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與闡釋: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遺產價值敘事研究

2024-01-16 05:28劉召龍劉琬華李光涵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會館福州遺產

劉召龍,劉琬華,李光涵

(1.北京林業大學,北京 100083;2.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北京 100871;4.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 100871)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隸屬于福州市臺江區,俗稱“雙杭”,位于福州市中軸線上,地處大廟山腳,與閩江南岸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遙相呼應,同三坊七巷、朱紫坊共同構成了福州3大歷史文化街區。作為臺江商貿的發源地,在歷史的層積作用下,街區功能逐漸擴展,如今既是福州傳統商業的博物館,也是近代革命的聯絡站、民間信仰的交融地,形成了以上杭路、下杭路、隆平路為主,少量南北向巷弄勾連的“兩橫一縱”的空間格局,以“前商后寢”式的多進院落為典型的肌理特色。

上下杭在《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和《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2—2020)》中與三坊七巷、朱紫坊共同列為福州市的3片歷史文化街區。2013年11月,《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頒布。201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認定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名列其中。2017年9月,《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公布。伴隨各類條例、保護規劃等的頒布,上下杭之于福州乃至福建的關注度和地位逐步提升,獨特價值凸顯。因此,識別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遺產價值對于闡釋福州遺產的完整性敘事意義重大。

目前,對于上下杭的研究涉及口述史、商業發展、空間肌理等不同的角度,尤以不同理論指導下的街區更新探索為重,但回歸價值載體自身的識別與研究不足,尤其是對街區內遺產與福州其他歷史街區的關聯研究欠缺。本文以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調研為基礎,以工作坊提出的關注更大空間尺度的、整體性的、系列遺產的方式為指導,以上下杭為切入點,嘗試構建福州遺產的完整性敘事,具體從地理位置、歷史定位、精神文化諸層面對上下杭的遺產關聯性展開分析,旨在實現街區的遺產特征識別與敘事關聯構建。

1 上下杭遺產文化內容識別

區別于帶有典型官宦文人氣息的三坊七巷、融匯萬國風情的煙臺山,上下杭更多承載著福州的煙火市井氣,多樣態的文化類型在這里交融,共筑起上下杭文化遺產的復雜性、地方性與綜合性,存有豐富多樣的遺產內容(圖1)。從文保單位來看,遺產內容涉及建筑、橋梁、古井、碑刻、民俗文化等多種類型,其中以中西合璧閩式建筑最為典型。據統計,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占地23.54 hm2,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0處,登記文物點78處,傳統風貌建筑314處[1]58。其中省級文保單位4處7點,包括上下杭商號建筑群①具體含咸康參號舊址(下杭路219號)、黃恒盛布行舊址(上杭路217號古民居)、 羅氏綢緞莊舊址(下杭路181號)、生順茶棧舊址(下杭路238號)。、張真君祖殿舊址(星安巷88號)、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上杭路100號)、采峰別墅舊址(上杭路121號);市縣級文保單位5處,包括星安橋(星河巷19號邊)、三通橋(三通橋路20號)、黃培松故居(中平路172號)、高氏文昌閣(上杭路134號)、陳文龍尚書廟(三通橋2號);區級文保單位2處,包括福州志社舊址(白馬南路101號)、曾氏祠堂(下杭路198號)(圖2)②數據引自《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從文化類型來看,上下杭遺產內容主要囊括商貿文化、會館文化和宗教文化。商貿文化是上下杭誕生的根基,會館文化是上下杭發展的跳板,宗教文化是上下杭維持的精神庇佑[2]。三者融合影響,共同構成上下杭遺產內容的包容性。

圖1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遺產載體分布圖

圖2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圖

1.1 商貿文化:街區發展的根基

正是由于通商開埠,本土文化與舶來文化碰撞交融,構成了現今上下杭商業建筑風格自由混搭、中外并存的多元局面。與煙臺山因外國居民的入駐,所帶來更為“純粹”和規范的西洋式建筑風格不同,上下杭既有福州本地特色建筑形式柴欄厝和省內外其他籍地的傳統建筑形式,也有西式或東南亞元素作外立面、內部保留傳統樣式的混搭院落,以及完全異化于本土建筑的風格照搬等。例如,民國時期張桂榮、張桂丹兄弟經營的咸康藥行(咸康參號)即是帶有美國喬治亞建筑風格的、磚木結構的3層商鋪建筑,從地磚到窗戶以及樓梯扶手等無不展現外來文化影響上下杭建筑的歷史(圖3)。位于咸康藥行對面的德發京果行則是1座正中3層、左右2層、6扇5間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沿街商鋪立面借鑒羅馬古典建筑樣式,拱券、山花、鐵藝欄桿等裝飾立面,后進院落卻以閩地傳統建筑樣式為主[4](圖4)。

圖3 咸康藥行建筑內部(來源: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 上下杭工作小組)

圖4 德發京果行(來源: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 上下杭工作小組)

1.2 會館文化:地域展示的窗口

會館是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團體,始于明初,最早作官僚士紳、科舉學子的停留聚會之所,之后功能拓展作商用。清末,上下杭已占據福州商業發展的重要地位,前往上下杭置業的商幫迅速增加,商賈往來密集,為便于歇腳、展示地域文化,也便于寄囤貨物、業務洽談、議定價格等,作為地源與血源維系重要紐帶的會館在上下杭如雨后春筍般建立。據史料記載,到民國時期,臺江區共有會館24個,其中上下杭街區便占其中近2/3,共建有14處會館和福州商務總會,包括南郡會館、古田會館、永德會館、建寧會館、綏安會館等,其中“按所屬級別,共有府州會館4所,縣會館13所;按會館屬地劃分,共有本省會館12所,外省會館2所”[3]108。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遍布于上下杭的會館建筑不僅是其商業繁榮興盛的結果,也是商業街坊格局的見證、地域文化展示的關鍵窗口。從時間來看,會館的出現與上下杭商業的發展同頻共振,最早始建于商業逐漸繁榮的清中晚期。從文化來看,上下杭會館建筑大多繼承了籍地特色,個別借鑒西方風格,融福州建筑特征,展地方技藝文化。例如,由泉州、漳州、廈門等閩南籍商幫所資建的南郡會館于建筑之上充分展示了地方技藝青石雕,相傳于山白塔寺的青石圓雕龍柱即是從南郡會館搬得(圖5(a))。由永春、德化2縣所建的永德會館是中國傳統建筑與仿西洋建筑樣式的疊加(圖5(b))[5]。同時,由于地方信仰,會館也多呈現出另一大特征,即會館與神廟結合,廳堂往往也是神殿,供奉神,以媽祖為主,如浦城會館匾額直書“天后宮”(圖5(c))。

圖5 上下杭會館建筑(來源: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 上下杭工作小組及福州雙杭志)

1.3 宗教文化:習俗交融的結果

作為興于商貿的歷史文化街區,上下杭不僅是貨物運轉、商貿流通的集中地,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高地,民俗活動往往與商業發展息息相關。來自四海八方的商賈攜本土民間信仰來到上下杭,對宗教形象亦有不同的解讀與期望。所以,這里有為抗元英烈、忠義模范陳文龍所建的尚書祖廟,被民眾私謚為“水部尚書”,以求水上航行的安全庇護(圖6),有中國傳統信仰神觀音庵的存在,也有被視作武財神的關帝信仰,更有閩地盛行的媽祖文化等。

圖6 陳文龍尚書廟(來源: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 上下杭工作小組)

眾多民間信仰中,張真君祖殿(圖7)即是商賈習俗交融的最好體現。張真君信仰始于宋代閩清地區,因張真君為民開渠修圳、引水抗旱、倡導仙法種茄、仙法除草等傳說皆與農業有關,被奉為農業神[6];于坐化之地德化而言,該區域林地占地面積大,森林又對民眾來講是神秘危險之地,毒蛇猛獸、山鬼邪神常有出沒,所以張真君又賦予了降妖伏魔的能力[7];對上下杭而言,張真君又因區域特色活動被供奉為商業神。因張真君祖殿門前每年會有“潮水兩頭漲”的獨特景觀,被各地商賈視作為“財源不盡滾滾隨潮來”的征兆,象征“聚寶、聚財”,甚至將“金融公會”“商事研究所”的會址設于殿內,作為發布商情信息的中心,賦予了張真君祖殿更廣泛的內涵[8]。也許諸多神明的庇護確實保佑了上下杭街區商業的繁榮,但是,無論是因為先有了信仰才有了商業的聚集,抑或商業的興盛使自然現象被賦予了信仰,都對街區商貿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圖7 張真君祖殿(來源: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 上下杭工作小組)

2 上下杭遺產定位分析

列斐伏爾認為空間是社會化的產品,是人類生產實踐的產物,在這過程中形成了空間的自然性、社會性、精神性[9]。作為集多業態、多要素于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上下杭自是在演替過程中形成了自身歷史性、社會性、精神性的特質,于福州文化繁榮發展中發揮著自身獨特的價值。

2.1 多元的建筑遺產:中外交融的承載體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在時間跨度上不僅承載了多元的文化交流,也因文化交融衍生了中國傳統造城思想的內生邏輯,并將結果體現在街區格局與建筑風格之上。從街區肌理來看,上下杭的街區發展反映了古人擇高地臨水而居、考慮山形水勝的城市選址營建理念,也是福州城市水陸變遷、水退城進的縮影,“市”因陸地的南移逐漸與“城”出現分離的趨勢。上下杭雛形成于宋晚期,因水流沖積成的沙痕得以發展,街區因水而興,走向應水而向,強調背山向水、順勢而為的建造思想。

從建筑樣式來看,上下杭建筑風格以通商開埠為節點出現重大變化。開埠之前,商業發展以國內流通為主,建筑風格因商賈往來而呈現地域性表達,但仍以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為基調,與主城區相協。開埠之后,商業發展漸進高潮,對外貿易頻繁,洋人活動范圍被局限在閩江以南的倉山城區,致使北部老城區建筑風格受西方元素滲透較小,但地處煙臺山與老城區結合地區的上下杭卻形成了傳統、西式與中外交融的建筑類型[10]23。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杭建筑的“異化”并非全然來自西方世界的直接影響,亦有東南亞和其他籍地的二重影響,本身具有極強的混合性,建筑風格形式趨向多樣。

當然,這種中外并融的局面也有開埠通商往來于東南亞、歐美等地的主動選擇,風格異變因文化交流共存而發生。為表明自身具有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覺悟、具有跨國從商經歷的商賈,選擇了以異樣形式建造個人住宅、商鋪等,如曾在馬來西亞經商的楊鴻斌事業有成之后,借鑒西方古典建筑樣式建造了采峰別墅,中式傳統花格、哥特式尖券、古典式壁櫥角柱等中外元素相融于一所建筑,構筑起上下杭中西合璧式建筑的代表。無論是從時間維度,抑或是空間維度審視,上下杭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承載了因商業發展而帶來的文化碰撞之結果,呈現出中外交融、多元共存的局面。

2.2 流動的精神遺產:發展革新的動力源

作為福州商業發展的高地,上下杭不僅滋養了“閩商精神”,也見證了福州與世界貿易接軌的歷程,并隨貿易往來串聯起福州重要歷史遺跡,為福州經濟、文化、教育,乃至革命的發展提供了沃土,成為福州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動力源、革命救國的聯絡站。

從人文活動來看,貿易往來于國內外的商賈汲取新思想,面臨國家危難,期望“實業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如張秋舫、羅金城、歐陽康、黃瞻鰲等求新報國的閩商,他們心存民族大義,勇擔國家、民族責任,以經商基業助推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圖8)。例如,羅金城不僅與張秋舫、陳寶琛等人在上下杭籌辦組建了去毒社、福州商務總會,也曾與經營黃恒盛布行(原林恒盛布行)的黃瞻鰲合資開辦延福泉汽車公司。以茶葉興家的歐陽家族不僅創辦了被稱為“茶幫之王”的茶商品牌生順茶棧,其后代也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懷,生順茶棧一度作為中共福建省委地下黨交通聯絡站使用,后代歐陽康則出資創辦了乾泰輪船公司。于馬來西亞檳城經商的楊鴻斌,不僅在上杭街彩汽山置地興建采峰別墅,還創辦慈善社,出資建設學校、醫院、孤兒院等。與此同時,以商會為代表的社會團體則推動著社會階層的流動,將上下杭與三坊七巷、煙臺山等地的文人雅士相關聯,去毒社、福州商務總會等實體即是重要的聯結點。發展至民國,上下杭商業的發展早已突破地域、行業的范疇,實現了其以商業為實,滋養近現代工商業、教育文化的轉變,成為福州發展革新的動力源。

圖8 上下杭部分人文活動關系圖(來源:2022年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聯合工作坊 上下杭工作小組)

3 上下杭遺產價值闡釋

城市遺產的價值在于歷史的過程性與當前現實性的雙重作用,歷史賦予街區深厚的物質與精神積淀,構建起獨特的價值內涵。根據上文討論的遺產內容識別和定位分析,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地處福州歷史人文景觀中軸線的重要遺跡,與以傳統建造的“老城區”、西方文化滲透的倉山區形成啞鈴狀格局[10]21。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以商業為根基,在商貿交流中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勾連內外,構建起福州中外文化交融的“樞紐站”、傳統商業的“博覽館”、民族工商業發展的“供給站”。上下杭在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維度上展現了地區獨特性,亦通過人的交往活動與外界產生互動關聯性,為構建闡釋上下杭的遺產價值提供新思路。

3.1 上下杭遺產的獨特價值—從歷史、藝術、社會3個維度談起

上下杭歷史悠久,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漢騶無諸于雙杭惠澤山筑臺拜王冊封③[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28載:“越王無諸廟在南臺臨江,昔漢遣使封無諸為閩王時在此授冊命,故立廟焉?!鼻宓拦舛拍昕瘫?。,是臺江乃至整個福州歷史的重要策源地。街區成于宋,經歷了商業發展于明清、通商開埠達鼎盛、近代革命漸衰敗、建國改造功能變更等不同的階段,譜寫了福州商貿發展的輝煌篇章。上下杭與三坊七巷、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等共同構建起了福州傳統與開放和異化的完整敘事和歷史進程,是閩商精神的滋養地,也是民俗文化的交融地,見證了福州從傳統到開放、從守舊到求新的轉變,對研究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社會階層變遷以及外來文化入侵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多元共存是上下杭歷史發展的結果,遺留下豐富多彩的遺產內容,無論是會館文化、商貿文化,抑或是民俗信仰、建筑風格都為展示文化碰撞提供了完美的佐證材料與窗口。上下杭完整保留了從明清傳統建筑到受外來文化影響的多譜系建筑樣式,類型上涵蓋商業建筑、住宅、會館建筑、宗廟祠堂等多種類型,風格上包括有福州和省內外其他地區的中國傳統建筑、西式門臉傳統院落等多元化的建筑樣式,是福州建筑藝術長河中璀璨的明珠,為研究福州民居、商業建筑演化進程、福州近現代建筑史等提供了完整而系統的參考。同時,商賈往來所夾雜的文化、信仰交流也為藝術的異地突變提供了場所,為研究文化的異地表征提供了案例。

上下杭以商業發展為根基,但不僅僅止步于商業,街區因商業發展催生商幫文化、會館文化,匯聚了商賈、士紳,推動了不同街區、階層的交流互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場所。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的悄然生長為上下杭乃至整個福州帶來了內生動力,鄉紳、商賈以私人地位,致力于社區福利尤其是救濟事業,推動社會階層互動和向下兼容。心存民族大義的民族資本家們致力于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出資投建社會公益團體、機構,以期振興文化、教育事業,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為近代工業啟蒙與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同時,面對國家危難,上下杭從業商賈也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為近代革命提供錢財、物資與場地,中共福建省委地下黨交通聯絡站、中共福建省閩中地下交通站等地下革命聯絡站都曾設立隱藏于上下杭商鋪會館之中,為研究近代革命歷史提供了路徑。

3.2 重構敘事視角:內生外擴交織的閩商故事

上下杭是閩商發祥地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密布的河網水系、便捷的水路交通是上下杭地區商貿興起的重要因素。自明代始,上下杭就作為福州的經濟中心承擔著省內主要的貿易活動,福州南北地區的土特產經過水路、陸路等運輸渠道,在上下杭地區進行集結和交易,商業得以繁榮發展。此地素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稱,商賈云集、名店林立、會館匯聚,為上下杭帶來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商業繁盛、商幫會集,隨之帶來民間信仰之交融,沿河分布的張真君祖殿等廟宇就寄托著民眾尋求商業之神庇護的美好愿景。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的悄然生長為此地乃至整個福州帶來內生動力,鄉紳、商賈以私人地位,致力于社區福利尤其是救濟事業,推動社會階層互動和向下兼容。近代五口通商、港口開放,茶葉等本土商品走向世界,西方的技術、文化、思想亦率先傳播到福州等港口城市,上下杭地區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建筑風貌就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印證。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民主革命也在這里悄然開展。上下杭地區作為近代革命的聯絡站,為福州的抗日救亡和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見證了福州的近代革命史。

若將上下杭置于整個福州社會區域史的視閾之中,上下杭則扮演了“中轉站”和“樞紐站”的角色,商人群體及其商業活動為中轉站和樞紐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動力:以商會為代表的社會團體推動社會階層流動,與三坊七巷的文人志士形成勾連;商業的繁榮發展為學習西方、發展船政事業提供重要資金支持。上下杭一方面受到諸多外來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具備內生性,不斷發掘獨屬于這座城市內在的生長動力。

4 結束語

在價值利用方面,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目前重點采取邊修復邊引資的方式開展保護修繕工作,其中建筑保護修繕的順序主要以文物局指定的名單為依據,大體遵循靠近街區邊緣與主要沿街面的建筑先修復,即“由外到內”的規律。歷史建筑的評選主要以遺存年代和人文史為價值依據,評選主體是文物局,福州市臺江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工作。在街區的開發上,呈現出下杭路作經濟營銷、上杭路作學習培訓以及茶空間、文保單位散點展示、周末杭肆文創市場補充活化的街區利用模式。上下杭遺產載體的使用價值因資本的介入得以提升,但街區的展示利用卻略顯不足,上下杭自身價值的邏輯敘事和對福州城市整體價值構建的重要性依然存在欠缺。

在價值作用方面,作為閩商文化、海洋文化的發展高地,上下杭既是近現代建筑演化的見證者,也是中外文化碰撞的承載體,是民俗文化共融的寄居地。上下杭雖始終以商業發展為核心,但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商業交流平臺,在歷史演替中拓展出不同的角色。其建筑與街區風貌承載著福州民族商業及民主革命發展的歷史記憶,書寫了中國傳統商賈文化拓展世界貿易的歷史傳奇,同時也體現了福州城市的人文精神。上下杭之于福州乃至近代中國的發展,承擔著聯結點、樞紐站的作用。傳統與現代交織、本土與外來融合,共同點亮了福州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啟蒙曙光。

(致謝:本論文受到張劍葳、孫靜、張繼州等老師的悉心指導,在此深表謝意!同時感謝上下杭工作小組成員丁忠敏、楊岍薈、韋曦提供的材料支持,感謝齊曉瑾、王思渝等老師在實地調研中的指導。)

猜你喜歡
會館福州遺產
一巖九飲會館
遺產怎么分
我認識的幾位福州女
以愛之名 和諧至美——福州十中簡介之三
千年閩商商會會館 煙臺福建會館
逐夢福州 只為“她”
尋味福州
千萬遺產
鎮遠·兩湖會館
遍布全國的山西會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