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代青年婚戀話語的考察與分析

2024-01-11 12:50陸士楨凌偉強
廣東青年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婚戀觀婚戀話語

陸士楨 凌偉強

(中國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3)

話語是傳遞價值觀念的符號與手段,是思想內容的外在表現形式?;閼僭捳Z是有關婚姻、戀愛等相關內容的外在表現,能夠很好地折射出一定群體的婚戀觀、婚戀價值。以當代青年群體的婚戀話語為考察對象,剖析其重要特征,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尤其是面對青年生育率持續走低的困境,這將有助于我們對青年的婚戀話語、婚戀觀進行批判性建構,幫助青年樹立和培育更加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念,推動家庭、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

一、基本概念、文獻回顧與分析理路

人們的婚戀狀態和觀念,特別是青年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產生的問題,也會是重大社會問題。

(一)概念闡述

婚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命題,因而也是眾多理論學科的重要研究范疇。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都從自己的理論維度詮釋了戀愛與婚姻的本質。例如,社會學家從夫妻雙方的社會關系詮釋了婚戀實踐不僅事關主體雙方,而且深層次地牽涉兩個家庭;經濟學家從資本的視角分析家庭中的經營以及產生的婚戀文化;而心理學家則從理解和情感的角度出發,分析婚戀雙方的擔當和責任等。其中,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關于愛情、婚姻的內容,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婚姻家庭的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愛情,是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婚戀觀的核心。這一理論視域下,婚戀實踐既包含了生命體本能的需求,又內蘊著社會性發展的需要。正因如此,愛情首先是一種個體間互愛的情感,需要忠貞;同時,愛情又是一種社會性的綜合結構,忠貞的愛情背后涵蓋著理解、信任以及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社會理想等內容。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始終高度重視以健康的婚戀觀為基礎的婚姻家庭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建設,將其視為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重要基點,并納入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體系之中。

婚戀觀是人們對于婚姻、戀愛的看法和態度,是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閼儆^集中回答了與婚戀相關的三大重要命題--“要不要戀愛、結婚?什么時候戀愛、結婚?和誰戀愛、結婚?”,它決定著個體對婚戀的主觀態度和價值取向,也決定著人們在婚姻實踐中行為模式的選擇。要不要戀愛、結婚取決于對婚戀價值和功效的認知;什么時候戀愛、結婚決定著婚戀在人生中的時間維度及其節點的選擇;而和誰戀愛、結婚則反映了個體的根本價值取向,決定著婚戀實踐個體的擇偶標準。同時,婚戀觀是多維的社會性概念,它是時代的產物,受社會發展狀況,特別是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的影響;婚戀觀是發展的文化性概念,是時代變遷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產物;婚戀觀也是能動的自我性概念,個體的婚戀觀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受綜合的社會狀況和自我發展主動性的左右。

(二)文獻回顧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1]?;閼偈乔嗄瓿砷L過程中的大事、要事,對青年婚戀進行文明、健康、理性的實踐引領,是我們培育新時代好青年的題中應有之義,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進入轉型期,青年作為思想最為活躍的群體,在婚戀實踐中也暴露出了許多新矛盾??梢哉f,婚戀觀在人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具有的重要性,決定了婚戀觀的正確樹立以及婚戀教育的持續推進是青年社會工作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有學者統計指出,“近十年來,學者們對于青年婚戀的關注度逐步提升,發文數量大幅度上升,青年婚戀問題成為學術界較為關注的一個重要研究話題?!盵2]

回顧近年的相關文獻,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青年的婚戀現實進行了剖析,也取得了許多反映現實問題、具有積極意義的成果。例如,鄒會聰、鄧志強基于當代華語流行愛情歌詞的分析,對社會轉型與文化爭分中的青年婚戀焦慮做了研究,并從婚戀理念轉向、婚戀人口轉移、婚戀時空轉換等層面提出了融合與紓解之道[3]。問題在于以流行歌詞為研究藍本,雖然有其價值所在,但流行歌詞具有灌輸性和二手性,是經過歌手、詞作者等雕琢而成,相較于青年群體自身所使用的婚戀話語而言,其缺乏反映現實問題的直接性和原始性。朱強、郝思佳則以《中國式相親》中男女嘉賓的戲謔語言為分析對象,指出青年一代與年長一代雖然在婚戀觀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青年一代在表達方式上卻傾向于采用幽默、諷刺,甚至有些“離經叛道”的戲謔方式,也體現出青年一代在某些婚戀觀念上具有反傳統的一面。[4]同時,顏旭對中國社會婚戀觀的話語變遷及其成因做了初步分析,但整體上研究還需繼續深入。[5]趙婧則以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為對象,針對性地研究了這一節目中的性別話語標記,及其對當代中國“女性氣質”建構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希望借此推動女性話語權的獲得,為推動女性無聲、被邊緣化、被動、物化狀態的破解,以及真正意義上構建有利于女性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女性氣質”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6]此外,譚學純[7]、何浩軒、吳昌[8]、路文彬[9]等,都對婚戀話語做了一定的相關研究,但針對新時代青年婚戀話語的研究卻不多。話語是思想觀念表達的重要載體,在當前活躍的青年話語體系中,反映婚戀問題的話語,特別是網絡流行語言極為豐富,這既是青年群體表達自身婚戀觀的重要途徑,也蘊含著不同時代背景下青年群體婚戀觀、婚戀實踐的不同特征表現。

(三)分析理路

本文在綜合各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以當代青年婚戀流行語為研究實體,來分析當代青年婚戀意識和成因。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持續深化,對外開放的持續擴大,青年群體的婚戀價值觀也隨之發生改變,并出現了一些流行于青年群體中的新詞匯。本文通過線上搜索、線下收集等方式,收集了近年興起并流行于青年群體中與婚戀相關的新詞匯。諸如“門當戶對、戀而不婚、婚而不生、靈魂伴侶、丁克、閃婚、暖男、光棍節、空巢青年、戀愛腦、水泥封心、PUA、累覺不愛、母胎單身、普公嬰、海王、海后、備胎、養魚、鳳凰男、提款機、撩、工具人、吃狗糧、人類高質量男性、剩男剩女、渣男渣女、甘蔗男、吃軟飯、裸婚、富二代、拆二代、網戀、奔現、見光死、恐婚、接盤俠、純愛戰士、挖野菜、人間清醒”等。同時,也對諸如“相親、高富帥、白富美、催婚、車貸房貸、彩禮、三觀契合、學歷、傳宗接代、養老、啃老、不婚主義者、婆媳關系”等詞早已有之,但仍舊流行于青年婚戀實踐中的話語予以了充分重視。

作為以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為研究對象的語言學,關注的是語言的本質、起源和發展,流行語一般指在特定語境下使用的語匯,而作為當代流行語的重要部分,且為新興語言現象的網絡流行語,國內外學者分別從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語體學與符號學、文化學、心理學、傳播學等多種學科角度予以了分析。本文將整合這些學科的研究角度,并將其作為理論邏輯起點,通過對當代青年婚戀流行詞的剖析,窺視當代青年婚戀意識,以求對其有更加深入、系統的理解與認識,并以此為契機,批判性地構建有利于培育和樹立青年一代文明、健康、理性婚戀觀的話語語境。

二、當代青年婚戀話語的表達形式與重要特征

(一)青年婚戀話語的表達形式

青年群體是一個極具自我特色的人群,這賦予了青年群體婚戀話語獨特的個性。我們需要充分把握青年人所特有的語言風格和表達形式,“要重視基于青年人生活境遇的經驗研究,不斷豐富看似細小、卻能體現青年人特質的‘理論末梢’?!盵10]在傳統的婚戀話語表達中,更傾向于使用中正、平鋪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身對婚姻愛情的看法,以中規中矩的詞匯闡明自身的擇偶標準。然而,“同樣是在意對方的外貌,家長的措辭往往是‘相貌端正’‘注重儀表’‘美麗大方’,而子女則常常使用‘顏值高’‘小鮮肉’‘顏值爆表’等新鮮網絡詞匯”。[11]可見,當代青年群體已然形成了具有青年獨特個性的婚戀話語表達方式。

第一,隱喻性。比如,借“山窩里飛出金鳳凰”的俗語,將來自農村地區,但依靠自己奮斗,在城市扎根的男性青年稱為“鳳凰男”,以此對這一群體身上敏感、自卑、自大的性格弱點加以詬??;將外表看起來不懂風情,缺乏情趣,但實際內在甜蜜、單純的男性喻為“山竹男”;將表面看起來脾氣又臭又硬,但相處后讓人流連忘返、無法自拔的男性喻為“榴蓮男”;又比如,將外表清純、楚楚可憐,但背地里卻善用心機、玩弄男性感情的女性喻為“綠茶女”等等。

第二,戲謔性。比如,將處于單身狀態的自身或是他人稱為“單身狗”;將面對甜蜜情侶秀恩愛狀態下的境況稱為“吃狗糧”,以此調侃自身或他人的單身狀態;又比如,城市單身青年借“空巢老人”一詞,將自身引申形容為“空巢青年”,既調侃了自身孤獨的生活境況,也表達出渴望陪伴、向往愛情的愿景;再比如,在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戀后,自覺心靈受到創傷而不愿開始一段新的婚戀關系的青年,戲稱自己已然“水泥封心”等等。

第三,凝練性。比如,以“累覺不愛”來概述“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的情感體驗;以“男默女淚”來概述某一話題、文章、情景且多與感情相關,表達“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的情感;又比如,將具有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或高社會地位的男性稱為“三高男”,將不逛街、不盲從、不攀比的女性稱為“三不女”等等。

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時代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進步,當代青年群體的婚戀話語表達與傳統的婚戀話語表達之間存在天然的隔閡,有其獨特、反傳統的一面,這不僅加深了青年群體與父輩、祖輩之間在婚戀觀上的代際沖突,也增大了引導青年婚戀意識的難度。

(二)青年婚戀話語的重要特征

青年婚戀話語是青年表達自身婚戀價值觀的主要載體,是青年婚戀觀的直接折射。根據國家民政部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8-2022年五年間,全國結婚率從7.3‰持續下降至4.8‰,人口自然增長率從3.78‰下降至-0.60‰[12],而我國20歲及以上年齡單身群體的人口規模持續增長,由1982年的約1.2億人增長至2020年的約2.3億人[13]。由此可見,低結婚率和受“生育時間荒”[14]影響的低生育率已成定局,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青年人群的婚戀話語普遍表現出反映婚戀欲望趨弱化、呈現婚戀標準多元化和表露婚戀關系脆弱化的特征。

圖1 2018-2022年結婚率和離婚率(‰)

1.反映婚戀欲望趨弱化

青年群體正處于生理發展逐漸成熟,且時間充足、精力旺盛的階段,尋求伴侶、跨入婚姻的殿堂,不僅是青年階段的自然現象,也是青年群體自身發展的現實需求。然而,近年來我國青年對婚戀的欲望逐漸趨弱化,在一般意義上適合婚戀的年齡,許多青年卻選擇單身,或者戀而不婚、婚而不生的生活模式,這在流行于青年群體內的婚戀話語中可見端倪。

在青年群體中,與單身、不婚等現象相關的話語呈現出美譽化、調侃化趨勢,折射出青年群體婚戀欲望趨弱,選擇、享受單身生活或婚而不生的二人世界的生活模式也在青年群體中逐漸興起。在傳統的婚戀話語中,適齡青年處于單身狀態往往會被冠以“單身漢”“剩女”等稱謂,這些話語都帶有一定的輕蔑含義。在人們思想相對更為保守的欠發達地區,對于到了適婚階段卻依舊單身、未婚的人群,更是會被稱為“光棍”“絕戶漢”等,不僅言語中帶有更多的輕蔑和惡意,甚至會被認為是生理、心理存在“問題”“缺陷”,這部分人群在人際交往中也往往會遭遇更多的調侃和輕視,甚至人身攻擊。在這種話語語境中,適齡卻單身、未婚的人群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出自卑、畏縮的狀態,甚至拒絕正常的人際交往。究其根源,就在于傳統的婚戀思維扎根于傳統的農耕經濟模式。子孫滿堂、人丁興旺對于將勞動力作為主要價值來源的農耕經濟模式而言,意味著父母能夠在養育子女成本不高的條件下,通過子女提供免費勞動力賺取更多的“收益”。同時,農耕經濟流動性差,在“家族”“門戶”觀念意識濃厚的社會背景下,子女越多,尤其是“男丁”越多,就意味著本家族在當地勢力越大,不僅能夠完成傳宗接代、延綿子嗣的“任務”,也能夠滿足父母、長輩的“面子”需求。因此,單身、不婚顯然是不為父母、長輩所接受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農耕經濟逐漸被市場經濟所取代,在市場化的浪潮中,“家族”“門戶”乃至于“家庭”都被分割細化,勞動力數量的多少也不再作為生產發展的核心要素。在這一社會背景下,從前用以形容單身、未婚的相關婚戀詞語也逐漸被“單身狗”“母胎單身”“單身貴族”“大齡圣女”等詞語所替代,單身、不婚等群體逐漸不再成為被污名化的對象,反而被用“圣女”“貴族”等帶有褒義化的詞語所指稱。實際上,諸如“光棍節”“單身狗”“母胎單身”等話語,彰顯出個體對自身婚戀狀況的調侃和自嘲,這不僅是單身青年群體在面對已戀、已婚人群時的幽默應對,更折射出其從心理上已不再認為單身、不婚是一種可恥、羞與人說的事情,由過去傳統婚戀觀對單身、不婚等行為的貶低、輕蔑態度,轉變為現今褒義、自我調侃式的幽默表達。

2.呈現婚戀標準多元化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觀念中,婚戀的基礎和直接目的就是愛情及其繼續保持,婚戀的主要動機就是愛情的產生及其繼續穩固。在我國傳統的婚戀價值觀中,戀愛、結婚、生育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承擔起“傳遞香火”“傳宗接代”的家庭責任。當然,人本身就是一個復雜觀念的結合體,個人的婚戀標準是各種觀念碰撞、融合和權衡后的最終體現;同時,青年婚戀觀也是展示社會變遷的窗口,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青年群體的婚戀標準也發生新的變化。

青年婚戀標準從過去的普遍單一化向復雜化、多元化和個性化轉變。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人民群眾各方面條件相差不大,青年群體在擇偶時,婚戀標準的相關話語普遍比較單一?!俺煞趾貌缓谩薄罢紊线^不過關”等話語也反映出改革開放前青年群體的擇偶標準多是政治因素上的考慮,能夠與政治過關、成分好的對象結合,是廣大青年的首選。改革開放后,傾向于物質化的婚戀標準逐漸出現,“吃商品糧”“傍大款”等婚戀話語也在青年群體中流行起來。進入新時代后,青年群體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及自身精神世界的豐富,反映在婚戀話語上,則表現為青年婚戀標準的相關話語趨向于復雜化、多元化和個性化。

總之,當代青年的婚戀標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追求愛情為主要目的。例如,部分青年人群不滿當今社會上部分人群在婚戀實踐中過于看重物質條件,拜金主義、功利主義過于明顯的現象,而產生出“純愛戰士”一詞,意為希望追求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婚戀實踐,這一價值觀尤其流行于一些網劇、漫畫中,深刻影響了青年群體的婚戀價值觀。此外,在這一擇偶標準下還催生了諸如“戀愛腦”,即把愛情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戀愛、婚姻之中的婚戀觀;“挖野菜”,即借《薛平貴與王寶釧》電視劇中王寶釧挖野菜充饑,苦等薛平貴,守寒窯十八年最后卻被辜負的劇情,表現出對婚戀實踐中愛情至上的婚戀觀的迷惑與存疑等流行詞匯。二是以追求物質享受為主要目的。例如,部分青年群體為滿足自身的物質欲望,過分注重婚戀對象的物質條件,從而產生了諸如“提款機”,即將婚戀對象作為獲取經濟收入的“機器”;“找阿姨”,即特指青年男性下意識尋找比自身年齡大且經濟實力優于自身的婚戀對象;“干爹”,即特指青年女性以認干爹的方式得到經濟實力雄厚的年長男性的經濟庇護,以及“吃軟飯”“撈女”等流行詞匯。三是以生育后代為主要目的。例如,部分青年群體迫于家庭和自身年齡的壓力,不得不選擇未經長久相處、缺乏感情基礎的婚戀對象,并盡快結婚生子,以完成家庭、社會給予的“任務”,這也產生了諸如“不結婚、不生子,人生不完整”等話語的流行。當然,客觀而言,現實生活中青年群體的婚戀標準基本都是多維考量的疊加與融合,其中某一動機占據重要位置,也這促成了諸如“白富美”“高富帥”“人類高質量男性”“三高人群(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潛力股”等綜合了諸多擇偶要素的婚戀詞匯出現??梢钥闯?,當代青年群體的擇偶標準、婚戀動機變得更為復雜化、多元化和個性化。

3.表露婚戀關系脆弱化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理想社會的婚姻家庭是以性愛為基礎,是自由和自愿的結締婚約,離婚也僅僅是宣布婚姻已經喪失了其本質,是不以人的愿望而轉移的。但是,恩格斯同樣也對謹慎離婚予以了闡述和說明,“如果這種本性表現為每兩年就要求新的愛情,那末他自己應當承認,在目前情況下,這種本性或者應當加以抑制,或者就使他和別人都陷在無止境的悲劇沖突之中?!盵15]可以看出,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觀中,對待婚姻關系的開始和結束都應秉持著自由、理性、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在我國傳統的婚戀觀念中,分手、離婚意味著不忠、背叛、逃避責任,尤其對女性而言,更會被打上“不貞潔”的社會標簽。同時,在社會發展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離婚的當事人都會考慮各方面因素,最終又會在“湊合過”“將就將就”等思想觀念和社會道德壓力的綜合作用下,選擇繼續婚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尤其是女性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獨立生存機會,導致了青年群體的婚戀關系發生新的變化。

一方面,青年群體更加大膽、理性地逃脫喪失本質的婚戀關系,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例如,部分青年人群志于追求高質量的婚戀關系,在戀愛關系中拒絕非理性的一味付出,拒絕用時間和青春為婚戀對象不負責任的行為買單,從而誕生了諸如“水泥封心”、不當“舔狗”、“智者不入愛河”、追求“靈魂伴侶”、需要“安全感”、“三觀契合”等話語。實際上,青年人群即便用“水泥封心”“智者不入愛河”等話語來展現自身“佛系”“躺平”“斷緣滅情”的姿態,其婚戀關系表面上呈現出更加脆弱化、短促化的趨勢,但其實質是以這種姿態來停上已經喪失本質的婚戀關系,也并非是不再希望更加文明、健康、理性且更加穩定、持久的婚戀關系的出現,而是以更加理性、謹慎的姿態等待和追求這種婚戀關系。另一方面,部分青年群體追求新鮮刺激,逃避婚戀的責任,導致一系列婚戀亂象的產生。例如,部分青年缺乏責任心,在婚戀中過于自私、不成熟,甚至于以不斷更換婚戀伴侶或同時與多個對象戀愛,以追求新鮮刺激,滿足自身的欲望,從而產生了諸如“普公嬰”,即形容婚戀中的男性青年過分自信自戀,但婚戀觀念過于幼稚,是“普信男”與“媽寶男”的結合;“海王、海后”“養魚”,即形容與多個婚戀對象保持曖昧關系,以“廣撒網、多捕魚”的形式來進行婚戀實踐的男性或女性;“甘蔗男”,即表面上看似完美,如甘蔗一般甜,但嘗試后卻空有表象,實際上滿地碎渣的男性;“PUA”,即“Pick-Up Artist”的英文縮寫,意為搭訕藝術家,現引申為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利用各種手段,對婚戀對象進行情感和行為上的操控、欺騙的行為等。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撩”文化也暗潮洶涌,成為青年人群彰顯時髦、魅力的方式,這也導致部分青年人逐漸“恐婚”“躺平”。同時,“網戀”也成為青年人發泄情感的重要途徑,部分青年人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隨之“奔現”,即網戀的雙方在線下見面;“見光死”,即沒有了網絡虛擬性的庇佑,網戀對象喪失了虛擬的光環,與網絡形象相差甚遠等詞匯,這些詞匯也成為青年群體婚戀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在這些話語的背后,是部分青年人群未能真正地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念,縱容自身欲望無限放大,并以錯誤的方式來滿足自身,不僅害人害己,還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概言之,在崇尚婚戀自由的當下,青年群體的婚戀關系逐漸趨于脆弱化,其中雖然有其進步的一面,但也不可忽視其消極的影響。

三、當代青年婚戀話語的建構

青年群體的婚戀話語不僅是體現青年婚戀觀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種內生于青年群體并反作用于青年自身的婚戀意識,發揮著重要的意識形態塑造和導向作用。因此,要把握好唯物史觀這一科學的方法論原則,辯證地看待青年婚戀話語的實質內核,并把握好青年群體婚戀話語表達的方式,積極構建起具有良性引導作用的婚戀話語體系,幫助青年樹立和培育更加文明、健康和理性的婚戀觀,從而推動青年群體的健康發展。

(一)辯證反思青年婚戀話語的實質內核

青年群體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賦予“社會人”的身份,其思想意識自然也會受社會經濟根源的影響。物質生活及生產方式是決定青年群體婚戀話語生成的根本動因。當代中國青年婚戀話語生成的現實根基可以在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中得以窺見。

第一,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我國青年婚戀話語總體上不陷于“異化”“物化”的泥潭,但也給資本無序擴張等不良現象提供了生長契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我國青年婚戀話語的“物質化”“功利化”等錯誤傾向。換言之,當代青年群體整體上在選擇婚戀對象時,會更加注重自身的內在感受,“當代青年更重視婚姻質量,擇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寧缺毋濫是青年男女的共識”[16],“看感覺”“人品特別重要”“三觀契合”“性格要好”“有責任感”“脾氣好”“會疼人”也成為青年群體擇偶的普遍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諸如“矮窮矬”“提款機”“有房有車”“富二代”“拆二代”等話語的背后,折射出青年群體的現實考慮,從而不自覺地給婚戀選擇對象貼上了“物化”“商品化”的標簽,導致“他們的擇偶標準表現為‘條件’和‘真愛’之間的兩難”[17]。

第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確立,保障了我國青年婚戀話語總體上健康、自由,但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社會階層、利益藩籬的固化,青年群體上升渠道的不暢,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我國青年婚戀話語存在“投機化”“隨意化”等不良風氣。也就是說,青年群體總體上雖然會對婚戀對象的經濟實力進行一定的衡量,但經濟條件不會成為決定婚戀實踐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正如“可以一起奮斗”“只要勤奮點就餓不死”等樂觀話語,也成為絕大多數經濟實力一般的青年群體的共識,“當代青年對于未來婚姻普遍呈現樂觀心態,認為通過雙方努力,能夠獲得幸福的婚姻生活。大部分青年表示希望自己能夠找到喜歡的另一半,因為愛情而結婚”[18],青年群體在選擇婚戀對象時也擁有了更多自主權。但是,諸如“找阿姨”“吃軟飯”“包養”等話語后面,反映的是仍舊有部分青年因面對生活工作的無力,只能寄希望于尋找經濟實力優于自身的婚戀對象,改善經濟狀況和改變社會階層。同時,這種希望通過婚戀來實現經濟攀附和改善的現實需求,也使得條件優越的青年群體難以理性地看到婚戀的本質所在,助長了其“游戲人間”的錯誤心理,婚戀在其眼中變得隨意化、快餐化,“海王”“海后”“養魚”“閃婚閃離”等婚戀話語也就應運而生。

第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保障了我國青年婚戀話語總體上理性、公平,但這一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青年婚戀話語存在“對立化”“滯后化”等潛在矛盾。也就是說,青年群體在選擇婚戀對象時,城鄉之差、地域之分、工作之別等因素不再成為其選擇婚戀對象的唯一參考指標,“人”本身更多地成為青年群體選擇婚戀對象的核心要素,這也促使“跨省婚姻”“年下戀”“姐弟戀”等話語的產生。曾聞名全國的上海人民廣場相親角對外地戶口嗤之以鼻,“門當戶對”背后表露出對婚戀對象家庭背景的整體考量等,都折射出“青年婚戀市場中的個體階層屬性、家庭背景、地域分化、城鄉分異已經成為婚姻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和要素”[19],對于在婚戀領域實現馬克思所說的婚姻“除了相互的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20]的理想目標,仍舊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二)積極推進新時代青年婚戀話語的建構

引領青年使用正確的婚戀話語是新時代塑造、培育青年群體正向婚戀觀的重要方式。面對當代青年婚戀實踐中的種種矛盾與困境,加強對青年婚戀話語的批判和引導,既要給其充分自由且健康的良好生長環境,也不能任其肆意生長,而應在充分尊重其生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循序善誘,有方法、有步驟地推動新時代青年婚戀話語建構。

第一,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營造良好的話語生態?!耙庾R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方能保障青年群體婚戀實踐具有健康的社會環境,保證青年婚戀話語的建構具有良好的話語生態,從而不脫離正軌、偏離正道。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轉型,青年群體作為最具活力、創新力的群體,其思想觀念正處于發展、定型的重要時期,而身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當代中國青年,“他們的成長,伴隨著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也伴隨著全球化帶來的歐風美雨”[22],這有助于推動青年群體以更加寬廣的視野、豐富的信息素養促進自身價值觀的發展,彰顯自身個性,促進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時,也更容易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侵蝕,從而形成錯誤的婚戀價值觀念??v觀當代青年婚戀話語生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西方資本化的價值取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波助瀾作用。因此,只有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價值取向多元化發展的社會趨勢,加強對青年群體的婚戀教育,從而破解錯誤社會思潮的侵蝕與危害,為青年婚戀話語的建構、發展提供一個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

第二,弘揚正確的婚戀本質,打造婚戀話語文明、健康、理性的合理內核。青年的婚戀話語是其婚戀觀內核的直接展現,有利于青年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婚戀話語的建構,前提是文明、健康、理性的合理內核的存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愛情存在的唯一基礎,只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慕,逃離了資本統攝和異化泥潭的自由、自覺,具有人的一切完整特性的人的存在是愛情存在的前提,相互傾慕作為“人”的彼此是愛情存在的唯一基礎??梢?,在恩格斯看來,愛情就是基于人、為了人的一種獨特社會關系,這也為當代青年婚戀話語合理內核的打造和穩固指明了重要的前提性原則。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當事人雙方對待婚姻應該秉持著自由、理性和謹慎的態度,婚戀的雙方當事人也要學會抑制更換新的愛情的本性,保持對愛情、婚姻的忠誠,對待離婚或結束一段戀愛關系都秉持謹慎的態度,從而避免使自身和別人都陷于無止境的悲劇沖突之中。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婚姻關系提出了16個字的建設方針,即“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婚姻關系確立了思想政治、情感內涵、理想道德以及建設方針,應當成為青年婚戀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加強對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倫理思想的宣傳和弘揚,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婚姻家庭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打造和穩固婚戀話語建構的合理內核。

第三,重視、了解和掌握青年群體婚戀話語表達的重要特征,采取恰當的話語表達形式加以引導。話語方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交流的實質性成效,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就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盵23]青年婚戀話語的建構,歸根結底是要面向青年群體,使其理解、認同,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就決定了青年婚戀話語的建構必須注重青年群體特有的屬性,抓住其所具有的隱喻性、戲謔性、凝練性等重要特征,從而采取恰當的話語表達方式,創造出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爭相傳播的話語,才能真正達到引導青年、培育青年的目的。

猜你喜歡
婚戀觀婚戀話語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愛在“七夕”正當時——當代職場青年婚戀觀察
95后大學生婚戀觀的現狀及探析
論歐陽子小說中的婚戀觀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分析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婚戀觀轉變與基層行政——以1953年北京貫徹婚姻法運動月為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