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技術在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創新設計研究

2024-01-12 02:34董松橋
湖南包裝 2023年6期
關鍵詞:曲靖線下文物

董松橋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設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99)

新媒體的應用已經成為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新趨勢,但是曲靖爨文化博物館還停留在建館之初的面貌,未能融入數字化時代,存在新媒體運用程度非常低、新媒體技術單一、傳播力度不夠、博物館占地面積小、文物少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爨文化博物館的發展,也影響爨文化的傳播。

1 新形勢下曲靖爨文化博物館存在的問題

1.1 新媒體運用程度非常低

2022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以視頻聯線的方式在國家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館舉行。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策劃推出3 000余個線上展覽、1萬余場線上教育活動,網絡總瀏覽量超過41億人次,特別是數字博物館的參觀人次也非常高,已經成為博物館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經過調查,許多與碑林相關的博物館都已融入數字時代,通過新媒體技術傳播文物資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西安碑林博物館建設數字碑林博物館,開設了書法江湖碑林故事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推出“文物也脫單 國寶組CP活動”線上教育課程,同時還開設了“斗柄回寅春歸大地——傳統節氣微課堂”,取得非常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果。但是曲靖爨文化博物館還沒有融入博物館的數字時代,無法滿足人們對博物館數字化升級的期盼,也沒有起到廣泛傳播爨文化、提升曲靖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作用。

1.2 運用新媒體技術單一

新媒體技術在曲靖市的14家文物單位中使用情況分析表明,曲靖市博物館、宣威市博物館在新媒體技術運用領域做得較好,有博物館網站、公眾號、網上展廳等新媒體技術運用形態,其他文物單位沒有專門的網站、公眾號,即使有公眾號也未及時更新,新媒體技術運用程度較低。其中曲靖爨文化博物、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等文物單位也沒有專門的網站、公眾號,沒有建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在爨文化博物館運用新媒體技術單一,無法讓觀眾全面、深刻地感受爨文化的魅力。

1.3 新媒體傳播力度不夠

曲靖市現有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是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單位在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曲靖市,由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所產生的爨文化已經成為曲靖一張亮麗的名片。研究爨寶子碑、爨龍顏碑而形成的爨體書法已經是曲靖的一項重要的非遺項目,爨體字庫已經上線。但是普通大眾對曲靖爨文化博物館的文物知之甚少,只是研究爨文化的專業人員通過其他傳統媒介的方式去認識、了解它,新媒體上對曲靖爨文化博物館介紹比較少,而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了解信息、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新媒體傳播爨文化的力度不夠深、不夠廣。

1.4 博物館的占地面積較小,陳列的文物不多

由于歷史的原因,因兩塊碑均屬國務院1961年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在曲靖一中校園內劃定1 300m2土地作為保護區,也是全國唯一的只有兩件展品的博物館。如此導致爨文化博物館的占地面積小、陳列的文物少、供觀眾參觀的時間短,不能給觀眾帶來深刻的參觀體驗。

2 爨文化博物館資源挖掘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種技術手段,開發適合新媒體傳播的文物資源,挖掘爨文化的旅游潛力,研究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創新設計的途徑,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爨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曲靖爨文化的影響力更大、更廣。

2.1 開發適合新媒體傳播的爨文化博物館資源

根據人民網開設的《新媒體發展與輿情危機應對》慕課所介紹,新媒體具有5大特點,第一新媒體建立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基礎之上;第二新媒體在信息的呈現方式上是多媒體;第三新媒體即時性和共享性打破時空界限,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的特征;第四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媒介麥克風向大眾轉移,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甚至自身成為媒介;第五新媒體的邊界不斷變化,呈現出媒介融合的趨勢[1]。結合曲靖爨文化博物館的實際,要開發適合新媒體傳播的爨文化博物館文物資源,可從4個方面進行:①結合曲靖爨文化博物館的現狀,可以開發博物館現有文物資源;②挖掘與爨文化相關的文化資源;③開發曲靖地區與爨文化相關的旅游資源;④研究開發爨文化文物、文化、旅游融合資源。

2.2 挖掘適應新媒體傳播的爨文化旅游潛力

曲靖爨文化博物館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爨碑記錄了中國文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也記錄了中華民族由北向東、向東南遷徙的軌跡,同時爨碑是研究南北朝時期云南史和滇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歷史、少數民族和漢族融合、文化藝術交流融合的珍貴實物史料,是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史上的珍奇瑰寶。也是人們研究爨氏統治云南時期該地區的經濟關系、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文學藝術以及民族民俗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文物資源。

目前爨文化已經成為曲靖市又一旅游名片,是文化傳播的窗口,也是研究中國書法的重要之處,特別是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魅力中國》欄目,曲靖與張掖的比賽對決中,500年的繁華給曲靖留下了兩件國寶級文物,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這兩塊碑像“蘭亭序”一樣,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神圣地位,被康有為先生譽為“南碑瑰寶”“神品第一”。

3 新媒體在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運用的途徑

新媒體主要是指以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基礎、向用戶提供內容資訊、音頻、視頻、連接游戲、數據服務以及在線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娛樂服務的新興媒體。它有兩個最核心的改變:一是由傳統媒介變成了基于互聯網的新媒介;二是傳播者由權威媒介組織和媒介機構變成所有人[2]。結合曲靖爨文化博物館的實際,新媒體在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運用的途徑有如下3條:①運用多種技術手段,讓參觀者可以在線觀看爨文化博物館;②綜合多種網絡平臺優勢,實現參觀者與爨文化博物館中的文物互動;③多措并舉,實現線上數字博物館與線下智慧博物館融會貫通。

3.1 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強化在線體驗感

(1)通過3D掃描技術把博物館中現有的實體展品轉化為數字資源,上傳到網上平臺,實現參觀者網上觀展覽的目的。例如可以通過三維數字技術把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上傳到網上,實現石碑的放大、縮小、旋轉等功能,同時也可以用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帶上VR眼睛,使觀者在虛擬現實的環境沉浸式參觀展品。目前很多博物館都能實現這些功能,例如,西安碑林博物館、桂海碑林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等。

(2) 挖掘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文字內容,通過動漫的方式再現碑文中的歷史場景。爨寶子碑記錄了爨寶子以及爨氏家族在爨地統治時期的豐功偉績,通過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當時的歷史場景與歷史故事,讓參觀者有更深的認識。例如,由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制作的云南歷史名人動漫《穿越云南三千年——云小志漫游記》(第二季):爨寶子與爨龍顏是在學習強國中展播的視頻。通過十多分鐘的動漫展示了爨寶子碑被發現的過程,介紹了爨寶子在爨鄉福地的統治政策以及取得的歷史功績。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也可以通過動漫的方式再現這些石碑中描述的場景。

(3)打造爨碑文字的關聯故事,打造爨文化問題互動交流平臺,定期錄制主題視頻,逐步向人們介紹爨體、爨氏歷史,也可以結合曲靖的其他文物,開展文物尋寶互動活動,讓庫中的文物逐步展示在大眾的視野之中。例如,串講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的譯文,也可以串講爨碑的碑名、志、銘、署名等部分,將這些資源發布到新媒體中,如微信公眾平臺、爨文化博物館官網,讓大家更加近距離接觸到爨文化的歷史。

(4)通過機器人技術實現線下智慧博物館與線上數字博物館中的展品相互融合,觀眾一邊可以在網上參觀數字博物館中的展品,一邊讓機器人展示線下的展品,實現線上和線下的高度融合,提升參觀者的觀展興趣[3]。

3.2 綜合多平臺優勢,實現線上互動

(1)通過對爨碑文字的延伸設計,從普通文字到爨碑文字的關聯,指導參觀者在線或線下撰寫爨碑上的文字,以此衍生爨碑文字的影響力。例如,讓觀眾體驗兩種書寫方式,其一在線下用鋼筆或毛筆撰寫“龍”的拓片字、繁體字、簡化字;其二在線上采用鼠標或觸摸屏手寫“龍”字的拓片字、繁體字、簡化字,便于對爨碑字體的深刻認識,同時也能吸引大家關注爨體字撰寫不易,加深觀眾的體驗感。

(2) 爨碑的文字與現代文字結合,開展成語接龍的活動,實現線上與線下互動。用現代漢字制作成語接龍的游戲,再用爨體中的拓片體、繁體字、簡化字顯示,打破傳統成語接龍單一性,增加回答的難度,提高參與者的興趣,以此吸引更多人喜歡這個游戲。因為爨碑中的異體字總數達25%,攢寶子碑中有異體字80多個,爨龍顏碑中有180余個異體字,兩碑異體字達260之多,也可以通過此種途徑讓參觀者了解爨碑背后的歷史,研究者研究爨碑中的繁體字、拓片字、簡化字的規律,如圖1—2中所示的部分字,其他文字都收錄在陳大獻編寫的《云南爨文化概說》一書中,讓大家識讀,這也為設計成語接龍時提供了基礎資源。

圖1 爨龍顏碑拓片字[4]236-239。

圖2 爨碑子碑拓片字[4]289-294。

(3) 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展示爨氏時期的虛擬生產、生活設施,讓參觀者戴上VR眼鏡參與到虛擬生產的環境中,模仿其中的生產生活方式,并以爨寶子和爨龍顏為主要的人物的爨氏主題虛擬展示場景。讓更多的觀眾去體驗爨寶子和爨龍顏生活樂趣,回憶那段曲折的歷史,感受那段歷史的輝煌與衰落。

3.3 多措并舉,實現線上與線下融會貫通

(1)可以與爨文化中涉及到的曲靖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合,非遺項目本身是傳統社會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生活土壤[5]。曲靖地區的人民在爨鄉福地這個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很多非遺項目,延續至今。例如由爨碑衍生的爨體書法,由爨鄉人民融合中國民間傳統曲牌和宗教祭祀音樂為一體的爨鄉古樂等非遺項目。將爨學、爨體、爨氏、爨人、爨樂、爨居進行深度提煉,將爨文化打造成可體驗、可互動、可娛樂的旅游產品、文學作品、文創產品,營造豐富獨特的人文價值空間,拓展爨文化的影響面。

曲靖有2項國家非遺項目“斑銅制作技藝”、宣威火腿制作技藝,28項省級非遺項目, 44項市級非遺項目,還有縣級鄉級非遺項目多項,截至2021年12月,曲靖市的各級各類非遺項目達到202項,這些非遺技藝都為建設、豐富爨文化數字博物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為下一步保護傳承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曲靖特色非遺項目“爨陶”“彝繡”“會澤斑銅”“爨體書法”“孟獲與諸葛亮的故事”“陸良戴氏枕骨療法”“羅平根雕制作技藝”項目都可以豐富爨文化數字博物館。

由于曲靖市還沒有供專門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場所,所以在爨文化數字博物館中建設一個用于虛擬展示這些非遺技藝的非遺展廳,分別展示傳統技藝、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民俗、傳統體育、傳統醫藥等內容。把部分非遺項目轉化為網絡項目,讓觀眾戴上VR眼鏡就可以在虛擬的環境下練習傳統美術、音樂、刺繡等非遺技藝,同時也可以在線下的爨文化博物館內建設供非遺傳承人展示技藝的場地,定期更換不同的非遺項目,與網絡同步,參觀者在不同時期參觀爨文化博物館,會有不同的娛樂體驗。

(2)請專業的制作團隊把爨寶子、爨龍顏的成長故事以及統治爨地的歷史故事制作成新媒體資源,再通過新媒體傳播出去,就能取得好的宣傳效果。比較成功的案例為周兵導演的12集紀錄片《故宮》,它從故宮的建筑藝術、使用功能、館藏文物、博物館發展歷程等幾個方面全方位展示故宮輝煌瑰麗、神秘滄桑的宮殿建筑,豐富多彩、經歷傳奇的珍貴文物。也有國外導演拍攝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系列,深受觀眾喜歡。這也是爨文化博物館走娛樂路線的基礎。

(3) 開發教育類娛樂游戲,寓教于樂,把爨文化知識融入到游戲之中,能增加參觀者的興趣。例如故宮博物院與網易合作開發《繪真·妙筆千山》;陜西歷史博物館與《夢幻西游》合作,開展以“國寶守護與筆畫修復”為主題的跨界活動;2008年故宮博物院與BIM合作推出線上游覽游戲《超時空的紫禁城》、2016年與騰訊開發手游《天天愛消除》。在國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游戲公司合作開發《和平精英》游戲;《凡爾賽1685》也是經典的博物館與游戲合作大案例。曲靖爨文化博物館也可以與網絡公司、游戲公司合作,利用三方的資源優勢,合作開發爨碑中所介紹的爨寶子和爨龍顏為主要人物角色的《南中爨氏尋蹤記》大型網絡教育類游戲,將游戲化思維融入博物館學習體驗的頂層設計,把博物館陳列、教育科普、爨文化知識以交流、互動、娛樂的形式呈現,再結合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加入,讓爨文化博物館的教育游戲效果更好,使之成為學生了解、學習曲靖歷史的又一有趣途徑。

4 運用新媒體技術打造曲靖爨文化博物館新的運行模式

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寬線上爨文化數字博物館資源,改進曲靖爨文化傳統博物館,逐漸形成“線上數字博物館+線下智慧博物館+地方資源互融共通”的博物館運行新模式,讓博物館中的文物活起來、“火”起來[6],使博物館逐漸成為地區之間文化交流的平臺、旅游的網紅之地、學生娛樂教育的樂土,為云南省旅游事業發展拓寬旅游覆蓋面。

(1) 以網站為基礎,拓寬線上宣傳新途徑

上面介紹了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創新設計中的主要途徑,但是需要一個載體來呈現這些展品,目前比較成型的方式有網站、APP、公眾號、微博、微信、直播等新媒體形態。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首先把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數字博物館的網站建設中,從網站的網頁端、移動端、管理端為起點,再結合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實際,分別設計博物館概況、爨文化博物館管理機構、藏品、展覽、研究、社會服務等6個欄目,實現觀眾從網上參觀曲靖爨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了解曲靖的文化。再以網站為基礎,開發爨文化數字博物館的APP、公眾號、微博、微信、直播等平臺內容,拓寬傳播的途徑。

(2)爨文化博物館向新媒體轉型升級的措施

為了實現“線上數字博物館+線下智慧博物館”的融合發展,向新媒體轉型升級,在建設線下博物館的時候,要為觀眾、媒體人、工作人員提供連接線上博物館和線下博物館的網絡端口,并為工作人員、設備存放、研究、創新團隊、新媒體技術運營人員提供設備用房和辦公用房,為持續更新博物館的信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虛擬現實技術是新媒體的主要形態,建設虛擬的爨文化數字博物館,虛擬數字博物館既不受場地的限制,又不受內容的限制。因此可以把爨文化相關的非遺項目建設在數字博物館之中。例如爨體書法、爨鄉音樂、爨鄉美術民間繪畫(沾益民間彩繪畫)、爨鄉服飾陸良馬甲、爨鄉傳統工藝斑銅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既能豐富爨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又能拓寬爨文化內涵與外延??蓪⒂^眾非常喜歡的非遺項目增加到以后曲靖爨文化博物館的改擴建設計方案之中。

提供線下爨文化互動和爨文化游戲體驗的配套設施。在爨文化博物館改擴建過程中,為線下爨文化互動體驗和爨文化游戲體驗提供場所、設備及專門的活動空間,配備設備操作規程和指導教師。也要為開發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游戲平臺,開發不同使用對象教育類游戲課程、知識讀本、游戲攻略與曲靖歷史結合的手冊,便于博物館知識的不斷更新。

總之,新形勢下博物館為應對各種問題,都在嘗試新觀念、新技術、新途徑,使博物館的展品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從數字1.0 時代到數字3.0 時代,新媒體為博物館APP沉浸式傳播、用戶沉浸式體驗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7]。本研究運用多種新技術開發適合新媒體傳播的文物資源,挖掘爨文化的旅游資源,采用多種途徑運用新媒體技術設計曲靖爨文化數字博物館,為傳統博物館向數字博物館轉型升級提供參考路徑,并運用新媒體技術,使觀眾通過新媒體手段既可以觀看博物館展品,也可以進行文字接龍的互動游戲,還可以參與到電影、網絡游戲等娛樂活動之中,讓傳統的爨文化博物館發展為可觀看、可互動、可游戲、可教育的沉浸式的3.0版數字博物館,實現線上數字博物館與線下智慧博物館融合發展。并逐步向“線上的數字博物館+線下智慧博物館+地方資源互融共通”的新模式邁進。

猜你喜歡
曲靖線下文物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學專業”介紹
文物的棲息之地
曲靖師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介紹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曲靖時代新裝
曲靖方言的語氣詞“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