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價值旨歸、變革邏輯與實踐路徑

2024-01-05 14:09馬永霞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育學生

馬永霞 王 琳

(北京理工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875)

作為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時代邁入信息化時代的重要變革力量,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經濟產業變革,助力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人工智能發展的浪潮對教育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深刻描繪了我國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理論圖景,指出要建立適應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需要的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指向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創新創業人才,是實現人工智能蓬勃發展背景下教育使命的必然選擇,也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學校之未來: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教育4.0的新模式》將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未來人才必須掌握的四大能力之一(1)World Economic Forum,“Schools of the Future: Defining New Models of Education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Schools_of_the_Future_Report_2019.pdf.。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才結構與素質的需求變化正在倒逼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作為一種技術手段賦能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過程。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在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教育內容脫離時代發展與技術前沿,與企業、社會缺乏聯動性,對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有錯位,難以與瞬息萬變的智能化和全球化大勢相適應。因此,如何有效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改革、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是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有必要厘清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意蘊與變革邏輯,重新設計符合人工智能時代要求的創新創業教育形態,以適應國家戰略需求與未來時代發展需要。

一、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旨歸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所在。歷史證明,每次技術革命必然推動生產力的大幅提高與經濟社會的全面變革。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深刻改變產業結構與職業結構,勞動力市場需要更具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的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發揮的價值更為凸顯。

(一)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需求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引發了經濟社會與就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機械化、程式化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創造性工作的價值愈加凸顯,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業人才。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創造更多新產業與新崗位,要求個體具備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成為一種基礎性產業(6)呂文晶等.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人工智能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63-70.,可能與更多的領域結合(7)陳勁,李佳雪.數字科技下的創新范式[J].信息與管理研究,2020,(Z1):1-9.,像工業革命中電力發明顛覆了各行各業,人工智能正在促進新產業、新職業的誕生。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預測,今天進入小學學習的學生長大后將從事的工作,有65%目前尚未存在。從這個角度看,人工智能不是威脅而是機遇的來源,它產生了新的產業、企業與工作崗位,這些產業、企業、工作崗位需要被人創造出來。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可能不再是少數人的行動,而是個體適應社會發展與實現個人價值的必然選擇。個體可以通過創辦企業、崗位創業、社會創業等更為豐富的形式進行創業,其所創造的價值也進一步從可視化、可估量的經濟價值向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更為豐富的價值延伸。因此,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成為個體工作與生活具備的基本素養。

在人工智能時代,創造性的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更有價值,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業已從工業機器時代的專業人才轉向更具創新精神、創業精神與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教育不應該再培訓學生去掌握新科技浪潮中即將過時的職業技能,而應該把學生從過去的職業模式中解放出來,滿足新時代日益增長的創新創造需求,為學生提供面向未來的教育模式。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價值

創新創業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特色的教育理念(8)王洪才.創新創業教育: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理念[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38-46.。最初國家為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引入創業教育,并基于我國現實國情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創造性地提出“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在國家政策驅動下,部分高校進行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有益探索。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推廣。經過十余年的改革發展,無論是從學理層面還是實踐層面,創新創業教育已經脫離了“促進學生創業”的單一目標,其目標指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將創新創業能力作為學生持續一生的素養(9)王志強,郭宇.“追求成功”還是“追求幸?!?對創新創業教育目的的倫理審思[J].教育發展研究,2022,(1):77-84.,并鼓勵學生進一步開展更為廣泛的創新創業實踐行動。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發展與經濟變革提醒我們,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從這個層面講,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與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有效激發和塑造學生的創造天性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完成創造性工作的能力,為個體在不確定環境中開展創造性活動提供多重可能性及實現路徑。

因此,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夠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積極作用,解決結構性就業轉換問題,更是面向未來的一種教育理念。從社會發展層面,創新創業教育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產業升級與職業結構轉換提供人才支撐。從個體發展層面,創新創業教育切實培養個人完成創造性活動需要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有必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以應對未來社會發展需求與個體發展需要。

(三) 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挑戰

創新創業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凸顯重要價值,但仍然面對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與人工智能作為技術手段賦能教育教學兩個方面。

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內容與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還有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從教育目標來看,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般以創業思維、創業能力為原型進行拓展,關注專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的融合,強調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機會能力和社會能力等(10)梅偉惠,徐小洲.大學生創業技能要素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57-61.,人工智能帶來的不確定性變化對未來個體的創新創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個體單純依靠工業時代的創新創業知識與能力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從課程內容看,經典的創新創業理論偏重于對物理知識和有形資源的研究,包括創新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不確定性理論等(11)Ted Baker and Reed Nelson,“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0, no.3(2005):329-366.,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引發的創新創業浪潮挑戰了傳統的創新創業理論,高校需要在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上做出調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引發了教育空間、教學方式與教學資源的全面革新,對傳統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發起挑戰。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智慧教育理念、智能教學技術正在驅動教育變革,如人機協同教學、虛擬現實場景互聯等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工具在課堂與實踐環節使用,使得教育空間從傳統的單一物理環境向多元學習環境轉變,教學方式從單方面講授到全方位體驗轉變,教學資源由專用資源向大資源方向轉變(12)楊海茹等.信息技術支持的生態化“物理—虛擬—資源”學習環境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9,(3):89-96.,這些轉變必然對創新創業教育變革產生一定的外部壓力。因此,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變革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修修補補,而是教育目標、課程體系、實踐場域、教育資源的全面系統升級。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符合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需求,其重要價值意蘊體現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這一核心目標上,但具體實踐仍存在諸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需充分考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技術升級,適應人工智能蓬勃發展背景下人才素質的需求變化和教育教學的要求變化,以更好地推進教育變革創新。

BOT模式雖然可為城際鐵路建設提供大量資金,但其建設期及運營期的管理過程完全不受政府控制,在我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城際鐵路建設中尚無充分的經驗支撐。BT模式建設成本過高,政府對項目建設的掌控力較差,項目建設質量存在隱患。TOT模式由于未涉及建造環節,故前期工作量較少,運作程序相對簡化,項目風險亦相對較低,但關于城際鐵路資產的價格評估控制難度較大,且僅適用于已開通運營的城際鐵路項目,對江蘇省城際鐵路建設項目適用性較低。ABS模式組織形式簡單,應用范圍較廣,但相關擔保政策、監管措施和償債機制等不夠成熟。

二、 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變革邏輯

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邏輯起點在于“創新創業”(13)黃兆信,王志強.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J].教育研究,2017,(4):37-42.。為了厘清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變革邏輯,為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提供理論依據,首先要分析人工智能發展對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范式產生的影響,進而解析人工智能對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場域帶來的全景式變化。

(一)人工智能的多主體共創效應要求目標轉向高階素養

人工智能推動的創新創業強調多元主體參與(14)劉洋等.數字創新管理:理論框架與未來研究[J].管理世界,2020,(7):198-217.,創新創業的主體不再拘泥于研究者、創業者開發人員和用戶,人工智能也作為創作工具參與個體創新創業過程。

創新創業的主體是人類,但人工智能已經擁有了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協助企業家進行工作,幫助創業者進行決策,支持企業家進行創業,共同完成創業任務;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改善決策系統,提高決策的質量,從而提高運營績效(15)Sascha Kraus et al.,“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A Research Agenda on New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Research 25, no.2(2019):353-375.;通用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創業進程并提升創業質量(16)Guglielmo Giuggioli and Massimiliano Matteo Pellegrin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n Enabler for Entrepreneur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Research 29, no.4(2023):816-837.。隨著人工智能智能化水平提高,人工智能在創新創業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從“工具人”上升為“戰略伙伴”(17)劉志陽,王澤民.人工智能賦能創業:理論框架比較[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12):3-16.,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個體可以更專注于創造性想法,而人工智能負責具體實施。例如谷歌團隊開發AutoDraw——人工智能自動繪畫工具,可以根據人類語言要求,猜測人類需要的圖案,并在圖庫中尋找合適的圖案進行自動繪圖,藝術家可以使用AutoDraw協助個人創作。由OpenAI研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以理解人類語義并進行推理聯想,在人類訓練下可以進行項目策劃、編寫代碼甚至撰寫學術論文,改變了傳統的內容創作方式,正在推動人類新型創造力的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多主體共創效應,要求個體在創新創業中不僅要具備交流合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還要學會與機器協同,具備與人工智能合作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能力和素養,并謹慎思考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需要轉向人才的“高階多元”素養的培養(18)趙淵.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抉擇:方向、策略與路徑[J].社會科學戰線,2019,(10):234-241.,不僅要求學生獲得從事某種具體工作的能力,也強調培養學生應對不確定環境的高階素養,強調對問題的全面剖析、邏輯思考和系統解決,更注重個人素養發展的多元性、綜合性與全面性,特別是強調個人應用人工智能能力等,如計算思維和數據思維、人機協同能力、數字創新創業能力等,以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的新變化并解決問題。計算思維和數據思維是對人工智能的基礎概念和工作邏輯有所了解,并能利用數據和相關信息技術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等活動的能力;人機協同能力是能夠了解不同機器的優勢,有效利用機器彌補自身的不足,放大自身的優勢,同時有效避免機器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的能力(19)李冀紅等.面向人機協同的創新能力培養——兼論面向智能時代的創造性人才訴求[J].中國電化教育,2021,(7):36-42.;數字創業能力是個體在面對數字技術變革情境進行判斷、決策、行動以開創個人事業所需要的綜合性心理特質(20)馬永霞,王琳.基于創業認知理論的數字創業教育模式探索——以卡內基梅隆大學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166-172.。學生只有具備高階素養,才能在未來不確定的環境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知識創新和價值創造,在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大勢中保持人的主體地位。

(二)人工智能的跨學科創新效應倒逼課程體系轉向學科融合

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創業需要跨學科的合作,同時人工智能也在賦能各領域創新,許多科技創新和創業成果都建立在傳統學科的交叉融合基礎上。人工智能的跨學科創新效應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依托跨學科的研究,二是人工智能賦能其他工程領域的創新創業,三是人工智能發展引發的社會問題驅動人文社科領域的創新創業。

首先,人工智能屬于多學科綜合研究領域,融合了哲學和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腦科神經生理學、心理學、信息論、控制論、不定性論等多門學科。人工智能在技術創新領域已經逐漸呈現出跨學科協同的主要態勢,并且該趨勢仍在加強。要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突破性與顛覆性的創新創業,不僅僅依靠算法、算力與數據的精進,還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例如人工智能算法魯棒性和泛化性問題,可能需要數學學科的創新突破。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推動了其他工程領域的創新。人工智能推動創新過程需要多部門、多領域的交叉融合,呈現明顯的跨學科屬性。如被評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的AlphaFold以及升級后的AlphaFold2,可以使用深度學習模型精準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是由結構生物學、物理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共同完成的工作(21)DeepMind and EMBL-EBI,“AlphaFold Protein Structure Database,”https://alphafold.com/.。在人工智能技術推向市場、帶來進步的同時,相關的倫理、道德、法律等社會問題不斷涌現。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社會、文化問題尚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在人文社科視域下展開創新和探索。如智能機械運行的時候發生事故責任由誰來承擔,無人駕駛汽車撞到人誰來負責,大數據引起的隱私問題等,都需要法律學科進行研究判斷。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人工智能推動的創新創業不再具有清晰的學科邊界,科學創新、商業創業與社會問題的解決,不僅僅需要個體具備某一專業的知識,而是需要跨領域、跨學科的合作。工業化時代學科的專業界限清晰,目前高校內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大部分仍然以工業化階段所劃分的學科或專業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緊密的問題凸顯(22)黃兆信,黃揚杰.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探新——來自全國1231所高等學校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19,(7):91-10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普遍局限于商業創業知識,課程內容并未與最新的人工智能發展相結合。學生創新創業高階素養生成要建立在特定的知識建構基礎上,專業學科知識與傳統商業創業理論為基礎的教育內容已經難以適應被人工智能深刻改變的經濟體系和創新創業模式,限制學生所學知識結構的拓展,不利于學生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養成。因此,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現有內容的重現和預備性知識的輸出層面,需要考慮學科邊界的消弭,更新學科設置與教學內容,設置跨學科視域下的新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三)人工智能的開放創新效應加速產學研用一體化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產業的形態與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也相應地對我國高校社會服務的基本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的發展促進了開放式創新創業,企業與科研院所等機構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系統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創新創業教育也由從學校場域擴展到所有能夠生產知識的社會空間。

開放創新是人工智能推動的創新創業重要的特征。一方面,人工智能創新打破了熊彼特式的傳統創新理論。創新創業是將知識、技術及信息等創新創業資源匯聚在一起的過程,這些資源往往分散地存在于不同個體和群體中,創新創業者往往需要想辦法將這些資源集合起來,以實現個人的創新創業構想。傳統的創新創業對于資金、場地等實體物質資源的依賴較重,人工智能的出現使得知識和數據等無形資源發揮的作用凸顯,創新主體間的融合進程加速,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邊界正變得模糊,創新創業主體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平臺等進行資源的獲取與整合更加普遍,資源獲取和調配方式發生改變,資源整合效率更加高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賦能創業,改變了傳統的產品邊界、組織流程、商業模式等,更具有開放性、無邊界性和強互動性(23)劉志陽等.數字創新創業:研究新范式與新進展[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1,(1):1-11.,突破了經典創業理論的機會、資源、團隊三要素。人工智能創新創業的理論在融合傳統創新管理理論基礎上,涉及平臺理論、數字創新等理論(24)Robert Fichman et al.,“Digital Innovation as a Fundamental and Powerful Concept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um,”MIS Quarterly 38, no.2(2014):329-353.。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高校和市場、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高校、市場、企業成為創新創業共同體,高校創新創業成果基于人工智能所建構的社會網絡體系得到最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的效率。

高校是創新創業產出的活躍地帶,按照生態學的觀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并非獨立于社會系統中,它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換,并與其他要素組成動態開放的關系網絡(25)馬永霞,竇亞飛.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與構建策略——基于DEMATEL-ISM方法的實證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22,(1):68-76.。人工智能發展大幅提升了企業的參與度,人工智能企業正越來越多地與科研機構進行人工智能研究合作,二者之間的協同創新態勢正逐漸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是高校的重要育人路徑,而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缺乏與產業界的聯系,與人工智能企業的融合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對學生創新潛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不同創新主體間的協同是未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重要議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遵循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生態運行邏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產業界的資金、技術、人員等資源支持協同育人,增加學生深入產業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產業動態,為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創業咨詢與資金支持,從而促進學生關注和滿足社會需要,利用科學知識和相關資源創造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等,把創意運用到解決產業問題中,實現對產業創新創業的反哺。

三、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

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邏輯重點要回歸“教育”(26)黃兆信,王志強.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J].教育研究,2017,(4):37-42.。綜合考量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旨歸與變革邏輯,高校應通過系統化和制度性的安排重塑創新創業教育形態,具體而言,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構建人工智能+跨學科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打造人機協同、虛實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空間,開發過程性、成長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工具,以多方參與、協同聯動、合作互通助推智能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是典型的“政府驅動型”,合理的政策傾斜與統領設計能有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27)馬永霞,孟尚尚.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基于50所高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高教探索,2022,(2):13-21.。政府首先應加強對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傾斜,確立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地位,強調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發揮的重要功能,通過政策影響促使高校將人工智能+創新創業作為全校性的理念,并提供長期持續的財政撥款支持高校建立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的教育體系。其次,政府要發揮在校企合作之間的協調作用,尋找高校和企業的利益均衡點,為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帶來持久的發展紅利,使產學研結合成為高校、企業的自覺行動。政府可以搭建產學研合作育人平臺,為高校、企業搭建信息溝通、技術支持的平臺,加強產業界與學術研究界的聯系,建立產業與高校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實現人才、項目、技術等資源共享,打造交互式、開放式、多主體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再次,高校要主動發揮科研優勢與人才優勢,加強與產業界的聯系,可以通過聯合行業企業開展產業實踐與技術攻關、舉辦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召開創新創業座談交流會、創建駐場企業家項目、引入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社會資金、邀請企業到學校設立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機會、項目對接和成果轉化服務等,在與產業和社會組織的互動中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社會資源的多方匯聚。由產業科學家、精英創業者與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并進行價值共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產業科學家與精英創業者,科學家的學術成果被創業者識別并將學術成果轉化為經濟價值,成功的科學家與創業者通過擔任課外指導教師、咨詢專家、投資等形式又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來(28)張超等.生態學視角下的創業型大學發展機制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4):70-77.。

通過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創新創業教育達到整體聯動、系統平衡、協調共生的理想樣態,使得產業界、商業界的人才與資金資源轉化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資源,創新創業教育真正與社會實際經濟發展相聯系,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時發揮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促進產業創新創業的反哺功能,提高創新創業效率,使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更具活力。

(二)構建人工智能+跨學科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建立融合人工智能學科、傳統工程學科以及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學科的跨學科課程體系,能為學生在人工智能領域、傳統工程領域以及社會領域的創新創業奠定基礎,滿足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也能解決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的問題,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成效。

一是開設系統的人工智能課程。人工智能課程不僅是人工智能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應是各學科專業領域的基礎課程(29)楊倩,王偉宜.創造性學習力:智能時代大學人才培養的轉向[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2,(5):141-148.。已有學者提出創業者需要學習人工智能的分析方法,或者與其他了解新興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人員開展合作(30)Moren Lévesque et al.,“Pursuing Impactfu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46, no.4(2022):803-832.。有學者根據聯邦國家統計局和國際電信聯盟的統計數據使用橫向對比與回歸分析發現,經濟數字化能夠有效推動大學創業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培訓的發展,并且這種人工智能培訓反過來促進了大學創業精神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領域學術和教學人員就業機會的增長(31)Aleksei V.Bogoviz et al.,“Diver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the Conditions of Industry 4.0 on the Basis of AI Training,”On the Horizon 27, no.3-4(2019):206-212.。開展人工智能基礎課程,能夠在不同學科領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貫通人工智能知識、方法與應用能力。因此,高校應重視人工智能以及相關專業的訓練,加強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將人工智能與傳統學科領域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基本的理解力與判斷力,理性認識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及限制,應對更廣泛的經濟發展與創新創業問題。

二是增加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學科課程。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社會文化問題,人文藝術社科類知識是發現、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基礎。如卡內基梅隆大學開設了設計、藝術和技術本科課程項目的輔修課程(32)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Integrative Design, Arts, and Technology,”https://ideate.cmu.edu.,愛丁堡大學強調人文藝術學科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33)Christina Boswell,“Why We Need to SHAPE Innovation,”https://www.ed.ac.uk/impact/opinion/why-we-need-to-shape-innovation.,均強調學生掌握哲學、社會學、藝術和媒體等領域的知識,鼓勵學生思考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關注人類與環境問題,并將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課程與人工智能課程相融合,鼓勵學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社會問題,培養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思維與能力。

三是開發跨學科的創新創業課程??鐚W科課程不是簡單地將學科知識疊加,而是以問題解決為核心開展的多知識領域的學習項目??鐚W科課程以真實生活問題為核心,以學科研究問題為前提,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整合與運用多學科的思維、知識以及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復雜思維素養、創新精神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習方式??鐚W科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知識課程、人文主義課程、人工智能課程,并需要為每個課程模塊融入年級相應的項目或主題,以研討課、主題課、活動課等形式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

(三)打造人機協同、虛實結合的創新創業教學實踐場域

實踐活動是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變量(34)馬永霞,孟尚尚.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基于50所高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高教探索,2022,(2):13-21.,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實踐對于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并在實踐中獲得創新創業能力。在傳統教育的具體應用場景中使用人工智能中的算法模型、機器人、虛擬現實等技術創設智慧情境,可以有效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屬性,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性不足的問題,推進交互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進程,并對個體創新創業興趣、意向與能力產生重要驅動。

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一些創業任務,并接受創業教育的培訓(35)Martin Obschonka and David B. Audretsch,“AI and Big Data in Entrepreneurship: A New Era Has Begun,”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55, no.3(2020):529-539.,甚至可以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教授創新創業內容,在創業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數字化工具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創新與創業的興趣(36)Inese Mavlutova et al.,“Innova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Digitalisation,”WSEAS Transactions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6,(2020):725-733.。有學者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沉浸式互動課堂可能成為數字世界中成功和商業領導力的基本要素(37)Anna Tarabasz et al.,“The Classroom of the Future: Disrupting th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 6, no.4(2018):231-245.,在創業教育課堂上采用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解決方案,通過編程練習、評估創業想法的自動數字軟件和交互式工作站、智能板和視頻顯示墻,實現更具沉浸感和吸引力的課程。在體驗式學習中,學生將能夠顯著增加創業興趣,提升創業能力,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容易適應與使用人工智能(38)Nadeem Khali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r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Evidence from Malaysia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Fuzzy Systems 39, no.4(2020):5417-5435.。候浩翔等基于48項實驗與準實驗研究的Meta分析得出教育機器人對學生創造力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39)侯浩翔等.教育機器人可以提升學生創造力嗎?——基于48項實驗與準實驗研究的Meta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3):99-111.。以上研究結果均表明,人工智能技術所建構的智慧場景對學生創新創業興趣與能力的促進產生了一定的正向影響。

教師需要學會運用人工智能拓展教學空間,合理、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已有工具開發在線學習產品,結合產學研合作項目與企業實踐等形式,設計人機協同、虛實結合的創新創業教學資源與教學工具,自覺成為“學習設計師、學習技術專家和媒體專家”(40)Business Innovation Factory,“BIF Creates Positive Social Impact Through Innovative New Business Models Utilizing Human-centered Design,”https://www.businessinnovationfactory.com/.。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在人才培養中搭建人機協同的虛擬實踐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和形成泛在化學習環境。例如,美國商業創新工廠開發了教師教育設計在線協作平臺,各個專業的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運用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技術開發虛擬化、智能化實踐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技能訓練場所;智能算法、智能制造等新型生產方式的虛擬體驗空間在教育社區之間實現課程共享,鼓勵跨學校、跨區域、跨國界的協同學習,突破社會組織邊界,將授課空間從班級、年級、校際擴展到網絡社區以形成智能化、立體化的教學空間。人工智能工具支持的教學空間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受力面積”,讓學生在數字信息環境的浸潤濡染中感知人工智能與創新活動的密切聯系,進而實現創新創業高階素養從量到質的深層次提升與突破。

(四)開發過程性、成長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工具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更多以標準化指標來衡量可見成果的價值,指向學生創業這一單純的量化的結果,而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評價從“結果視角”轉化為“過程視角”(41)曹培杰.人工智能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J].教育研究,2020,(2):143-150.,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能力難以測量的問題。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關注學生的全程參與總體改變,從單純注重外顯性能力轉向內外部能力并重,并重視過程性、成長性的創新創業評價,打破單一、同質化評價標準,立足于創新性思維與創造性實踐相結合,既關注成果的孵化落地,也注重個體能力的成長與發展。

首先,豐富評價手段。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標準中,除了直接關注創新創業的項目實踐、調研報告等顯性成果,也可以借助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評價手段,關注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認知性發展、能力提升以及情感變化等內隱性因素,對學生未來創新創業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實現長效性立體化的評價模式。其次,構建多元主體的評價機制。進一步拓寬評價主體,除了教師與學生,其他關注創新創業的人群以及就業市場的用人方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不在場”評價。再次,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增強評價時間的延展性。人工智能的發展實現了創新創業學習全過程的電子化記錄,例如電子檔案袋、數字徽章(42)黨建寧等.基于數字徽章技術的創業教育評價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20,(9):75-80.等評價方式的出現,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記錄學生創新創業開展的全流程和各環節的具體內容,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除了可關注最終成果,也能夠同時關注參與過程;與此同時,融入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評價方式能夠有效保存創新創業學習經歷,學生在回溯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將創新創業的各個環節串聯,進行再感知、再分析、再研判,進而實現由節點性評價向更長時段的周期性評價延伸,幫助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之外實現進一步成長,最終實現學生在創新創業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進而實現創新創業素養的提升。

總而言之,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全面而自由發展的人。當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與工作世界帶來全面沖擊時,人領先于機器的最大優勢就是創造,高等教育必然回歸到創新創業素質培養上來。創新創業教育并非解決未來人類與人工智能問題的萬全之策,但可以幫助個體為未來世界做好準備,擁抱未來技術的發展,開展創新創造活動,最終實現人類自我價值的不斷突破與人類文明的長久延續。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數讀人工智能
學生寫話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