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說優雅的美學風格

2024-01-09 14:44吳超平
關鍵詞:拉希短篇小說作家

吳超平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隨著印度英語文學在世界范圍內的崛起,印裔女作家日益受到論界的重視,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就是其中一員。她祖籍印度,生于倫敦,2 歲移居美國,以短篇小說創作成名。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解說疾病的人》(Interpreter of Maladies,1999)出版后幾乎囊括美國批評界所有重要獎項,包括普利策文學獎;第二部短篇小說集《不適之地》(Unaccustomed Earth,2011),出版后登上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并獲得國際短篇小說最高獎項弗蘭克·奧康納短篇小說獎。應該說,短篇小說在拉希莉創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知網顯示,目前國內有45 篇期刊論文、31 篇學位論文。在這些論文中,論者目光聚焦于文本思想內容,探討其中的文化身份、疾病、邊緣人形塑問題,而關于藝術形式的研究僅有1 篇,是為馮魯潔的《〈第三塊大陸,最后的家園〉文體特征分析》。國外的研究開始較早,研究的視角較為開闊,除上述國內研究的視角外,還包括跨學科研究、譯介學研究;探討較為深入,出現專著:一是Lavina Dhingra、Floyd Cheung 二 人 合 著 的 專 著Naming Jhumpa Lahiri:Canons and Controversies,另一是巴拉·蘇曼(Bala Suman)主編的《裘帕·拉希莉:杰出的講故事者》(Jhumpa Lahiri:the Master Storyteller)。但是,與國內情況相同,對短篇小說的研究也是傾向于個案研究,整體研究明顯不足。而且,在個案研究中,關于藝術形式的研究也較為匱乏。短篇小說也要講故事,但是如何在有限篇幅內有效注入作家的人生體悟、使文本引人入勝、彰顯作家創作個性,考驗的就是作家講故事的藝術水平??梢哉f,短篇小說藝術形式研究的重要性與思想內容研究的重要性可以等量齊觀,甚至略勝一籌。本文探討的是短篇小說的美學風格,它是小說家獨特的審美個性在文本中的體現,也是外在影響的印記的凸顯。它是小說藝術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小說家如何安排情節、塑造人物、磨煉語言等。

總體而言,拉希莉的短篇小說,大多以移民家庭為描寫對象,書寫他們的愛恨情仇,但她從不直抒胸臆、疾聲吶喊,而是娓娓道來,貌似不經意間體現出環境的靜謐之美、敘事的含蓄之美、情感抒發的節制之美。

一、環境的靜謐之美

作家通常通過五感描述世界,拉希莉的短篇小說中最常見的是聽覺和視覺。在視覺上,她偏好冷、中色調,描畫出一個素雅的世界;在聽覺上,她偏好安靜。二者合力,使拉希莉小說中的環境帶有靜謐之美。

(一)視覺:冷、中性的色調選擇

“色彩本身就包容著藝術主體自己的真實標準和風格?!盵1]10文學作品中的色彩是作家審美活動的結果,傳達出作家的審美趣味。拉希莉不喜歡給人帶來緊張感、興奮感的色彩,如紅色、橙色等。在《不適之地》中,她直接表達這一觀點:“她們的毛衣都是用同樣的粉紅色毛線織成,顏色鮮艷得令人生厭?!盵2]232她的短篇小說出現的色彩以冷色、中性色調的藍色、白色、紫色等單色為主,這些色彩飽和度較低,凸顯作家溫和沉穩的審美追求,而且她通常不會刻意渲染色彩,更不會對色彩進行繁復疊加。例如《權宜之選》中,“梅根跟旅館抱怨,結果他們被換到一間豪華套房,套房俯瞰著令人陶醉的藍綠色大海以及形成強烈對比的藍天?!盵2]75“藍綠色”是對藍色的經驗性聯想,“藍天”凸顯的還是藍色,這里沒有色彩的疊加,它引起的美感在拉希莉筆下僅用“令人陶醉”“形成強烈對比”一筆帶過。再如,《不適之地》中,描寫露瑪新居周圍的美景:“客廳有面大窗戶,看出去就是湖景,餐廳外面加蓋了有紗窗的門廊,景色更是令人驚嘆:往左看是鱗次櫛比的高樓,正前方則是奧林匹克山脈,白雪皚皚的山峰看起來好像是由緩緩飄過峰頂的白云所做的鬼斧神工?!盵2]12雪山碧水帶來的應是人間仙境美感體驗,然而拉希莉直接略過湖水,只用一個“白雪皚皚”和“白云”進行勾畫。

有時小說中也會出現鮮艷的色彩,但是數量不多且自有深意。例如《解說疾病的人》中,卡帕西觀察米娜:“她穿一條長不及膝蓋的紅格子短裙,趿拉一雙方木后跟懶人鞋,上身是一件貼身短衫,款式像男人的背心,胸口處裝飾著草莓形畫布拼貼。她個頭不高,身材略豐滿。手小小的像貓爪,指甲都上了粉紅色的珠光蔻丹,跟口紅搭配。頭發剪得比丈夫的長不了幾分,分路線深深偏向一側。深棕色的大太陽鏡隱隱漏出一抹粉紅?!盵3]58-59這是印度本地人卡帕西眼中米娜的著裝打扮,色彩以粉紅色、紅色為主。拉希莉不喜歡紅色、粉紅色,這種色彩是她描寫印度裔移民時的專用色彩——在《?,斉c卡西克》中,卡西克的印度雙胞胎繼妹的穿著就是這種色彩。所以,這種色彩是印度身份的標志,但是它的款式偏向歐美風格。所以,米娜對卡帕西而言,既親近又疏離,這就構成誘惑,為后文暢想自己和米娜的浪漫故事埋下由頭。再如,《森夫人》中,“為了這次出行,森夫人穿上了紅色的莎麗,打了紅色口紅。辮子也重新編過,頭發分路處還敷上新鮮的朱砂?!盵3]166這里不僅衣著是民族特色,紅色也是。色彩是作家突出森夫人堅守印度裔文化身份、很難融入美國文化的重要手段,也為后文“開車”這一融入異質文化行為的失敗作出暗示。

甚至有時,拉希莉還會忽略色彩,帶來素描般的視覺效果。例如《停電時分》中,對修芭居住環境的描寫:“停電影響的只有這條街上的住家,這是一條兩邊種了樹的安靜小街,從這條街走出去不遠,有幾爿磚砌門面的店鋪和一個電車站,修芭與蘇庫瑪在此已住了三年?!盵3]1作家對色彩未置一詞,整個畫面仿佛一個黑白照片。再如《純屬好意》中,“他們在屋外進餐,圍坐在花園陽臺的小桌子旁,俯瞰著玫瑰花叢。盡管蘇妲和羅杰疏于照顧,玫瑰花依然繁茂盛開?!盵2]143玫瑰花當然是有色彩的,但作家選擇忽視。再如《第三塊大陸,最后的家園》中,作家更是吝惜色彩,她對“我”在租住克羅斯特夫人的房子之前的租處、房子里的設施未作任何色彩描寫。

“印度民族是一個特別喜歡裝飾和打扮的民族,自古以來,他們對裝飾、打扮就有一種狂熱的喜好?!盵4]7可以說,任何濃墨重彩在印度都能找到用武之地。例如,印度裔英國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午夜之子》中,橘紅色、紅色、綠色、黑色的反復疊加。而拉希莉筆觸雖聚焦于印度裔移民,但她還是避開印度民族的色彩偏好,而是以溫和沉穩為主,多使用中性或冷色調的單色。這種色調知覺感較弱,給人沉靜之感。

(二)聽覺:以靜為美

拉希莉喜歡安靜,在《羅馬假日》中她寫道:“我寫作是為了感受孤獨?!倚枰澎o和孤獨?!盵5]15在場面描寫時,她很少直接以文字呈現聲音,而是“看”場景,使聲音缺席、構成空白,進而以引起讀者聯想的方式存在,形成“聲音在場,卻又無形”[6]的效果。例如:“屏幕上,我看到坦克碾過塵土飛揚的大街,樓房傾圮,東巴基斯坦難民逃進長著我從沒見過的樹木的森林里,逃到印度邊境求生。我還看到張開扇形桅帆的船只漂浮在寬闊的褐色水面上,大學圍筑起工事,新聞大樓焚燒成一堆廢墟?!盵3]39電視新聞是視覺敘事與聽覺敘事的合體。但是作家僅進行視覺敘事,省略了其中的聲音。但是聲音又是存在的:通過“碾過”“逃進”“逃到”“漂浮”“筑起”等詞語,讀者會進行聲音聯想,腦海浮現記者報道聲、轟隆聲、腳步聲、尖叫聲等對空白做補充。所以,文本寂寥無聲,讀者的體驗卻是聲情并茂。再如:“他特別喜歡看森夫人坐在鋪上報紙的客廳地板上切東西?!咽卟艘环譃槎?,再分為四,訊速地弄成小朵、小塊、細絲、薄片。她能在幾秒鐘之內削完一只土豆?!苫顣r她一邊瞟著電視,一邊照看艾略特?!盵3]147-148同樣是強化視覺感受,以“看”字描寫森夫人切菜,越過切菜的聲音、電視的聲響,而這些聲音卻蕩漾在讀者對文字的玩味中。同樣的還有《不適之地》中,父親為女兒放旅游拍攝的錄像帶,只見作家對一張張圖片的描述,錄像帶的聲音卻被丟棄。這些都如出一轍,渲染出寧靜的氛圍,達到“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當然,人的生活不可能沒有聲響。當無法避免聲響時,拉希莉的處理方式是只敘述不描寫。例如:“他們捶打、叫喊、吐口水、罵娘;他們撤下頭巾梢揮灑汗滴?!盵2]100捶打、叫喊、吐口水、罵娘是什么樣的聲響?聲音效果如何?小說沒有描述,避免了聒噪。再如,“接下來的一整天,她爸爸帶著棒球帽遮陽,將產自插入地面,翻掘草地時發出輕柔但有力的聲響?!盵2]37拉希莉沒有直寫翻地的聲音,而是以“輕柔但有力”描述它的特點。再如:“朵拉的爸爸躺在沙發上,翻閱雜志,茶幾上放著一杯葡萄酒,薩克斯音樂從立體聲里流淌出來?!盵3]50對音樂之美妙閉口不言,僅以“流淌出來”描寫聲音的特點。

拉希莉小說也用擬聲詞摹寫聲音,但數量很少,且僅點到為止。例如:“雞骨在刀鋒上喀喀折斷的時候,她的手鐲嘩嘩地涌動著,前臂閃閃發亮,喘氣的聲音也清晰可聞?!盵3]149再如:“推門進去,丁零當啷,鈴聲盈耳?!盵3]125這里,“喀喀”“嘩嘩”“丁零當啷”都是擬聲詞,簡潔明了地再現聲音。

二、敘事的含蓄之美

含蓄在拉希莉短篇小說的敘事語言、敘事手法、敘事線索中貫徹始終。拉希莉寫的是移民的邊緣人生,也是自身的生活體悟,正如她在《羅馬日記》中所言:“如果想要理解讓我感動、困惑、痛苦的東西——簡言之,一起能激起反應的事物,我就必須把它轉換成文字才行。寫作是我吸收和規整生活的唯一方式,若非如此,生活就太讓人畏懼和不安了?!盵5]68也就是說,她以寫作理解生活,以寫作表達生活感受。雖然寫作是她理解、表達的唯一途徑,但是拉希莉從不開門見山,而是纏綿蘊藉,以含蓄見著。

(一)敘事語言:樸素自然,富有張力

拉希莉擅長敘述,她的語言質樸平實,卻一句之中別有洞天。例如,《不適之地》開篇第一句寫到:“媽媽過世之后,露瑪的爸爸從工作多年的制藥公司退休,開始前往過去從未造訪的歐洲大陸觀光?!盵2]3這句話以時間為序,交代爸爸平淡無奇的生活:退休后外出旅游,類似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讀之平淡自然,似家常閑話,但仔細推敲,卻蘊含以下信息:媽媽拒絕融入歐洲文化,爸爸則與之相反,他在這段婚姻中的壓抑。果然,這些都從后文敘事中得到印證。因而,看似平常卻觸及文化融入,而探討文化融入正是小說主題之一。再如:“她開始喝酒,而這正是她爸媽不會做的事?!盵2]112在文本語境中,飲酒是美國文化的符號,二代移民接受,一代移民排斥。所以,這句口語化的語言,寫的是飲酒,卻不僅僅是飲酒,分明還在書寫兩代移民對美國文化的態度差異,這無疑也是小說的主題之一。還有:“以前,任何化妝都顯得多余,而眼下卻變得必需了?!盵3]17這是《停電時分》從蘇庫瑪視角看修芭的容顏,表達流暢自然,但也是內涵豐富:蘇庫瑪對修芭的愛已經冷淡;孩子夭折對修芭打擊巨大。這與小說的主題——孩子夭折給夫妻情感帶來的重創——直接關聯。此類的例證在拉希莉短篇小說中俯拾皆是。因此,可以說,拉希莉小說語言自然樸素,卻具有表層與深層兩種含義。其中,深層含義與小說主題密切相關。但作家止于表層含義,深層含義需要讀者去品味,這構成小說語言的含蓄之美。

(二)敘事手法:善用伏筆,進行暗示

拉希莉還善用伏筆進行暗示,使小說盡顯含蓄之美。例如,在《比比·哈爾達的治療》中,比比久居深閨、身患癔病,無法順利婚嫁,于是“我們”教她如何搭訕男性:“當送水工送完別家的水,最后來到儲藏室給比比的水缸添水的時候,我們教她說‘你好嗎?’;當運煤工把煤籃卸在房頂的時候,我們讓她向他們微笑,聊幾句天氣?!盵3]212如此一段時間之后,比比依然待字閨中。但是一年多后,比比竟然有了身孕。何人所為?比比說不記得了,“沒有法子,我們只好四處搜尋強暴的線索和破門而入的痕跡,但是房間清掃過,一切都井然有序。折疊床邊的地板上,她的存貨賬簿翻到了新的一頁,里面有一連串名字?!盵3]220顯然,前面的“搭訕教學”是后文比比懷孕的伏筆:“一連串名字”暗示比比搭訕多人,“井然有序”意即這并非強暴。再如《別管閑事》中,法勞克的異常表現就是伏筆之一:與桑交往三年,他拒絕同居,拒絕帶桑見自己的親人,拒絕桑留宿,等等。這一切帶來團團疑云,但是拉希莉就是不直奔真相,直到法勞克另一個情人打來電話才真相大白:原來桑只是法勞克眾多情人之一,種種反常都是作家在暗示法勞克在游戲情感。還有《解說疾病的人》中的兩處伏筆,第一處:“卡帕西先生覺得這個男孩比那兩個孩子長得白一些?!盵3]62在后文我們發現這是從卡帕西的視角進行暗示鮑比不是達斯先生的親生兒子。第二處:當猴子圍毆鮑比時,作為父親的達斯先生不是立即營救,而是按動相機快門發出呼呼聲激怒猴子,使猴子變本加厲。達斯為何如此反常?直到后面達斯太太傾訴自己的苦悶及一夜情,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里的反常是暗示達斯很清楚鮑比非己所出。所以,拉希莉從不主動揭示真相,而是盡可能地運用伏筆進行暗示,只是當時讀者惘然,待水落石出、回顧前文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三)敘事線索:設置對照,凸顯主題

在敘事線索的設置上,拉希莉運用了對照的思維模式,小說的線索有一條、兩條及以上的差別,但都以自己的方式構成對照,在對照中突出主題,取得“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效果,盡顯含蓄之美。

兩條及以上的線索之間構成對照。例如,《別管閑事》中以桑與法勞克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保羅對桑的暗戀、海瑟與凱文的戀愛為兩條副線。兩條副線都與主線構成對照。保羅暗戀桑,但他不動聲色;海瑟與凱文相愛僅僅一個月,但他們一起出游、同居;唯獨桑,她與法勞克相戀三年、傾心付出,但是法勞克卻根本不愿讓桑進入自己的私人生活。副線與主線之間構成真情與假意的對照,這也是小說的主題。再如《性感》中,主線索是麥蘭達與有婦之夫德夫的婚外情進展,副線是麥克萊絲表姐與出軌丈夫的情感糾葛。兩條線索上的敘事同時展開。麥蘭達與德夫一見鐘情的同時,麥克萊絲表姐的丈夫因為偶遇第三者離開家庭;麥蘭達與德夫濃情蜜意的同時,麥克萊絲的表姐與丈夫鬧得天翻地覆;麥蘭達決心離開德夫的同時,麥克萊絲的表姐離開丈夫期待新的生活。在對照的敘事中,作家對婚外情的鞭笞不言自明。還有《森夫人》中,一代移民森夫人對美國生活的艱難適應是主線,艾略特的單身母親的生活是副線。森夫人為了適應美國生活,從未開過車的她不情愿地、戰戰兢兢地學開車,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而艾略特的母親可以一個人開車去五十英里之外的地方上班,可以獨自撫養孩子。兩條敘事線索對照,呈現女性移民適應生活的艱難步履。

單條線索的對照模式有二:人物對同一事件或事物不同態度的對照,事件進展不同階段的對照。兩種模式都為展現主題服務。第一種模式,例如《比比·哈爾達的治療》中,比比的治療就是敘事的線索,但對于治療的態度卻形成對照。一方是比比的表哥,是消極治療者,因為一旦比比被治愈,就要給她準備嫁妝,這不但使他失掉一個廉價勞動力,還要蒙受經濟損失;另一方是圍觀者“我們”,積極幫助比比治療、打扮、征婚,并且不斷與自私的表哥做斗爭。通過對照,展現作家對人性的探索,突出表哥的自私、貪婪。再如《地獄—天堂》中,對跨國婚姻,“我”媽媽和普叔叔態度截然不同:前者反對,后者認同。后面的故事中,普叔叔跨國婚姻的失敗揭示了小說的主題:相愛簡單,相融太難,跨國婚姻不易幸福。第二種模式,例如《第三塊大陸,最后的家園》,只有一條線索,但卻同樣體現清晰的對照思維。小說以“我”從孟加拉到英國再到美國的求學、工作、成家的歷程為線索,“房子”的變遷史就是“我”的奮斗史。在倫敦,“我”和三四個人住在一間屋子里,共用一個衛生間;剛到美國,“我”租住在一個便宜喧鬧的落腳之地,“房間里只有一張小床、一張桌子”[3]225;六個禮拜之后,隨著生活狀況的好轉,“我”在位于安靜街道上的獨棟房子里租了一個小房間;然后,隨著妻子的到來,“我”租了一套公寓,有了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最后,“我”在離波士頓二十公里的地方買了一棟屬于自己的房子,“房子很寬敞,可以邀請客人住下來?!盵3]254這里,從群居到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我”的境況也越來越好,對美國的融入度越來越高。到最后,“現在我們都已是美國公民,到時候我們會領取社會安全福利?!盵3]254住房的前后對照,體現了“我”由異鄉人變成美國“自己人”的歷程,由此清晰展現了“美國夢”主題。再如《停電時分》中,以孩子的夭折為時間界線,講述移民夫妻修芭和蘇庫瑪情感變化。之前,相親相愛;之后,漸行漸遠乃至分道揚鑣。通過對照,凸顯了小說的心理創傷主題。

概而言之,拉希莉在敘事時,善用富有張力的語言,巧設伏筆和對照式線索敘事,使小說含蓄蘊藉。除卻靜謐與含蓄,節制之美是作家的又一美學風格,主要體現于作家情感的抒發中。

三、情感抒發的節制之美

“所謂節制,就是在情感及其表現上不著全力,而是有所保留?!盵7]拉希莉小說的情感有悲有喜,但抒發從不張揚恣肆,僅是淡淡的哀傷與淺淺的歡喜,呈現出節制之美。

拉希莉筆下的移民生活,充滿艱難與不易。強勢帝國文化擠壓故國文化、文化的難以融入、家庭婚姻生活的不如人意、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等,這些問題屢屢現于拉希莉筆端??梢哉f,拉希莉目光所到之處,艱難、不幸比比皆是,就像她在作品所言:移民就是一場冒險。而她又無法指出一條康莊大道,所以哀傷是注定的。但是,拉希莉的哀傷不似潮涌,恰似細雨,是淡淡的憂傷,體現情感抒發的節制。例如《純屬好意》中,蘇妲用心經營的婚姻生活被毀于一旦,她的內心無疑百感交集。但是拉希莉避開這些,以冷靜的旁觀者口吻寫到:“與此同時,她惦記著已經不再信任她的先生,想著這會兒哭得讓她心煩的兒子,想著他們這個初具雛形的小家庭,今晨卻啪地破裂,既像其他家庭一樣稀松平常,卻也同樣令人心驚?!盵2]152這一平和的敘述似乎不見情感的波瀾,但又通過“惦記著……想著……想著……”點出心痛、懊惱、煩躁之感,然而又不深入抒懷,只一掠而過。再如,《真正的門房》中,布梨大媽被冤枉與小偷合謀行竊住戶、只得離開的時候,拉希莉寫道:“那一堆東西中,布梨大媽只留下了她的蘆葦掃帚?!嘈盼?,相信我?!纳碛奥[去,她又一次說道。她搖了搖莎麗的擺邊,可是已沒有叮當的響聲了?!盵2]105布梨大媽的委屈、無奈僅通過一個旁觀者的“已沒有叮當的響聲了”與一句簡單的“相信我,相信我”表達。在《邊界》中,“我”來自異國,在偏僻海邊與寡言的父親依靠在度假屋做招待過活?!拔摇睂τ慰偷纳畛錆M向往,對自己目前的生活頗感無奈。對這種情感,作家的表達是:“他們忘了,或者是刻意留下幾件不再需要的東西,我保存了起來。女孩們的圖畫、她們從海灘撿的貝殼、最后幾滴香氣沐浴露。購物清單上的小字體筆印模糊,就像那位母親在其它紙上寫下的,關于我們的一切?!盵8]“我”保留物品,深蘊著對未來美好的希冀,更有一種對未來的惆悵、對當下的不滿。但是,作家僅寓哀而不傷之情于一個“保存”的行為中,節制可見一斑。

此外,拉希莉的小說還有歡喜,為成功,也為生活新局面的開啟。但是,歡喜之情從來都不在文字中噴薄、跳躍,而是以平和的語言浮動著,形成一種淺淺的歡喜,可見作家對“節制”一詞的尊奉。在《第三塊大陸,最后的家園》中,作家以一個成功者的口吻通過回憶追溯“我”去國離鄉、幾經周折,終于在美國定居的過程。作品最后寫到:“我知道我的成績不過普普通通,我不是唯一一個,也斷不是第一個遠離家園追尋幸福的人。很多時候,我仍然會為我走過的每一英里路、吃過的每一餐飯、認識的每一個人、睡過的每一個房間而迷茫不解。這一切盡可以顯得平平常常,然而總有一些時候,它們卻是超乎我想象的奇跡?!盵3]255能夠成為“美國公民”,是很多移民的終極夢想?!拔摇钡膲粝胝者M現實,喜悅不言而喻。但是,這里沒有狂歡,作家僅以謙和平穩的文字回望奮斗歷程表達喜悅。如果一定要揪出含“喜悅”之情的字眼,那無疑只有“奇跡”一詞??梢哉f,拉希莉縱然心有猛虎,也依然細嗅薔薇。再如在《柏哲達先生來搭伙》中,“我”非常同情背井離鄉的巴基斯坦學者柏哲達先生,為他戰火紛飛中的家園、家人祈禱,后來柏哲達終于如愿回家團聚。此時,“為了慶祝這個好消息,母親那晚預備了特別晚宴。我們幾個在茶幾邊坐定,舉起水杯道賀,可我并沒有沉浸在喜慶的心緒里?!詮囊辉路菀詠?,每天晚上臨睡前,為柏哲達先生一家的緣故,我都要從萬圣節討來的糖果里撿一顆含在嘴里。那個夜晚,我不必再那么做了。最終,我扔掉了那些糖果?!盵3]53“我”默默為柏哲達祈禱多日,終于事隨心愿,這種如釋重負的心情作家僅僅以扔掉糖果、從此不再祈禱來述說。還有,在《性感》中,麥蘭達主動離開有婦之夫德夫后,“她一路走到基督教科學中心。地圖館還關閉著,她就在附近買了杯咖啡,在進教堂外的廣場找了張長凳坐下來,凝望著教堂巨大的廊柱、宏偉的穹隆,凝望著明凈的藍天,藍天正從這座城市的上空鋪展開去?!盵3]141麥蘭達心情愉悅,為的是將告別地下情、開啟新生活。但是,這種愉悅之情以簡潔的景物描寫暗示,文字中不見歡呼,更不見雀躍。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足見拉希莉對情感抒發藝術的拿捏:明明十分的喜悅,但是她做了八分的減法,見諸于文字頂多有兩分,但這兩分卻回味悠長。

環境的靜謐之美、敘事的含蓄之美、情感抒發的節制之美構成拉希莉小說的優雅風格,這一風格的形成不僅是審美個性使然,還有歐美優秀短篇小說家的影響。

四、拉希莉短篇小說美學風格的成因

拉希莉短篇小說美學風格,首先是其審美個性的體現。而其審美個性的形成,首先與作家的性格、學術修養有關。拉希莉性格“沉靜、深思”[9],且少年老成?!案咧挟厴I時,當她的同伴們在畢業留念冊上相互贈送著華美多情的流行歌詞,而她卻摘引了泰戈爾的詩:‘人類是冷酷的,而人是善良的?!盵9]可見,拉希莉少年時代就比較沉穩。而且,拉希莉還是一個學者,擁有文學碩士和比較文學博士學位。而作為一個學者,嚴謹是其必備的學術修養。這樣的性格和學術修養都決定了她的審美趣味只會是內斂平和,不會是狂風暴雨,更寫不出狂放張揚的文字。

其次,母國傳統文化的含蓄質樸、高雅柔和間接影響了拉希莉的審美個性。雖然拉希莉一再強調自己是偏向美國文化的,但是母國傳統的影響還是不可否認。第一是印度民族性格和審美心理的影響?!皵登隁v史中印度的農村公社的生活習俗形成了印度人喜愛寧靜、和諧、優美而厭惡激越與沖突的審美心理;其根深蒂固的種姓等級制度不僅增強了人們的容忍精神,而且消解了人們的抗爭和超越意識。這些因素促成了印度民族容忍、推讓和回避矛盾沖突的性格,也形成了他們厭惡那種劍拔弩張、你死我活、凌歷慘烈的悲劇的心理?!盵10]拉希莉的雙親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一家四口,父親、母親、裘帕以及妹妹,生活在典型的移民生活圈子里?!盵9]這使印度裔的拉希莉雖生在英國、長在美國,但她有著民族的基因、一直生活于印度人的圈子,這些都會浮現于文字,表現出與民族性格、審美心理一致的美學品味。第二是印度古典主義美學的熏染。拉希莉的“母親是專修孟加拉文學戲劇的教師?!还苁菫榱藠蕵?,還是為了躲避,這個家庭總是在閱讀。母親看書看到精彩段落,忍不住大聲朗讀,讓大家一同回味欣賞?!盵9]美國印度裔移民尤其是一代移民,其中部分成員倔強地固守故國文化。拉希莉的母親就是如此,拉希莉在《羅馬日記》中談到移民多年的母親時說道:“我自己的母親就從不改變。她在美國竭盡全力維持原來的衣著、舉止、飲食、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就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加爾各答一樣。她拒絕改變外表、習慣和態度,把這種拒絕當做策略來抵抗美國文化,與之戰斗,維護她的身份?!盵5]135而印度古典主義美學是“印度美學史上最深刻最有影響的美學思想,它在印度美學史上既是集大成的美學思想,有是起著承前啟后的美學原則?!盵11]作為眷戀母國文化、專修孟加拉文學戲劇的老師,拉希莉的母親對印度古典主義美學至少了解一二,因為“古典主義戲劇的美學原則或者說它的規范有相當深遠的影響,這種原則一直持續到近代戲劇?!盵10]所以,拉希莉對印度古典主義美學耳濡目染。而且,邱紫華在《印度古典主義美學思想》中指出,印度“古典主義所表達出來的各種濃烈的情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其表現出來審美的情感顯得自然質樸、真誠高雅、柔和而適度,含蓄而不激越、濃烈而不放縱,很接近中國古代詩歌藝術‘樂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溫柔敦厚’的美學風格?!盵11]其中,“含蓄而不激越、濃烈而不放縱”也就是講究節制;“柔和”“含蓄”則蘊含溫婉之意。此外,邱紫華還認為,“和諧、安寧、簡樸、純凈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構成了古典主義美學的理想,而用一切藝術手段來實現和完善這種理想,就是古典主義美學的唯美主義?!盵11]因而,拉希莉的審美個性并非無本之木。

再次,除審美個性的因素外,歐美文學短篇小說家對拉希莉的美學風格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移民文化的闡釋者——裘帕·拉希莉訪談》中,提及影響自己創作的小說家,拉希莉說:“當然是契訶夫、喬伊斯(他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弗蘭納里·奧康納和海明威——他們都是‘20世紀的人,但都已去世’。然后是那些仍然健在的作家,像威廉·特雷弗、艾麗絲·門羅和梅維斯·迦蘭?!盵12]這些作家中的小說都無一例外地投射出優雅的品位,但他們各有側重。契訶夫的小說的優雅表現為主題的含蓄,實現方法是巧設破綻和意象、以景寫情、對比等;喬伊斯《都柏林人》的優雅主要表現為文筆的細膩優美,實現方法是通過散文化的語言和隱喻;弗蘭納里·奧康納的文學作品充溢著濃郁的南方氣息, 她的優雅以細膩的文筆和豐富象征體現。海明威的優雅則以含蓄、凝練、簡潔的冰山風格而顯現;威廉·特雷弗小說以簡約為原則,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而被稱為“愛爾蘭文壇的契訶夫”;艾麗絲·門羅的優雅,在語言的細膩上,也表現在留白與對照的使用上,其中留白需要讀者千思萬慮才能頓悟;梅維斯·迦蘭的優雅主要表現在語句的優美、機智靈活上。拉希莉的優雅則主要依托環境的靜謐、敘事的含蓄、情感的節制,她總是娓娓道來,不露聲色地解讀故事、暗示答案。使用意大利語進行寫作以后,拉希莉的策略發生了變化,主要以寓意、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述說邊緣的人生體驗,如《轉換》和《半明半暗》,但整體風格依然是優雅。因而,比較而言,同樣是優雅,但是內部的構造卻各有不同,是為別樣的優雅。

結語

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說具有環境的靜謐之美、敘事的含蓄之美、情感抒發的節制之美。整體而言,屬于優雅的美學范疇。這一美學風格是拉希莉審美個性的體現:沉靜深思的性格、嚴謹的學術修養決定了她的審美趣味近于內斂平和;母國傳統文化的含蓄質樸、高雅柔和也間接影響了拉希莉的審美趣味。當然,西方短篇小說家的小說也直接影響了她的小說創作。拉希莉師法大家、博采眾長,又獨具匠心,推陳出新,呈現別樣的氣象。雖同是優雅,但拉希莉依然獨立不群,加之邊緣人的邊緣人生書寫、開放性的思維,這也許是她的作品屢獲嘉獎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歡
拉希短篇小說作家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怎樣寫短篇小說
尋找初戀(短篇小說)
法國:短篇小說ATM機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