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索

2024-01-01 14:44薛婷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思維導圖語文教學

薛婷

摘要: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而思維導圖作為一個新型教學方式應用在閱讀教學中,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師應科學選擇閱讀材料,搭建思維導圖框架;梳理知識內容,構建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字效率;引導學生整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知識內化;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利用思維導圖,促進讀寫結合。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維導圖;閱讀教學;閱讀能力;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4-0065-04

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成績及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有重要影響。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能有效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然而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較多阻礙,如學生難以準確把握重點、閱讀思路較為古板、缺乏創新思維等。思維導圖的出現為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將思維導圖法引入語文閱讀課堂,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對學生閱讀興趣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改善傳統教育方式下沉悶的課堂氛圍,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創新、激趣、增效等多重價值。為此,本文針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探討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學生年齡較小,學習、做事多靠興趣驅使,對音視頻等形式的學習內容更感興趣,普遍缺乏紙質書籍的閱讀興趣。有調查統計表明,在對120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興趣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為文藝活動,總占比高達26%,其次分別為占比21%的美術活動及體育活動、占比20%的科技制作活動、占比為16%的數學活動,閱讀活動在其中的占比為僅為7%?;诖?,若教師仍按照傳統方式授課,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未及時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及方法,學生自然對閱讀缺乏興趣。

2.學生存在心理障礙

語文閱讀課堂并非學生自行默讀、理解文章的課堂,常需輔助朗讀、情境對話等內容。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可知:約有18%的學生課堂朗讀時會存在緊張心理;38%的學生不知如何正確朗讀文章,存在害羞心理;6%的學生僅喜歡默讀;有2%的學生不喜歡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存在懼怕或懶惰兩種心理傾向,而懼怕心理是學生自信心不足,缺乏多人演講經驗,擔心發音不標準或語速不流暢而被嘲笑,懶惰心理則是學生自控力較差,難以有效調節自身行為,閱讀時間極少,課堂閱讀僅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部分教師仍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未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課堂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難以及時知曉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4.多媒體教學不夠深入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電子信息教學設備被廣泛引入課堂,其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可有效豐富教學資源,凸顯現代化育人理念及育人模式的優勢。然而,部分語文教師并未意識到多媒體在課堂應用中的重要價值,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都相對機械、單一,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并沒有真正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分配與使用。多媒體教學使用不合理,也會降低學生閱讀學習興趣,使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出現困難,讓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5.缺少方法指導

在語文閱讀課堂中,部分教師將精力投入到閱讀生詞或段落逐句解釋的教學中,并未對學生閱讀能力及技巧進行培養。因缺少良好的閱讀體驗及相應的閱讀指導,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積極性缺失。部分教師忽視對學生語文閱讀的情感引導,使得學生難以深刻理解文本內容,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6.閱讀總量偏少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關注課外讀物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積極影響,忽視對課外讀物內容的拓展,既沒有根據課堂教學為學生布置精心挑選的課外讀物任務,也沒有給學生創造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使學生閱讀面狹窄、閱讀范圍局限等問題不時出現。不僅如此,圖書館藏書數量較少、類型較為單一也是影響學生閱讀積累的主要因素之一。

1.集中學生注意力

青少年學生年齡較小,正處于認知及判斷能力、思維及創新能力培育的初級階段,日常學習、生活多靠興趣指引,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十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可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閱讀內容,有利于吸引學生配合教師工作開展,大大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優化學生的閱讀效果。

2.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尤其是難以把握的抽象概念和邏輯關系。教師可以將閱讀中遇到的關鍵詞、短語、句子等語言要素以圖形的形式呈現,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可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思維導圖能夠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從而助力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可以將思維導圖作為自己寫作的框架,通過對其中的各個部分進行補充、修改和演繹,從而形成完整、連貫的文章。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自信心,為今后難度更高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4.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知識,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其中的思維邏輯、知識點的延伸、重要性的等級劃分等,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更深入地掌握知識,還能夠形成自己的獨特思維方式和表達風格[1]。

1.科學選擇閱讀材料,搭建思維導圖框架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編排順序來選擇閱讀文章,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閱讀文章。無論何種方式,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水平及理解能力。當確定閱讀文章后,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預習,輔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及結構。隨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運用思維導圖來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歸納、整理、總結。

以教學《火燒云》為例,作者以火燒云為題,寫了火燒云的變化過程和特征,通過對火燒云的變化過程和特征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了解文章的結構:依據火燒云的運動,可將文章劃分為三部分(1、2自然段的上來、3至6自然段的變化、第7自然段的下去)。隨后,教師可借助文中所提到的小孩子的臉、大白狗等擴充每一部分思維導圖的內容,輔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知識。

2.梳理知識內容,構建思維導圖

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教材內容,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習慣,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學生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印象,使閱讀學習更加邏輯清晰、系統化[2]。

以教學《狼牙山五壯士》為例,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戰士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展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教師可帶領學生詳細體會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通過“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峰頂殲敵—英勇跳崖”的思維導圖使學生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教師還可以“壯”字為基礎,圍繞“戰士”和“壯士”擴充內容,逐步梳理文章中的生字、生詞、寫作手法等,了解各詞語的應用含義,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借助思維導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字效率

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思維導圖在識字環節的廣泛應用也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教學便利。在傳統的識字教學環節,教師借助偏旁結構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字詞反復抄寫,從而達到一種肌肉記憶的效果,卻沒有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語文學習體驗,容易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嘗試借助思維導圖來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發生成識字興趣,豐富其學習體驗。

以教學《我要的是葫蘆》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的新字詞。這篇文章里,學生需要學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學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教師可以先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放松心情,減少學習壓力,了解新字詞的掌握并沒有想象中困難。教師可將文章中的葫蘆圖片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讓學生優先認識草字頭的“葫”“蘆”兩個字,隨后根據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使學生了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通過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新字詞,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效率。

4.引導學生整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是一種結構化、可視化的思維方法,可將知識點通過圖像、文字、顏色等方式進行表達,進而讓學生掌握知識。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將知識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展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分析、研究,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輔助學生宏觀地理解教材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教學《海上日出》為例,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理解以及整合,讓學生掌握文章內容的主要脈絡和結構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具體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歸納,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體系。教師還應定期抽查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整理和歸納知識的情況,督促學生不斷提高思維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知識內化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有效輔助學生在腦海中生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零散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將這些知識內化。學生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即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創新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知識內化。

以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為例,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小蝌蚪為中心的空白思維導圖,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如“小蝌蚪長什么樣”“小蝌蚪都遇見了哪些媽媽”“小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簡單地讓學生記住答案,而應引導學生填寫思維導圖的空白部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完善思維導圖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和修改,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用思維導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閱讀學習,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探討作者寫作的目的[3]。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自身喜歡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畫出來,再將該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閱讀速度,還能夠增強合作意識。以教學《將相和》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廉頗和藺相如為什么不和”“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藺相如有真本事”“藺相如的幾次要求均遭到秦王拒絕,他又是怎樣做的”“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故事間具有某些聯系嗎”等。學生在分組討論過程中,可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夠感受到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顧全大局識大體、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等良好品質。教師應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己能力和思維水平的平臺,鼓勵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文章內容,積極發表自己對文章的見解,令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都獲得提升。

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閱讀教學,依舊以教學《將相和》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動畫形式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輔助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人物形象及故事內在聯系,并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對課文進行理解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

7.利用思維導圖,促進讀寫結合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教學地位,且其與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可通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有的學生對寫作存在較強畏難心理,認為寫作文時無從下手,缺乏可以書寫的內容。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可有效改善該情況,并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及閱讀能力的雙向提升[4]。學生認為寫作難度較大,是因為其思維不夠開闊,想象能力不足。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就必須具備開闊發散性的思維。為此,教師可嘗試從此關鍵點入手,借助思維導圖使學生的大腦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以寫作“家鄉”有關的題目為例,教師可在帶領學生閱讀與家鄉有關的教材文章后,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出可利用的寫作素材。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先前所閱讀的文章結構,讓學生仿照該結構繪制自身寫作內容的思維導圖。學生可首先明確寫作主題,隨后豐富文章內容,如傳統節日、衣食住行等,還可舉例說明文章需應用的寫作手法等,進而完善寫作素材。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能明確閱讀順序,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運用思維導圖是十分有必要的,可有效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維勇.張晨瑛.開啟語文靈性學習之窗———小學語文“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應用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6(04):7-9.

[2]江敏婧.思維導圖在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0,9(23):122-123.

[3]楊萬棟.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 2022(18):112-114.

[4]夏從林.XMind軟件在高中語文思維導圖繪制中的應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9(33):28-2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Xue Ting

(Liangzhou DistrictHuangy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 various subjects,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crucial.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in reading teaching, mind mapping can concentrate students’ attention,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exercise their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Teachers should scientifically select reading materials and build a mind map framework; organize knowledge content and construct a mind map; using mind map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nd literacy efficiency; guide students to organize knowledge and form a knowledge system;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knowledge; utilize multiple methods comprehensivel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ading teaching; utilize mind map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teaching; mind mapping;readingteaching;reading ability;teachingmethods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思維導圖語文教學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