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課程思政教育的獲得感與滿意度探究

2024-01-02 06:53雷超宇馬愛榮管洲榆屈明宇徐儒逸李曉童王月明盧劍飛
解剖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遺體解剖學意愿

雷超宇 馬愛榮 沃 雁 管洲榆 屈明宇 徐儒逸 紀 亮 李曉童 王月明 盧劍飛 李 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 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2018級,2 解剖學與生理學系,3 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2019級,4 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2021級,上海 200025)

課程思政教育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解剖學課程因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成為培育醫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醫者仁心的重要而獨特的學科?,F有解剖學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充實、形式豐富,但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輸出,但課程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即學生對課程思政教育的獲得感與滿意度,尚欠缺有效的評價與探討[2-4]。

師生互動關系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交流、反饋等實踐基礎上建立的關系,建立平等民主、雙向互動、彼此信任的師生關系,對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均具有重要意義[5-6]。借助師生互動模式,可以更好地促進解剖學思政育人目標的實現。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深度開展了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以下簡稱“該模式”),包括以教師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和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性實踐兩大板塊。前者由開結課大體老師紀念儀式、實驗課精心設計及耐心引導和課堂課后交流滲透三部分構成,后者則包括生命感悟撰寫及集結成冊、志愿活動籌劃參與和科學問題發現總結成文投稿。該模式以學生樂于接受、愿意參與、主動感悟的方式將思政元素滲透到解剖學教學中,于解剖學課前、課中、課后全鏈條引發學生思考。本研究旨在探究學生對該模式的獲得感與滿意度,以期為我國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提供參考或借鑒。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通過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和臨床醫學五年制專業)和口腔醫學專業(口腔醫學八年制專業和口腔醫學五年制專業)本科生共計135人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開展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的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由本課題組設計,問卷設計內容包括學生的人口學信息、對教師啟發式教學和學生主動性實踐兩個方面實踐模式的獲得感與滿意度評價,增強醫學生責任使命等5個方面的應用效果評價,以及學生對捐獻角膜、捐獻器官、捐獻遺體、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的意愿。每個條目均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進行評分,實踐模式滿意度評分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應用效果評價從“非常不認可”到“非常認可”,意愿評價從“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分別賦值1~5分,分數越高體現滿意度/認可度/意愿越高。師生互動模式獲得感與滿意度評價分包括6個條目,總分30分;學生對實踐模式滿意度評分包括5個條目,總分25分。

依托問卷星平臺,問卷發放到相應班級學生,學生匿名填寫和提交,填寫時長低于90 s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問卷的克朗巴赫系數為0.806,信度良好。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1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8%。

2.1 一般情況調查

被調查的132名醫學生中,男生57人(43.2%),女生75人(56.8%);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12人(84.8%),口腔醫學專業學生20人(15.2%);城市生源104人(78.8%),鄉鎮生源15人(11.4%),農村生源13人(9.8%);無宗教信仰者128人(97.0%),有宗教信仰者4人(3.0%)。

2.2 師生互動模式獲得感與滿意度評分

在以教師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板塊,學生對開結課大體老師紀念儀式的獲得感與滿意度最高(4.30±0.65),其次是實驗課精心設計及耐心引導(4.05±0.81)和課堂課后交流滲透(3.88±0.82),沒有學生表示非常不滿意(0)。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性實踐方面,學生對生命感悟撰寫及集結成冊滿意度最高(4.26±0.64),其次是志愿活動籌劃參與(3.89±0.91),學生對科學問題發現總結成文投稿提出了更高的期待(3.50±0.97)(表1)。

2.3 醫學生對實踐模式的評價

學生對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實踐模式的積極評價總體認可度較高,依次為“領悟生命內涵意義”、“增強醫學生責任使命”、“增強科學辯證思維”、“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需要”、“緩解日后醫患關系”(表2)。

表2 醫學生對該模式的滿意度評價(n=132)

2.4 學生捐獻意愿

學生對捐獻角膜、捐獻器官、捐獻遺體、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的意愿較高,愿意捐獻角膜的學生達到了81.81%,78.03%的學生愿意捐獻器官,56.06%的學生愿意捐獻遺體,愿意簽署捐獻志愿書的學生比例為71.97%(表3)。

表3 學生捐獻意愿(n=132,%)

2.5 捐獻意愿與滿意度評分的相關性

捐獻角膜、捐獻器官、捐獻遺體、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的意愿與對于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實踐模式滿意度評分(滿分30分)之間兩兩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捐獻角膜(r=0.334,P<0.001)、捐獻器官(r=0.308,P<0.001)、捐獻遺體(r=0.304,P<0.001)、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r=0.374,P<0.001)的意愿與對于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實踐模式滿意度評分成正相關。

3 討論

3.1 學生對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獲得感更強、滿意度總體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對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學生滿意度總體評分較高,尤其對以教師為主體的“開結課儀式教育”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命感悟撰寫及集結成冊”較為滿意。究其原因,以教師為主體的“開結課儀式教育”乃本院開展多年并已形成獨到經驗的傳統做法,借助清明節獻花、醫學生宣誓、創作文藝作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儀式中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吧形蜃珜懠凹Y成冊”則由本院學生近2年自發組織開展,通過撰寫生命感悟并主編成解剖學人文匯編《生命的樂章》,讓學生自我啟發,并互相啟發,真正實現了同輩影響。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現、相互討論、共同提高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凸顯學生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成為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路徑[7]。

3.2 對思政教育模式更滿意的學生捐獻意愿更高

學生對該思政教育模式的滿意度與遺體捐獻意愿呈正相關,提示對思政教育獲得感更強、更滿意的學生,內在自驅力更明顯,會有更高的奉獻精神和遺體捐獻意愿。對思政教育更加滿意的學生往往更愿意思考解剖學的人文內涵,并在人文關懷維度激發出更大的內驅力,從知到行,轉化為更高的捐獻角膜、捐獻器官、捐獻遺體和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的意愿。先前的研究同樣顯示,影響遺體捐獻的主要因素包括解剖課的人文關懷缺乏等等,導致尸體來源短缺一直困擾著以遺體捐獻作為人體標本來源渠道的醫學院校[8-9]。因此,通過加強解剖課思政教育,涵養學生的人文內涵,可以間接提升學生遺體捐獻的意愿,并且在之后成為遺體捐獻的號召者和踐行者,增加遺體捐獻率,尸源充足和人文教風共同推動我國解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3.3 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的不足與改進

本思政教育模式在設計、實施及評價等流程上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學生對“科學問題發現總結成文投稿”提出來更高的期待?!翱茖W問題發現總結成文投稿”對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到每個個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局解操作過程中發現變異的人體結構不常發生,就導致難以讓每名學生均能據此開展細致研究[10]。其次,項目實施過程中,主動組織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性實踐的學生仍為少數,不過將隨著項目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增多。最后,本研究納入的學生數量和專業構成等方面不夠全面,未來將健全評價體系,以更好地評估、完善并發揮解剖學思政教育的成效。

基于師生互動的解剖學思政教育模式順應時代發展,彌補了傳統思政教育以教師為主體的不足,通過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并發揮學生的內驅力,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成效。除此之外,良好的解剖學思政教育作為醫學生早期學習階段的重要一環,還能增加學生對遺體捐獻的意愿,切實從思想上和行為上均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情懷。未來,該模式將持續打磨和完善,希望為我國解剖學思政教育體系提供實踐參考,促進我國醫學教育事業穩健發展。

猜你喜歡
遺體解剖學意愿
CBL結合微課在神經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許集美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榕舉行
提倡捐獻遺體器官 免喪葬費甚好
各界群眾參加陳忠實遺體告別儀式
車載式遺體火化設備設計與應用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解剖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體解剖學知識競賽的規劃設計與組織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