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染料及其分析檢測技術

2024-01-11 02:35高素蕓李永固壽晨超郭丹華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天然染料染料紡織品

高素蕓,李永固,壽晨超,郭丹華,劉 劍,3

(1. 浙江理工大學,浙江杭州 310018; 2. 浙江自然博物院,浙江杭州 310014; 3. 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杭州 310002)

0 引 言

在19世紀英國科學家威廉·帕金發明世界上第一種合成染料苯胺紫之前,幾乎所有的紡織品染料都來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和動物。染料按照其可染顏色可分為紅色系染料、藍色系染料、黃色系染料以及黑色系染料等。天然染料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染色法、媒染染色法和還原染色法。

古代染料的檢測與分析在國外始于20世紀70年代[1];國內的研究則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最早的報道是對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紡織品上的染料進行了分析檢測[2]。通過染料分析檢測可以判斷染料的來源以及染色工藝等,從而為古代文物的修復提供幫助??焖贉蚀_地鑒別出古代染料需要有靈敏可靠的檢測方法。近十年來,用于古代染料分析檢測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紹光纖反射光譜(FORS)、熒光光譜(FS)、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等在古代天然染料的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并比較它們的優缺點。

1 古代紡織品上的染料及染色方法

1.1 常見的天然染料品類

天然染料是提取于自然界中植物、動物及其產物的用于染色的天然材料。一般來說,天然染料分為植物染料和動物染料。每種天然染料都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特征成分,借此可鑒別紡織品色彩所用染料的種類。劉劍等[3]的《乾隆色譜——17—19世紀紡織品染料研究及色彩復原》一書中結合中國古籍文獻和文物案例,描述了中國清代、日本江戶時期以及同時期其他地區天然染料的使用情況,并追溯天然染料的來源;陳景林等[4]在《大地之華——臺灣天然染色事典》中也介紹了八十余種天然染料,并對其染色效果和染色性能進行評估;Cardon[5]在NaturalDyes.Sources,Tradition,TechnologyandScience一書中收錄了東西方各地的天然染料品種,并詳細描述了天然染料的名稱、特征、染料使用部位、主要成分及染色工藝等。

1.1.1紅色系染料 植物染料較為常見的有紅花、蘇木和茜草,動物染料主要有南美胭脂蟲、克玫茲胭脂蟲和紫膠蟲等。

紅花染料主要色素成分為紅花紅色素,可染真紅,是一種酸性染料。紅花特色鮮明,歷史悠久,最早以紅花染制粉紅色的亞麻布實例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50年)[5],后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蘇木的主要色素成分為巴西紅木素,可染帶有橘色調的紅色。蘇木原產自東南亞,后出口至歐洲等地,在中國明清時期,多作為各種間色如紅棕色、紫色及橙色調的套染使用。茜草是歷史上使用較早且廣泛的紅色染料之一,主要色素成分為茜素和茜紫素。常見的茜草有三種——印度茜草、西茜草和東南茜草,其中印度茜草染色效果優于其他兩種,西茜草在歐洲和中國西北地區古代紡織品中較為常見[6]。以上三者色素的相對含量不同,因此染色效果也不同,也可據此互相區分??嗣灯濍僦x和南美胭脂蟲分布地區不同,多用于貴族階級,歷史上也有出口。兩者特征成分含量不同,后者的上染效果要優于前者。紫膠蟲原產于南亞地區,在中東地區備受青睞,在歐洲也被用于染絲毛等,在中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出產,在唐代曾作為土貢進獻給朝廷。

1.1.2藍色系染料 一般為靛青,主要從含靛植物中獲得。最早在周朝的《詩經·小雅·采綠》中就有關于藍草作為染料的描述[7],西漢也有關于用靛青染色的文獻記載。Splitstoser等[8]發現秘魯北海岸史前時代(距今約6000年)的棉布上存在明顯的靛青染料特征成分,即靛藍和靛玉紅,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靛青染料最早的應用。歷史上使用較多的含靛植物主要有馬藍、木藍、蓼藍和菘藍等。靛青染料上染率高、色牢度好,且分布廣泛,經濟優勢突出,深受大眾喜愛。由于各種藍草經過發酵制靛并上染后,留存在織物上的染料成分均為靛藍和靛玉紅,因此僅憑這兩種成分無法追溯其確切品源[3]。

1.1.3黃色系染料 主要包括黃櫨、槐米、黃檗和姜黃等。黃櫨的主要色素成分為非瑟酮,可染橙色調的黃色,自紡織生產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重要工業以來就發揮著重要作用,雖耐光性不如其他黃酮類染料,但黃櫨在歐洲來源廣泛,因其經濟性而倍受青睞[5]?;泵椎闹饕爻煞譃樘J丁,是典型的亞洲染料,僅在中國和日本等地使用較廣泛,但在中國宋代以后才成為主流染料,槐米炒制后染色更加鮮艷,色牢度好,與明礬媒染可得明黃色,與皂礬媒染可得秋香色。黃檗也是典型的亞洲染料之一,在中國歷史悠久且使用廣泛,黃檗的主要色素成分為小檗堿,可染各類織物,但染棉色牢度不佳。黃檗在早期也被用于染紙,且具有驅蟲防蠹的功效。在中國明清時期和日本,黃檗多與靛青配合染綠。姜黃的主要色素成分為姜黃素,原生于印度,在各種儀式上使用較多,與佛教文化關系密切,后傳入東亞、非洲和美洲等地,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黃色染料,可染金色調的黃色,著色力強,但光照色牢度和耐堿性較差[5],在明清時期多與其他黃色染料混合使用。

1.1.4其他染料 紫色染料包括紫草、地衣紫等,歐洲地區的貴族也用貝紫染色;單寧類染料可染黑色,常用的有橡椀子、五倍子等,主要成分為鞣花酸。五倍子是五倍子蚜在鹽膚木上形成的蟲癭,橡椀子是植物麻櫟果實的殼斗。與靛青相同,單寧類染料也不能僅憑特征色素成分確定其植物來源。

1.2 天然染料的染色方法

天然染料染色方法包括直接染色法、媒染染色法和還原染色法。紅花、黃檗等一般采用直接染色法。蘇木、槐米和茜草等采用媒染染色法,靛青采用還原法染色。此外,套色方法也頗為豐富——以紅色染材為基礎,與五倍子等套染棕色,與靛青套染紫色,與黃色染料套染橙色,靈活地擴充了色譜。

直接染色法是使染料色素直接與紡織品結合的染色方法。紅花是典型的直接染料,直接染色法的流程較為簡單,一般先用酸性水溶液洗去不用的黃色素,稱為“去黃”,再使用草木灰水提取紅色素成為染液,再將染液調節為酸性,在常溫條件下浸染一定的時間就可以獲得較為明亮且牢固的紅色。趙豐、楊建軍等[9-11]結合古文獻對紅花染料的傳播、萃取及染色工藝、拔染印花等技術做了深刻研究,郎青[12]也對紅花的種植、去黃、染色方法和工藝等進行了總結,并染制了紅花等染料的紅色色譜。

媒染染色法是借助金屬鹽與染料色素形成絡合物從而上染纖維的方法。楊建軍等[13]對天然染料的萃取及染色方法、染色助劑和媒染工藝等進行了高度總結,傳統的金屬離子媒染劑主要包括明礬和皂礬等,具有提高染料色牢度和上染率、改變色光等功能?;泵资堑湫偷拿饺救玖?直接染色只能得到明度較低的黃色,與明礬、皂礬等媒染可得到不同色度的黃色,色度較高,上染率和色牢度均有所提升[3]。乾隆染作檔案中記載,蘇木與黃櫨、槐子、明礬、黑礬以不同比例搭配可以染醬色和古銅色,《多能鄙事》記載了蘇木、槐子用明礬媒染制小紅的工藝[14]。安徽省圖書館藏《布經》中記載,蘇木與川貝、白礬、黑礬等以不同比例搭配可以染棕色、紫檀、鐵色等[15]??梢娫谇宕?媒染染色法已不局限于單一媒染劑的使用,而是常將白礬與黑礬混合使用以獲得更多色相。

靛青是典型的還原性染料。新鮮含靛植物中的靛苷水解為吲哚酚,上染纖維后可在空氣中被氧化成靛藍,這一過程就是靛藍染色未成熟時期的搓揉鮮葉染色法,但古代鮮葉染勻染性較差,且染料必須即時使用,不易保存。后來隨著靛藍染色技術的發展,人們嘗試將染料進行提取儲存,即在含靛植物浸泡發酵之后,通過充分攪拌使吲哚酚氧化,加入石灰使靛藍沉降,濾去上層水分可得到便于儲存的藍靛染料。Ferreira等[16]總結了古代紡織品文物中染料的成分和結構,并總結了靛青染料的制作原理。染色時再通過酒糟、米糠、酒水、堿等物料將靛藍發酵還原成靛白從而上染纖維,通過還原法染制的藍色色度更高,且染料分子能夠深入纖維內部,浮色較少,色牢度更高。以類似原理制取易儲存靛藍染料的方法,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另有部分地區運用干葉發酵法制取靛藍染料[17]。

2 古代紡織品染料的分析檢測

目前,用于紡織品文物染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FORS、FS、HPLC-MS、SERS。FORS技術是一種無損且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無需接觸樣品,能夠反映染料的特征并且對古代文物上的染料進行初步鑒別,缺點是它的光譜特征不如拉曼光譜等能夠提供豐富的分子結構信息,對單一染料的鑒別比較容易,但鑒別一些混合染料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才能達到目的。FS技術是一種無損分析手段,它有著檢測快速、操作過程簡單、靈敏度高等優點,缺點是它只能檢測具有熒光特征的染料,對一些沒有熒光特征的染料無能為力,且無法分離天然染料中的各種色素。SERS技術有著靈敏度高,檢測方便,所需樣品量少而且還能克服熒光等優點,缺點是它不能完整地鑒別染料中不同色素的成分。與其他的染料分析檢測方法相比,HPLC-MS技術不僅能夠高效地分離各個組分,還能解析相應色素的分子結構,提供染料分子的化學結構信息,有較高的靈敏度,可以識別出染料中不同的色素成分,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取樣進行檢測。

2.1 光纖反射光譜(FORS)技術

FORS是一種利用反射光譜對染料進行鑒別的無損分析方法,特別適用于無法取樣的古代文物。FORS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染料分析手段,尤其是對于一些比較特殊或珍貴的古代文物,使用無損檢測方法分析其染料是非常必要的[18]。這種方法可以在紫外-可見和紅外范圍內(300~1 400 nm)獲得一些與特定光散射和吸收相關的信息,并且可以在近紅外區域(1 000~2 500 nm)辨別纖維的種類。天然染料染色紡織品的主要光譜特征(如反射最大值、拐點和反射最小值等)可用于區分各種紅色天然染料。Maynez-Rojas等[19]按照墨西哥傳統配方用紅色染料(胭脂蟲和蘇木)制作出一套染色參考品,用來比對染色纖維老化前后的光纖反射光譜特征,從而可以識別傳世文物樣品中的染料。通過使用FORS方法對屬于墨西哥土著人民發展全國委員會的29種土著紡織品進行了研究,在其中的幾件紡織品中成功鑒定出胭脂蟲和蘇木染料的存在,并且在紫色樣品中檢測到了胭脂蟲和靛青染料,可推測古代人們可能將胭脂蟲與靛青染料混合從而獲得紫色。使用光纖測量時不需要接觸樣品,是一種快速有效且對被測樣品沒有損傷的分析方法。Tamburini等[20-22]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研究:通過使用FORS技術對大英博物館里的塔希提哀悼者服裝樣品(Tahitian mourner’s costume)的黃色區域進行了檢測,發現姜黃的存在;充分利用了FORS技術對賽克勒博物館(Arthur M. Sackler Gallery)收藏的26件絣織(ikat)紡織品進行染料分析,揭示了靛青和昆蟲紅色染料的存在,FORS技術能夠區分是來自植物或動物的紅色染料,但是無法僅僅根據紫外-可見范圍內的反射或吸收特征去區分克玫茲胭脂蟲和紫膠蟲,這說明了FORS技術對單一染料的鑒別比較容易,對一些混合染料的鑒別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才能達到目的;使用了FORS技術對公元7世紀至10世紀敦煌地區31件紡織品上的染料進行鑒定,為了準確鑒定出染料,還根據28種歷史手稿中經常提到的染料如蘇木、紅花、茜草等對紡織品進行染色,制作出了一套參考樣品。Gulmini等[23]使用FORS技術成功檢測到茜草、胭脂蟲等天然染料。FORS技術在靛青和撒克遜藍(Saxon blue)的測定中非常有效,并且很容易區分動物和植物紅色染料。劉劍等[24]通過微型光纖光譜技術分析檢測了古代染料,獲得了它們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從而成功鑒定出了蘇木、茜草、黃檗等七種天然植物染料。保存在奧地利國家博物館的五份特許狀是由彩色紗線組成的,通過染料分析檢測技術可以評估它們的歷史,Calà等[25]通過FORS等方法對其進行染料分析檢測,結果顯示,其中四根紗線有三根是用茜草染色,另外一根是用地衣紫染料染色。除此之外,通過檢測發現紫色線很可能是在不同階段染色的。綜上可知,光纖反射光譜技術在古代染料分析檢測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可以對古代染料進行初步鑒定,特別是對于一些珍貴的古代文物染料檢測有著重要意義,因為光纖反射光譜技術是一種完全無損技術,不會對被測的古代文物造成損傷,然而它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有時由于古代文物保存狀況等其它因素的影響,光纖反射光譜的靈敏度較低,不適合對褪色紡織品文物進行染料鑒別。由于黃色染料多數為黃酮類化合物,其特征吸收峰(240~260 nm,340~360 nm)往往與天然纖維吸收峰重疊,因此除了黃檗(一般最大吸收峰位于270 nm、345 nm、429 nm)以外的黃色染料也不適用該方法鑒別。而且,該技術鑒別單一染料比較容易,但是對于混合染料的鑒別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的幫助。

2.2 熒光光譜(FS)技術

熒光分析法作為一種光譜分析法,是根據被測樣品的熒光光譜特征去分析被測物質的。發射出的熒光強度與被測物質的濃度有關,從而能夠對染料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三維熒光光譜儀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染料分子結構信息[26],特別是具有較強熒光信號的化合物。Claro等[27]通過使用共聚焦顯微熒光光譜法對分布在不同載體上的紫紅色素和茜素色淀進行了研究。地衣紫染料在古代就被廣泛用于紡織品染色,Clementi等[28-29]對羊毛和蠶絲混紡紗線的實驗室模擬樣品進行了老化前后的分析,并通過比對鑒別了文藝復興掛毯纖維上含有地衣紫染料。Nakamura等[30]用EEM熒光光譜技術對珍藏在日本正倉院(Shosoin)寶庫中公元8世紀紡織品的染料進行了分析,通過該方法區分了黃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黃金茅屬(Eulalia)、日本茜草(Rubiaargyi)等染料,說明了該方法是一種無損分析且靈敏度高。為了區分黃金茅屬,光譜法需要獲得清晰的發射峰,以避免與散射重疊。佩魯賈大學光化學實驗室組裝的便捷式熒光光譜儀成功地被應用于拉斐爾設計的文藝復興掛毯的原位分析,對于原位測量,使用的是自制的便捷式熒光光譜儀,包含75 W氙燈作為激發源,使用來自Jobin Yvon公司的紫外單色儀來選擇激發波長,使用光纖系統將激發光導向樣品,并將發射光傳輸到Avantes CCD光譜儀。Clementi等[29]通過比較掛毯背面的紫色區域與用地衣紫染料染色的老化樣品的發射光譜,并且考慮到地衣紫是在630 nm區域的唯一紫色著色劑,從而成功檢測到掛毯上存在這種染料。通過實驗可以發現,便捷式熒光計適用于在非常大的表面上進行原位測量。與吸收光譜法相比,熒光光譜技術有更好的靈敏性,三維熒光光譜技術還被用于鑒別中世紀手稿中的紡織品染料[31]。熒光分析法具有容易操作、檢測速度快、微量檢測等優點,被廣泛用于古代天然染料的分析檢測。與其他光譜技術相比較,熒光分析法的靈敏度較高,但該技術對沒有熒光特征的染料無能為力,故對于那些沒有熒光特征的染料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測技術進行鑒別,例如可結合SERS技術進行檢測鑒別,從而實現古代紡織品染料的準確鑒別。

2.3 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技術

對于古代染料的分析檢測,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是目前適用性較廣的檢測技術,該技術將液相色譜對混合物的高分離能力,與質譜的高靈敏性、強選擇性等優點結合起來[32]。近年來通過使用HPLC-MS技術能夠分離紡織品文物中染料的各種色素,并且可獲得色素的化學結構信息,從而能準確地鑒別染料種類[33]。Witkowski等[34]通過使用HPLC-MS技術定量分析歷史紡織品中的四種紅色色素——氧化巴西紅木素、巴西紅木素、蘇木精、氧化蘇木精。Mouri等[35]通過使用HPLC-MS技術分析檢測了日本奈良和平安時期的紡織品中的染料,該紡織品中的染料來源于禾本科(Gramineae)植物,通過譜圖的對比分析,檢測到紡織品上還有木犀草等黃酮類染料,說明該技術適用于黃酮類染料的鑒別。地衣染料是一種紫色染料,它被廣泛用于紗線、羊皮紙和紡織品的染色,Calà等[36]通過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三種常見的地衣染料(Lasalliapustulata,Ochrolechiatartarea,Roccellatinctoria)進行了初步研究,從而能夠在古代紡織品及手稿中的紫色羊皮紙中鑒別真正的地衣染色樣品的來源。Zhang等[37]通過使用HPLC-DAD-MS(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技術檢測分析了來源于新疆博物館收藏的紡織品碎片,檢測到樣品的黃色紗線很可能是由木犀草所染,樣品的紅色紗線是由茜草所染,而樣品的藍色紗線是由靛青所染。Vermeulen等[38]通過HPLC-MS技術在日本版畫的紫色紡織品纖維中檢測出了鴨跖草和紅花染料。Tamburini等[20]使用HPLC-MS技術對大英博物館里的塔希提(Tahitian)哀悼者服裝進行了鑒定,證實了姜黃的存在,在樣品的紅色紗線中鑒定出了印度桑葚(MorindacitrifoliaLinn.)染料,還發現了一種未知的紅色染料,可能是從屬于芭蕉科(Musaceae Juss.)或血草科(Haemodoraceae R. Br)的植物中提取的。Szostek等[39]用HPLC-MS分析了來源于華沙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 Warsaw)早期基督教藝術收藏中的科普特(Coptic)紡織品樣品,從中檢測到了木犀草素、芹菜素、鼠李素、茜素、山柰酚等,說明HPLC-MS檢測技術能夠高效分離各個組分,能夠鑒別樣品中的混合染料。Puchalska等[40]用HPLC-MS檢測鑒定了19世紀日本掛毯上的天然染料,發現有靛青等染料,并利用該技術還區分了印度靛青、靛青和蒂爾紫三種染料。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混合染料進行分離,根據相同色譜柱和流動相條件下洗脫時間可大致判斷染料成分,結合不同成分的質譜數據,從而可推測各染料成分的分子結構,追溯其具體的品種和產地來源。與無損分析方法相比,該方法屬于微損檢測技術,無法被應用于取樣有限制的紡織品文物染料的鑒別,但其最大優點是具有較高的分離能力,并且能夠推測未知染料分子的化學結構。

2.4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

由于受到取樣的限制,有時準確且快速分析古代紡織品文物上的微量染料是一個難題,而SERS可用于這方面的超靈敏檢測[26]。Chen等[41]成功利用SERS技術檢測出了繪畫樣品中的茜素、蟲膠酸等色素成分,并指出了SERS的無損技術在古代文物分析檢測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Doherty等[42]使用檸檬酸鈉還原硝酸銀得到銀納米金屬溶膠作為SERS基底,成功檢測了地衣紫(Rocella tinctoria)染料,并且區分了染色羊毛上兩種地衣染料——Lasalliapustulata和Roccellatinctoria。通過比較它們的SERS光譜差異,推測染料的品種和來源地區。Jurasekova等[43]通過SERS方法檢測了公元6—8世紀出土于埃及的文物樣品上的染料,成功鑒別出蒽醌類染料茜素、茜紫素和胭脂蟲酸,并且在其中的羊毛纖維中利用SERS技術檢測到了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黃酮類染料,說明SERS的靈敏性較強,能夠準確鑒別出蒽醌類染料和黃酮類染料。Leona等[44]通過SERS技術檢測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考古樣品,不僅發現茜素、茜紫素和胭脂蟲酸等蒽醌類染料,還有桑色素、槲皮素等黃酮類染料,并且通過原位非萃取水解法結合SERS技術成功檢測出荷蘭南部公元16世紀的掛毯纖維上的茜素。Germinario等[45]利用了SERS技術成功鑒定了羊毛紡織品中的蒽醌染料(茜草和胭脂蟲)。Caamares等[46]利用SERS技術對紅花中紅色素進行了分析,并成功檢測日本木版畫的紙纖維中存在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染料。SERS技術已被用于檢測六種日本本土來源天然植物染料,Kato等[47]采用傳統方法提取了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和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的根,黃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和楊梅(Myricarubra)的樹皮,丁香(Syzygiumaromataticum)的干燥花蕾和訶子(Terminaliachebula)的果實中的主要成分,利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鑒別了紫草素、小檗堿等色素。Garcia-Bucio等[48]通過SERS技術,研究前西班牙和殖民時期的墨西哥使用的黃色染料,分別是菟絲子(Cuscutatinctoria)、木犀草(Resedaluteola)、黃木(Macluratinctoria)、萬壽菊(Tageteserecta)、硫華菊(cosmossulphureus)。使用785 nm激光在菟絲子中鑒定出槲皮素的存在;此外,在萬壽菊提取物中還鑒定出了槲皮素和葉黃素,對于黃酮類染料的鑒別,相比于光纖反射光譜,SERS技術靈敏度較高,能夠準確鑒別樣品中的黃酮類染料。Serafini等[49]用SERS技術對19世紀一位西西里貴族婦女的歷史服飾纖維上的染料進行分析檢測,也發現了天然染料地衣紫的存在。通過對拉曼光譜的分析可以獲得染料分子的振動、轉動特征頻率,從而鑒別染料成分,分析該成分的性質。綜上可知,SERS在染料分析檢測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有著靈敏度高、檢測方便、所需樣品量少而且還能夠克服熒光等優點,但該技術不能一一鑒別染料中不同色素的成分,可結合HPLC-MS技術推測未知染料分子結構信息,從而實現古代紡織品染料的準確鑒別。

綜上所述,以上分析檢測技術各自具有其優缺點:對于一些無損技術(如FORS和FS技術),可以無需取樣,操作簡單,但只能用于初步鑒定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SERS技術靈敏度高,檢測方便,但是不能一一鑒別染料中不同色素的成分;HPLC-MS技術靈敏度高并且可推測未知染料分子結構信息,但需要微量取樣。

3 結語與展望

紡織品染料考古研究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本文主要介紹了古代紡織品上的染料及染色方法和古代染料的分析檢測技術,包括FORS、FS、HPLC-MS和SERS,并比較了它們的優缺點。

綜上可知,有多種技術可對古代紡織品染料進行檢測分析,然而每種技術各有其優缺點,當對古代紡織品染料進行分析鑒別時,需要結合古代紡織品保存狀況及每種技術自身的優缺點,選擇一種最合適的檢測技術,必要時嘗試將多種技術聯用于紡織品文物染料的分析檢測,實現功能互補。古代染料的準確鑒定對紡織品的科技考古與科學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還需要研究人員去積極探索開發新的技術,例如近年來新起的質譜數據庫檢索技術,可利用分子指紋,決策樹,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算法實現小分子化合物的自動鑒定功能,這也為古代染料的鑒定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猜你喜歡
天然染料染料紡織品
新染料可提高電動汽車安全性
天然染料染色的應用現狀
中國染料作物栽培史
自清潔紡織品的制備方法
新型天然染料染色促進劑MA-2的應用研究
第七類直銷產品猜想:紡織品能否“獨立” ?
染料、油和水
天然染料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紡織品流行趨勢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綴合物的合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