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
——基于福建省高校的樣本分析

2024-01-02 05:43涂雙濱楊克潤
關鍵詞:缺口渠道距離

涂雙濱 楊克潤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也是成就社會主義大學的價值追求,是時代賦予高校的光榮使命。在高校服務鄉村振興進程中,知識溢出表現為高校知識向農村的流動和嵌入,其主要內容是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1]劉京國指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高等院校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培養計劃、開展實踐[2]。賀祖斌等人指出“高校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要發揮高校知識、人才等優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3];馮慶等人的研究指出“高等院校所具有的知識、人才和資源優勢使得高校天然地成為了可以補齊鄉村文化振興短板的重要力量”[4]。曲瑛德等人研究指出“理清知識體系的結構與邏輯,重構新的知識體系是高校教育體系改革的第一步”[5]??梢?,高校作為知識的生產者,將知識、人才、信息和技術等資源向鄉村進行輸送,體現了高校具有知識溢出能力和知識具有外部擴散性的特點。然而,知識溢出的過程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陳宇等研究指出“高校與鄉村的知識距離與文化距離對吸收能力和知識溢出效應均有顯著的負向作用”[6]。解濤等人指出“高?;趧撔峦度雱撛斐龅男轮R,通常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方式對鄉村振興實現知識溢出”[7]。江峰研究指出“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受知識溢出主體因素、接收客體因素、關聯情景因素和知識缺口因素的影響,鄉村與高校的知識匹配程度、鄉村的知識吸收能力會影響高校知識溢出渠道的暢通程度”[8]。張玉嵐等人研究發現大多數高校在服務鄉村發展上存在諸多不足,專業建設與鄉村急需的學科的關聯性、相融性和互補性未能充分銜接[9]。綜上可知,高校的知識溢出是履行服務社會職能的重要體現,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需要充分發揮高校自身的知識、人才、技術、信息和學科等資源儲備優勢。高校應自覺肩負服務鄉村振興的崇高使命,把全面服務鄉村振興作為重要職責,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但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知識溢出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明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進程中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有利于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適時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以便提升高校服務鄉村的效率,真正實現“知識在泥土里扎根”服務目標。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從知識溢出的視角揭示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并對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探究鄉村振興視域下各個影響因素與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關系,從而提出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績效的政策建議,為新時代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效率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設

(一)研究模型

解濤指出:“高校服務農村建設體現高校對農村的知識溢出,且溢出績效的高低受到知識源、接受方和關聯情境等方面的影響?!北砻髦R源中的“創新能力”、關聯情境中的“知識距離”和“文化距離”、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和“接受意愿”等因素會影響知識溢出的績效。[10]根據該研究成果,我們假設鄉村振興視域下影響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為四個維度:溢出能力、相對距離、暢通渠道和知識缺口,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大小取決于這四個維度的影響程度,并提出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假如下:

(二)研究假設

1.高校知識溢出能力與知識溢出績效的關系。汪濤等在高校技術創新溢出能力對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效率的影響研究指出,具有較高技術創新溢出能力的高??萍紙@,更有條件提升其孵化效率,這說明高校的創新溢出能力對效率具有提升作用[11]。解濤等研究發現高校知識溢出能力越強,知識溢出的勢差就越大,知識溢出越容易[12]。鄭寶東等的研究指出高校知識的產生、擴散與鄉村的產業興旺相輔相成,要注重知識的生產、流動和配置[13]。不難發現,高校自身的研發能力、創新溢出能力等會對知識溢出的績效產生影響。高校也不例外,其自身研發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越好,知識溢出績效就越好?;谏鲜龇治?,可以提出如下假設:

H1:高校的知識溢出能力對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

2.高校和鄉村間的渠道暢通程度與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關系。在高校知識溢出過程中,如果地理距離是高校到鄉村的長度,那么“渠道”可以理解為高校與鄉村之間的寬度距離。郭韌等研究指出渠道暢通程度決定了知識溢出的成效,是一個綜合指標,它與知識溢出方的開放程度、溢出雙方的信任度以及接受方的吸收能力等因素有關,渠道越暢通,說明知識溢出的寬度越寬,溢出越順暢,溢出的績效也就越好[14]?;谏鲜龇治?,可以提出如下假設:

H2:高校與鄉村間的渠道暢通程度對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

3.高校和鄉村間的距離與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關系。許學國等指出時間距離、技術距離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上呈負向相關[15]。李琳在文化距離、文化嚴格程度與跨國知識溢出研究中發現,文化距離對跨國知識溢出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16]。陳宇、肖璐在距離對“高?!r村”知識溢出效應的影響研究中指出,知識距離和文化距離對知識溢出的績效均有顯著的負作用[17]?;谏鲜龇治?,可以提出如下假設:

H3:高校與鄉村間的距離對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

4.鄉村的知識缺口與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關系。鄉村吸收高校溢出的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所需的知識儲備,與實際擁有的知識的差距即是知識缺口。蔡璐研究企業間的知識缺口中發現對知識接收方而言,充分彌補企業知識缺口,可以增加收益利潤,快速形成新的知識和優勢[18]。郭韌等的研究指出技術先進與技術落后的地區存在“知識缺口”,知識接受方是否有能力接受知識的溢出,會影響知識溢出效率[19]?;谏鲜龇治?,可以提出如下假設:

H4:鄉村的知識缺口對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

二、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主要采用解濤等的量表,并根據研究目的加以修正。研究共涉及5 個潛在變量:溢出能力、相對距離、暢通渠道、知識缺口、溢出績效。溢出能力、相對距離、暢通程度和知識缺口為外生潛在變量,溢出能力因素包括k1~k3 共3 個觀測變量,相對距離因素包括r1~r3 共3 個觀測變量,暢通渠道因素包括c1~c3 共3 個觀測變量,知識缺口因素包括g1~g4 共4 個觀測變量。設計溢出績效為內生潛在變量,包括a1~a5 共5 個觀測變量。為確保測量量表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所有問項均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5 表示“非常同意”、4 表示“同意”、3 表示“不確定”、2 表示“不同意”、1 表示“非常不同意”。調查問卷題項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題項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用線上問卷調查收集實證數據,以福建省5 所本科高校和閩東、閩南、閩北地區鄉村部分村民、村干部作為研究對象,五所本科高校包括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三明學院、武夷學院、寧德師范學院,調研具體對象包括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和村民、村干部,盡量做到使樣本具有廣泛性和良好的代表性。運用問卷星進行問卷發放與統計。預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180 份,每個高校36 份,收回165 份,回收率為91.7%,剔除漏填、填錯等無效問卷,最終形成正式問卷158 份。正式問卷共發出問卷366 份,收回356 分,有效問卷354 份,有效回收率為99.4%,符合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的樣本數要求。

三、模型檢驗與實證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前5個成分特征值均>1,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2.368%,符合樣本數據總變異程度>70%的要求[22]。采用凱撒(Kaiser)正態化最大方差法對各測量變量進行最大變異旋轉,結果顯示旋轉經過5 次迭代后已收斂,得出旋轉因子成分矩陣如表3 所示:每個變量的因子負荷量均>0.7,符合>0.5 的標準,說明樣本各測量變量能夠有效的反應潛在變量。

(二)信度檢驗

運用SPSS20.0 軟件進行可靠性分析結果如表4 所示:總量表的克隆巴赫Alpha 值為0.701>0.6,除溢出能力為0.752 外,暢通渠道、相對距離、知識缺口和溢出績效各潛在變量的Alpha 值均>0.8,表明問卷量表內部一致性較好,具有較好的信度。

(三)效度檢驗

主要采用KMO 和Bartlett 球體檢驗問卷的效度。通過KMO 檢驗和Bartlett 檢驗如表5 所示:KMO=0.841>0.6,表示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P=0.000<0.05,表示變量間存在相關關系,說明潛變量的結構效度好,適合做因子分析。

表5 效度分析結果

(四)模型假設檢驗

1.模型的外在質量評價。根據模型初次擬合結果發現:RMSEA 的值為0.063,AGFI 的值為0.886<0.9,雖在可接受范圍,但未達到理想狀態,需要對初始模型進行修正。因此,根據Amos 提供的修正指標對初始模型進行了修正。修正指標提示e20 與e22 的MI 值為45.24 最大,因此在e20 與e22 之間建立了共變關系,從而提高模型的整體適配度。修正后的指標如表6 所示:卡方自由度(CMIN/DF)比值為1.828<3,說明模型的契合較好。RMSEA 值是評價SEM 模型最重要的適配度評價指標之一,RMSEA 為0.051<0.08,AGFI 值為0.907>0.9。以上指標說明模型的整體適配度較好。

表6 結構方程模型的整體適配度指標

2.模型的內在質量評價。適配度僅代表模型整體擬合程度的優劣,而對模型的信度和效度的計算能反映模型內在質量是否理想。評判模型內在質量的好壞可以通過計算變量的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變異抽取量實現。其中,Pc和Pv分別表示模型的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變異抽取量。θ代表變量的誤差變異量,λ代表變量的因素負荷量。根據Fornell and Arcker建議組合信度(CR)值為0.6以上,建議平均方差變異抽取量(AVE)值需大于0.5。根據Amos軟件的估值結果,運用上述公式對模型各潛在變量進行運算,結果如表7所示:暢通渠道、相對距離、溢出能力、溢出績效和知識缺口5個潛在變量的CR值均在0.6以上,AVE值均大于0.5,表明模型的內在質量良好,潛變量的收斂效度較好,測量誤差合理。

表7 模型內在質量概況

(五)模型實證分析

為了驗證圖1 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與數據的一致性程度,運用AMOS17.0 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性分析,得到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如圖2和表8所示:

表8 模型各路徑系數及其顯著性結果

圖1 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

圖2 鄉村振興視域下福建省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路徑系數

1.溢出能力對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溢出能力與溢出績效的相關系數為0.61,t值為5.982,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較強的直接正向相關性??梢?,作為高校知識源頭的重要指標,高校知識溢出能力越強,越有利于提高知識溢出的績效,H1“高校的知識溢出能力對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的假設得到了數據的驗證。研究還表明:在溢出能力各觀測變量中,“知識儲備量k3”的因子載荷系數是0.88,對該維度的影響最大,說明高校的知識儲備量越高,決定了能向鄉村外溢的總量,有助于知識溢出效益的提升,其次影響因素分別是“知識研發能力k1”和“知識創新能力k2”。

2.暢通渠道對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暢通渠道與溢出績效的相關系數為0.55,t值為10.532,說明二者間存在較強的直接正向相關性??梢?,高校知識溢出過程的渠道越暢通越有利于提高知識溢出的績效,H2“高校與鄉村間的渠道暢通程度對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的假設得到了數據的驗證。研究還表明:在暢通渠道各觀測變量中,“渠道順暢程度C3”對該維度的影響最大,其因子載荷系數是0.88,說明在服務鄉村振興進程中,提升高校知識溢出的渠道暢通程度對知識溢出績效至關重要,其次便是“溢出過程的開放程度C2”和“鄉村對知識的吸收能力C1”。

3.相對距離對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相對距離與溢出績效的相關系數為-0.51,t值為-1.973,說明距離對高校知識溢出的績效具有較強的負向作用??梢?,距離越大,知識溢出的績效越差,H3“高校與鄉村間的距離對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的假設得到了數據的驗證。這里距離指廣義上的相對距離,包括空間地理距離、知識和文化距離等。研究還表明:在相對距離各個觀測變量中,“空間地理距離r2”和“文化懸殊r3”對知識溢出績效影響最大,其因子載荷系數均是0.9,其次是“知識差異r1”。

4.知識缺口對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知識缺口與溢出績效的相關系數為-0.68,t值為-4.291,說明知識缺口對高校知識溢出的績效具有較強的負向作用??梢?,高校知識溢出鄉村過程中雙方知識儲備量的差距越大,即知識缺口越大,則溢出績效越小,H4“鄉村的知識缺口對高校知識溢出績效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的假設得到了數據的驗證。研究還表明:在知識缺口各觀測量表中,“鄉村人員的知識水平g1”對該維度的影響最大,其因子的載荷系數是0.87,說明作為知識接收方的鄉村,接收者的知識儲備程度是影響知識缺口的主要因素,其決定了知識溢出績效的好壞,其次影響因素分別是“鄉村對知識的接收能力g2”、“對知識的了解程度g3”和“現有知識存量g4”。

綜上所述,模型分析結果表明: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假設得到了福建省高校問卷調研數據的實證檢驗,模型中變量c、k、r、g 與績效g 的關系符合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得出的模型分析結果。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鄉村振興視域下福建省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福建省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過程中,暢通渠道因素和溢出能力因素能較強影響知識溢出的績效,且存在直接正向相關性。說明知識溢出主客體間渠道的暢通程度越好,溢出能力越強,越有利于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提升。相對距離因素和知識缺口因素也能較強影響知識溢出的績效,且存在直接反向相關性。說明知識溢出主客體間相對距離和知識缺口越大,越不利于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提升。研究結論較為全面反映了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對于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政策建議

第一,鑒于增強知識溢出能力和暢通知識溢出渠道能有效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的績效。因此,高校作為知識溢出主體,要在聯農帶農上下功夫,不斷強化農業領域基礎理論研究,利用學科專業優勢,主動對接鄉村產業,加強高校智庫、研究平臺與鄉村的聯系,有效暢通服務鄉村的渠道,提升服務鄉村的能力。通過派駐科技人才下鄉輸送農業技術等方式提高知識供給,改善與鄉村的知識供需匹配程度,不斷增強高校服務鄉村的內生發展動力。第二,鑒于縮短知識溢出距離和縮小知識缺口能有效提升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的績效。因此,一方面,鄉村應主動對接高校,依托高校大力培育“知農、愛農、興農”的高水平新型職業農民,進一步提升鄉村經濟組織的知識吸收能力,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從而縮短與高校的知識差距,縮小知識缺口,有效提高鄉村與高校的知識匹配度;另一方面,高校與鄉村要在融合上下功夫,雙方要主動尋求溝通合作的契機,努力突破二者在時間、距離、知識等方面的局限,充分利用大數據、5G 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業態,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率,強化落實鄉村產業就業幫扶措施,構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績效的長效機制。第三,鑒于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假設已得到問卷調研數據的實證檢驗,未來可以結合相關面板數據和案例進行知識溢出績效測度的相關研究。同時對知識缺口和暢通渠道等因素的個體精準測度也將成為今后研究的新視角。

猜你喜歡
缺口渠道距離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必須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算距離
每次失敗都會距離成功更近一步
我國醫學物理師缺口巨大
愛的距離
渠道
距離有多遠
渠道與內容應當辯證取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