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懷仁德,利濟乾坤”
——覃氏瑤醫第十四代傳承人覃建峰

2024-01-15 11:47覃建峰口述李卓玲趙毓馨延子惠王明昱孫菁悅沈彤彤整理
傳記文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大慶祖父醫院

覃建峰/口述 李卓玲 趙毓馨 延子惠 王明昱 孫菁悅 沈彤彤/整理

醫家傳承:取舍之間的學醫道路

我生于1985 年,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出生,兩歲左右隨家人到黑龍江,從小在大慶成長。從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目前就在北京扎根。盡管我是廣西人,但我的口音、性格和生活習慣,基本是東北人的模樣。

我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學醫的。盡管從小我就受到懸壺濟世的家風熏陶,但一開始并沒有從醫的想法。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運動員或者體育老師。在大慶念書的時候,我一直參加跑步訓練,能在大慶市排名前兩位。我喜歡運動的氛圍,當時和我的體育老師相處得很融洽,未來就想像他一樣,帶一批學生,能像自己的朋友、兄弟一樣。后來上大學參加運動會,去跟省里的大學生比了一次,才知道自己和高水平運動員差距有多大,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從此就打消了從事體育的想法。

我的家庭是相對傳統的,高考之后聽從父母的意見,按照他們規劃的道路報考了醫學院。我對瑤族醫學的理解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和明晰起來的。從小只聽家人說瑤醫養生,生病或者身體有恙都是吃中藥治理,但未曾明白其中要義。最初對瑤醫的淺顯認識是在我十幾歲長青春痘的時候,母親給我開了“最靈”的藥去解決內分泌失調問題,吃了藥很快就好了。也正是因為長期喝瑤藥、泡藥浴,大學的時候就算熬夜通宵,我的精氣神一直很好。我從小臉上都沒擦過護膚品一類,但是皮膚很好,這也要歸功于從小內服外用瑤藥的調理。

家傳對我行醫的經歷影響深遠,從小耳濡目染祖父、父親治病救人的事跡,發自內心敬佩如他們這樣無私的醫者。雖然家人都深諳瑤醫,從十幾歲就教我辨認藥材、傳授用藥知識、培養針灸技法等,但是由于當時瑤醫并未建立系統化的教育體系,我對醫藥的認知仍然相對分散和片面。后來,我進入大學醫學院學習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以后,才進行了更有針對性的練習和實踐。直到自己開始親身行醫治病,經歷難處,我方才明白家里長輩早年從廣西到黑龍江跋山涉水救人一命的赤誠之心,打心眼兒里敬佩他們。

覃氏瑤醫到我這里已經是第十四代了,之前每一代在歷史長河中都留下了相應的治療疾病的經方。比如我們現在治療紅斑狼瘡的方子,就是第三代的覃文才、覃文昌兄弟倆留下來的。我們治療新冠的方子是第五代留下的,此外留下來的還包括治療腫瘤的方子?,F在我們在治療上,雖然方子已經改變很多,但是基本原理還是沒有變。

瑤醫發展:從西南到東北的行醫歲月

當時在老家的時候,我祖父算是鄉村醫生。只是那時候還沒有職業醫生一說。后來為什么到了東北的大慶,是因為他治好了大慶油田一名總工程師的重癥,兩人由此結了緣,這就是一種醫緣。這位總工程師想邀請祖父去大慶開醫院,承諾會給祖父起執照,所有的經營和運營這塊都會來幫助。

當時大家對北方的共同認知就是北大荒,覺得第一是冷,第二是物資匱乏、人煙稀少。所以去之前,很多人就勸祖父,那個地方就別去了,又冷又不習慣,零下40 度左右的環境,人怎么能待得???然而那個總工程師前后三次提出誠摯邀請,祖父這才最終決定過去。

20 世紀80 年代還沒有移動電話,全都用的是固定電話,而且通信非常不方便。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在山里,在鄉下農村,很難溝通。在去大慶之前大家就約好時間,祖父、祖母和我父親三人準備好之后,就按照約定的時間直接到了當地,按照人家給的地址找到了總工程師的家。結果到了人家家里才知道,總工程師半個月前出車禍去世了,而且他家里人也聯系不上,那時候真的就是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

由于祖父他們從廣西出發時背著一些藥,就想著先把藥賣掉,然后就買返程票回去。為此就去擺地攤。結果當天,藥就被直接沒收了。那個時候沒有工商局,由派出所履行工商局的職責。人家說祖父沒有營業執照,屬于非法經營。這一沒收以后,祖父本身帶來的錢不夠,整個食宿等就很緊張,要回去又很困難,祖父急得病倒了,最難的時候兜里只剩下5 塊錢。最后,他們是被大慶市火車站旁邊一個旅店的老板給救了。

當地老百姓非常仗義,你要是真有困難了,都愿意幫助你。而且那個年代大家都很樸實,人家就說,你們就先在這住著,等有錢了再給,祖父他們后來才慢慢安置下來,才有機會得到派出所的幫助,拿到營業執照,把藥要回來并繼續擺攤。

此后,祖父在晚上出攤賣藥。第一天看病的時候就來了三個患者,是三位大娘,她們的年齡都偏大些。因為是在市場邊上擺攤,現在講就是“江湖游醫”,人家是很難相信的,每個人都只拿了一服藥,人家要先看一下療效。祖父當時本來也是生病剛好,一看生意很難做,得不到患者和當地人的信任,就想著第二天不出門了,去不去擺攤意義也不大。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就發現有人來找他們,后來才知道是祖父前一天晚上給他們開的那些藥,他們吃完以后效果非常好,此后一傳十,十傳百,當地人發現有一個瑤醫非常會治病,就慢慢傳開了,人也越來越多。祖父帶去的藥本來也不多,此時他醫者的心態就出現了,有些患者剛剛見效,有些人剛剛開始認同你,在那個狀態下祖父就讓我父親回老家再取點藥。那時還沒有什么現在說的物流,完全是靠人運的。

父親一年大概要往返五六趟取藥。他一個人能運九包藥,都是那種麻袋。為了能多帶一些,他用的全是大號的麻袋,里面裝兩個人都沒問題。當年坐火車上下車都是人擠人,據他自己說是把藥包綁在擔子上,最后有一包是用拖的,到車站的時候再讓別人幫忙拿上去。但是那個藥包大到跟人的身高是差不多的,還要前后各四包捆在一起……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他是怎么扛著九包麻袋往返的。

父親上車之前帶好煙,先給人遞煙,把最好的煙給出行的拿很少東西的人,然后開始講他的故事,爭取得到他人的幫助。那個時候的火車還沒有臥鋪,都是坐票,座位下面是空的。父親上車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藥都放在洗漱間。因為從桂林開到大慶的火車要三天半差不多四天的時間,火車上是有洗漱間的。人就躺到座凳下面,鉆進去,反正外面怎么踩就不管了。第二天早上起來,身上這青一塊那紫一塊的。他真的是那個年代苦出來的人,我覺得非常了不起,我很佩服他。

后來,父親對火車都形成了一種恐懼感。當年的火車在出發之前都會鳴笛,現在的高鐵已經聽不到鳴笛聲了。我們住在大慶正好靠近火車站附近,經常會聽到汽笛聲,他跟我母親晚上休息的時候,只要一聽到火車拉鳴笛聲,就會條件反射般馬上起床,穿上衣服就開始往外跑。

對于他們來講,這些都是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拼出來的。后來他們漸漸從擺攤,開始在門診坐診,又由門診部轉成了醫院。經過努力,條件也開始稍微好轉了一點,至少能付得起房租,在大慶能固定地住下來了。祖父所辦的是大慶第一家民營醫院,所起的執照是“慶衛0001”。當時大慶所有的物資都匱乏,周邊配套設施與醫療資源也不足,也就可想而知當時做很多事是有多么地難。

后來,覃德坤醫院在大慶基本上算是家喻戶曉了。那個時候打往大慶咨詢的電話多到已經影響到電話的轉接了。電信公司為了方便我們使用,免費給醫院裝了4 部電話,當時一部電話的安裝費可需要8000塊錢。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當時我們向外地發藥,因為郵寄出去的東西太多、藥量太大,郵局就單獨在我們醫院旁邊開了一個郵政點。業務量大的時候,醫院把周邊的酒店、餐飲行業全給帶動起來了?;颊邆兠刻煸缟先狞c鐘就開始排隊看病。我們還帶動了住宿,醫院周圍的飯店有很多看病問診的人。再后來我們就向全國各地發展,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石家莊、沈陽,慢慢創建這些地方的分院。但受各種因素影響,有些醫院不得不關了。到目前為止,還有北京、上海和沈陽三家。

成為醫生:習醫路上的生死感悟

真正對行醫產生深刻體悟是在2009 年左右,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人事無常、生命脆弱,可以說是經歷了蛻變。大學畢業以后,我在北京廣安門醫院腫瘤科進修實習。短短半年時間,經我手就送走了七名患者。在學校我有滿腔熱血,而且在長輩的教育和影響之下,立志要盡我所能治病救人。直到在一線臨床,面對那些疑難頑疾而手足無措的時候,我才認識到醫學不是萬能的,醫生能夠施展的力量太過有限。尤其在腫瘤科,很多患者都是走投無路,在全國最有名的大醫院被下了絕癥的“判決”,這才找到中醫院治病??捎袝r候我們能做的只有臨終關懷。

覃建峰醫生用瑤醫目診診法為患者診斷疾病

我記得我經歷的第一個去世的患者是一個19 歲的小伙子,當時和我差不多年紀。他是肺癌,腫瘤堵塞氣管,氧氣進不去,心肺復蘇之類的搶救手段已經無效了,我什么也做不了。我永遠忘不掉第一次參加心肺復蘇的情形。那天我值夜班,患者八十多歲,肺癌骨轉移,老太太都瘦成皮包骨了,且之前就出現大腿骨病理性骨折,只能躺著一動不動。我接到搶救呼叫時,她基本只有呼氣沒有進氣。三線醫生讓我配合心肺復蘇。我極其緊張,盡管早已在學校學習過,觀摩過別人,看似簡單,但真正自己上手的感覺和書本知識完全不一樣。當時我甚至沒有用全力,一按就“咔嚓”骨折了,繼續按壓,她的胸腔就開始冒血,最終也沒能搶救過來。每一個送走的患者我都有印象,記起他們心里只有無助和悲哀。從那個時候起,我就開始有轉變了,即便俗話說醫生是和生死打交道,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怎么可能做到看淡生死呢?醫者仁心,我們只有盡力醫治,努力通過瑤醫中醫填補西醫所不及的地方,至少能給腫瘤患者爭取更多的時間。

我到現在已經從醫十多年了,另一個比較深刻的體會就是醫生治病很大程度依靠經驗,診斷與醫療方案上有時會產生偏差,醫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積累的業務知識作出相應判斷,這個過程即是對醫患關系的一場考驗。先前我帶過一批輔修瑤醫專業的學生,他們來醫院實習的時候遇到一個四五十歲的患者來看病。我第一眼見她的面色狀態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情況,但是問她所有的癥狀,比如是否焦慮、是否經常出汗,等等,她都否認。到后來沒人的時候她又承認了確有各種狀況。等后來我再給實習生分析的時候,我就說你們有沒有觀察到患者的一個基本情況,我說的所有事情她都處于一種否定狀態,但實際上她的那些問題都是存在的。有時候目診和檢查的結果有出入,就需要醫生進一步判斷。例如有一名患者通過瑤醫的目診結果,發現有甲狀腺結節傾向的氣滯狀態,但是早期醫學檢查沒有表現出來,患者不相信。實際上是氣滯久治不散才成為結節,身體早已有生病的信號。由于當下人們已經根植了西醫的知識觀念,瑤族醫學在醫患關系方面,還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調適過程,我們目前的醫治仍舊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

民族醫藥價值:時代考驗中的社會擔當

在新冠疫情之前,許多人對于中醫都持不大認同,甚至是完全不認同的消極態度,對中醫行業工作者,也沒有那么多的尊重。我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流行“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法了,更別說學中醫了。也是這幾年中醫及中醫藥的獨特價值重新被發現和強調,人們對于中醫及民族醫藥行業醫務工作者的態度才慢慢向好的方向轉變。

可能大家會覺得所有的醫院在疫情期間患者人數都非常多,會很忙碌。其實不然,除了三甲醫院或者是國家相應的定點治療新冠的這些醫院以外,其他醫院能接待的患者數量實際上都非常有限,我們的許多獨特的治療技術與理念缺乏用武的空間。不僅是新冠,其他疾病的救治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就拿我們主導救治方向之一的腫瘤來說。西醫的治療手段無外乎手術、放療、化療這幾種方案,這些治療手段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并伴隨有一些身體上的創傷。面對各項機能下降的情況,又讓患者大劑量地去營養跟進,從而增加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而中醫現在治療癌癥的主要思路就是“扶正”抗癌,就是把患者的正氣扶起來,有了正氣就不會生病,所以中醫也常會用一些補益的藥材與食物來幫助提升免疫力,從而提高生存質量,這與西醫的治療路徑是有契合之處的。但現實情況是,中醫的這種理論體系有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西醫的治療體系之下的,長此以往,中醫慢慢也就把自身定位為一種“輔助”了。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很無奈:為什么大家說中醫現在的聲音越來越弱,都是西醫為主導?就是因為中醫被先入為主地認為是一種輔助,且沒有底氣去依靠自身治療這些疾病。我們醫院現在做的很多努力就是為了增強自身底氣、增強中醫的底氣。在我們的診療體系里,可以不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方法,患者到我們這來,我們也同樣有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

社會的發展催促著所有的經濟體和所有的行業都在進行改變和妥協,醫藥行業也是如此。在西醫占據絕對主導權的今天,人們越來越不信任傳統醫藥,認為傳統醫藥見效慢、療效不好,但其實并非如此。許多老中醫依據他們的辨證論治而開具的治療方案是有效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完全可以解決患者問題的,但藥卻似乎越來越不好使了。這個不是說明老中醫不行,也不是說中醫不行。而是因為:其一,我們所學的經方,包括我們現在學的古書里面的這些成方,雖然都是非常好用的,但它(醫書)的劑量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劑量相差很多。為了保護百姓的用藥安全,國家推出了相應的使用規范,過去古書中的許多成方在今天看來都是超出劑量的。像我們講的桂枝湯或者麻黃湯,過去醫書中記載的用藥劑量是麻黃取半斤,放到現在是不敢這么用量的,但當人真正面對胃寒的癥狀時,用上一服這個藥馬上就解決問題了。中醫同樣可以很快見效,只是出于綜合患者情況的考慮,一般不會下這么猛的劑量;其二,不是傳統醫藥治療效果不好,而是因為人們致病的原因出現了改變,也就是疾病譜發生了改變。以前的中國人大多在和饑餓做斗爭,得病也是因營養不良造成的,因此扶正用補藥的醫學模式自然管用。而當前,人們普遍營養過剩,致病因素也是因為體內毒素垃圾太多不能清除而形成的;其三,就是現在中藥的藥效和我們原來野生的天然的藥效差別很大。這三點導致了中醫現在治療疾病的窘境。

瑤醫作為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張減法生態醫學模式,很多臨床例子也在向人們印證這種模式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因其相對傳統、慢性、長期的醫藥治療手段,在現代醫學的沖擊下逐漸式微。此外,當下國內醫療衛生體系存在的包括專業分科過細、治療費用攀升、過度醫療、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以及傳統醫學在處于西醫的管理體制下的受限性等,都是影響中醫和民族醫學發展的掣肘,其振興任重而道遠。

當然,每種醫學都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理論作為依據和指導,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我父親花了15 年的時間,深入瑤鄉,走村串寨,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瑤醫藥資料,并加以整理、提高,主編出版了《中國瑤醫學》這部著作,才由此結束了瑤醫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使瑤醫藥理論及經驗更加成體系,科學實用?,F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也有瑤醫的輔修專業,學校里可以選修瑤醫課程,包括瑤醫史、基礎理論、重大疾病、治療診療,等等。我也是大學的特聘講師,講授的課程就是《瑤醫治療重大疾病概論》,里面詳細闡述了瑤醫在治療多種腫瘤、紅斑狼瘡等疾病方面的理論和技術。來到瑤醫醫院的醫生,都會進行臨床的教學,在上臨床之前會學習案例了解治療體系等。作為覃氏瑤醫的傳承人,現在我們所有的診療體系,從我父親這一代開始就打破了原來的壁壘,我們最早的醫學祖訓是傳男不傳女,傳兒媳婦不傳姑娘。因為姑娘是要嫁出去的,兒媳婦要嫁進來。但是我們后來開設了輔修專業,就是想把我們的這些診療方法傳播出去,打破這種壁壘。

覃建峰醫生(左)率領北京瑤醫援滬醫療隊赴上??挂?,用瑤醫藥治療方艙患者

不得不承認,就全國中西醫學發展情況而言,少數民族醫藥還是一支比較薄弱的隊伍,我們醫院一直以來也是依靠多年的口碑來維持經營,其間還遭受了許多諸如新冠疫情這樣的時代沖擊,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無論再怎么困難,現在看來都堅持下來了,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忘記自身的擔當。無論是2003 年的“非典”疫情、2008 年的汶川地震,還是新冠疫情,瑤醫醫院都是主動請纓支援,第一時間帶著醫護人員和物資到達現場。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我們醫院組建了21 名醫療隊員趕赴武漢,經過近50 天的奮戰,用瑤醫的方法治愈患者152 名,啟用遠程會診治愈患者228 名,共治愈380 名患者。除了這些大的行動,我們還經常會去各地方做義診。我認為這些責任與擔當是醫者不能忘的。

猜你喜歡
大慶祖父醫院
李大慶
祖父瓷
國之大慶,成就報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慶作品欣賞
祖父的一封信
萌萌兔醫院
帶領縣醫院一路前行
為縣級醫院定錨
雞犬不寧
九曲黃河第一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