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分階段健康教育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價值

2023-12-28 10:30牛彩云李江楠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分值條目出院

王 珊,牛彩云,李江楠

(南陽醫專附屬中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乳腺癌為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可有效清除病灶,減輕臨床癥狀,穩定病情。但因手術創傷較大,嚴重損壞患側肢體組織結構,并引起水腫、活動受限、疼痛等,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下降[1-2]。故術后需及時、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功能恢復。健康教育為整體護理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逐漸變為醫院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賦予醫護人員的重要責任[3]。傳統的健康教育多為單一說教,隨機性與盲目性較大,患者的滿意度欠佳。以需求為導向的健康教育是在對患者健康宣教內容、方式與接受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策略,最大化保障健康宣教效果[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78 例乳腺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以需求為導向的健康宣教的臨床應用價值,以期為完善健康宣教方案提供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 年5 月—2022 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患者78 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9 例。觀察組年齡41~59 歲,平均(49.15±6.14)歲;體重55~65 kg,平均(61.48±10.34)kg;浸潤性導管癌30例,其他9 例;發病部位左28 例,右11 例。對照組年齡42~59 歲,平均(49.38±6.17)歲;體重55~67 kg,平均(61.79±10.28)kg;浸潤性導管癌26 例,其他13 例;發病部位左21 例,右1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協議書。

納入標準:組織病理活檢明確診斷為乳腺癌者;符合《介紹乳腺癌TNM 分期系統(第7 版)》[5]中乳腺癌的Ⅱb~Ⅲb 分期標準;預計生存期≥6個月。排除標準:伴其他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心、腦、腎、肝等病變者;伴上肢功能或者狀態異常者,例如上肢偏癱、殘疾等;伴認知、溝通功能障礙者;伴精神疾病或神經損傷者;轉移性乳腺癌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擇期行單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術后對照組接受傳統健康宣教,即護理人員采用口頭宣教方式講述術后定時復查及用藥禁忌等,叮囑術后功能鍛煉需遵循漸進原則,鍛煉順序為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直到患肢康復。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分階段健康教育。(1)資料收集與宣教方案制定。術前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受教育水平、接受能力、對手術了解程度、患者生理與心理狀況、知識與技能水平、態度與情趣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基本信息。結合患者具體狀況、需求確認宣教時間、宣教形式以及每一階段的宣教主題、方式及目的等,制訂宣教方案,完成宣教路徑,班班交接。(2)術前護患關系建立及疾病相關知識宣講。第1 次接觸時,簡單自我介紹,創建良好護患關系,獲取患者信任。發放宣教手冊、功能鍛煉路徑表。結合宣講資料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即病因、危險因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及預后等。告知術前檢查內容、意義、目的、配合及注意事項。講述乳腺癌手術基本流程、配合與注意事項、術后不適及并發癥等,強調手術安全性,介紹成功案例,以維持乳腺癌患者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告知功能鍛煉目的、重要性及具體的康復計劃;針對理解力欠佳、文化程度較低的乳腺癌患者,可借助于多媒體視頻相關教材等方式,協助患者理解。術前1 d 測量與記錄患肢上肢臂圍。(3)術后康復鍛煉實施(重視家屬協同參與及監督)。術后1~3 d,責任護士播放階段性功能鍛煉視頻、發放康復指導手冊,答疑解惑。將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必要性貫穿術后康復鍛煉全過程中?;颊吲c家屬可共同觀看鍛煉視頻,責任護士于播放期講述、演示細節,要求家屬、患者均在住院期掌握鍛煉方式,指導患者實施手、腕部及肘關節鍛煉,術后3 d 內制動肩部。術后第4 d 開始,責任護士必須協助康復師每日進入病房指導開展康復鍛煉,康復訓練內容涉及斜方肌、三角肌與背闊肌。根據家屬、患者對功能鍛煉的掌握狀況,對疑點、難點、重點問題進行針對性宣教,糾正不足之處。術后5~7 d 測量、記錄患側上肢上臂圍,訓練手掌觸摸對側肩膀、同側耳廓。術后8~13 d 實施手爬墻活動,患肢舉高,直至和肩平,后行上舉、外旋、外展等。術后14 d 鍛煉患側手掌經頭頂觸摸對側耳廓/梳頭等。(4)出院宣教。出院前1 d 評詁患者、家屬對疾病康復知識、鍛煉技能的掌握狀況。告知出院后重復開展上肢內外旋、前屈、后伸等。鼓勵家屬、患者間互相練習與討論,加強對于康復、功能鍛煉知識的掌握、了解。講述臂圍測量的重要性,告知術后1 個月、6 個月來院測上肢臂圍。

1.3 觀察指標 (1)健康行為: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6]評估兩組入院當天、術后1 周、出院前1 d 的健康行為狀況,從體育運動(8 個條目)、壓力管理(8 個條目)、人際關系(9 個條目)、健康責任(9 個條目)、營養(9 個條目)以及精神成長(9 個條目)等維度評估,共52 個條目,每個條目1~4 分,總分為52~208 分,分值越低,則健康行為越差。(2)自我護理能力:通過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7]評估兩組入院當天、術后1 周、出院前1 d 的自護能力,從自我概念(8 個條目)、健康知識水平(17 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2 個條目)以及自我責任感(6 個條目)等4 個維度評估,涉及43 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值0~172 分,分值越高,自護能力越強。(3)生存質量: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簡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brief version,WHOQOL-BREF)[8]評估兩組入院當天、術后1 周、出院前1 d 的生存質量,從環境(8 個條目)、社會關系(3 個條目)、心理(6 個條目)、生理(7 個條目)及被調查者對于自身生活的生存質量、總體健康狀況(2個條目)等維度評估,共26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別計1~5 分,分值越高,則該維度生存質量越好。(4)健康教育滿意度:通過我院自制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狀況,問卷涉及25 個條目(均正向條目),依據問題輕重以及解決及時與否等分別計1~4 分,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好,其中<75 分為不滿意、75~90 分滿意、>90 分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健康行為狀況 兩組入院前HPLP 評分比較,P>0.05;出院前1 d 兩組HPLP 評分高于術后1 周、入院當天,術后1 周HPLP 評分高于入院當天,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行為狀況比較(x± s,分)

2.2 自護能力 入院當天兩組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分值比較,P>0.05;術后1 周、出院前1 d 兩組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分值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x± s,分)

2.3 生存質量 入院當天,兩組環境、社會關系、心理、生理分值比較,P>0.05;術后1 周、出院前1 d 兩組環境、社會關系、心理、生理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x± s,分)

2.4 健康教育滿意度 觀察組39例,非常滿意23例,滿意14 例,不滿意2 例,滿意度為94.87%;對照組39 例,非常滿意13 例,滿意15 例,不滿意11例,滿意度為71.79%。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P<0.05。

3 討論

乳腺癌作為高發于女性乳腺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病變,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安全[9]。據報道,我國乳腺癌發病率位于全球第一,且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呈年輕化態勢[10-11]。乳腺癌臨床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手術雖能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因其為創傷性操作,術后康復問題為臨床研究焦點之一[12]。健康教育為促進健康行為、增強自護能力等的有效方案,但如何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滿足其需求,為健康宣教難點[13]。以需求為導向的健康教育是基于不同特征患者的整體評估,開展“手術刀”式“靶向”健康宣教,將可利用的有效醫療資源應用至“刀刃”,并針對患者個體化需求予以多種類教育形式以供選擇,實現健康教育目的。本研究中健康教育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為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分階段健康教育針對術前、術后、出院前不同階段下,根據患者不同需求予以健康宣教,更能滿足患者需求。尤其是術前在對患者評估其對疾病認知度、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予以個體化形式健康宣教,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過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分階段健康教育干預后,自護能力明顯改善,原因如下:術前予以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及對醫護人員的認可度,進而提高患者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術后邀請家屬參與健康宣教,可延長家屬陪伴時長,增加患者對來自家人陪伴、鼓勵、需求的主觀感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概念感、自我責任感;術后不同時間段內予以不同康復鍛煉,并確認患者與家屬掌握鍛煉細節,自我護理技能可明顯得到增強。同時,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健康行為、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分階段健康教育中通過給予不同階段的健康宣教,患者能充分了解康復階段中注意事項,改善健康行為,而良好的健康行為又能有助于加快術后康復進程,減輕患者身心負擔。此外,術后不同時間予以康復指導并確認患者與家屬掌握鍛煉內容,可提高術后功能鍛煉效果,縮短術后康復時間,緩解患者對術后康復狀況的擔憂,進一步改善患者生理與心理負擔,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對圍術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分階段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提高自護能力,改善生存質量以及健康教育滿意度。

猜你喜歡
分值條目出院
一起來看看交通違法記分分值有什么變化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詞詮》互見條目述略
按病種(病組)分值結算:現狀、做法和評價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宿遷城鎮居民醫保按病種分值結算初探
對縣級二輪修志采用結構體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