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及其時代價值*

2024-01-03 12:29華啟和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氣候變化氣候美麗

華啟和 包 鑫

(東華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330013,南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盵1]全球氣候危機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世界各國不可推脫的責任。當前,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氣候議題地緣政治化、氣候政策武器化、氣候博弈陣營化、氣候治理碎片化”的復雜格局,深刻影響著全球氣候治理的價值取向。[2]基于全球氣候治理的緊迫性和復雜性,學術界形成了諸多研究成果,相關領域學者分別從不同維度對當前全球氣候治理的現狀進行分析,主要集中探討全球氣候治理的機制、[3]政治分歧[4]以及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路徑選擇等。[5]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行動者,明確向國際社會做出“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彰顯了大國風范和責任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了雄心、增強了信心。

1 習近平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的現實邏輯

任何理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新的理論是在原有的實踐基礎上形成并根據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完善,繼而指導著新的實踐。正如馬克思說:“一切劃時代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6]習近平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是應對氣候危機的理論回應、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清潔美麗世界的應有之舉,順應了全球生態治理的需要。

1.1 應對氣候危機的現實需要

氣候危機是指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導致氣候變暖進而對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災難性影響。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在資本邏輯的支配下以化石能源為基礎進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經濟實力增強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的大量消耗,過度使用化石能源導致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這也是引發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竭澤而漁式的資本主義發展方式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正如恩格斯所說:“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于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盵7]氣候危機是影響21世紀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氣候治理已成為世界各國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全球變暖是氣候危機的主要表現之一,同時也加速了氣候危機進程。2021年8月IPCC第六份評估報告特別指出即便在全球碳排放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全球氣溫也可能在2040年前達到或是超過1.5 ℃的“臨界點”,全球氣候變化形勢不容樂觀。[8]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地球上水循環系統遭到破壞,全球各地出現旱澇多發現象,極端天氣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重災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濱海島國深受其害,國家安危難以保障。氣候變暖極易滋生各種細菌造成各類疾病的傳播損害人類健康。持續升溫致使一些動植物難以適應氣候變化而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的趨勢難以逆轉。氣候變化事關國際社會公共利益,影響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氣候危機正將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置于十分危險的境地,全球氣候治理已然是世界各國都無法回避的重要議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9]中國一直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倡導者與貢獻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之一,強調要“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10]這既是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現實需要,也是著眼于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回應。

1.2 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從此,建設美麗中國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目標,并把“美麗”一詞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目標之一,彰顯了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再次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盵11]可見,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美麗,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目標。沒有中國的美麗,就沒有人民群眾生活的美麗,就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的需要。

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對氣候問題的治理,全球氣候變化必然會影響美麗中國的建設。氣候變化是跨越社會、民族、國界的全球性問題,我國致力于建設美麗中國就必然正視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破壞性災難和對人類文明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沒有對氣候問題的有效治理,就沒有美麗中國的建設。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必須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懊利愔袊且棺鎳蠛煤由蕉冀】?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盵1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論述契合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既是對我國亟需破解生態環境難題的邏輯應答,也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戰略路徑。因此,打贏氣候治理的阻擊戰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符合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取向,推動美麗中國的建設。

1.3 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題中之意

在全球性的問題前面,人類面臨向何處去的歷史選擇?!敖ㄔO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的“世界之問”。工業革命造成的生態創傷需要世界各國以實際行動加以彌補,全球氣候治理無疑是世界各國構建“清潔美麗世界”圖景的重要實踐路徑。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既順應了人類社會邁向生態文明這一歷史必然,也深刻揭示出全球氣候治理的價值旨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13]當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加,氣候變化更是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F實告訴我們,世界各國攜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人類命運與共的必然要求,積極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建設成為中國助力構建清潔美麗世界的重要實踐。

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絕非空洞的說辭,需要以積極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穩步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講話中就“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提出建議,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要站在對人民負責的高度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為建設美麗世界凝聚強大動力。[14]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社會發展早已突破僅僅以生存為最終目的的局限,所追求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而實現推動整個人類的永續發展?!叭祟愔挥幸粋€地球,人類也只有一個共同的未來?!盵15]氣候變化是全球人民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國所需,而是為實現全人類生態福祉的必然選擇。在氣候變化面前,單個國家的發展和全人類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只有世界各國攜手共同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社會所需要的永恒發展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在當前全球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竭力減少碳排放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愿景,標志著中國將在更廣更深層面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中國力量。

2 習近平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論述中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價值引領,強調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闡明了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現實方案的內在邏輯。

2.1 價值引領: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共同發展的高度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價值遵循?!皣H社會要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盵16]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也為脆弱的全球生態治理注入了強大信心。氣候治理是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一環,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打開全球氣候治理的大門,契合了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時代要求,推動實現全球治理體系現代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多邊主義的整體意識,超越了單邊主義的狹隘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盵17]當前全球氣候治理的各方力量呈現出“東升西降”態勢,但“西強東弱”的總體實力格局依然沒有改變,這也是當前全球氣候治理推進進程緩慢甚至失靈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氣候治理需要領導力量進行引導,發達國家一貫持有利益固化的自覺意識,在全球氣候治理過程中,發達國家一貫將自身利益擺在最高處進而進行責任轉嫁,這不僅導致自身氣候治理領導能力不斷丟失,也造成全球氣候治理領導力赤字問題愈加凸顯。[18]即便世界各國持有的價值理念大有不同,但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不同國家和民族密切交往使得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命運與共的“大家庭”,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也就成為這個大家庭中每個成員不可推脫的責任和義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地球是個大家庭,人類是個共同體,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人類要合作應對”,[19]“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多邊主義是良方?!盵20]因此,面對全球氣候急速變化,世界各國整體利益勢必會超越單個國家個體利益,全球氣候治理也勢必要摒棄單邊主義至上的狹隘視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了全球氣候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價值理念,維護人類的整體利益,勾勒出為世界共謀發展的“大同藍圖”。此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力凝聚了全人類共同價值共識,抑制了西方普世價值的無序滲透,有效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爸灰菍θ祟愑幸娴氖虑?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盵21]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博大的全球情懷和精妙的全球治理方案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全球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參與氣候治理提供價值指引。西方國家一貫倡導“普世價值”,表面上宣稱將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念推向全世界,實則是在推行西方價值理念的過程中竭力對其他國家的主流意識進行無聲滲透,企圖實現西方資本主義“普世價值”在全球思想中的霸權地位。而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著人類文明多樣性不斷向上向善發展,各個國家民族在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發展及追求具有差異性,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立足于全人類發展基點,符合全球整體價值追求,推動各種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大大增強了各個國家平等和諧對話的可能性,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各國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2.2 基本遵循: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大會將全球環境保護納入議事日程,并首次提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并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正式確立為全球環境治理的核心原則。一方面,各個國家都有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共同責任,這種共同責任的確立表明南北各國要做到知責盡責,充分體現了國際合作的互惠互利;另一方面,基于南北各國的實際碳排放責任和治理能力的差異,各國承擔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區別責任”,體現了國際合作的公平正義。

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共同責任”指的是面對氣候變化,世界各國都負有積極應對和攜手共治的責任和義務。氣候變化所影射的全球環境問題深刻揭示了人類的前途命運的整體性,破壞生態系統帶來的后果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共同的責任意味著同舟共濟,主張的是盡力而為,強調的是合作共贏。維護《巴黎協定》的成果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歷史和現實表明,只有做到“共同”,才能達成“共贏”,同舟共濟才是實現“共贏”的正道。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致力于深化與發達國家攜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戰略合作,盡最大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走上新的發展階段。2014年中美兩國達成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極大促進了《巴黎協定》的形成與實施,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21年中美兩國又共同簽署發布了《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和《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宣言》,為格拉斯哥氣候大會成功召開營造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此外,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一帶一路”合作,成立“一帶一路”能源伙伴關系,為全球氣候治理搭建了綠色平臺。從建設低碳示范區到啟動“十百千”計劃,從提供遙感衛星到資助新能源汽車,中國盡己所能幫助非洲國家、小島嶼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增強了世界各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決心和信心。國際氣候合作的現實表明,應對氣候變化各國同舟共濟才是進行全球氣候治理的最佳之選也是惠及世界的明智之舉,在后沙姆沙伊赫時代各國只有堅守“共同”原則才能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取得更大的勝利。

全球氣候治理同樣需要各國承擔“有區別的責任”。區別責任以共同責任為基礎,在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世界各個國家都要承擔一定的治理責任,但這些責任并非是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則,不同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承擔的責任應該依據各國污染排放的歷史情況和各國綜合實力來區別對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國應該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國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強化行動?!盵22]對于氣候治理而言,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所面臨的的碳減排標準應該存有差異。從歷史責任來看,早期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基礎能源,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歧途,將天空作為“免費”的排氣場,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環境悲劇,而發達國家在收獲經濟碩果的同時卻讓發展中國家承擔生態苦果,“洋垃圾”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給發展中國家造成極大的生態負擔。從綜合國力來看,發達國家擁有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濟實力,在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上具備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理應積極履行《巴黎協定》規定的援助義務,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促進發展中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升級,共同提高全球氣候治理的成效。無論從歷史責任還是從國家綜合實力來看,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氣候治理責任,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主動完成碳減排的國際義務。同樣,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在發展經濟時要摒棄“先污染后治理”錯誤思維,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優化能源結構,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氣候治理的實踐水平。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中國愿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繼續為氣候變化付出艱苦努力?!盵23]2022年11月在沙姆沙伊赫召開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方正式發布《2022中國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展示了中國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具體實踐,為世界各國企業綠色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我們不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盵24]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關系,只有世界各國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齊心協力才能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才能更好地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

2.3 現實方案: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作出中國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標志著中國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持續發力,為全球生態治理做出更大的的貢獻。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黨中央在深刻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準確洞察國際社會碳減排政治博弈態勢、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主動謀劃、積極推進、持續跟進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盵25]從國內來看,碳達峰碳中和已然成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為我國提供了一個戰略性工作定位、中長期目標導向和系統性實施平臺,成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從國際來看,全球已有一百多個國家承諾做到碳達峰碳中和,全球各國相繼推出“綠色新政”,美國重返《巴黎協定》,拜登政府試圖掌控全球氣候治理的國際領導權,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內政外交的重要作用,綠色轉型的目標也在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實踐中得到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已然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重要潮流。[26]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國內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加強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銜接?!盵27]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抓手,這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愿景高度契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致力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減少由氣候變化導致的氣象自然災害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生態系統遭破壞的風險,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導向著力建設低碳社會,堅定了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信心,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重要借鑒。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承諾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所用時間短、所擔任務重,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減排成效。打好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戰、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是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科學持續發力才能久久為功。西方國家在碳達峰碳中和實踐路徑上與中國截然不同,西方國家所顯露出明顯的氣候資本主義,主張利用碳市場和碳技術等氣候治理工具來進行表面的氣候治理,實則最終造成了氣候治理的社會失效,嚴重阻礙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暴露出氣候帝國主義的實質。[28]自做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各項部署中更加注重減污和降碳兩手抓,強調二者協調發展,更加突出降碳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地位。[2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方面,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中國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毫無疑問,降碳在未來全球氣候治理及全球生態恢復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將降碳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導向下,加強不同部門間的協調合作力度,實施碳排放強度控制制度、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逐步穩步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由此可見,中國向國際承諾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既是新時代大力建設低碳社會的需要,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3 習近平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既有其特殊的現實邏輯和豐富的核心要義,又蘊含著極其深刻的時代價值。這些重要論述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推動構建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格局,不斷提升中國氣候外交的國際話語權。

3.1 提供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

隨著全球氣候治理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后沙姆沙伊赫時代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身份和站位有所變化,從之前全球氣候治理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轉變為全球氣候治理的主動引領者。面臨著全球氣候危機帶來的諸多挑戰,中國始終堅定信心并主動作為,在不斷提升自身氣候治理能力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積極推動氣候治理的國際合作,努力發揮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作用,為世界各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堅持重信守諾、胸懷天下,體現出全球氣候治理的大國風范?!皻夂蜃兓瘞Ыo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嚴峻的、長遠的?!盵30]無論是面對當前嚴峻的氣候危機還是今后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都需要世界各國保持清醒的認識,攜手共進。事實上由于各國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程度不同,加之在資金、技術等實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實現各國團結合作參與氣候治理仍任重道遠。有些國家不愿作出相應的氣候治理承諾,有些國家即便表明態度也未必會真正履行職責,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對待全球氣候治理上態度模糊,讓人難以信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對于推動全人類可持續發展態度清晰,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擲地有聲,承擔的國際責任立竿見影。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各國作出中國力爭實現“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并積極制定實現“雙碳”目標的路線圖和施工圖,表明中國著力提高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綜合能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打贏“雙碳硬戰”做出充足的準備。中國向來注重誠信,“說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31]重信守諾、胸懷天下的優秀品質生動彰顯出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大國風范。

中國秉持“和合共生”的思想,彰顯出全球氣候治理的大國智慧?!昂秃稀彼枷胧侵袊鴤鹘y文化的精髓,追求“和合”境界自古以來被眾人視為安身立命、為人處世的理想境界。[32]習近平總書記的很多重要講話中都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在氣候變化大會上強調“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重申“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表明“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充分體現出中國所倡導的“和合”思想與中國自身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之間的密切邏輯聯系。從人與自然關系來看,全球氣候變化的背后影射出人與自然關系的高度緊張,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中國秉持“和合共生”思想,致力于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寧靜,著力解決人與自然固有矛盾,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人類自身內部關系來看,在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和合共生”思想并未在各國之間達成共識,有的國家堅持極端思想,固守狹隘主義,無視氣候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退群”“毀約”屢見不鮮,嚴重阻礙了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共同挑戰,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盵33]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智慧,“和合共生”思想為中國在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中創造性地為解決人與自然以及人類內部自身的矛盾提供有益指導,彰顯出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大國智慧。

3.2 構建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格局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不僅是關系本國的可持續發展,更是致力維護關乎全球人民的生態福祉。不可否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氣候治理上做出過一定的努力,但其只是將氣候治理“局部化”,表現為僅僅局限于小范圍的“資本主義氣候治理”,美國特朗普政府曾經甚至無視全球道義退出《巴黎協定》,力行“氣候單邊主義”,將“資本主義氣候霸權”進行到底,這種放棄全球合作、阻礙全球治理的惡劣行徑損人害己,勢必遭到正義的譴責。相反,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參加氣候談判大會,認真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長期的努力創新積累了大量的氣候治理的經驗與技術,日益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堅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發展高度提出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國際主張,積極推進世界各國環境保護合作和生態治理合作,注重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經驗從本國推向世界,強調:“世界各國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共建人和自然和諧的美麗家園?!盵34]中國一直落實氣候治理的大國責任,尤其在南北陣營分歧較大時,中國率先與各國進行磋商,為《巴黎協定》達成提供重要支撐力量。一直以來中國積極主動落實碳減排行動,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責任,用實際行動和成績向世界各國展現符合全球發展的“綠色道路”。一方面,中國采取適用于全世界生態治理模式竭盡所能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氣候治理理念,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成為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力量?!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自然環境差異較大且大多為發展中國家,由于資金、技術、人才等諸多條件的限制,總體來說受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較大。在全球化發展的巨大潮流下,“一帶一路”平臺為廣大沿線國家提供了更好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契機,增加了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協作與交流,同時拓展了中國對外交流的途徑,是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實踐。[35]另一方面,中國一直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價值引領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始終致力于讓良好的生態惠及全球人民?!把员匦?行必果”的優秀品質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做出承諾的自信擔當,也是中國展示給全球人民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人類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西方中心論”顯然背離時代發展的潮流,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36]中國一直遵循各項重要國際環境保護條約、參與全球氣候談判、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南南合作,以實際行動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成為構建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的中堅力量。

3.3 提升中國氣候外交的國際話語權

全球氣候博弈的實質主要體現在話語權的爭奪上,擁有主導地位的國際話語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占據絕對優勢。[37]當前,全球氣候治理主要是以召開氣候談判大會的方式來實現國際間氣候合作的動態過程。在進行國際間氣候磋商過程中,爭奪氣候話語權成為各國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西方國家憑借在國際社會結構中的絕對地位,利用國際非對稱權力,企圖構建以西方話語為主導的國際話語秩序。[38]盡管中國一直積極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但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現實情況短期無法改變,溫室氣體排放不可能驟然減少,加之西方國家無視中國國情,進行惡意打擊、抹黑,中國在氣候外交上一直處于被動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球生態環境發展,提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觀念,致力助推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氣候治理既要考慮參與主體承擔的責任以及經濟發展程度,也要綜合考量發展中國家降碳能力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必要援助,這就要求兼顧促進全球氣候治理和全球共同繁榮。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滿了對環境正義的價值追求,彰顯出濃厚的人類情懷,捍衛了發展中國家發展權和環境權,也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國際話語權。[39]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強調生態環境關系民生福祉,氣候治理要堅持以人為本,要不斷滿足全球人民對美好生態的期待,切實增強各國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占據道義制高點的話語才更具說服力,切實的行動才更顯大國風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氣候治理重要論述遵循著中華民族“天下大同”的傳統,彰顯出濃厚的為民情懷,致力于符合全球各國的價值追求,有力詮釋了中國氣候外交話語的道義與擔當。助推《巴黎協定》的簽訂、聯合世界各國簽署氣候聲明、面向國際社會提出“雙碳”目標,中國氣候外交話語權是在中國積極主動地應對氣候變化中確立并逐步完善的,同時也讓中國從“應對氣候變化的參與者”逐漸轉變為“全球氣候治理的引領者”,有效抵制了西方國家的“氣候話語霸權”,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主張與中國實踐迎來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大大提升了中國氣候外交的國際話語權。

全球氣候治理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的責任和義務,更不是個別國家能夠任意操作的事情。只有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才能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只有全人類同舟共濟,才能在各種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當前,世紀疫情和氣候危機影響疊加,各國唯有將不斷創新的氣候治理理念轉化為切實的行動,才能更好地進行全球氣候治理,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

猜你喜歡
氣候變化氣候美麗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布
氣候變化與環保法官
氣候變化:法官的作用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我們創造美麗
平凡又美麗
誰是最美麗的蟲(三)
不可錯過的美麗配飾們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打通“網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