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臨床病理參數對Ⅰ~Ⅲ期子宮內膜癌復發的預后分析

2023-12-28 10:30張春香陳維燕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肌層內膜淋巴結

張春香,趙 琳,劉 婷,陳維燕,鐘 艷

(臨沂市腫瘤醫院,山東 臨沂 276000)

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手段,尤其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手術治療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10%~20%的患者發生術后復發或轉移[1]。如何識別子宮內膜癌復發的高危因素并指導術后輔助治療至關重要。有研究[2-3]指出,肌層浸潤深度≥1/2 的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肌層浸潤深度<1/2 的患者。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免疫組化標志物在子宮內膜癌患者復發轉移中的應用優勢逐漸凸顯。研究發現,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的異常表達與激素相關癌癥的發生發展有關,可作為激素相關癌癥預后評估的參考指標[4-5]。除此之外,Ki-67、P53 與子宮內膜癌病理機制的關系也逐漸被揭示,Ki-67 蛋白可促進腫瘤增殖和侵襲,P53 蛋白的異常表達可抑制腫瘤細胞凋亡。本研究探討臨床病理參數對Ⅰ~Ⅲ期子宮內膜癌復發的影響,以期為子宮內膜癌的規范診療提供參考依據,早期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并給予個體化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3 年1 月—2019 年6月在臨沂市腫瘤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Ⅰ~Ⅲ期子宮內膜癌患者391 例的臨床資料,年齡31~79 歲,平均(52.84±12.08)歲;體質量指數17.48~34.86 kg/m2,平均(24.12±3.74)kg/m2;高血壓106 例,糖尿病21 例,高血脂癥97 例;國際婦產科協會(FIGO)分期:Ⅰ期271 例,Ⅱ期69 例,Ⅲ期51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89 例,中分化138 例,低分化64 例,肌層浸潤深度:≥1/2 121 例,<1/2 270 例;ER 0~85%,平均(57.18±20.13)%,PR 0~90%,平均(60.28±21.61)%,Ki67 0~75%,平 均(33.91±14.08)%,P53 0~75%, 平 均(32.61±13.22)%;病例分型:Ⅰ型302 例,Ⅱ型89 例;原發灶大小1.09~14.87 cm,平均(4.61±2.02)cm;淋巴結轉移56 例;淋巴脈管間隙浸潤:陽性59 例,陰性332 例。

納入標準:參考FIGO 分期標準,入組患者均為FIGO Ⅰ~Ⅲ期子宮內膜癌;在我院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為全子宮/次廣泛子宮/廣泛子宮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積極配合術后隨訪;臨床信息及隨訪資料完整,包括年齡、病理檢查結果、手術資料、免疫組化標記物檢查結果、術后輔助治療方案等。排除標準:病理檢查顯示為子宮肉瘤患者;其他部位腫瘤轉移至子宮內膜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手術治療前已經接受過化療或放療的患者;患有其他進展性疾病者;術后失訪或未進行規律隨訪者;治療和隨訪期間參與了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免疫組化檢查 患者術后標本采用福爾馬林組織液固定,并制作成石蠟包埋標本,采用HE 染色選定具有代表性的癌變部分進行觀察。采用免疫組化Max VIson 法檢測ER、PR、Ki-67、P53 蛋白在癌變組織中的表達,均以癌變組織細胞中細胞核內出現棕黃色顆粒為陽性。采用Fromowitz陽性細胞半定量分級法進行結果判定,陽性細胞≥10%為陽性(+),<10%為陰性(-)。

1.3 隨訪和觀察指標 術后對患者進行規律隨訪,第1 年每3 個月隨訪一次,第2~3 年每6 個月隨訪一次,3 年以后每6~12 個月隨訪一次,隨訪內容包括常規體查、腫瘤標志物檢測、影像學檢查(胸片、腹部或盆腔彩超等)等。根據隨訪結果記錄復發轉移情況、部位,根據復發情況分為局部區域(陰道、盆腔、盆腔淋巴結、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復發和不良預后復發(腹腔轉移復發或肝、腦、肺等其他轉移復發)。以無復發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和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為觀察終點,其中RFS 定義為手術當天至腫瘤復發的日期,生存率(OS)為手術當天至死亡的日期。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描述,計數資料均以n(%)描述;采用Kaplan-Meier曲線分析未復發組、局部區域復發組、不良預后復發組患者的RFS 和OS,并進行Log-Rank 檢驗;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子宮內膜癌不同類型復發的影響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復發類型患者的RFS 和OS 比較 隨訪時間為6~60 個月,中位隨訪時間43 個月。隨訪結果顯示,局部區域復發31 例(7.93%),不良預后復發42 例(10.74%),未復發318 例(81.32%)。未復發組患者的RFS 與局部區域復發組、不良預后復發組比較,P<0.001,但局部區域復發組和不良預后復發組的RFS 比較,P>0.05,見圖1。未復發組患者的5 年OS 為97.51%,中位生存時間為40 個月;局部區域復發組患者的5 年OS 為58.16%,中位生存時間30 個月;不良預后復發組患者的5 年OS 為45.27%,中位生存時間25 個月;經Log-Rank檢驗分析顯示,三組患者5年OS比較,P<0.05。見圖2。

圖1 不同復發類型患者的RFS KaPlan-Meier 曲線

圖2 不同復發類型患者的OS KaPlan-Meier 曲線

2.2 局部區域復發的Cox 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ox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FIGO 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層浸潤深度、ER、PR、Ki67、P53、病理分型、原發灶大小、淋巴結轉移、淋巴脈管間隙浸潤對子宮內膜癌局部區域復發均有顯著影響(P<0.05);將這些因素納入Cox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FIGO 分期、肌層浸潤深度、ER、Ki67、淋巴結轉移是子宮內膜癌局部區域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局部區域復發的Cox 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3 不良預后復發的Cox 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ox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FIGO 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層浸潤深度、ER、P53、病理分型、原發灶大小、淋巴結轉移、淋巴脈管間隙浸潤對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后復發均具有顯著的影響(P<0.05)。將上述因素納入Cox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FIGO分期、肌層浸潤深度、ER、P53、病理分型、淋巴結轉移、淋巴脈管間隙浸潤是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后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不良預后復發的Cox 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子宮內膜癌是臨床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僅次于宮頸癌,約占女性惡性腫瘤的7%。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發展,給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臨床上有必要對復發高風險患者進行篩選,以便于提供合理化的術后輔助治療方案。既往研究指出[6],FIGO 分期、病理類型、組織分化程度、年齡、原發灶大小等臨床病理參數與子宮內膜癌術后復發轉移密切相關。陳曉麗等[7]采用Spearman 相關性分析發現,子宮內膜癌原發灶大小與患者術后淋巴結轉移(r=0.384)、術后復發(r=0.209)均呈現正相關性(P<0.05)。Jeppesen 等[8]學者采用Cox 多因素分析顯示FIGO分期、病理類型是早期子宮內膜癌術后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此外,肌層浸潤深度與子宮內膜癌術后復發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肌層浸潤深度增加,暴露于淋巴管和血管的腫瘤細胞越多,從而加劇了腫瘤細胞的擴散。已有研究[9]證實,肌層浸潤深度≥1/2 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復發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OR>1,P<0.05)。

基于上述臨床病理參數與子宮內膜癌術后復發的關系,本研究采用Cox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FIGO 分期、肌層浸潤深度、ER、Ki67、淋巴結轉移是子宮內膜癌局部區域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FIGO 分期、肌層浸潤深度、ER、P53、病理分型、淋巴結轉移、淋巴脈管間隙浸潤(陽性)是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后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ER 為核受體,其低表達或缺失表達與子宮內膜癌的復發轉移、分化程度、臨床分期有關[10]。Ki67 是一種細胞周期相關的核抗原蛋白。有報道[11]指出,Ki67 表達異常和FIGO 分期、肌層浸潤深度、年齡、腫瘤分級、腫瘤侵襲性呈正相關性(r>0,P<0.05)。但也有研究[12]表明,Ki67 異常表達并不是影響子宮內膜癌術后復發轉移的獨立風險因素(OR=0.70,95%CI:0.14~3.43,P>0.05)。P53 屬于目前被廣泛研究的抑癌基因之一,具有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而突變后的P53 基因會失去抑癌作用,還可能促進腫瘤細胞的惡性轉化。上述研究說明了ER、Ki67、P53 等免疫組化指標與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等臨床病理參數之間的關系,結合免疫組化指標和臨床病理參數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病理特征,評估預后。當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涉及惡性腫瘤的免疫組化指標較多,本研究僅納入了ER、PR、Ki67、P53 四種,還有其他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復發轉移有關的指標沒有納入研究;其次,本研究屬于單中心回顧性研究,而且根據納入/排除標準提出了隨訪資料不完整的患者,這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倚。

綜上所述,FIGO 分期、肌層浸潤深度、ER、Ki67、淋巴結轉移與子宮內膜癌術后局部區域復發有關,FIGO 分期、肌層浸潤深度、ER、P53、病理分型、淋巴結轉移、淋巴脈管間隙浸潤與子宮內膜癌術后不良預后復發有關。臨床上應當結合臨床病理參數綜合評估Ⅰ~Ⅲ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復發的風險,對患者進行精細化篩選,重視復發高風險患者的術后管理,使更多患者從中獲益。

猜你喜歡
肌層內膜淋巴結
喉前淋巴結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
TURBT治療早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診治現狀及進展
子宮內膜癌組織URG4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非肌層浸潤膀胱腫瘤灌注治療研究進展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HX-610-135L型鈦夾在經尿道2μm激光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中的應用
豬子宮內膜炎的防治
精細解剖保護甲狀旁腺技術在甲狀腺癌Ⅵ區淋巴結清掃術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