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及主體因素分析
—以三坊七巷為例

2024-01-16 05:28王小溪王思渝薛雅麗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三坊七巷利用歷史

王小溪,王思渝,薛雅麗

(1.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 100871)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一直是國內外文化遺產研究領域始終關心和探討的問題。1987年,《華盛頓憲章》詳細規定了保護歷史城鎮和城區的原則、目標和方法,強調“對歷史城鎮和其他歷史街區的保護應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政策的完整組成部分”“歷史城鎮和歷史街區的保護首先涉及它們周圍的居民”,由此,實際上便已經提出了歷史街區平衡當代社會經濟發展、與在地社區融合等議題。2005年《維也納備忘錄》正式提出的“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2011年的《瓦萊塔原則》,都一方面肯定了市場干預力在歷史街區保護中的作用,從而確保社會經濟的平衡;另一方面重申了在地社區、社會肌理和文化多樣性仍是保護的主要要素。

回觀國內,1982年我國政府便設立了歷史名城保護制度,此后,“歷史文化保護區”等概念被提出并深化;200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正式將歷史街區作為一種專門的保護類型??傮w來說,在我國的實踐歷程中,歷史街區的保護也已經不再局限于博物館式的凍結性保護,或“大修大建”的開發式活化。在這個過程中,與上述國際理念相一致,當代社會經濟力量的介入、在地社區的存續也一直是國內相關領域所熱議的2個話題。

本文的研究也同樣基于對這2個話題的關照而展開。福州市三坊七巷從2006年起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為名義)、2015年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從遺產類型上可被視為我國歷史街區的代表之一。并且,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該地已歷經一系列的拆遷、改造與更新,現已成為融入文化、商業、旅游、娛樂等多種功能要素的特色街區。2011年該地又被列為全國首批5個生態(社區)博物館之一,強調在地社區和地方文化的融入。因此,三坊七巷成為同時理解當代社會經濟力量介入和在地社區問題的代表性案例。

在既往的研究中,論及這2個話題之時,多注重從理論層面入手提出對該類遺產保護或利用問題的暢想,或從文化產業、遺產旅游、本體保護、城市規劃、社區發展等單一方面理解該類遺產的現狀;而缺乏以實地調研為基礎的、更為細致的觀察,缺乏從主體角色的角度理解該類案例所呈現出來的整體性面貌的原因。為此,本文以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作為切入點,借助2022年7月北京大學福州暑期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的契機,通過實地調研、重點訪談等方式,對三坊七巷的空間利用現狀進行觀察記錄,并進一步研究各個主體在三坊七巷空間利用中的角色與作用,進而提出對當前歷史街區空間利用的新思考。

1 研究回顧

關于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問題,有以下2類既往研究與本文所關心的社會經濟力量介入、在地社區存續密切相關。

其一,引入文化產業、活化歷史街區空間是常見的做法。在此過程中,肯定與質疑的聲音并存。一方面,學者們認同文化產業在遺產地文化特色延續上的積極作用。例如,王世福(2018年)[1],張松(2021年)[2],趙鵬飛、姚子剛(2022年)[3]都認為歷史街區具有鮮明的文化品格,體現著特色的地域精神,除注重外部環境的更新外,應在社會轉型與發展中堅持對歷史風貌的保護與延續。肖競等(2022年)[4]提出:業態耦合與文化展示的方式可以使歷史文化街區的特征價值被大眾感知、接受,具體包括將街區的核心價值注入其總體功能定位,結合價值特色劃分主題性功能區域等方式。另一方面,學者也已注意到文化產業引入之后反而容易產生商業化和同質化問題。有學者指出,目前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營造,存在本土文化的表面化傾向,一味利用本土文化的外殼對消費的實質進行包裝,其本質還是對商業利益的追求[5]。

其二,受國外實踐經驗的啟發,也有學者關注到歷史街區保護與社區博物館強調在地社區的共通性。所謂“社區博物館”,產生并發展于20世紀60—70年代,在早期的理論和實踐中,地域性、參與性、分散性和日常生活的維系是其最主要的精神和原則[6]。單霽翔曾經總結提出了“社區博物館”的7大核心理念,即空間整體保護、原地保護、活態保護、自我保護、開放性保護、發展中保護、可持續保護[7]。我國于2011年設立安徽省屯溪老街和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2個生態(社區)博物館示范點,從官方層面探索“社區博物館”的理念與歷史街區保護實踐的結合。在學者層面,王有為(2011年)[8],謝滌湘、朱雪梅(2014年)[9],陳穎、關瑞明、陳力(2015年)[10]結合三坊七巷及其他歷史街區在社區博物館理念影響下的更新現狀,對這類主張做了詳細詮釋??傮w來說,從空間利用的角度,它們都要求在歷史街區的保護中除了考慮物質本體層面的因素外,應更大程度地留有社區持續生活、展示社區文化、供社區開展后續文化活動的空間。

綜上所述,上文的研究總體上勾勒了一幅文化產業介入 、在地社區融入之后歷史街區的理想圖景,那么,現實的情況究竟如何?又是怎樣的主體性因素影響了現實情況的形成?下文將以三坊七巷為例來具體討論此問題。

2 三坊七巷歷史街區空間利用特征

作者于2022年8月2—9日,針對三坊七巷內各個空間的業態類別、經營內容、陳列狀況等進行地毯式現場調查和記錄,并將其概括如下。

首先,從空間功能的角度,本文在參考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國家旅游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年)及國內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11-13],結合實地調查結果,將三坊七巷空間利用分為8個類別(表1)。

表1 三坊七巷空間利用分類

其次,從數量上來看,零售和餐飲作為傳統快消行業,占比分別為24.04%和17.42%,總和為41.46%,文化空間有62處(占比21.60 %),僅次于零售。目前三坊七巷中還有100多戶居民生活其中,所以也有一定數量的私人住宅(占比15.69%)。展陳景點共有26處,占比9.06%,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三坊七巷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及單位(占比8.71%)在三坊七巷內辦公。三坊七巷內的酒店極少(占比2.09%),一方面受制于建筑空間,另一方面毗鄰商業區東街口,游客在景區內的居住需求并不大。除以上各空間外,南后街廣場等公共空間為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給游人、居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是三坊七巷整體空間利用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最后,從位置分布來看,南后街和坊巷存在明顯的差異。96%的零售和87%的餐飲都集中在南后街,坊巷內僅有零星幾家。文化空間與展陳景點則大多坐落于坊巷內,南后街有8處文化空間與3處展陳景點,占比較少。酒店和行政辦公則都位于坊巷內(圖1)。

圖1 三坊七巷空間利用分布圖(來源:作者自繪)

從單個空間的經營情況來看,零售業中與福州本地文化相關的店鋪有32家,占比47%,餐飲業中也有60%的商家販賣福州特色小吃。但在實地調研中發現,部分店鋪主要售賣價格低廉、質量不高的旅游紀念品,店鋪陳設缺乏設計,面貌呈現較為低端,而且同質化現象嚴重,僅售賣“福州三寶”的店鋪就有10余家。此外,還有較多與福州文化完全無關的全國連鎖店。

從景觀設計來看,南后街和現存坊巷通過10余年的修復工作,基本實現了建筑整體立面式樣、材料色彩與街區風貌、肌理相協調,通過安放銅質雕塑、講解標牌等裝置,集中傳遞本街區“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遺產價值。連接各坊巷的窄巷,因面積狹小,游客鮮至,未能得到充分修整。單個空間的內部設計水平差異較大,文化空間和展陳景點有較為明顯的設計痕跡,特別是非遺傳承人的店鋪,基本都經過了精心安排,能夠體現福州文化的特色,而零售和餐飲店鋪則略顯不足。

此外,展陳景點是最集中體現坊巷歷史文化內涵的特殊空間利用類別,作為國家首批生態(社區)博物館示范點之一,按照規劃,三坊七巷應建設1個中心館,37個專題館和24個展示點,然而不僅實際數量與規劃不符,而且現有展陳景點多是直接利用逐步修繕后無人居住的歷史建筑,在保留建筑物內部原有格局的基礎上做不同主題的陳列展示,展示質量參差不齊。表2從開放程度、展示質量2個方面對三坊七巷歷史街區的展陳景點進行分類介紹。

表2 三坊七巷展陳景點分類表

綜上所述,三坊七巷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現狀可被概括為如下三方面的特點。

第一,從大框架來看,打造特色文化街區意圖明顯。業態類別豐富,有意引入福州老字號和非遺傳承人。南后街和坊巷定位明確,南后街主營零售餐飲,坊巷集中文化空間和展覽陳設,貼合三坊七巷“魚骨式”的街巷格局。

第二,從小空間來看,大量冠有“福州特色”之名的零售餐飲店鋪,實際經營內容特色不足,質量不佳,同質化商業氛圍依舊較濃,對三坊七巷的地方性造成了沖擊。部分展覽陳設內容與所處空間略顯脫節,單體建筑價值也未得到很好的詮釋。

第三,對標社區博物館的規劃來看展陳景點現狀,雖然參與主體豐富,但各主體之間未對坊巷的文化資源形成有機整合,展示目的與形式不一。缺乏從整體上的規劃布局,只是文化展示空間的機械性集合;缺乏在地社區的參與,對于社區記憶和傳統文化的在地、動態保護和傳承影響有限。

因此,在對三坊七巷的空間利用中明顯可見,遺產價值與旅游開發作為兩股動力共同影響著街區的現狀,既不是對遺產價值的完整、真實呈現,也并不是完全拋去傳統,另辟蹊徑。一方面,三坊七巷以旅游業為抓手,引入商業消費業態和文化體驗業態,在地社區的日常生活圖景在此過程中被打破;另一方面,三坊七巷也出現了對非遺傳承、展覽陳設等文化內容的有意識選擇,注重塑造街區文化氛圍,在地社區至少在表征層面被特意予以了保留,遺產價值的一面確實有所體現。

3 從多元主體的角度理解空間利用現狀的成因

復合式空間利用狀態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多元主體出于各自的利益、目的、責任與能力,在空間建構過程中的不均衡發力不可忽略。根據實地調研及訪談結果,目前參與三坊七巷管理運營的行動主體有:以福州市以及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委會(下文簡稱名城委)為代表的政府主體;以三坊七巷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主管企業;以各類實際入駐運營的商戶企業;在地社區。下文將逐次對各主體的參與動機和行動內容展開分析。

3.1 政府:利用政策工具推行價值保護

政府作為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利用工程的發起者和總負責,以政策制定、實施與監察為工具,實現對三坊七巷空間利用的方向設定與框架構造。

相較于全國其他的歷史街區的地區而言,福州市政府關于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的政策規定則顯得更加靈活先進。首先,該地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允許在合理范圍內對文物建筑進行活化利用(表3)。其次,福州市政府建立健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政策體系(表4),從各層級、各角度為歷史街區保護活化工作提供政策依據,而且規定清晰,容易落地,有利于運營單位有效參照執行政府通過行政權力進行的空間規劃、規范空間秩序、框架性工作,并為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提供了原則性的方向與指引,試圖在政策層面上解決城市遺產保護中歷史空間如何對接消費空間這一難題。

表3 福州市政策法規中對歷史街區空間利用的限制性條款

表4 福州市歷史街區保護相關政策法規

然而,政策法規只搭建了框架,而歷史街區則需要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的精準管理,每一處空間的呈現面貌都有可能影響整體的氛圍營造。目前三坊七巷單個建筑內的空間利用仍有不盡人意之處,從政府角度來看,具體原因有二。

第一,管理事務繁雜疊加處罰權力的缺位,使名城委對空間利用的細節調控頗顯“力不從心”。三坊七巷內保存有大量的文保建筑,對他們的檢查、維護和管理是名城委的“硬性”要求。作為政府部門,大量行政類工作也必須要完成?!霸叫〉膯挝辉絹碓矫?,辦公文件、后勤黨建等占據了大量精力,留給處理業務的時間反而變少了”①受訪人:名城委職員F;訪談時間:2022年8月4日;訪談地點: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在人手有限的客觀條件下,每個空間內業態經營的內容、質量及效果,作為更進一步的“軟性”要求,目前并沒有在名城委的管理任務中占據重要位置。此外,名城委雖然有監督檢查的職責,但并沒有行政處罰權,這就大大削弱了其話語力度?!鞍驯O督職責切給我,但執行許可和執法權沒切給我,我只能對他做行政檢查,我不能做行政處罰”②受訪人:名城委職員F;訪談時間:2022年8月4日;訪談地點: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第二,與主管企業之間難以厘清的耦合關系,使名城委在具體經營管理業務中近乎“匿跡隱形”。2008年成立之初,名城委與三坊七巷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實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2013年政企改革后,主管企業負責三坊七巷的實際運營,名城委有監督職責。但從實際來看,目前名城委對主管企業運營的情況不會多加干涉?!斑@個地方這種房子它能做哪些業態他們運營單位說了就行。按理說我們應該審核,但當時公司從名城委剝離出去后,其實職責劃分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③受訪人:名城委職員S;訪談時間:2022年8月4日;訪談地點: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這就使主管企業在三坊七巷的經營管理上具有更強的話語權,名城委對三坊七巷空間利用的權力以隱性的方式被讓渡。

此外,關于在地社區,從上述政策梳理其實已經可見,政府現有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筑本體保護之上,少見以在地社區參與為主題的進一步引導性政策。再加上,在2007—2010年間,依據《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因坊巷內建筑本體保護與修繕和降低人口密度的需要,政府對在地社區進行了大規模分批次搬遷工作,實際上割裂了該地的文化傳統、地方記憶與鄰里關系。因此,政府在引導在地社區融入歷史街區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

3.2 主管企業:文化營造與利潤追求的磨合

三坊七巷開發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國資企業,最初成立就是承擔三坊七巷保護利用項目的騰退、改造、招商和建設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政府功能在經營層面上的延伸,所以該主管企業把歷史街區的文化營造放在重要位置?!捌鋵嵨覀冞@邊是國企的性質,除了要承擔一些經濟效益,我們還要承擔社會效益,特別在三坊七巷的社會責任”④受訪人:三坊七巷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經理L;訪談時間:2022年8月4日;訪談地點:福州市光祿坊58號。。

在業態引入方面,主管企業利用招標權,實現對三坊七巷內業態的引導和控制。依據政府規劃,有意識將商業零售類業態引到南后街,將文化體驗類業態及非營利性業態引到各坊巷院落。同時,對福州老字號和非遺傳承人提供租金減免政策,吸引福州特色商家入駐,并加強日常監管。此外,主管企業還負責三坊七巷內歷史建筑、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修繕工作,也承擔一部分社區服務的功能。

然而當前主管企業以旅游開發績效為導向的更新實踐,使街區的商業功能被放大,生活屬性被忽略,文化異質性逐漸被商業同質性所覆蓋,附著于歷史空間內的社會記憶有所流失。首先,企業出于利潤及效率追求,傾向于選擇熱度高、投入小、周轉快的業態,如連鎖飲品、旅游紀念品等,街區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突出三坊七巷本身的歷史特色。其次,重視公共空間的文旅活動,忽視建筑內部的質量提升。根據訪談,主管企業對內部空間的展示利用效果關注度不高,很多展覽的內容多年不變。此外,主管企業對三坊七巷的定位是“城市的后花園”,強調街區的娛樂休憩功能,重視體驗經濟和消費文化?!拔覀円胍恍w驗商家,主要是想讓游客進來轉轉,想留住游客,不能都是賣東西的,這樣留不住人”⑤受訪人:三坊七巷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經理L;訪談時間:2022年8月4日;訪談地點:福州市光祿坊58號。。劇本殺、游戲廳等項目被主管企業作為吸引游客的亮點引入,但從效果來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內容缺乏打磨,對歷史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在街區特色文化的展示上不夠清晰。

3.3 商戶:文化表達欲望強烈

伴隨著2009年南后街的重新開業,商戶作為在三坊七巷中停留時間最長、最固定的人群,成為在地社區的組成部分。作為歷史街區商業空間的核心生產者,商戶的經營行為雜糅了家庭、文化、生活、經濟等多種動機,直接塑造了空間利用的形態。

坐落在南后街一頭的A店鋪,專營福州三寶之一的“牛角梳”。據商戶Y介紹:“我小時候就坐在這里跟著師傅學藝,2009年南后街營業后就在這里開店,然后就沒有離開過三坊七巷?!雹奘茉L人:商戶Y;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福州市寶瑞牛角梳店。在他眼里,福州人對三坊七巷有著特殊的精神情結。B店鋪掛牌壽山石非遺傳承基地,主理人S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3年被介紹引進至三坊七巷,租金上有一定優惠。S自述在這里選址是以傳播壽山石文化為主要目的,作為展示名片吸引長期合作,另外還有工作室進行創作和銷售?!叭黄呦锏钠脚_很成熟,人流量大,接觸的領導很多,文人墨客比較多,算是很好的文化名片。主要是介紹認識壽山石,考慮整體的效益”⑦受訪人:主理人S;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壽山石非遺傳承基地。。C店鋪2016年入駐南后街,主營福州特色茉莉花茶,店長L先生是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茉莉花茶的茶文化和窨制技術的第四代傳承人,將茉莉花茶作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借助三坊七巷這一對外窗口進行展示和宣傳?!叭黄呦锸菍ν饨涣鞯拇翱?,文人聚集的地方。店里的展陳都是自己設計的,主要是傳承茶文化和工藝技法,已經家傳一百多年了”⑧受訪人:店長L;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館。??梢钥闯觯喝黄呦飪鹊纳虘?,特別是福州特色店鋪和文化空間的經營者們,在追求利潤外,有著較為強烈的文化表達欲望,他們的經營內容與個人興趣、職業理想甚至家學傳統密切相關。他們希望以此為窗口,提升經營內容的社會知名度與影響力。

這些特色店鋪和文化空間,通過商戶本身強意愿的打造,成為塑造三坊七巷特色文化最直接的工具。商戶們以高水平的文化展示和高質量的非遺商品吸引游客參觀消費,弘揚地方文化與謀求經濟收入在此形成合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商戶的力量畢竟是個體與自發的,缺乏引領、驅動街區空間利用水平提升的核心能力,仍需要其他力量一起協助。

3.4 在地社區:有限且為被動參與

三坊七巷的在地社區曾經歷過多批次搬遷,但在2011年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成立后,受社區博物館理念中強調居民參與以及社區博物館實踐中的展示需求等因素影響,在居所的建筑本體修繕完成后,部分難舍家族傳統與生活記憶的居民已回流。但由于目前歷史街區商業化嚴重,高強度的旅游開發使得原有社會生活中的鄰里接觸、交流流失,對于還在坊巷居住的人來說,大多選擇緊閉家宅大門,謹防被打擾。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仍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居民們與整個街區的發展是斷然割裂的。隨著三坊七巷文化品牌影響力的擴大,部分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已得到加強,也會通過多樣化的途徑積極參與到歷史街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中去。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離不開社區居委會給予的支持和鼓勵?!耙驗槭菤v史文化街區,又是5A級景區,有熱情的老住戶會在閑暇時間做坊巷的義務導游,給游客做介紹……我們會通過評選‘最美志愿者’稱號等方式對他們進行精神鼓勵和支持”⑨受訪人:居委會職員C;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三坊七巷社區居民委員會。。三坊七巷社區居委會與在地居民的關系非常密切,會以群眾自治和民生服務為導向,為居民解決實際生活困難?!耙驗榘徇w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商戶和公司之間的矛盾需要我們調和,因為之前坊巷之間停車、通行不便,年輕人都留不住,留住居民很多都是老人,有生活困難也會找我們”⑩受訪人:居委會職員C;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三坊七巷社區居民委員會。。如今坊巷間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備,在遺產保護同時兼顧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此外,社區居委會會組織在地居民結合坊巷間特有的文化資源,開展系列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慶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跋襁@些活動,我們都是通過微信小程序社區幸福通發布,還有我們的共建單位也有自己的公眾號向社會招募,我們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請社工組織來組織這些活動”?受訪人:居委會職員C;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三坊七巷社區居民委員會?!盎顒佣际枪_招募的,我們有居民的微信群,大家的參與度很高的,因為會分不同的受眾組織對應的活動”?受訪人:居委會職員C;訪談時間:2022年8月5日;訪談地點:三坊七巷社區居民委員會。。

居委會的工作讓在地社區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和街區文化影響力凸顯,居民也開始自愿參與少量的文化活動,只是參與程度非常有限,更多情況下仍是居委會組織下的被動配合而非自下而上地主動參與??傮w來看,對于在地社區而言,目前街區的空間利用現狀仍然與其歷史傳統和家族記憶存在割裂,高度商業化經營與文化傳承保護的初衷背道而馳,居民的文化認同弱,與既往研究中所呈現出來的理想狀態差距較大。

4 結論與啟示

空間能夠以政治表達的方式穩固下來,引導主體達到特定的目標。但是,空間的構建也非常復雜,總有一些裂縫和空隙可以滋生一種新的表達。因此空間最本質的特征是展演性,空間的組成部分在其展演時也不斷地展示其美學特性。在三坊七巷內,各參與主體依據自身的資源與動力,在這一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中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與“展演”,實現訴求與目標,這些行動的結果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三坊七巷的空間利用現狀。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對三坊七巷的實地調研,將三坊七巷內多元主體的參與對街區空間利用形態的影響總結如下:①多元主體之間辯證互動、共同構建的實踐行為,影響了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特征。商業空間的呈現是各個主體博弈爭奪的焦點,也是影響街區空間面貌的關鍵點;文化空間的展示集中闡釋了街區的遺產價值,其闡釋權力掌握在官方手中,在地居民沒有實質性的參與。②政府是歷史街區空間發展的引導力量,但非決定力量。政府借助政策工具,框定了三坊七巷空間利用的基本準則,與此同時,政府很難兼顧對單個空間具體利用的管理?!翱臻g的展演性”并不以政府為主體進行展現,而更多地被主管企業、商戶和公眾所掌控。③商業主體是三坊七巷空間利用的實際操作者,他們憑借對產業結構與功能業態要素的選擇、配置與經營,直接影響了三坊七巷的空間利用格局與形態。④在地社區對三坊七巷內的空間利用參與程度有限,更多的是被動接受,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未能在歷史街區的空間利用中產生有效影響(圖2)。

圖2 三坊七巷空間利用現狀及主體參與行為(來源:作者自繪)

三坊七巷是我國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的代表性案例,本文通過對其空間利用現狀及主體參與行為的分析,為我國歷史街區保護實踐提出以下啟示。

首先,三坊七巷的情況在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中極為普遍,政府重視歷史街區的遺產價值傳承,但職能限制使企業力量接管具體運營成為必然,這就不可避免地將商業元素與價值保護相糅雜,在此過程中,商戶和在地居民的力量并未得到重視。因此,想要實現對街區文化特色的維持,在對物質空間剛性保護的基礎上,更要重視街區空間利用的水平與質量,提升各參與主體的配合度。政府與運營公司作為整體空間利用的操盤手,應相互協調配合,彌補管理空隙。以商戶為代表的“新居民”與以原住民為代表的“老居民”是空間的實際利用者,他們的作用應得到充分肯定,并以社區博物館為紐帶加以聯結,使歷史街區在活化過程中維護和發展好文化獨特性、地方認同感和社區凝聚力。

其次,主體參與應在對歷史街區保護中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三坊七巷作為我國歷史街區保護利用進程的縮影,充分體現了在融入城市發展中出發點不同的外來主體與在地居民之間互動協調的過程和結果。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對歷史街區的利用更注重將其打造為面向更廣泛的群體開放的公共空間,以空間利用為媒介,街區空間、在地社區與游客的互動形成多元意義,產生新的文化實踐。所以,應充分重視空間形塑中各個主體的動機、行為和結果,因勢利導形成合力,提升街區利用水平,傳承地方社會記憶。

最后,在地社區的參與仍是歷史街區保護中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三坊七巷內雖然設立了社區博物館,但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在地社區的參與程度非常有限。街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凝結了當地的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是城市歷史記憶在當代社會的生動體現。歷史街區作為活態遺產,遺產地要與在地社區保持緊密聯系,從而維護歷史街區原有的社會生活及其文化意義,實現街區真實性的有效延續。

多元主體在街區中的實踐沖突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歷史街區空間利用中傳統性與現代性對接的實際困難。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中的困境集中表現為社會資本的商業化改造與政府主導的遺產價值保護在歷史真實性、文化多樣性與現代消費系統性之間的不平衡問題,是傳統文化土壤與現代需求之間的變化問題[14]。遺產旅游作為聯結上述2個問題的橋梁,在實踐中也充滿了矛盾和沖突。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產品開發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涉及價值觀問題和話語權問題,對原真性的理解注定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15]。歷史街區的遺產價值在旅游中被闡釋、展示與傳播,而在政府、企業、商戶、居民和社區等多個參與主體的建構下,遺產旅游所塑造的空間利用面貌與真實有效的遺產價值呈現之間的關系值得進一步探討,歷史街區的地方性知識與地方性敘事如何在旅游介入后繼續保持可持續的動態實踐也亟待思考。

(致謝:感謝本組教師張繼州的指導,組內成員黃康、烏蘭圖雅、劉雨欣、繳婧然的幫助。)

猜你喜歡
三坊七巷利用歷史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