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編版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基本模式初探

2024-01-09 00:39熊艷俐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諸子研習高中語文

熊艷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18個學習任務群重構了高中語文課程內容,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這就要求教師站在語文課程設計的層面,把學段目標、教材內容與具體學情聯系起來,根據“學習任務群”所提示的任務,通過融入、析出與建構三個環節,完成對單元內容的二度開發和整體設計,構成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的系統化設計來組織教學,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研讀教材,深度融入

1.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教師教學用書》中制訂的單元目標和教材中該單元的單元學(研)習任務,都明確指明了該單元的教學方向,不難從中提煉出單元學習要點。

如,閱讀分析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單元目標和單元研習任務后,可明確本單元要完成以下幾個任務:①了解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的思想,領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②學習文言基礎知識,掌握常見的、重要的文言語法現象;③利用學習、認識到的思想精髓,解釋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知來處,曉去處,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④學習思辨性閱讀和表達。

簡要概括,就是諸子精神、文言知識、古為今用、讀寫共生四個要點。這樣,我們的單元整體設計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2.深入了解單元內容

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皆為典范之作,而且篇目的選擇頗具匠心,往往涉及某一任務群視域下的多個層面。教師深入解讀教材,不僅僅是要讀懂每一篇文章,而且還要善于發現其共同點,更要找準各自的側重點,發掘篇章之間的聯系。

如,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的6個文本,內容涉及儒、道、墨三家學說,指向“人應該以怎樣的姿態生存于世”這一核心命題,是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

縱向比較,涉及各家思想傳承、發展。橫向比較,涉及各家學說的聯系與區別、矛盾與爭執等。從語言形式來說,《〈論語〉十二章》是語錄體,各篇章之間聯系不緊,比較零散;老莊“玄之又玄”的“道”,微言大義,歷來不易理解;孟子和墨子都是引類取譬,而其意義又不在譬喻上,言在此而意在彼,理解不易。

對單元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層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功能,真正讀透,讀寬,讀活教材,為建構知識化、結構化的大單元教學體系奠定基礎。

二、解構重組,完成析出

語文素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己不斷地言語實踐逐步養成的。建構大單元教學課程體系,就是要把學段目標、教材內容與具體學情聯系在一起,通過對教材進行解構與重組,設計一個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的單元課程體系。

仍以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為例。

1.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在初中已學習過《論語》《孟子》《莊子》里的一些篇目。他們對這些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教學時受初中生認識水平所限,未能深入分析、認識先秦諸子的思想和言說方式。

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之光”里也安排了先秦諸子的文章,但這個單元以認識、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沒有突出先秦諸子的地位。

一般來說,學生們對儒家較為熟悉,但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理解;覺得道家很玄,較難理解;對墨家則是略有耳聞,相對陌生。

2.結合之前確定的單元研習目標,分層設置研習任務,重組教材

(1)核心任務的設置

核心任務是單元教學的綱,它是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并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基本特點提出的,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以及教學活動等起到統領作用。

第二單元“單元說明”第三段的第一句話是:“本單元集中學習先秦諸子散文,以加深對傳統文化之根的理解?!笨蓳藬M定本單元的核心任務。如:開設“軸心時代的中華先賢”論壇,完成論壇發布的系列任務,并從先秦諸子中選擇一位,為他代言,回答軸心時代的命題:誰表達了真意?誰找到了出路?最終形成自己的單篇完整作品。以這個核心任務為導引,探尋中華傳統文化之根。

(2)各個專題的設置與研討

儒、道、墨三個專題的設置是顯而易見的,關鍵是這三個專題的研習如何展開。

學生對儒家相對熟悉,有一定積累,可大膽重組。如:打破教材課文編排,設置“學”“君子”“仁”三個小專題展開研習?!皩W”是手段,是過程,是達到最終目標的方法;“君子”是通過“學”塑造的典型人格;“仁”是追求的最終目標。道家較難理解,墨家相對陌生,可以課文為基礎,通過問題導引、資料補充的方式帶動學生思考,以理解、感悟為主要目標。

各家思想觀點與言說方式的整合與比較,放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這樣才能將比較整合落到實處。

當然,如果時間充裕,我們還有很多專題可以選擇,比如:禮、孝、詩、教育等。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往往可開專題很多,設計原則是:盡可能考慮單元教學的完整性和對學生的實際指導意義。

三、逐項落實,精心建構

語文教學的藝術,在于幫助學生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引領他們尋幽探勝。搭建好了整體框架,還需要精心設計,選擇好這個“切入點”,逐項落實研習目標,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以儒家專題“學”為例。

首先,布置前置作業。利用工具書探究字源,結合儒家經典的相關章句,為孔門的“學”繪制“釋‘學圖”。

然后,展開課堂研習活動,請學生代表解說本組“釋‘學圖”。要求解說設計思路,結合具體章句,闡明“學”的概念、目的、方法、態度等。

在此基礎上,總結你所認為的孔門“學習”特質,并聯系當前學習狀況,對比孔門“學習”特質,談談你對當下學習的認識。

最后,補充閱讀《論語》中的其他相關章句,聯系自身生活實際或閱讀經驗談談自己的認知與思考。

這樣的引領,既給學生打下扎實學識基礎,又培養了他們理性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很有現實指導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語文教學方式也百花齊放。本文僅提出一種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與各位同人探討。

[此文系湖南省長沙市“十四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統編版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研究”(課題編號:CJK2021004 )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諸子研習高中語文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師生共生研習 點燃課堂活力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導讀課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師《堂吉訶德》整本書導讀課研習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先秦諸子談大小
研習新媒體: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擁抱
吳家麟先生是我研習憲法學遵從的楷模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