任海保. 古田山常綠闊葉林優勢樹種甜櫧和木荷的空間格局分析[J]. 植物生態學報, 2010, 34(3): 241-252.

[10] 張育新, 馬克明, 祁建, 等. 北京東靈山海拔梯度上遼東櫟種群結構和空間分布[J]. 生態學報, 2009, 29(6): 2789-2796.

[11] 王慧杰, 常順利, 張毓濤, 等. 天山雪嶺云杉森林群落的密度制約效應[J]. 生物多樣性, 2016, 24(3): 252-261.

[12] 梁爽, 許涵, 林家怡, 等.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優勢樹種白顏樹空間分布格局[J]. 植物生態學報, 2014, 38(12): 1273-1282.

[13] 梅世秀, 袁志良, 葉永忠.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銳齒櫟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1, 45(2): 220-225.

[14] 袁志良, 王婷, 朱學靈, 等. 寶天曼落葉闊葉林樣地栓皮櫟種群空間格局[J]. 生物多樣性, 2011, 19(2): 224-231.

[15] 張金屯, 孟東平. 蘆芽山華北落葉松林不同齡級立木的點格局分析[J]. 生態學報, 2004(1): 35-40.

[16] 徐定蘭, 余澤平, 王國兵, 等. 江西官山常綠闊葉林監測樣地: 灌木多樣性及空間計量特征[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18, 40(5): 1001-1011.

[17]曹嵐, 梁芳, 鄒紅, 等.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植物多樣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 40(3): 1696-1698.

[18] 劉信中, 吳和平. 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與研究[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5.

[19] 蘭國玉. 世界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大樣地定位研究進展[J]. 西北植物學報, 2007, 27(10): 2140-2145.

[14] 張金屯. 植物種群空間分布的點格局分析[J]. 植物生態學報, 1998(4): 57-62.

[20] 陳云, 王婷, 李培坤, 等. 河南木札嶺溫帶落葉闊葉林群落特征及主要喬木空間分布格局[J]. 植物生態學報, 2016, 40(11): 1179-1188.

[21] 王曉雨, 于大炮, 周莉, 等. 長白山北坡林線岳樺種群空間分布格局[J]. 生態學報, 2015, 35(1): 116-124.

[22] 王志高, 張中信, 段仁燕, 等. 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吊罐井物種分布格局與種間關聯的多尺度分析[J]. 植物科學學報, 2016, 34(1): 21-26.

[23] 饒米德, 馮剛, 張金龍, 等. 生境過濾和擴散限制作用對古田山森林物種和系統發育β多樣性的影響[J]. 科學通報, 2013, 58(13): 1204-1212.

[24] GETZIN S, WIEGAND T, WIEGAND K, et al. Heterogeneity influences spatial patterns and demographics in forest stands[J]. Journal of ecology, 2008, 96(4): 807-820.

[25] 盧正茂. 坡向與林分密度對麻櫟林生物量的影響[J]. 技術研究, 2021(7): 72-73.

[26] 陳云, 郭凌, 姚成亮, 等. 暖溫帶-北亞熱帶過渡區落葉闊葉林群落特征[J]. 生態學報, 2017, 37(17): 5602-5611.

[27] 田有圳. 天然混交林中擬赤楊的生長規律[J]. 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10(1): 76-79.

[28] 吳小龍. 南酸棗生長進程研究[J]. 江蘇林業科技, 2003, 30(6): 6-8.

[29] WIEGAND T, MOLONEY K A. Rings, circles, and null-models for point pattern analysis in ecology[J]. Oikos, 2004, 104(2): 209-229.

Spatial Pattern and Interspecific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ominant Species of Guansh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Monitoring Plot in Jiangxi Province

YI Lingli1, FANG Fang2, CHEN Lin1, DAI Yufeng1, OUYANG Yuanlan1, XIONG Yong1, FANG Pingfu1, PENG Qiaohua1, ZHONG Quying1, ZENG Xiaoxia3, DING Yonggang1*

(1. Administration of Jiangxi Gu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ichun, Jiangxi 336000, China; 2. Extension and Publicity Education Center for Forestry Technology of Jiangxi, Nanchang 330199, China; 3. School of Forestry Sciences,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opulation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Gu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xi Provinc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dynamic monitoring sample plot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Guanshan (12 hm2), Jiangxi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sample plot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oordinate information of tree points.(1)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and 90% of the species were concentrated within 25 m,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cale, the tree species gradually turned to random distribution; (2) Among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the large trees of most evergreen tree speci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mall trees, such asand; while, the large trees and small trees of deciduous speci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such asand; (3) The dominant species mainly existed in the form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only 5 species pair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The community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dominant spec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and distributed, and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is fierce.

dominant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Jiangxi Gu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10.3969/j.issn.2095-3704.2023.04.76

S718.54+1

A

2095-3704(2023)04-0510-09

2023-06-15

2023-08-25

官山保護區植物群落類型多樣性調查項目(2022)

易伶俐(1985—),女,工程師,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274317646@qq.com;*通信作者:丁永剛,2389173159@qq.com。

易伶俐, 方芳, 陳琳, 等. 江西官山大樣地優勢種群空間分布格局與種間關聯性分析[J]. 生物災害科學, 2023, 46(4): 510-518.

猜你喜歡
官山木荷酸棗
小酸棗打開農民就業增收路
檫木與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較分析
已經誰備好了
酸棗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江西九嶺山脈種子植物區系研究
家在銅官山
提高酸棗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修剪對木荷生長的影響及通徑分析
臘梅花開(紀實文學)
燕歸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