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研究

2024-01-17 04:21李彥姣
西部皮革 2024年1期
關鍵詞:時裝周編導服裝

李彥姣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

0 引言

自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來,課程思政成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高頻率詞匯,各路學者和專家都對課程思政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其中都強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課程思政改革和建設的重要性,并且對于藝術學類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給了明確的方向,概括為就是要以美育人、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1]。文章在國家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服裝表演與編導”為例,結合服裝設計專業本身的特點和該課程的課程思政的現狀分析,提出“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的基本思路,然后挖掘出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設計,到最后的課程考核等對該課的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1 “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現狀分析

“服裝表演與編導”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個人拓展課,3學分,48 學時,理論32 學時,實踐16 學時,理論部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服裝表演編導的工作內容,流程和方法,實踐環節體現在學生掌握服裝表演形體訓練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服裝風格的表演方式和技巧,為后面的必修課程《時裝發布會與展示策劃》,以及畢業設計作品的拍攝等打下基礎。

當下在長期形成的西方主流審美的影響下,我國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培養體系中西方服裝文化的輸入遠遠大于中國服裝文化[2],如設計課大多引用西方設計理念的作品案例,品牌課也大多引用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等國的時尚品牌,制作課也多用立體裁剪等西方的服裝制作手法為教學內容,“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也不例外,課堂教學上也多以國際四大時裝周的時尚發布會為案例,因此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對國際四大時裝周的起源,表演風格等如數家珍,對西方服裝文化,如英國的朋克文化、美式的街頭嘻哈文化、嬉皮士文化;日本的視覺系文化、洛麗塔文化;法國的巴洛克、洛可可文化等了解甚多,卻對中國傳統服裝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對本土的北京時裝周,上海時裝周,廣州時裝周等知之甚少,雖說當下隨著漢服熱,國潮風等文化現象的影響有所改觀,但依舊未能改變西方主流審美的態勢,學生在進行期末作業考核的選題時,因對中式傳統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和透徹而表現出對中式主題的膽怯,進而選擇西方的流行文化為自己表演和編導的主題。因此對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來講,加強課程思政,提升文化認知,增強文化自信顯得尤為重要。

2 “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基本思路

服裝表演編導是一個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職業,所謂“編”是根據表演主題或要展示的服裝風格進行舞美、燈光、模特、道具和音樂的選取,并將這些要素有機的組合在一起,進行表演設計,所謂“導”是組織、溝通、協調和指導模特、攝影師、音響師等所有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經過多次彩排后,最終呈現出完美的演出效果[3]。因此,一名優秀的服裝表演編導必須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基于此,本課程就以“以美育人,提升藝術修養”為課程思政的總則,通過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中國的傳統手工藝、中國戲曲、中國古典舞蹈、中華禮儀文化、中國建筑文化、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等感受中國工藝品的精湛工藝,中國美學的文化內涵,進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中式美學的文化修養[4],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

3 “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具體舉措

根據“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的基本思路,歸納總結出該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并根據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并調整課程評價體系,將課程思政貫穿于課程的始終,全面實現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統一性。

3.1 “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的元素

“服裝表演與編導”是一門強調知識廣度的課程,里邊涵蓋了多種藝術形式,如室內設計、服裝設計、音樂、舞蹈、表演、形象設計等[5]。通過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總結出該課程的思政元素,同時服裝又是一個與我們人類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一個行業,可從當下的新聞熱點和文化現象中,尋找大量的思政案例,如表1 所示。

表1 服裝表演與編導的課程思政元素和案例

3.2 “服裝表演與編導”課程思政的設計

在“服裝表演與編導”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穿課程思政,并采用“文化認知-文化認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這樣層層遞進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使得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明了,教學環節流暢自然,課程思政由表及里,教學內容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如表2 所示。

表2 服裝表演與編導的教學設計

3.3 “服裝表演與編導”的考核評價體系

藝術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平衡好標準化和個性化的占比[6],若過于標準化,則使得課程考核過于死板,限制學生的藝術創作的多樣性,若過于個性化,則使得考核標準不統一,有失考核的公平性,本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立足于“扎根人民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和“大國工匠精神”的課程思政理念[7],體現了藝術課程考核的標準化和個性化的統一。

4 結語

若把課程思政變成說教,強行加入,這樣不僅不會有思政育人的效果,使得原來的課程內容變了味,引起學生反感。要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來開展課程思政,對課程服裝表演與編導來講,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以美育人,讓學生感受著中式美學的藝術魅力和中式工藝品的精湛工藝,同時注重期末考核的個性化和標準化的比例,推動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該課程自從實施該教學模式以來,從期末作業的選題來看,選擇中國風主題的比例有所增加。以往學生都偏向于末世風、西方文化,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喜歡并愿意研究,敢于研究,這就是文化自信在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中的具體體現,讓課程思政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猜你喜歡
時裝周編導服裝
讓人心碎的服裝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
論行進旗舞編導與舞蹈編導的區別
冬天已去,春天還遠嗎?
2017春夏米蘭時裝周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10大實穿造型 2016紐約春夏時裝周
電視編導的機制創新研究
中國國際時裝周2015春夏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