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車業裁員潮來了

2024-01-10 01:36齊策
中國汽車界 2023年12期
關鍵詞:造車裁員成本

文/齊策

裁員就像海面上的波浪,無時無刻不在涌動,沒有完全平息的時候,區別只在于浪大浪小。顯然,第四季度,大浪要來了。

國內汽車圈裁員風聲鶴唳

蔚來聯合創始人秦力洪辟謠“蔚來裁員20%”過了沒兩天,11月3日,蔚來CEO李斌發全員信,確認裁10%左右崗位,11月完成。

據悉,電池、手機部門是這次裁員的“重災區”。因為李斌在信中表示,“綜合表現離預期目標仍有差距,必須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翻譯一下,就是今年關鍵績效指標無望完成。

蔚來這一次動作,距離7月份的調整(充實、加嚴考核一線銷售),只過了3個多月。

多數新勢力傾向于將裁員信息“延期透明化”,可能是IT企業的習慣做法。2023年以來,除了兩三家賣得好的主機廠,大多數企業都在裁員。只不過,大多數以考評轉崗調崗、優化等名義進行。而在此之前,多數企業已經凍結了今年的招聘。

有消息稱,奇瑞捷豹路虎已經在10月下旬開啟了新一輪裁員,比例大概15%-20%。除了產品工程、質量、物流等環節,產線也在裁人。

福特中國、極星、悅達起亞等車企也接連爆出裁員消息。

壓力也傳導至供應商。就連業內頭號一級供應商博世也通過績效考核裁員,一些合同到期的正式員工,也直接不予續約。博世如此,而中小供應商更是哀鴻遍野。

這一波裁員來得不意外。9月份,國內汽車行業的平均利潤率4.5%,同比下跌14%。而1-9月的全行業利潤率4.9%,不但低于工業部門5.6%的平均利潤率,還能看出利潤率仍在往下走。

按照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說法,價格戰還會持續3-5年。奇瑞副總李學用也表示,當價格戰打到一定程度,一些營銷手段就沒有太大的作用,企業必須高度關注成本。而降本最快的方式,就是裁員。

歐美汽車圈裁員潮洶涌

全球汽車行業不景氣也在加深。受罷工影響,福特汽車裁了3100名員工,通用汽車裁了2300人,斯特蘭蒂斯裁了2040人。這一波罷工,底特律已經裁員超過7000人。

沃爾沃在北美只雇傭了700人,也要裁掉10%;路特斯裁200人,與北美三大比起來,只能算小打小鬧。

據悉,安森美、固特異、佛瑞亞等汽車零部件巨頭舉起裁員屠刀,甚至不惜裁掉整條業務線。

佛瑞亞夏天就關閉座椅工廠,裁掉所有員工511人。9月,固特異計劃第四季度全球裁員1200人。芯片制造商安森美計劃在第四季度裁掉900人。

在歐洲,汽車供應商似乎更不好過。奧托立夫在法國裁員400人,并關閉歐洲數家工廠,只不過要在2025年徹底完成,節奏上比較溫和。

大眾汽車正在考慮在茨維考工廠(生產電動車)裁員。而其軟件部門CARIAD裁員2000人已經著手進行,該部門擁有6000名左右員工。

大眾乘用車品牌CEO托馬斯·謝弗承受巨大壓力,集團CEO奧博穆希望(也是監事會的要求)大眾利潤率從上半年的3.8%提升到6.5%。謝弗需要短期內削減100億歐元的開支。有傳聞稱,大眾汽車正在謀劃“間接裁員”4000人。所謂“間接裁員”并非指手段,而是產銷以外的“間接領域”(研發、銷售、行政、物料)里裁員。

大眾汽車面臨的工會挑戰,與北美三大不同。鑒于工會已經在監事會中建立穩固的干預機制,迫使謝弗可能采用柔軟的手段來推動“降本”。不過,據說“提價”的提議,在董事會內部被質疑。

大眾汽車管理層要解決產品競爭力下滑的問題,可能需要更強大的授權,但爭?。ㄊ跈啵┑那熬跋喈敱^。

現金流才是決定企業存活的關鍵,做減法就成了必然選擇。

業績與計劃雙向擠壓

全球車企裁員的動因高度相似,那就是財務目標未達預期。降本增效是企業永遠的訴求。如果全球汽車業裁員,還可以用需求下降、中國整車出口擴張來進行粗糙的解釋,那么身在“局中”的中國汽車產業,似乎無法用同樣的理由詮釋。

中國汽車市場激進的電動化步伐,演進到2022年,其實價格戰時機就已經醞釀成熟,只不過被疫情遏制,延期到2023年2、3月才全面爆發。

先是被擠壓的燃油車率先發動,這顯然是反擊和尋求自救。到了下半年,中系傳統車企紛紛發布新的子品牌、車系,在混動上大打對攻戰。該趨勢引發了兩個次生效果:純電業務感受到壓力;企業資源調動的余地被嚴重侵蝕。

2023年的進度條眼看走完的情況下,已經不存在銷售端逆轉乾坤的可能性了。凡是和年初期望值相差甚遠的企業,都在高層連續開展今年經營的分析會,確定未來一兩年的目標。

這一目標,需要的關鍵資源要素,應該比較清晰(短期技術路線演進已經被摸透了,市場也看明白了)。這樣一來,與行動計劃掛鉤的優先事項、組織優化、成本要素,現狀和期望值的差異,就擺在桌面上。

做減法就成了必然選擇,裁員是繞不過去的手段。這兩年擴張越兇、績效沒達到目標的企業,醒過味兒來越會裁得狠。

輕資產“變重”的代價

這其中,跨界造車的新勢力,情況有特殊性。

從互聯網公司跨界造車的公司,在現有資本架構下,對賬面虧損的容忍度其實很高。虧損并不妨礙蔚來在兩年時間里員工從1.5萬人擴張到3萬人(比理想和小鵬都多了1萬人左右)。而且公司一直都執行的是擴張戰略:產品線增加到8款,增加了手機項目,換電業務大舉投入。這些動作無疑惡化了資產損益表。

但是,現金流才是決定企業存活的關鍵。截至6月底,蔚來賬上現金及等價物還有315億元,和2019年困境不同。而現在蔚來除了主業務線,還有換電、兩個副品牌,以及電芯、手機等一堆項目,投入強度讓蔚來有點吃不消。

盡管2023年融資動作很大,過去幾個月的融資實際到賬情況,很可能不樂觀。

互聯網企業習慣于輕資產,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這也能解釋互聯網企業造車之后,在軟件開發環節,仍然延續互聯網公司習慣的薪酬體制。

在造車環節上,因其互聯網基因受益很多,但隨著造車深入,就會發現其他成本(供應鏈、產線、銷售)都比軟件開發的人力成本重,但這些成本很難短時間內降下去,到頭來還是要砍人降本。

這個過程,既是互聯網企業造車逐漸重資產化的進程,也是互聯網企業造車逐漸喪失先發優勢的代價。

重組供應鏈的需求

當技術不存在太大差異的情況下,價格戰帶來的成本壓力,將會促使車企主動地去改變產業的游戲規則。這是裁員背后需要注意的動向。

裁員了,省了錢(當然有代價),用來干什么,是一個問題。

傳統車企已經觀察到,互聯網造車的成本很難降的下來。不止因為規模,更因為其運營的循環中,“大工業要素”少于傳統車企。這給了傳統車企在技術和產品上反超的機會。

在成本、智能化上車的壓力下,會有更多車企尋求垂直整合。這不是一個新的動向,只不過在競爭激烈化之后變得更明顯了。即便仍然采用供應商方案,主機廠也要求供應商開放更多權限。

自制和外購有10%的價差,就足以影響毛利率。在考慮了自制零部件的投入之后,有些傳統大廠正在重新組建內部供應。

智能化系統的興起,更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主機廠樂于稱自己“全棧自研”,就是在研發和供應都趨向于垂直整合的意思。

簡單說,裁員節省的成本,如果用于自建供應鏈,那么一出一進,效率將獲得有效提升。人員效率取決于組織架構和薪酬體制。而裁員本身,就是梳理兩者的過程。如果裁員用于“止血”(放慢現金流失的速度),對于運營改善,作用不大,暫時能在心理層面刺激員工提效,但這個作用是值得懷疑的。

在技術促進業績增長的動能變弱之際,裁員充當了臨時“緩沖墊”?!镀嚾恕氛J為,全球汽車業都處于大舉技術投入一波高峰的后半段。如果這個判斷沒錯,汽車行業距離投資收縮期,可能只有一步之遙。也許秋天沒過完,冬天就提前來了。

猜你喜歡
造車裁員成本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人人車“暴力”裁員
造車新勢力進入量產期
迎接升級版開門造車時代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當資本無處可去時,可以造車啊!
互聯網造車能否更靠譜?
惠普增加裁員5%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揪出“潛伏”的打印成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