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目標下的城鄉融合:內在關聯、現實困境和推進邏輯*

2023-12-28 07:59賈則琴
新疆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公共服務城鄉

運 迪 賈則琴

內容提要:城鄉融合發展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與內在要求。城鄉融合發展的內涵包括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與空間融合,共同富裕目標對“五大融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征程上,城鄉融合發展面臨城鄉要素雙向流通不暢的產業融合困境、城鄉二元體制遲滯性強的制度融合困境、鄉村文明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優勢未被充分挖掘的文化融合困境、城鄉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公共服務融合困境以及城鄉空間規劃整體性不足的空間融合困境。破解邏輯進路為,加速城鄉要素流通以推進城鄉物質共富;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推進城鄉多元共治;推動城鄉文化互促以推進城鄉文明共生;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以推進城鄉社會共建;加強城鄉整體規劃以推進城鄉生態共享。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簡述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城鄉融合發展成為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的城鄉融合,是新發展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應有之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共同富?!迸c“城鄉融合發展”是經典馬克思主義關注的兩大范疇,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相關研究角度多樣,成果較為豐富。關于“共同富?!钡难芯恐饕ü餐辉5闹袊缆?、領導人思想、馬克思主義學理分析、現實困境及實現路徑等方面,近年來學術界更加關注共同富裕的實現問題,并且更多地關注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民營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與共同富裕的交叉研究,“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背蔀楣餐辉Q芯康那把貑栴}。關于“城鄉融合”的研究始于對“城鄉關系”的討論,“城鄉融合”是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二元體制弊端的不斷凸顯,“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等概念被提出,但都是基于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發展的角度,突出“城市帶動鄉村”?!俺青l融合發展”更多地強調城鄉雙向互動的過程,學術界現有研究主要圍繞馬克思主義城鄉融合思想、城鄉融合的價值意義、實踐路徑等方面展開,近年來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開始轉向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數字城鄉建設、縣域發展的交叉研究,這些話題均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實踐性,其中“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边@一問題的研究逐漸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并涌現出一定數量的成果。

當前,學術界關于城鄉融合與共同富裕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二者的關系上,并進一步提出相關實踐路徑。大部分學者認為城鄉融合發展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有學者認為城鄉融合與共同富裕在理論基礎、現實基礎及階段時序上具有統一性,并解讀了城鄉融合對于推動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漸進富裕的內在機理,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借鑒。(1)張明皓、葉敬忠:《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農村經濟》2022年第11期。有學者提出要將梯度富裕與城鄉融合發展結合,逐步建立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分級分類推進機制。(2)孫長學、劉曉萍:《堅持共同富裕導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宏觀經濟管理》2021年第11期。有學者結合城鄉融合發展的國際經驗提出相關實踐路徑助力城鄉經濟融合、生態融合與公共服務融合。(3)陳志鋼、茅銳、張云飛:《城鄉融合發展與共同富裕:內涵、國際經驗與實現路徑》,《浙江大學學報》2022年第7期。有學者提出以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空間融合提供基本載體、資源融合提供物質基礎、制度融合提供支撐保障以助力共同富裕。(4)李寧:《城鄉融合發展驅動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2年第4期。也有學者強調共同富裕有助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與理論創新,并從目標、動力、機制等方面出發提出相關實踐路徑。(5)劉合光:《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邏輯與路徑》,《社會科學輯刊》2022年第1期。

客觀來講,雖然現有成果為城鄉融合發展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問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沒有全面認識到城鄉融合對于推動共同富裕的價值意義,對城鄉融合的時代要求、城鄉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以及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等問題的解讀尚不到位,需要進一步梳理與完善。因此,本文將深入分析城鄉融合發展對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以及共同富裕目標下對城鄉融合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討新征程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實踐邏輯,為新發展階段著力推動以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提供理論參考。

二、共同富裕與城鄉融合發展

城與鄉的關系問題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話題,探討城鄉關系與推進共同富裕之路不可剝離。以共同富裕目標為引領,我國城鄉關系經歷了城鄉分割(1949—1978年)、城鄉統籌(1979—2012年)、城鄉融合(2012年至今)三大階段,適應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不同時期的需求,對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6)《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頁。的全新目標,在此背景下針對農業農村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這一現實狀況,城鄉融合發展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將“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將“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8頁。這是基于中國重大戰略規劃調整、城鄉發展現實需要以及新冠疫情沖擊下城鄉關系的新變化做出的科學判斷。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首先應闡明城鄉融合發展對于共同富裕遠大目標實現的現實意義,以及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目標對于城鄉融合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城鄉融合發展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與內在要求

闡明共同富裕目標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是理清其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的理論前提。宏觀上,城鄉融合發展既是基于中國城鄉重大戰略規劃的科學判斷,也是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微觀上,城鄉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和空間融合將有助于城鄉居民物質共富、多元共治、文明共生、社會共建、生態共享,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第一,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城鄉物質共富、多元共治、文明共生、社會共建、生態共享的內在要求,是全方位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的正確選擇。城鄉融合發展是城鄉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的集合體。以“五大融合”促進城鄉物質共富、多元共治、文明共生、社會共建、生態共享是推動城鄉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具體路徑,生動反映了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

第二,城鄉融合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城鄉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分別是我國城鄉發展的重要戰略規劃,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城鄉融合發展對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也將對推動城鄉共同富裕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城鄉融合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尤其是國內大循環的必然要求,是新發展階段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城鄉融合發展將在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增強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是暢通城鄉循環的必然要求,進而促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是新發展階段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第四,城鄉融合發展是突破共同富裕短板與弱項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增強城鄉共同富裕的潛力?!按龠M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8)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求是》2021年第20期。當前,農業、農村、農民仍是共同富裕實現的短板和弱項,也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難點。城鄉融合發展將對于優化城鄉各類資源配置、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適應了新發展階段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實需要,是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的現實抓手,將大大增進城鄉共同富裕的潛力。

(二)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要求

當前,我國已完成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開始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被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我國學術界對共同富裕內涵的理解也不斷深刻,共同富裕從最初單純的物質概念,發展為物質精神概念,到當下作為一個綜合性、全面性的概念,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共同富裕。(9)賈則琴、龔曉鶯:《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時代內涵、長效困境與實現路徑》,《新疆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在共同富裕目標引領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內涵包括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五大層面,由于城與鄉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層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共同富裕目標也對“五大融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產業融合。在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產業融合是指城鄉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政策引導等途徑,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重新匹配并相互作用,最終促成城鄉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一體化。在此過程中,城市發揮其資本、技術、市場優勢,農村發揮其勞動力、土地、資源優勢,城鄉優勢互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城鄉產業發展格局。

第二,制度融合。城鄉二元分割狀態是戶籍制度、統購統銷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等制度作用的必然結果,共同富裕目標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須訴諸于體制機制改革。城鄉制度融合,即要構建涵蓋新型城鄉收入分配制度、要素流通制度、土地流轉制度、社會協同治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在內的城鄉融合制度體系,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努力消除城鄉融合的制度鴻溝。

第三,文化融合。城鄉文化割裂是造成城鄉二元對立的根本原因。城市是多元文化的集合體,其象征著創新、活力與多樣;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其代表著樸素、傳承與積淀。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文化融合就是要實現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動,以解決城鄉二元對立狀態的文化隔閡,最終達到城鄉真正融合的目標。

第四,公共服務融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為引領的城市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其重要內涵。具體來講,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公共服務融合意味著城鄉基礎設施、醫療、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化,本質上是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公平化、合理化、科學化的過程。

第五,空間融合。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空間融合是將以工業化、現代化為代表的現代城鎮空間和以生態資源、傳統文化資源為優勢的古樸鄉村空間的有機結合,不僅僅指城鄉土地空間規劃、交通設施規劃的融合,更為重要的是城鄉居民生活狀態的融合,城鄉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被放在更為重要的層面。需要注意的是,城鄉空間融合絕不是要城鄉一樣,而要在保留各自特色(10)趙天娥:《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多維審視》,《行政論壇》2021年第4期?;A上的融合。

總之,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均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涵,任何一個維度的缺位,都將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其中,產業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制度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保障、文化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公共服務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空間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五種融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助力城鄉融合發展,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三、新征程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城鄉融合發展”以來,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總體趨勢向好,表現在城鎮化率穩步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城鄉融合發展進程達到39.10%。(11)王耀晨、張桂文:《中國城鄉融合發展進程評價》,《統計與決策》2022年第24期。但就實現共同富裕的整體目標而言,城鄉融合發展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均與設立目標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新征程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尚面臨多重現實困境。

(一)產業融合上,城鄉要素雙向流通不暢,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城鄉產業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和根本,產業融合的程度決定了城鄉融合發展的質量和進程。當前國內已經有部分城鄉產業融合的案例,對于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水平、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效能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面臨眾多問題。

第一,鄉村數量眾多且各具特色,現有產業融合案例可復制性不強。我國鄉村眾多且各具特色,鄉村需結合各自的特點與實際需要尋求自身的產業融合之路。當前,較為成熟的產業融合案例主要呈現兩種情況:一是當地具有開展農村旅游、休閑農業的生態、文化與區位優勢;二是當地吸引到大型企業的資金注入或成為大型企業的駐地之一。但是,以上產業融合的路徑很難在全部鄉村進行推廣,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對于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來說,尋找適合自身的產業融合發展道路仍有較高難度。此外,由于我國東中西各地區發展差距大,在城鄉產業融合程度、水平、途徑及表現形式上均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推動城鄉產業融合過程中還需將地區差異納入考量之中。

第二,城鄉要素權利不對等,城鄉要素匹配程度低,要素流動政策性阻礙強。一是受長期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城市要素市場發育較為健全,農村要素市場發育較為滯后,城鄉之間的要素權利存在差距,農村各生產要素無法得到合理的價格表達,城鄉生產要素在交換過程中存在較大“價格剪刀差”,要素流動的“城市偏向”明顯。二是在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上,城鄉各生產要素匹配程度低,城鄉雙向互動的良性機制尚未形成。對城市而言,城市所擁有的優勢資源,包括資本要素、技術要素、市場要素等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空閑的資本、技術急需尋找新的投資機遇;對鄉村而言,包括勞動力、土地在內的各類生產要素被閑置,存在“巨額沉睡資本”,急需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融入、帶動和挖掘。城鄉之間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等要素雙向流動存在匹配不當、動力不足、政策引導不到位等現象,需要逐一解決,才能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渠道,激發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強大力量。

第三,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鄉村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嚴重影響了城鄉產業融合的進程。一方面,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水平不高、覆蓋不全面等現象。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后“村村通”有序進村,便利了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但受地理位置偏遠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目前仍有少部分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這大大降低了城鄉要素流動、產業融合的進程。另一方面,鄉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當前,大部分農村地區尚未被納入社會綜合管理,包括天然氣、供暖、互聯網等在內的生產與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因此發展農產品初級加工、鄉村旅游等第二、第三產業的基礎設施條件欠缺。

(二)制度建設上,城鄉二元體制遲滯性強,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需更新

城鄉制度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支撐與保障,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長效性與穩定性?,F今,城鄉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規劃,但城鄉二元體制的影響并沒有因為宏觀政策的調整而即刻消失??傊?,有利于城鄉融合的城鄉雙向流動制度尚沒有形成,現有制度體系并未突破城鄉二元體制的限制,這也是目前城鄉制度融合面臨的主要障礙。

第一,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不徹底在制度層面上約束了城鄉融合發展。一方面,戶籍制度改革不徹底阻礙城鄉居民公平享有改革發展成果。中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政策的實施,導致我國城鄉產業發展、制度建設、文化交流、社會治理、空間規劃被切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認識到城鄉二元對立戶籍制度的弊端,“城鄉戶籍壁壘”(12)郭君平、曲頌、劉合光:《中國城鄉關系的演進脈絡、結構性失衡及重構方略》,《改革》2022年第9期。不斷松動。但是目前許多政策出臺均以“農”與“非農”的戶口差別為前提,戶籍制度改革不徹底直接造成了城鄉居民權利的不平等,成為阻礙城鄉融合的深層制度原因。另一方面,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到位拉大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過四次具有變革意義的土地制度改革,2016年“三權分置”制度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其重點及主要目標在于“放活經營權”,賦予了農村土地經營更大自由度和更多選擇權。但是“三權分置”并不是“萬能藥方”,我國現行農村土地制度仍存在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機制不健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不暢、農村現行宅基地制度活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農村集體性收益的增加,導致出現村集體財產流失等現象;另一方面,不利于農民財產性收益的增加,拉大了農民群體內部收入差距,是現階段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重要原因。

第二,利于城鄉融合發展的保障性制度尚未形成,制度供給不足??v觀城鄉融合發展的各個層面,產業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均需要更加完善健全的制度支撐,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相關問題的存在。201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出臺,提出要構建利于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利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利于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利于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利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其中關于城鄉產業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的制度均有涉及,但是該意見作為全國范圍內的指導意見,制度設置不夠細化,各省市也并未出臺專門的城鄉融合政策,利于城鄉融合發展的保障性制度仍有較多需要填補的空白。

綜上,戶籍制度改革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徹底以及促進城鄉融合的保障性制度建設不足,成為不斷拉大城鄉發展差距的制度原因,增加了城鄉融合的難度。當前,我們要不斷探索利于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型制度形式,構建成熟的城鄉融合制度體系,努力消除城鄉融合的制度鴻溝。

(三)文化發展上,鄉村文明的優勢未被充分挖掘,城鄉文化融合的主體性認同較弱

2023年6月,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13)《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第1版。,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均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求必須實現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的有機融合。2017年,習近平在就旅游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成效作出的指示中提出“城鄉文明建設”(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41頁。這一概念,突破了以往“精神文明建設”的局限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一定是融合的文明,城鄉文化融合既是城鄉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當前城鄉文化融合的現實困境主要包括:

第一,鄉村文明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優勢未被充分挖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5)《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7頁。,既體現了我國“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華文明的迫切需要”(16)唐洲雁、王雪源:《堅持“兩個結合”》,《紅旗文稿》2022年第5期。,又突出強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獨特作用。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和重要載體,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在鄉村文明中汲取更多的文化力量與智慧。因此,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背景下,要努力促進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不是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汲取鄉村文明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成分,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持續助力。但是當前,相比城市文明,鄉村文明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未被充分發揮,這就需要我們首先甄別鄉村文明中需要繼承發揚、借鑒吸收的內容。

第二,城市與鄉村對立分化的傳統不利于城鄉文明的融合。從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看,城市逐漸從鄉村中分離出來,在業態分離的基礎上變成了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中心,并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城鄉長期的割離與分化,引發了如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遍化、人的物化等現代化發展的“后遺癥”。當然,這種城與鄉之間的分離與割裂是所有國家和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城市發展的許多現代性問題在西方現代文明中很難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視野下,我們意識到鄉村在文化功能上的優勢所在,鄉村可為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范式與更加廣闊的文化空間,給予我們處理人與人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獨特的啟示,為人類現代化進程貢獻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這種情況下,如何消除和彌補城鄉之間的差別與分離,促使城鄉文明在交流互鑒中良性互動成為我們必須回應的問題。

第三,城鄉文化融合的主體性認同較弱。文化融合的動力與基礎主要來自主體的認同。當前,我國城鄉文化融合的主體性認同較弱。雖然在“統籌城鄉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政策的鋪墊下,城鄉已基本完成了從“重城輕鄉”向“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觀念轉變,但“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城鄉融合發展觀念尚未完全形成?!爸爻禽p鄉”的思維慣性在社會發展中根深蒂固,在實踐層面將其徹底根除仍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在城鄉融合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喚醒城鄉文化融合的主體性,城鄉居民都需要不再以城鄉分裂的態度來思考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然而如何消除廣大人民對于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的差異性審視,成為當前增強城鄉文化融合主體性認同的困境所在。

(四)公共服務建設上,城鄉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民生活幸福感差距大

城鄉公共服務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分階段梯次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盡快實現服務標準統一和制度并軌,兼顧數量均等化和質量均等化”(17)魏后凱:《深刻把握城鄉融合發展的本質內涵》,《中國農村經濟》2020年第6期。。目前,我國在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中還面臨數量與質量差異大、地區差異大、制度建設不到位等問題。

第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數量、質量差異大。城與鄉在教育、醫療、文化、公共衛生等層面均有數量與質量的差別。數量上,存在農村教育投入少、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新農合”報銷藥物種類和數量少、醫護人員配備少、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公共衛生服務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質量上,存在農村師資儲備質量差別大、農村醫療水平整體偏低、鄉村現代藝術普及程度低、生態文明建設需進一步推進等問題。

第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地區差異大。由于地理環境、區位優勢等差距,相比東部沿海地區,我國中西部地區不僅各類產業發展緩慢,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滯后,還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公共服務水平嚴重滯后等問題。當前,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廣大中西部地區仍任重道遠。同時,即使在同一個地區不同行政區域范圍內,受財政收入、產業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第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關制度建設不到位?;竟卜沼烧袚饕熑?,具有普惠性特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成為影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指標。但由于當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存在規范性不足、標準不統一、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增加了部分地區、部分行政部門“不作為”或者“慢作為”的可能。政府部門雖已出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等方案,但是貫徹落實仍需時間,現有方案也需進一步完善。

(五)空間融合上,城鄉空間規劃整體性不足,鄉村生態空間資源利用率低

城鄉空間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也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基本載體。當前,城鄉空間融合仍處于起步階段,城市空間和鄉村空間融合程度較低,科學性、整體性嚴重不足,其主要問題包括:

第一,城鄉空間融合概念尚不明確。城鄉空間融合是一個全新提法,學術界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尚未達成共識,現有研究成果較少,在科學性、全面性上仍需考量,許多觀點和結論需要進一步討論。例如,劉合光、潘啟龍認為“混亂的城中村和衰敗乃至空心化的村莊”是城鄉空間融合的兩個突出問題。(18)劉合光、潘啟龍:《中國城鄉融合發展進程與新時代推進路徑》,《石河子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林聚任提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需要重構城鄉空間結構,在此過程中要避免“城市偏向”和“鄉村偏向”。(19)林聚任:《新城鄉空間重構與城鄉融合發展》,《山東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李寧認為城鄉空間融合是塑造“古樸鄉村空間與現代城鎮空間融合滲透的空間發展格局”,其實現主要依托城鄉功能區定位機制、交通暢通機制、空間科學規劃機制。(20)李寧:《城鄉融合發展驅動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2年第4期??傮w來說,不同學者對城鄉空間融合的理解不甚相同,仍未出現關于“城鄉空間融合”概念的科學完整解讀。

第二,在城鄉空間規劃上,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的思維,大大降低了城鄉空間規劃的科學性與人文性。首先,以往的城鄉空間規劃過程中,城市與鄉村分別進行各自的空間規劃,并未將城鄉納入統一規劃管理中,從而造成了我國城鄉空間規劃的分散性,是一種空間資源的浪費。其次,城鄉各自的空間規劃遭遇瓶頸。在原有的城鄉空間規劃格局中,我國不斷追趕西方現代城市化的進程,出現“千城一面”的現象;同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以規劃城市的思維規劃鄉村,導致鄉村的鄉土特色、人文景觀等不斷喪失,城與鄉之間在空間規劃上均遇到了一定瓶頸。

第三,鄉村生態空間資源利用率低,城鄉生態空間融合模式待探索。生態資源是鄉村的優勢資源,生態空間是鄉村的優勢空間。更加豐富多樣的生態空間是城市在空間轉型過程中的全新訴求,因此實現城鄉生態空間融合是城鄉空間融合的重要突破口。城鄉生態空間融合要求城鄉之間優勢互補共同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生態化轉型,但目前尚未探索出較為明確的路徑。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整合城鄉資源,讓閑置的生態資源在新時期發揮更加高效、有價值的作用,探索出一條“雙贏共生”的生態生產之路。

四、共同富裕目標下深化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邏輯

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引領,城鄉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均面臨諸多現實困難,需要逐一破解。要加速城鄉要素流通以推進城鄉物質共富,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推進城鄉多元共治,要推動城鄉文化互促以推進城鄉文明共生,要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以推進城鄉社會共建,要加強城鄉整體規劃以推進城鄉生態共享。

圖1 共同富裕目標下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實踐邏輯圖

(一)加速城鄉要素流通,以城鄉產業融合推進城鄉物質共富

城鄉產業融合是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物質基礎的必然要求和選擇,面對現有城鄉產業融合案例可復制性不強、城鄉要素雙向流通不暢、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三大問題,為更好的提升城鄉融合物質基礎,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充分挖掘各鄉村城鄉產業融合的內生動力,積極探索新型城鄉產業融合模式。推動城鄉產業融合,除政策引導外,更要激發當地農民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的內生動力。在探索城鄉產業融合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不應盲目跟風,要在深入各鄉村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當地資源特色、區位情況、勞動力基礎等開展產業融合項目,積極探索“政府規劃引導為先,資本、技術適當注入,當地農民為主力軍”的城鄉產業融合新模式與新機制。

第二,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形成城鄉要素雙向互動良性機制。城鄉各類生產要素雙向互動不暢主要是由城鄉要素信息溝通不暢造成。這種情況下,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發揮國家宏觀調控作用,基于城鄉發展實際需要,優化城鄉生產要素組合配置,提高城鄉各生產要素契合度。應極力避免政策因素造成的城鄉要素流動不暢,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技術在促進城鄉要素互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降低城鄉要素錯配成本,提升城鄉要素配置準確度,減少城鄉生產要素閑置、浪費的可能性。

第三,提高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城鄉產業融合提供良好硬件基礎。提高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一是加大對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二是增強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規劃,避免無效建設。三是提高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爭取做到“基礎設施村村通”,保證地理位置偏遠鄉村的基本基礎設施建設,盡可能將農村納入社會綜合管理,努力提高現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四是要加強鄉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數字化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必須提高鄉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例如,增加鄉村地區5G基站數量,提高鄉村地區WIFI覆蓋率,加強村民數字產品和網絡使用培訓等。

總體來說,只有提升鄉村產業基礎設施水平并努力暢通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才能極大程度地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城鄉產業融合,從而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城鄉制度融合推進多元共治

面對約束性制度改革不暢、保障性制度建設緩慢等問題,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努力消除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城鄉制度融合促進城鄉實現多元共治。

第一,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降低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對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制度性約束。一方面要努力消除戶籍鴻溝,促進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當前戶籍制度改革的側重點應由消除“農”與“非農”的差別向促使城鄉居民更公平地享有改革發展成果轉變。一要持續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程;二是要努力縮小不同區域之間、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的戶籍差別,妥善調整購房政策等。另一方面要完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努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保障農村集體性收益、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益為主要目標,對農村土地征收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等做出必要調整與改革。在農村土地征收上,應豐富現行土地征收補償方式,視情況提高現行補償標準,提高征地政策、過程的透明度;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征收上,要努力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則和監管制度;在宅基地制度方面,要加快推動農村閑置宅基地流轉制度,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益,嚴格控制一戶多宅、超標占地等現象。

第二,推動制度創新,加強促進城鄉融合的保障性制度供給。一是各省市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文件,并出臺推進城鄉融合的專門方案。國家層面的政策意見為全國各省市、各地區推進城鄉融合指明了前進方向,規定了制度界限,給予各省市、各地區較大的發揮空間。二是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助力城鄉融合制度創新。一項制度的出臺既需要政府的有序引導,也需要學術界的智慧支持,還需要部分地區的試點。只有通過“政府引導—學術支持—實踐試點”三大環節,才能促進科學完善的城鄉融合制度體系的形成,才能為城鄉融合實踐提供充足的制度供給。

共同富裕是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過程,以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在政治層面上要以城鄉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城鄉多元共治,集聚城鄉治理的多元力量。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更新城鄉融合制度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掃清促進城鄉多元共治的制度障礙,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城鄉治理格局。

(三)推動城鄉文化互促,以城鄉文化融合推進城鄉文明共生

城鄉文化融合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因此在實踐中推動城鄉文明融合既需要理念層面的轉變,又需要實際政策的推動,總體來說難度較大、周期較長。主要措施應包括:

第一,增強文化甄別,以優秀鄉村文明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注入全新活力。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我們無法通過西方文明及中國現代城市文明找到現代工業文明病的解藥,但是中國鄉村文明卻給予了現代化發展全新的思路與選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鄉村文明都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培育,只有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符合鄉村振興實踐需要的鄉村文明,才能在城鄉文化融合的過程中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培育注入新活力。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并不是倡導以中國鄉村的發展方式繼續人類文明的現代化道路,而是在工業文明不斷向前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向鄉村文明汲取營養,在城鄉文化融合中促進城鄉文明共生。

第二,堅持城鄉互促,推動城鄉文化共建共享。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是建立在城鄉關系平等基礎上的“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城鄉雙向互動的理念,是一種城鄉功能互補的共生理念。(21)張孝德:《大國之本:鄉村振興大戰略解讀》,北京:東方出版社,2021年,第33頁。因此在城鄉文化建設上,必須秉持城鄉互促的理念,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在具體政策上,一是要加強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基本文化服務網絡。在現有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應更加注重科學規劃、統籌管理、質量提升等,以構建完善的基本文化服務網絡。二是要廣泛開展城鄉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提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第三,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文化融合視角下的文化傳播。一是挖掘基層文化服務人才,為城鄉文化融合提供人才支撐。除聘用各類專兼職文化員外,同時要注重發揮文化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的帶頭示范作用,形成科學完善的文化隊伍建設機制。另外,“新農人”隊伍的不斷壯大,在城鄉文化融合的進程中將貢獻獨特的力量。實質上,“新農人”的產生本身就是城鄉文化融合的產物,在其進入鄉村、融入鄉村的過程中再次促進了城鄉文化的融合。二是利用新媒體平臺,豐富城鄉文化融合視角下的文化傳播形式。數字化時代,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成為了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我們必須抓住文化傳播數字化的契機,擴大農村文化傳播面和影響力,發揮鄉村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明主要載體的優勢,給予中國式現代化全新選擇。

(四)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以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社會共建

推進城鄉公共服務融合,必須以實現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努力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鄉村治理專業化、規范化程度,在充分保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推進城鄉社會共建。

第一,數質并舉,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公共資源的城鄉分配不均是制約城鄉公共服務融合的主要癥結所在,必須循序漸進、逐一突破,才能在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中提高城鄉社會治理水平。在教育資源分配上,應增加鄉村地區教育資源投入,改善鄉村教育基礎設施水平,利用政策引導、人才引進等渠道提升鄉村地區師資水平;在醫療資源分配上,應努力改善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條件,增加醫護人員數量、病床數量,著力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在文化資源分配上,應改善鄉村公共文化事業及文化產品供給數量與質量,豐富鄉村文娛活動的種類和頻率,努力為鄉村居民帶來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在公共衛生服務上,應加大鄉村公共衛生管理力度,充分發揮鄉村空氣清新、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共同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第二,發揮各地區優勢,分階段逐步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地區差距。面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地區差距較大的現狀,一是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其他地區樹立范本和榜樣,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示范縣、示范市、示范省等,積極開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經驗分享、案例建設等,促使各地在立足本地區特點的基礎上積極借鑒相關經驗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加速實現。二是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口幫扶機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國積累了豐富的對口幫扶經驗,探索出較為成熟的對口幫扶機制,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均等化的過程中仍可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講,不僅要進行基礎設施等物質層面的幫扶,更應注重人才輸送、經驗分享等層面,注重結合各地特色,充分調動各地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生動力,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地區差距。

第三,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專業化、規范化水平。一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將縣域作為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小落實單元,各市縣單位應在充分考慮各地區特點的基礎上出臺相關規劃與方案,切實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效性。二是培養一批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專業團隊。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各個方面均關涉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體驗,因此更加需要專業化團隊用心打造。同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是衡量國家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標,相關專業團隊的建設可以長期為國家戰略發展服務,也可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現代化儲備豐富人才。

(五)加強城鄉整體規劃,以城鄉空間融合推進城鄉生態共享

城鄉空間融合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涵之一,是城鄉生態文明共建的突破口和現實路徑,目前存在概念不明、規劃整體性不足、生態空間融合模式不明等問題,需進一步探索出一條以城鄉空間融合推進城鄉生態共享的道路。

第一,深化對“城鄉空間融合”概念的理解,構建明晰的城鄉空間融合樣貌與藍圖?;谀壳皩W術界對城鄉空間融合的解讀,本文認為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城鄉空間融合是城市向鄉村的擴張或者鄉村的城鎮化過程,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城鄉空間融合僅僅是解決城市“城中村”及農村“空心村”問題的益藥良方。城鄉空間融合是指城鄉各自發揮自身的空間優勢,通過整體規劃、系統劃分優化城鄉空間資源配置,帶給城鄉居民良好的生活體驗,從而提升其安全感、幸福感與滿足感。在城鄉空間融合的情況下,城市居民身處城市也可以體驗農村健康清潔的空氣和原生態食物,鄉村居民身處鄉村也可以體驗到城市便捷的交通、現代化的生活服務等。隨著城鄉空間融合實踐的深入探索,城鄉空間融合案例將不斷涌現,我們對城鄉空間融合概念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入,城鄉空間融合的樣貌與藍圖也將愈加清晰。

第二,增強城鄉空間規劃整體性,實現城鄉空間規劃科學性與人文性并存。針對現有城市空間規劃的分散性、弱人文性等特點,我們應該嘗試從增強城鄉空間規劃的整體性上入手,在整體規劃中實現城鄉空間規劃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并存。首先應打破城鄉對立的思維,將城鄉空間納入統一考量中,以城鄉整體空間資源優化配置為出發點,立足現有城鄉空間規劃,科學、合理、高效的完成空間優化配置。此外,城市與鄉村都應盡可能地保存現有人文景觀,適當條件下可將城鄉人文景觀進行互換,促使城鄉人文空間交融,構建充滿活力、生活舒適、人文氣息濃厚的城鄉生態空間。

第三,努力挖掘鄉村生態空間價值,探索可行的城鄉生態空間融合模式。鄉村閑置生態資源的挖掘,或許可以成為城鄉生態空間融合的突破口。鄉村本身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本、自然資本,將城市工業文明形式引入對鄉村生態資源的挖掘過程中,也將鄉村豐富的生態資源開放給城市居民,既實現了城市生產生活的生態化轉型,也增加了鄉村居民的生態資源財產性收入,是一條城鄉“雙贏共生”的生態發展道路,最終將實現城鄉生態空間融合的長遠目標。

城鄉融合發展是促進城鄉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重要途徑和內在要求。在共同富裕目標引領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內涵包括產業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務融合、空間融合五大層面,共同富裕目標也對“五大融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此為標準,梳理“五大融合”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明確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邏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城鄉物質共富、多元共治、文明共生、社會共建、生態共享是一個統一性、整體性概念,城鄉融合發展是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實現城鄉共同富裕要在綜合施策、多方治理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公共服務城鄉
共同富裕
公共服務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城鄉涌動創業潮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