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醫生梁成友的中醫觀

2024-01-15 11:47梁成友口述潘翠巧整理
傳記文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發展

梁成友/口述 潘翠巧 劉 倩 李 娜/整理

傳承岐黃薪火——我與中醫

我于1968 年出生在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一個偏遠的小村落。寧強群山環繞、交通閉塞,醫療條件惡劣,經濟更是十分落后。

少時家貧,讀書困難。父母皆是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種地、做工勉強度日,最終靠著東拼西湊供我讀了小學。在小學里,我接受了知識的洗禮,但在想要進一步深入學習時,家中已無力再負擔我上學所需的費用。幾經輾轉,最終我拜在當地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門下學習中醫,由于拜師并不需要太多學費,這也算是以另一種特別的方式繼續了我學習的愿望。

1985 年冬,我正式開始向師父學習中醫,起初要將“湯頭歌”“十八反”“十九畏”等歌訣熟記于心,并接觸認識各種中藥材。師父坐診時,我便在一旁學習并承擔抓藥的職責,進一步明晰藥理。再往后,就是學著自己炮制中藥材。那時候還沒有成系統的中藥材廠,許多中藥材都要靠自己進行清洗、晾曬、炮制。當然,中醫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所以閱讀原典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學歷不高,閱讀起來十分費勁,需要借助工具書。在閱讀學習《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書籍的過程中,我的中醫知識變得更加豐富,基礎更加扎實,書中的“四診八綱”“六經辨證”等知識為我日后的從醫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跟隨師父學習了六年左右,之后我就開始了獨立行醫之路。

1989 年,我開始在鄉村四處行醫。起初村民并不十分信任我的醫術,但隨著病人在診治后病情的好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我。我在每次診療之后也會及時進行反思,考慮用藥是否合理,并歸納一些病癥。中醫的診療講究從整體出發,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治療方法。很多病人的發病機理是有相似之處的,有時候一個器官出現病癥,會導致多種不同病癥的出現,而多種病癥群的出現互為因果,彼此關聯。在中醫的理論中,五臟有五行屬性,相互之間有生克關系。組成五臟的物質運行(包括有形和無形的物質)具有整體性,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連鎖反應。根據五臟的相生相克,每一個臟腑都有著五種作用關系:生我之臟、我生之臟、克我之臟、我克之臟,還有一個同一五行的平行關系,這就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相互連鎖的作用關系。以腎為例,生我之臟為肺(金),我生之臟為肝(木),克我之臟為脾(土),我克之臟為心(火),同一五行的還有膀胱腑(水)。除此之外,有的病與季節也有著很大的關系。例如春季多風癥,春三月,屬木,應晚睡早起,節情欲以葆生生之氣,少飲酒以防逆上之火,逆之則傷肝,肝旺脾衰,肝木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夏季多熱病,夏三月,屬火,生于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夏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食,飽腹受寒,必生內疾;秋季多燥癥,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早睡早起,收斂神氣,禁吐禁汗。秋氣燥,宜食芝麻、梨、百合、銀耳等以潤其燥;冬季多寒癥,冬三月,天地閉藏,早臥晚起,暖足涼腦。曝背避寒,伏陽在內,心隔多熱,切忌發汗以泄陽氣。目勿近火,足宜常濯。腎旺心衰,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養心,不可多食炙煿肉面之類。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僅憑中醫的本事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我開始自學一部分西醫基礎知識,了解臨床病和一些常見多發病,從而將中西醫有效結合,更好地服務人民。1991 年,靠著自學和鄉村醫生的培訓,我考取了行醫資格證和鄉村醫生證明,進入村衛生室工作。由于交通條件差、經濟落后,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留下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耕種幾畝薄田。除了在衛生室的日常工作外,我也會頻繁上門走訪,替當地的老人進行簡單的身體檢查,為生病的男女老少進行上門診療服務。

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我們這里出現了一種地方病——大骨節病?;疾≌咻p則關節腫大疼痛,站立走路搖晃不穩;重則四肢畸形,失去勞動能力,甚至終身殘疾。在中醫角度看來,該病是屬于“痛痹”“頑痹”一類,是由體內正氣衰微、外邪乘虛而入引起的,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皆因體虛腠理空疏,“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后來,該病得到了多方的重視,在中西醫的共同探討之下,有效降低了該病的發病率。

梁成友醫生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

在2003 年非典疫情肆虐之時,由于我們當地的經濟、醫療水平低下,醫院聯合各村的醫生召開會議商議對策。趁著我們這里尚未有病例,除了在各地宣傳注意個人衛生、例行診治、提出以預防為主的策略,醫院還聯合我們中醫,用中藥煎煮湯藥免費發放,抵御病毒。后來,聽聞有的中醫專家認為,非典疫情發于春初,是濕邪內侵所致,而中醫防治疫情歷史悠久,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不得不說中醫對于非典的防治有著突出貢獻。近些年來,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我們再次發現了中醫的作用,大疫出良方,“通治方”自古有之。中醫的發展本身就是一部抗疫史,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的各種瘟疫,中醫藥總是可以找到破解之道,這是因為中醫不僅關注引起疫病的病因,還關注當病毒侵襲人體時,人體的內環境及功能所發生的全部變化,這些都為我們治療疫病打開了新的思路。

問診中的梁成友醫生

從醫三十多年來,我始終謹記著《大醫精誠》中所說的“志存救濟”,也始終牢記著拜師時師父告訴我的從醫者要將醫德放在首位。所以從我開診所之時,我努力真真正正做到為民眾看病著想,將道德和良心放在首位,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人抱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我敢堂堂正正說,我的每一張處方不存在收費高的問題,每服中藥都在二三十塊錢左右。所以在我從醫的這些年里,周邊的百姓對我評價都是認可的,也從未有過醫患矛盾的發生。

雖說祖上不是醫學世家,而如今我的女兒或許是受到了我的影響,也走上了從醫之路。在她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幫我抓藥,學習藥理。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由于中醫的發展環境受到擠壓,我本不想讓她走上醫學道路,但最終在她自己的堅持下,毅然決然報考了醫學專業,走上了行醫之路?!皹I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睍r代在不斷地進步,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拯救更多患者生命,我也多次前往漢中、西安等地進行培訓學習,和其他醫生探討醫術,引進先進的診療方法,結合中醫加以改進創新,更好地提升自己,為當地村民服務。

志存救濟,大醫精誠——我觀中西醫學

中醫是什么呢?中醫是研究人與自然、與社會關系的科學。中醫知識體系龐雜,一些門外漢不了解,就會盲目否定中醫。中醫包括了我們數千年的歷史和經驗,包含了陰陽平衡、氣血流通、經絡系統等理論,以此來保護和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西醫是基于西方國家的醫學理論和實踐,以解剖學、生理學等現代科學原理作為基礎的?!饵S帝內經》中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敝嗅t注重預防和健康的維護,注重從生活方式、情緒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用的藥多為天然草藥制成,具有較低的副作用,還有推拿、針灸等相對溫和的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講究一人一病一方,除了關注癥狀本身,還著重了解病因,以及個人整體情況,用整體思維來診斷治療。西醫在疾病出現后,迅速借助科學手段及時查出病灶,通過手術、放射治療等更加直接的方法進行治療。相對而言,中醫治療周期較長。

中醫在當今為什么漸漸式微呢?我認為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中醫和西醫的差距,先進的科技、精密的儀器、科學的理論都可以成為西醫發展的助力,但這些現代科學體系不足以支撐中醫的發展。由于西醫見效快的特點,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中醫發展的空間,在如今的“快”時代下,我們習慣了“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西藥方便快捷,不會影響到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成為更多民眾的選擇,所以說中醫患者的日益減少成為了影響中醫發展的一大因素。同時與西醫相比,中醫醫理晦澀難懂,伴隨著時代發展,老中醫的數量有所下降,從業人員越來越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醫困境的出現。

其次,中醫發展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都脫離不了國家大政方針的支持。在近幾年的疫情之下,中醫本身歷史上在治療瘟疫當中有大量成功案例,成為了我們抗疫的指導,發揮著重大作用,同時在疫情恢復時的康復階段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伴隨著國家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同時,中醫發展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多所中醫藥大學進入雙一流,國家也更加重視出臺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只是,以前的中醫都是傳統的拜師學藝,跟隨師父既學習理論,又有豐富臨床經驗。培養一名中醫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我們不能照搬西醫發展的規律和政策,更應該充分考慮中醫自身特點,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支持。制定政策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僅中西醫按照不同規律發展,中醫的發展也應該根據地區發展差異展開,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對于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應該適當放寬診所的開辦條件,既能促進鄉村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也能夠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所以,合理的政策支持是改善中醫發展困境的重要條件。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是中藥材的困境。當今的中藥材,藥效大大降低。以前沒有中藥材加工廠的時候,所有的草藥是自然生長,由醫生自己采摘,根據不同需要采用不同方法進行炮制,萬事萬物親力親為。而如今,且不說環境污染,大部分中藥是在規模種植之后由中藥材廠統一進行制作加工。這些當中不乏有人以此牟取暴利,藥材的質量參差不齊,最終就有了大家所說的中藥又貴又無用的說法?!八幉暮?,藥才好”,中藥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中醫的發展。

法古創新興國粹——中醫傳承

我們應該如何傳承中醫呢?國醫大師顏德馨提出:“中醫的傳承,應該包括道、術、理三個層次?!薄暗馈笔亲匀唤缛f事萬物之規律,也是人體生老病死之規律。陰陽、五行這些指導中醫基礎理論及臨床辨證論治的哲學觀,既是中醫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也是中醫思維的源頭活水。離開了“道”,中醫就無所謂繼承,更談不上弘揚?!靶g”是病人對中醫治療最直觀的體驗。望聞問切、提拉捻撥、針灸推拿,各種中醫理論指導下具象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法皆為“術”的范疇。學術思想、治則治法,都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術”來實現療效的。把中醫的“術”推廣好、傳承好,對提升中醫臨床療效有十分現實的臨床意義?!袄怼笔恰暗馈痹谡{整人體生理病理過程中的表現。中醫的“道”通過“理”實現自己的存在及能動主宰作用。名老中醫的治法治則、學術理論是中醫之“道”在臨床上最鮮活、最具生命力的東西,也是傳承工作中最需要挖掘整理、總結歸納,并使之系統化的精髓,是當前中醫傳承工作的重中之重。道、術、理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這三者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強大支撐體系,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浩瀚的中華醫道無不閃爍著傳統中華文化優秀哲學思想的光輝,中華文化是中醫道、術、理存在和延續的基礎,也是進一步推動三者發展的文化源泉。所以,在中醫學習上我反復強調研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沒有良好的傳統文化根基是不可能傳承好中醫的精華和本源的。

梁成友醫生與夫人

新冠疫情的反反復復,讓不少人再次重視起了中醫,漸漸有了弘揚傳統中醫文化的呼聲??吹搅酥嗅t藥在疫情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我們更應該重視中醫,國家更應該不斷完善中醫院校教育,擴大中醫招生規模,宣揚中醫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在中醫教學過程中,遵循中醫藥教育的自身規律,加強傳統中醫經典的教學,增加古代漢語、中醫傳統理論等課程,并吸收傳統民間師承教育的優勢,將理論與實踐二者有機結合,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努力搭建中醫發展平臺。創新發展中醫原創性研究的成果,推進知行合一、完善獨特的中醫培養模式。

當今年輕人在學醫初期,應該要仔細閱讀課本教材、中醫原典,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比如對陰陽、五行、精、氣、血、津液等基礎理論知識要牢固掌握,深刻理解其中的意義。對一些應該記憶的理論知識,如中藥、方劑、針灸等方面,多加熟讀并進行背誦,比如對“十八反”“十九畏”、常用中藥性味歸經及功效、舌脈知識、重要穴位等需要熟記。多花時間和精力跟老師參與臨床實踐,通過跟隨老師坐診接觸中醫實踐,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各個病案,困惑之處多請教老師,每次實踐過后及時進行總結,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多閱讀中醫經典知識,尤其是要經常閱讀中醫經典名著。萬丈高樓平地起,作為學習中醫藥專業的年輕一代,要扎實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深刻領會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這是學好臨床課程、掌握臨床技能的前提。中醫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只掌握理論知識還不夠,多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病案,才不至于使理論與實踐脫節。比如身邊的一名同學感冒了,那便可以試著運用望、聞、問、切收集病情資料,再分析如何用藥,給出方藥,再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樣一步一步提高??偠灾?,在今天要身體力行踐行中醫藥文化理念,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心浮氣躁,一味追名逐利,失去本心,這對于中醫是大忌,中醫需要我們“以醫恕人,以仁治病”,堅守醫德,保持初心。

“中醫在民間”,民間中醫是振興中醫藥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歷史上著名的中醫大家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皆出于民間,當今更是有許許多多的鄉村醫生深藏群山之中,一輩子治病救人,默默無聞。在科技的迅速發展下,他們依舊被遺忘在深山之中,隨著時光流逝,在大量老中醫減少的光景下,我們也應該多多走訪民間,對民間中醫的研究成果加以重視整理和歸納,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式微的中醫醫術保留傳承下來,發揚光大。我也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西醫將會同氣連枝,共同進步。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