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志愿服務熱點可視化研究
--以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為樣本

2024-01-11 12:50唐頌歌
廣東青年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發文志愿志愿者

唐頌歌

(東北師范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4)

青年志愿者是志愿服務的先鋒力量,志愿服務是培育青年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支持和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服務組織,壯大志愿者隊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務平臺,健全志愿服務體系”[1]。支持與發展志愿服務已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發展階段的重要事項?!缎聲r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14-35歲的注冊志愿者已超過9 000萬人。[2]青年志愿者人數達到新高,青年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從國家發展規劃和志愿服務現實樣態出發,學者們愈發聚焦青年志愿服務領域,探求青年之于志愿服務、志愿服務之于青年,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運用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SATI)與社會網絡分析和可視化工具(VOSviewer),對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1994年)以來學者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上發表的青年志愿服務研究論文進行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通過繪制歷年發文數量統計圖、刊物發表相關文獻數量統計表、相對高產研究機構統計表、發文量較多的核心作者排名表與高產作者合作網絡圖、高頻關鍵詞排序表與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探索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總體概況與研究熱點,以期為推進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提供有效參考。

一、研究方案

運用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工具可以處理文獻題錄數據,實現題錄格式轉換、字段信息抽取、詞條頻次統計和知識矩陣構建四大功能,以輔助完成海量文獻信息的定量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從而挖掘研究領域結構的內部聯系與特征。[3]本文以青年志愿服務為主題,從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中采集文獻。為保證文獻學術性強、研究主題聚焦,本文將來源類別限定為“全部期刊”,將“青年志愿服務”或“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主題詞,檢索1994-2022年之間發表的相關文獻,共獲得3 761篇文獻。

在具體操作上,本文將3 761篇文獻以EndNote格式導出,將關鍵詞、作者、機構等信息輸入SATI,發現共有4 933名作者、4 677個關鍵詞、1 038個文獻來源、2 670個機構。利用SATI的字段信息抽取與詞條頻次統計功能,實現年份、地址、來源和作者等字段的抽取和頻次統計,從年份、作者、發文機構、發表期刊這四類文獻外部特征對所采集樣本進行聚類分析。此外,還通過合并同類高頻關鍵詞優化矩陣,再輔以VOSviewer等工具生成高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圖。

二、數據分析

本文從文獻的外部特征與內容特征分析數據。其中,文獻的外部特征一般指發文量、作者、作者單位、刊發年份、刊載刊物等信息,文獻的內容特征則指具體研究內容,主要依托關鍵詞的聚類分析與社會網絡分析揭示該領域的主題構成和熱點趨勢變化[4]。

(一)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發文量分析

發文量是判定研究領域熱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探究年度發文量的變化,可以直接獲得某一研究領域在不同時間段內的熱度,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測出該領域的研究趨勢。由于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具備鮮明的實踐性和社會性,發布相關政策文件與條例、完善系列配套支持措施以及政府與社區開展宣傳活動等行為都會成為影響該研究發文量的重要因素。將3 671篇文獻導入SATI中對“年份”進行抽取和頻次統計后,把結果輸入excel中獲得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發文量的折線圖(見圖1)。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發文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達到峰值。

圖1 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歷年發文數量(篇)

學界對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歷程有兩種劃分方式。一類是依據黨的百年歷程劃分青年志愿服務發展時段,分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時段中青年志愿服務的主要體現與特征。另一類是以改革開放為起點研究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歷程。如譚建光在《中國志愿服務:從青年到社會--改革開放40年青年志愿服務的價值分析》一文中把青年志愿服務劃分為五個階段:團員青年率先探索學雷鋒志愿服務新形式(1978-1987年)、共青團推動青年志愿者行動蓬勃興起(1988-1997年)、青年推動志愿服務形式靈活多樣(1998-2007年)、青年推動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創新(2008-2017年)、青年推動新時代志愿服務制度建設(2018年-)。[5]嚴惠敏與陳鴻佳在《改革開放40年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發展與啟示》一文中將志愿服務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萌芽孕育階段(1978-1986年)、探索發展階段(1987-1993年)、機制創建階段(1994-2000年)、整合優化階段(2001-2007年)與全面發展階段(2008-2017年)。[6]基于文獻發文數量統計圖、學界現有的劃分階段和重大事件節點,本文擬將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歷程分為三個階段:醞釀起步階段(1994-2007年)、迅猛發展階段(2008-2017年)、穩步前行階段(2018年-)。

第一階段:醞釀起步階段(1994-2007年)。這一階段屬于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起步階段,研究成果較少,研究內容較為零散,多為志愿服務的典型案例與個案研究,但發文量整體處于上升趨勢。20世紀90年代后,青年志愿服務蓬勃興起,國家也適時成立相關組織、開展相關試點、出臺相關政策、實施相關制度,加強志愿服務管理,為青年志愿者提供機會與保障。1994年,共青團中央成立青年志愿者協會。1996年9月,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開始試點,這是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第一個長期項目。1999年,《廣東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公布開創了青年志愿者行動立法的先河。2001年,我國開始實施志愿者招募注冊制度。一些部門、機構和研究單位開始關注青年志愿服務,著眼于青年志愿服務的典型案例。例如,在團廣州市委、市教育局支持下開設的全國第一條“手拉手”志愿服務熱線,北京大柵欄地區商業服務業單位團支部、街道團委、街道辦公室聯合組織的“綜合包戶”學雷鋒志愿活動,天津朝陽里社區創設的第一個“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等。這一階段的研究略有涉及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模式、機制建設、載體途徑、立法保障與意義作用等問題,但由于青年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尚少,研究者囿于具體案例,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歸納。

第二階段:迅猛發展階段(2008-2017年)。這一階段的成果最為豐富,占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發文總量的70%。2014年發文量為46篇,達到峰值。一系列世界性活動成功舉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青年志愿服務的迅猛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10萬名大學生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達1 600萬小時。數萬名青年志愿者踴躍參與第41屆世界博覽會、第16屆亞洲運動會與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志愿服務也逐漸成為青年的熱詞,成為青年融入社會的橋梁與紐帶。國家相應出臺一系列有關志愿服務的法規條例,尤其是與青年志愿服務相關的法規條例,也極大地促進了志愿服務的規范化與法制化?;趪椰F實需要和志愿服務事業發展需求,這一階段的研究豐富多樣、重在創新。具體而言,學者一方面繼續深入探究青年志愿服務的現狀與對策、長效機制、載體途徑與作用意義等問題,旨在推動青年志愿服務事業的規范化、專業化與常態化,另一方面則深入探討志愿服務對青年道德教育與價值觀培育的作用價值,旨在挖掘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此外,學者還從比較的視角出發,探究國外開展青年志愿服務的方法途徑及其對我國青年志愿服務的啟示借鑒。

第三階段:穩步前行階段(2018年-)。這一階段的發文量高于第一階段,但明顯少于第二階段??傮w而言,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發文量仍處于上升趨勢。這一階段的文章呈現出研究問題更深入、研究切口更小、研究角度更新穎的特征。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給青年志愿服務帶來了新的挑戰。經團中央批準,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發布《關于青年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開展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的工作指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積極作用。許多學者論述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務應如何做到創新發展等問題,以更好地回應現實訴求、解決現實困境。

(二)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期刊分布

運用SATI工具對文獻數據來源字段進行抽取和頻次統計,發現有484種學術期刊,共計刊發了2 348篇關于青年志愿服務的文章,約占樣本總數的64%。其中刊文量在5篇以上的有166種,刊文量在20篇以上的有26種(見表1)。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多體現在“高等教育”“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中國共產黨”“政黨及群眾組織”等研究中??牧枯^為突出的期刊有《中國共青團》(216篇)、《廣東青年研究》(原《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61篇)、《才智》(61篇)、《學理論》(47篇)、《中國青年研究》(46篇)。

表1 期刊刊發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文獻數量(刊文量大于20篇)統計

刊文量在20篇及以上的刊物中,屬于“CSSCI來源期刊&擴展期刊”與“北大核心”的有5種,分別為《中國青年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青年探索》《當代青年研究》《教育與職業》,共計刊發180篇相關文章。普通期刊共有22種,刊文量較為突出的有《中國共青團》《廣東青年研究》《才智》,這三本期刊共計刊發338篇相關文章??梢?,核心期刊在刊文數量和刊物數量上并不占優勢。了解、關注、把握普通期刊中涉及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學術文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三)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文獻發表機構分布情況

本文將數據導入excel表格中,根據一級單位統計文獻發表機構,將排名前26位(機構總數的前1%)的定義為相對高產的研究機構,包括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廣東省團校)、北京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見表2)。當前青年志愿服務文獻發表機構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的研究機構發文數量較高且分布較為集中,如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廣東省團校)(36篇)、華南師范大學(21篇)、上海大學(18篇)。北京地區的研究機構發文數量也相對較高且分布較為集中,如北京師范大學(26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19篇)、北京大學(14篇)。就二級機構而言,廣東青年職業學院發文量較高的二級科研單位為志愿服務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發文量較高的二級科研單位為社會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各二級科研單位的發文量較為平均。

表2 相對高產研究機構統計表

(四)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核心作者分布情況

對在特定研究領域有重大影響及豐富科研成果的作者進行分析,將有利于了解該領域科研活動的發展進程。[7]依據發表數量可以認定核心作者。按照普賴斯定律[Nmin=0.749(Nmax)]1/2,發表論文數量在Nmin篇以上的作者可視為核心作者。本文的有效文獻為3 671篇,共有4 933名作者,人均發文量為0.74篇,發文量最高為37篇。由此可知,核心作者的發文量最低值為Nmin=0.749(37)1/2篇,即論文發表數量在4.55以上的作者可視為核心作者。青年志愿服務研究領域共有15位核心作者,其中有一位核心作者的發文量約6倍于基本標準,遠超于其他核心作者(見表3)。這表明該領域已初步形成一支研究能力較強且較穩定的學術隊伍。該領域絕大部分研究者的高質量論文僅有1篇,這說明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尚有較大的空間。VOSviewer工具導出的作者共現圖譜顯示,大部分核心作者之間沒有開展合作,少數有兩兩對應的合作關系,如余逸群與梁綠琦、卓高生與陳瑞洋(見圖2)??傮w而言,該領域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合作關系網絡中心。這說明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尚未出現相對穩定的合作團隊。鼓勵作者開展跨地區、跨機構、跨學科的合作并形成相對穩定且開放的合作關系,有助于加強學術資源共享,促進學術創新與發展。

表3 發文數量較多的核心作者排名

圖2 高產作者合作網絡圖

(五)關鍵詞頻次分析與聚類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關鍵詞頻次分析與聚類分析兩種方法把握青年志愿服務的研究熱點和重點,回答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旨在解決的核心內容有哪些、研究主題的構成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為研判該領域研究熱點的發展趨勢與未來方向提供思路。一方面,利用SATI工具抽取和統計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文獻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通過人工篩選確定具有實際意義的關鍵詞;另一方面,將高頻關鍵詞導入VOSviewer中進行社會網絡分析,進一步挖掘熱點主題的價值。

第一,高頻關鍵詞頻次分析。關鍵詞是對文章主要研究內容的提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對研究內容的認知。統計出現頻率高的關鍵詞,可以直觀地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運用SATI對關鍵詞進行字段抽取與頻次排序,發現樣本文獻共出現4 677個關鍵詞,總頻次為14 803,平均每篇出現3.93個關鍵詞,其中有3 030個關鍵詞的出現頻次為1。在此基礎上,本文以關鍵詞的出現頻次為基準,將前46個關鍵詞(關鍵詞總數中的前1%)限定為高頻關鍵詞,并對上述高頻關鍵詞進行人工處理。首先,刪除修飾限定“青年志愿服務”研究范圍與對象的關鍵詞,如“志愿服務”“大學生”“大學生志愿服務”“志愿者”“青年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活動”“青年志愿者”“青年”等;其次,采用語義分析法進行二次篩選,通過人工抽取出可以清晰反映這一領域的研究內容與方向、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關鍵詞;最后,將高頻關鍵詞中的同義詞歸納合并,名稱選用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見表4)。

表4 高頻關鍵詞排序表

第二,高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分析。通過社會網絡分析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可以確定主題詞在該領域研究中的核心程度。共現圖譜中的節點越大,代表其出現頻率越大,節點間的連線與箭頭說明關鍵詞之間具有關聯,箭頭越多,說明共現次數越大。本文通過VOSviewer繪制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熱點高頻關鍵詞的共現圖譜(見圖3)。在共現圖譜中,大致有三種聚類,一是以“長效機制、思想政治教育、志愿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高頻關鍵詞為核心的聚類,二是以“共青團、志愿服務工作”等高頻關鍵詞為核心的聚類,三是以“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高頻關鍵詞為核心的聚類。

圖3 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

三、議題設置

議題是人們思想表達的聚焦點,體現了議題設置主體對某一問題的集中思考。[8]“任何現實的已說出的話語或者有意寫就的詞語而不是在詞典中沉睡的詞匯,都是說話者作者、聽眾讀者和被議論者或者事件主角這三者相互作用的表現和產物?!盵9]人們通過設置議題體現其關于某一問題的系統看法與見解。剖析青年志愿服務現有研究在內容層面的議題設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系統地把握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關鍵主題與內容要素,更好地探究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未來指向,即如何向縱深發展、如何落于實踐、如何扎根需求?;谏鲜龅木垲惙治雠c文本研究,本文將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主要議題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關于志愿精神與青年成長和社會發展的研究,主要包含志愿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發展等內容。有研究以“西部計劃志愿精神內涵”為主題,闡明“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核心性質,論述志愿經歷于青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成長資源。[10]有研究通過分析不同歷史時期青年“四最”元素的發展變化,論述20世紀50年代、60年代青年“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的“四最精神”,概括歸納21世紀初期青年“志愿最崇高、志愿最時尚、志愿最貼心、志愿最廣闊”的“四最志愿”,從志愿服務窺見中國青年的發展軌跡。[11]有研究旨在探究志愿服務與青年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雙重關系,論述志愿精神與青年精神世界的構筑、志愿服務與青年社會角色的塑造、青年成材與社會和諧發展對青年志愿服務的共同要求。[12]這些研究旨在挖掘志愿服務的精神內涵,論述青年參與志愿服務于青年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調動青年參與志愿服務的主動性與能動性,推動青年自身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

第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研究。以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為主題的研究,主要探討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功能、體系、機制、方法等內容。有研究著重探究新時代高校志愿服務實踐育人體系的建設路徑,指出志愿服務要融入高校思想引領工程、人才培養工程、實踐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成長成才工程、網絡育人工程。[13]有研究從“六個下功夫”的視域出發,說明要從政治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三方面強化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機制,從而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14]有研究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履行社會責任、強化責任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等八個維度對東南大學學生的志愿服務現狀進行調查,指出要從“發揮組織優勢,實現長效發展;拓展志愿項目,鍛煉專業技能;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創新能力”三方面進一步完善高校志愿服務育人機制、推進多元化實踐育人體系建設。[15]這部分研究旨在探究如何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功能,深挖高校等主體如何推進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體系機制建設,從而促使青年自覺接受、深度認可、踴躍參與志愿服務,并從中提升能力本領、形成正確觀念,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第三,關于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化與常態化的研究,以志愿服務工作為核心,包含志愿服務體系、青年志愿者行動、常態化、長效機制等內容。有研究以“后亞運時期志愿服務的常態化、制度化和本土化”為題,從“培育公民志愿服務精神、常態化吸收志愿者隊伍、拓展與創新日常志愿服務的內容”三方面分析志愿服務的常態化。[16]有研究嘗試以創新創業思維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常態化,提出“從價值引領中明確志愿服務理念、從環境開放中營造志愿服務氛圍、從思維交流互動中提高志愿服務水平、從創新創業實踐中構建志愿服務平臺”,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由自發走向自覺。[17]有研究指出,要在遵循社會邏輯、技能邏輯與治理邏輯的基礎上,推進青年志愿服務的專業化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應對常態化社會風險提供社會支撐。[18]這部分研究立足志愿服務活動與工作實踐,解決志愿服務在開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以期推進志愿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類議題設置不是彼此分割、獨立的,有部分會重合與交叉。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需要對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不斷開展新探索,同時為有序高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也需要對志愿服務進行相關學理分析??偠灾?,青年志愿服務研究體現了“實踐--理論--實踐”的邏輯進路,主要從“服務實踐需求”與“解決學理瓶頸”兩個方面開展分析。

四、討論與結論

第一,通過對1994-2022年發文量的統計可以看出,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略有波動,但是總體仍呈上升趨勢,目前處于穩步前行的狀態。志愿服務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性,從歷年發文量和重要事件節點來看,青年志愿服務發展已經度過了醞釀起步階段(1994-2007年)和迅猛發展階段(2008-2017年),目前邁向了穩步前行階段(2018年-),這一階段的研究旨在從更深更細的角度探究如何以青年志愿服務的創新發展推動青年志愿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第二,從期刊分布、研究機構和核心作者的統計情況來看,相較于核心期刊而言,普通期刊在青年志愿服務領域的研究更為全面、豐富,部分普通期刊甚至將“志愿服務”作為獨有專欄和重要研究問題。這一發現為學者研究青年志愿服務提供了重要線索,即在把握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現狀與熱點時,僅以“核心期刊”與“非核心期刊”作為是否具備參考價值的劃分標準顯得過于刻板、偏頗,需從實際情況出發,關注研究基礎深厚、研究特色鮮明的期刊與文章。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機構已經初具規模,這一領域有較為突出的研究機構和核心作者,作者間具有一定的合作關系。但這種合作只局限于部分研究機構和作者,并且這種合作具有較強的地域屬性和學科屬性,若要形成穩定的跨區域高產研究機構群和具有規模的作者合作網絡,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三,從關鍵詞的高頻排序可以看出,青年志愿服務研究一方面側重于志愿服務對青年價值觀的引導,如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愿精神等;另一方面注重志愿服務工作和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青年志愿者行動、長效機制、志愿服務工作等。這兩方面是彼此關聯、密不可分的,這也說明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大多指向如何引導青年從志愿服務實踐中增強學識才干、樹立正確價值觀,在實現自我價值、促進自身成長的同時,樂于助人、奉獻社會。

第四,從高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分析可以看出,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聚類中心和研究指向,但聚類中心和研究指向并不豐富。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研究熱點。一是從當前的聚類中心產生新的熱點。比如,借鑒相關育人理論與方式培育志愿精神,或是立足志愿服務實際工作中的經驗與不足,提出改進青年志愿服務的方法途徑。二是因時勢變化而衍生出新的聚類中心和研究指向。比如,在新形勢下青年志愿服務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第五,從議程設置的內容層面來看,青年志愿服務議題主要由志愿服務培育主體(大多數是教育者)提出和設置,旨在引導人們集中探討青年志愿服務的熱點和發展趨勢等話題。當前,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為青年自身成長、志愿服務實踐育人與志愿服務工作?!扒嗄曜陨沓砷L”是青年志愿服務議題設置的前提與出發點,能否達到“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功效是青年志愿服務議題設置的關鍵與核心,而“志愿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常態落實則是青年志愿服務議題設置的有效保障。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對青年思想觀念、精神意志、道德規范的正確引領,是青年志愿服務議題設置的直接目的,推動青年志愿服務的有效運行和深入開展是青年志愿服務議題設置的最終目標。

鑒于上述分析與總結,未來青年志愿服務研究可以朝著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促進青年志愿服務由專門化向立體化發展。向立體化發展轉變是指在專門化發展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擴大志愿服務的范圍、形式、場域,跳出目前青年志愿服務的固有模式。就其本身而言,志愿服務是一種不限時間地點、人員參與廣泛、形式載體多元的實踐活動。青年志愿服務的立體化主要體現在橫向與縱向的協同聯動。在橫向上,學校、家庭、政府、社會等主體應加強對青年志愿服務的重視與幫助,完善青年志愿者個人權益保護的政策文件,健全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工作機制與體系,推動學校開展志愿服務常識教育與技能培訓,促進父母等親人對青年參與志愿服務的理解與支持。同時學校、家庭、政府、社會之間應加強溝通與協調。在縱向上,志愿服務體系包括不同層級,各個層級間需要加強溝通聯動,激發推動青年志愿服務有效運行的內生動力。

第二,注重青年志愿者的多樣性,增強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功能效果。青年志愿者普遍具有身體素質好、服務熱情高、參與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強、適應速度快等優勢。在面對青年志愿者群體時,要依據青年志愿者的個體特征改變和調整育人的方式,這既能夠有效發揮青年志愿者的專業特長與服務優勢,又能夠推動青年志愿者更好地通過志愿服務途徑達到育己效果。青年志愿者在身體素質、思想狀態、心理活動等方面均存在差異,要因人而異安排志愿服務工作,依據青年志愿者的個人素質、偏好與優勢等特征,安排其可以勝任并能從中受到教育的工作。

第三,拓展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范圍。青年志愿服務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呈現出逐步擴展的趨勢。青年志愿服務可以借鑒其他學科的高水平理論成果與學術資源,打破學科壁壘,完善學科網絡。如借鑒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等學科的思維模式與理論模型,進一步挖掘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創新點與生長點,提升青年志愿服務研究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猜你喜歡
發文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該何去何從?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