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的式樣化研究

2024-01-18 00:49孫熙雯
關鍵詞:拜物教阿多諾符號

孫熙雯

(哈爾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上半葉,消費文化是伴隨著西方現代消費社會出現而興起的一種文化現象。鑒于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化的迅猛發展,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形成以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為主流價值觀念的消費文化。消費文化作為消費社會特有的表征,在人們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社會生活以及消費活動中作為消費理念和消費環境的總和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以大眾傳播媒介為門徑和符號的大眾文化依據商品市場法則去經營,旨在使大量普遍市民贏取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樣式。大眾傳媒的式樣化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小說、流行音樂、電影、廣告等形式,瞬息潛入大眾的娛樂方式和日常生活之中。鮑德里亞提出:“當今社會‘消費’不是一種附屬于生產的消極行為,而是成為‘生產力的一種有組織的延伸’”[1](P212)因此,消費以一種悄無聲息和潛移默化的手段操控著大眾的思維方式和消費行為。消費文化以大眾文化作為消費技能,資本家通過大眾文化的方式控制人們的思想意識,誘導和強制消費者消費,借此改變人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因此,隨著消費主義時代的來臨,消費文化在大眾文化基礎上分裂出來并單獨成為一個全新的文化領域,成為大眾文化外延出的一種消費現象。

一、消費社會中的文化商品拜物教現象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文化操控人類思想的同時以大眾文化為手段對人的精神生活和意識形態進行掌控。尤其是現代消費社會中符碼對人的控制,導致文化被貼上符號的標簽誘導消費者對文化商品進行消費?;趯οM社會中文化商品消費現象的思考,把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作為理論根基,融合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思想的集合和演變,對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現象進行研究和批判。商品作為人日常生活常見之物,卻擁有形而上學的復雜性和神秘性。商品在使用價值尺度中彰顯為人類勞動的結果和對人需要的滿足,人將自然形態之物改造為人所需要的商品和欲望的滿足。雖然改造為商品之物的自然形態無法脫離自身的物質性,但是物品一旦被制作成商品,物就變成即是本身又超越本身感覺的存在物。所以商品在既定的使用價值和規定價值的范圍內,并未發生任何轉變。馬克思觀察人類生產活動并總結出勞動生產商品的公式為:以勞動時間為基點,人類勞動力為標準,計算得出勞動生產物的價值含量,從而在生產者關系中忖度出勞動生產物的社會關系。在馬克思的觀點中,他認為:“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盵2](P88-89)由于物品由勞動生產改造成商品,最終成為超越感覺的社會物,借此人們推斷出人與人的關系是由物與物的關系決定的,所以馬克思認為商品被生產和創造所形成和附著的社會性質便是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吧唐沸问胶退枰缘玫奖憩F的勞動產品的價值關系,是同勞動產品的物理性質以及由此產生的物的關系完全無關的。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關系的虛幻形式。因此,要找一個比喻,我們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腦的產物表現為賦有生命的、彼此發生關系并同人發生關系的獨立存在的東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產物也是這樣。我把這叫做拜物教?!盵3](P88-89)在馬克思的觀點中,他認為商品拜物教理論的本質是把人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轉變為勞動產品本身物的性質,把勞動產品作為商品進行生產就帶上了拜物教的性質,最終揭示了商品經濟活動的本質和秘密。因此馬克思從勞動的產生過程和發生機制進行審視,得出商品拜物教的三重性質。但無論是從產生過程還是發展機制上,人們最終淪為追崇商品的消費者,對商品無腦的追求和資本家對商品使用價值的增殖,致使人們沉迷在對商品的極致追求中。因此,馬克思認為各個領域的產品只要被當做商品生產就具備拜物教的性質。依據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三重性質,可以推論出文化商品拜物教的三重性質。首先,各個領域的產品只要成為商品就被生產打上了拜物教的標簽,因而文化成為商品也被打上拜物教的標簽。其次,文化商品的出現掩埋了資本主義背后所蘊藏的資本增值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控制的實質。最后,資本主義對大眾意識、思想和社會的操縱,無法讓人明確地對其進行識別和判斷,只能生活在被資本所掌控的消費社會中。鑒于馬克思認為勞動產品作為商品便擁有拜物教的性質,遂文化成為文化商品自然而然就帶有拜物教的性質,所以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現象是在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論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在《啟蒙辯證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將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轉移到文化工業的批判當中?;裟吞刈鳛榉ㄌm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十分關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思想,重新將該思想定義為“具有拜物教性質的大眾文化理論?!盵4](P35)但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常以文化工業代替大眾文化一詞,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進行研究。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眼中,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雖然20世紀上半葉飽受戰亂的侵襲,但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發為西方文化的更始和創新帶來新的景象。電影和廣告等大眾傳播媒介作為時代的產物,以高新技術手段為資本主義文化打上基礎,極力發揮文化工業的功能和效用?;艨撕D桶⒍嘀Z作為法蘭克福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啟蒙辯證法》一書深刻剖釋霍阿在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基礎上對消費文化進行批判。一方面,霍阿以啟蒙為本書的論點對舊神話的批判卻又陷入新神話的沼澤中無法自拔?;舭⒄J為,舊神話的破除有益于啟蒙人們規避愚昧,但新啟蒙思想的形成又將人置身于欺騙大眾的新神話中。最終導致文化對人的啟蒙效用愈演愈弱,逐漸成為遮蔽資本主義操控人思想的工具,至此文化徹底走向與自身相背離的分裂面。另一方面,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文化工業論”理論,實際上是對當代資本主義文化批判的同義詞?!拔幕I論”的核心思想闡釋為:權衡各方面的操縱和勸化,大眾文化退化為扼殺人無拘無束天性的對象,而這恰好是資本主義集權主義初顯端疑的涌現?;艨撕D桶⒍嘀Z在《啟蒙辯證法》一書中討論了戰后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舭⒄J為啟蒙運動消滅神話卻倒退為神話,最終導致啟蒙的自我毀滅。人們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和命運,開始反思和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控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文化操控著人類的思想并以假想引領人類,同時以大眾文化為手段對人們的意識形態進行掌控。所以在《啟蒙辯證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對神話進行批判,提出“文化”是控制人們思想的“文化工業”這一概念?!拔幕I”一詞涵蓋了資本主義文化的本質特征,即商業流行文化是由文化工業大量產出的、并消費成為大眾購買的文化產品。同時,霍阿通過對社會文化模式和人的生存現狀的思考,提出在資本主義絕對權力和壟斷下,所有大眾文化都是一致的觀點?!霸趬艛嘞?,所有大眾文化都是一致的,它通過人為的方式生產出來的框架結構,也開始明顯地表現出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不在有意地回避壟斷:暴力變得越來越公開化,權力也迅速膨脹起來。電影和廣播不再需要裝扮成藝術了,它們已經變成了公平的交易,為了對它們所精心生產出來的廢品進行評價,真理被轉化成了意識形態。它們將自己稱作工業?!盵5](P108)因此,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大眾文化喪失“理性”這一功能,逐步淪為“文化工業”的附屬品。在《啟蒙辯證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諾還從文化工業的角度對藝術商品性這一性質進行劃分,使物品成為符號消費品支配著人們思維的同時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霸谖幕唐分?,所謂的使用價值已經為交換價值所替代;在人們欣賞藝術作品的地方,到處充滿著走馬觀花和確鑿可靠的知識:沽名釣譽者取代了鑒賞家。消費變成了快樂工業的意識形態,而后者的生產積極卻是他永遠擺脫不掉的?!盵5](P143)總之,文化作為商品一經出現便帶有拜物教的性質,最終導致文化的審美價值被交換價值所取替。尤其是消費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更是對文化商品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文化現象進行解讀。在消費社會中,文化被打造成具有商業利潤價值文化的同時,受制于商業利益集團和大眾“自愿”消費的欲望,最終導致人們接受俗稱“文化”的商品,盲目的購買并不了解其內涵的商品,最終導致藝術純粹性的消失。在鮑德里亞的符號消費理論中,他認為物品成為符號的消費品支配著人們思維的同時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資本家以獨特和聚焦的眼光瞬間捕捉到符號消費帶來的效益,通過對商品賦予迥異的價值標簽和符號意義,對商品的地位以及價值進行歸類,最終使符號商品成為支配人們思維的消費目標。由此人們只透過被符號化的文化商品進行消費,并逐漸將大眾精神麻木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存在,使大眾失去對事物批判的意識和精神??偟膩碚f,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在繼承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方法的基礎上,依據資本主義文化語境的轉變和文化商品的形成,使得文化成為商品的同時具有拜物教的性質。所以文化商品拜物教可定義為:當人們通過消費文化商品獲得愉悅感、成就感時,這種愉悅和滿足感會被符號化,而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是消費商品本身,更是將文化商品作為自己的社會身份、個性特征、思想追求、價值觀念的符號化。這種符號化的文化商品通過大眾傳媒和各種形式的媒介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使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這種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體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如廣告、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等,它通過各種媒介所提供給消費者的信息和文化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符號價值而使人們接受這種文化商品所賦予其意義。因此,對大眾傳媒中所生產和傳播的各種文化商品中蘊含的各種符號進行分析和研究,不僅可以揭示消費社會中人們追求“時尚”等各種心理定勢或消費時所需要的符號,而且還可以揭示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給人們生活所帶來影響。

二、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的符號化和庸俗化

文化商品拜物教現象的出現,使得文化淪為商品供人們所選擇和消費。隨著文化商品的生產和產生,導致文化商品帶有拜物教性質的同時呈現兩種不同的式樣化特征。具體可從兩個角度對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特征進行分析和解答:從生產角度來說,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眼中,文化工業的出現讓文化成為“一種充滿悖論的商品?!盵5](P146)所以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生產出的文化產品是商品,文化商品生產的終極目的是資本的升值。由于文化在生產過程中耗費文化的本真性和高雅性,所以文化淪為符號化和庸俗化的文化商品。尤其是文化工業將優雅和高貴的藝術與商業化和利益化相結合,為資本生產文化商品和獲得相應的利潤提供方向?;艨撕D桶⒍嘀Z認為:文化工業“它越變得絕對,就越會無情地把所有不屬于上述范圍的事物(娛樂和藝術)逼入絕境,或者讓它入伙,這樣,這些事物就會變得越加優雅而高貴,最終將貝多芬和巴黎賭場結合起來?!盵5](P121)隨著現代消費社會的發展,資本為賺取更多的金錢和利潤,從而營造和制造“迎合”大眾審美和“喜愛”的文化,反向推進文化商品的生產進程??傊?,由于文化在生產過程中失去本真性和高雅性,所以文化的審美價值被交換價值所取替。特別是文化商品深受資本邏輯和符號邏輯的影響,導致文化商品呈現符號化和庸俗化的式樣化特征;從消費角度來說,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認為:“在文化工業中,個性就是一種幻想,這不僅是因為生產方式已經被標準化?!盵5](P140)個性只不過是普遍性權力基礎上巧合形成的特點,只有賦予人虛假的個性才能輕易接受資本權力的控制。因而在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研究中,由于文化本真性的丟失和趨近于同一化和標準化的式樣化特征,導致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隱藏在文化商品中,從而磨滅了大眾的個性和多樣性。

從生產層面講,文化丟失本真性和高雅性淪為逐利的商品化、符號化和庸俗化的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作為盈利性物品,宗旨是為商品交換價值升值和資本賦值,從而泯滅文化的本性和功用。杰姆遜認為文化“生產的最直接的目的不再是給人帶來精神享受和娛樂服務,而是為了獲取利潤?!盵6](P125)因此,當文化成為商品時便具有拜物教的性質,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在阿多諾的觀點中,他認為文化工業為文化提供生產方式的尺度,同時根據文化商品交換樂趣和審美樂趣的轉變,文化被當做商品為人們增添消費需求和消費興趣?!拔幕I引以為豪的是,它憑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藝術轉換成為消費領域以內的東西,并使其成為一項原則,文化工業拋棄了藝術原來那種粗魯而又天真的特征,把藝術提升為一種商品類型?!盵5](P121)現代消費社會中,人們以復制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媒體對文化產品多產和拷貝,迫使文化產品失去自身精神的特殊性。特別是在文化藝術領域中,藝術的創造不再以創作為目的,而是以盈利和獲取利潤為終極目標?!拔幕I風格的思想形象不再也是帶有商品特征的,而是徹徹底底就是商品?!盵7](P31)在商品的流通環節中,人們對交換價值的看重超越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人們對交換價值的外貌和享樂的垂青成為人們商品消費的重要導向,最終導致人們沉浸在花錢消費的購買行為中。尤其是鮑德里亞符號消費理論的提出,人們消費的商品不再依據本身的需要而是為了彰顯商品的符號屬性。特別是當代漢服文化的興起,使其成為外國人眼里中國民族服飾的符號。追根溯源漢服文化是從2003年起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當代年輕人對漢服文化的追捧和喜愛使其迅速成為知名度較高的服飾,但“‘當代漢服’的‘回歸’正是一種‘符號技術’的運用策略”。一開始人們對漢服的認識源自對中國傳統服飾的民族情結意識,人們會選擇在傳統節日和傳統建筑等方面衣著漢服。但隨著漢服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年輕人對漢服文化的追捧目的是為了追趕潮流。漢服透過“審美觀念”基礎上構建消費者的認同感,再將漢服流行當做消費文化中“文化符號”。表面上看人們對漢服的喜愛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求,實際上年輕人對漢服的追求其目的是為迎合時尚潮流。因此,人們“先是建立在認同漢服的‘審美觀念’基礎之上,將漢服的流行視作消費文化社會中的“文化符號”,實際上成為年輕人競相追捧、彰顯自我的時尚之舉?!盵8]在鮑德里亞的符號消費理論中,鮑德里亞將消費看作是符號的一種活動,“認為消費行為是對符號迚行操縱的系統性活動,為了變成消費對象,物必須先成為符號,消費的實質在于其符號性?!盵9](P56)所以人們消費的目的不再是為了商品本身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更多的是商品背后所具有的符號價值。為了證實文化工業里文化商品化的特征,阿多諾以音樂為例說明音樂成為商品后人們的審美和鑒賞能力開始衰退,最終導致人們喪失對音樂品味和音樂欣賞的本領?!叭藗儫o法忍受全神貫注聆聽時的那種緊張感,他們順從地沉溺于降臨到自己身上的作品,只有在他們不再專注地傾聽時,他們才能與這些作品達成妥協?!盵10](P84-85)尤其是商業音樂的出現,導致人們沉浸在商業音樂編造的幻境中難以自拔?!芭c商品拜物教相對應的是聽覺的退化……,因為那些借助于今天的大眾傳播第一次聽到音樂的千百萬聽眾,是無法與過去的觀眾相提并論的。確切地說,是當代的聽覺已經退化,被抑制在了嬰幼兒時期?!盵11](P47)在阿多諾的觀點來看,觀眾與音樂表演者的互動方式發生改變,由最初的面對面交流變成屏對屏交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媒介的革新,聽眾更愿意以最舒服和簡潔的方式欣賞音樂表演。在空間上,音樂表演不再需要歌劇院的舞臺,只需在有限空間內采用錄像和后期制作的方式將其制作成片,人們便可隨時隨地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觀看和欣賞,但這種方式卻阻隔觀眾對音樂表演者的單線表達。同樣,在現代化社會中,人們對音樂的態度也發生改變。人們聽音樂不再是作為欣賞者,而是以放松疲憊身心等原因聆聽音樂。最終音樂淪為商業化音樂,成為娛樂消遣的工具。音樂也不再純粹地作為藝術作品被聽眾所珍惜,普羅大眾不再把音樂的黑膠片作為珍貴的藝術品所珍惜,大部聽眾都是把音樂作為消磨時間或娛樂放松的一種方式,音樂在消費過程中也承擔起輔助者的作用,美容院里的輕音樂是為了有助于睡眠、咖啡館里播放有情調的音樂為了更好的促進在咖啡館里戀愛的情侶情感的增進。鑒于音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輔助型和促進型的消費手段,導致音樂失去了原本的藝術性,最終音樂淪為商品化和符號化的商品供人們所“欣賞”和“消費”。

隨著文化商品拜物教的商品化和符號化特征,加上消費者需求的增加及資本邏輯的雙重影響,文化內容的革新和變化逐漸走向庸俗化和娛樂化。文化產品隨著市場的發展及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迎合大眾心理需求的文化產品。由于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大和工作任務繁重等原因,人們以娛樂的方式緩解自身的壓力和焦躁情緒。針對此種現象的發生,資本家制造出迎合大眾訴求和大眾需要的文化產品,導致文化內容逐漸走向庸俗化和娛樂化,用以滿足部分群眾日常娛樂生活的低級趣味。近年來隨著流量視頻和網紅文化的興起,網紅主打的吸睛視頻和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誘發人們進行消費。比如大胃王吃播網紅,直播吃超出自身胃容量的食物,在下播后以催吐等方式解決食物超量的問題。但該視頻和直播卻獲得大多數人的喜愛和追捧,讓網紅主播在中間既能賺取商家的利潤也能在粉絲榜中獲利。鑒于短視頻門檻低和成本少等原因,網紅博主會選擇求同存異的方式跟風,以便獲取別人關注同時保證巨額的盈利。由于消費成為當代社會的文化符碼主宰人的生產生活,大眾審美經驗由于資本邏輯和市場原則等因素的影響開始轉型。布爾迪厄將此種現象歸結于:“審美消費置于日常消費領域的不規范的重新整合,取消了自康德以來一直是高深美學基礎的對立:即感官鑒賞與反思鑒賞的對立,以及輕易獲得的愉悅(化約為感官愉悅的愉悅)與純粹的愉悅(被凈化了的快樂的愉悅)的對立?!盵12](P49)由此可證,現代資本家通過對消費者消費欲望和需要為開端制定文化商品,用以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情感需要。但隨著審美經驗的發展社會的內部矛盾和危機也被顯露出來。因此,在消費文化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的庸俗化和娛樂化的今天,消費市場由于審美經驗的演進和發展致使人們沉浸在標準化的同一化的模式中,抹殺人的個性意識和特征。隨著資本家以人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為主制作文化商品,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娛樂和消遣,“消解”人們生活重壓和工作壓力。表面上人們看似被消費文化中文化商品拜物教所治愈,實際上人們被消費文化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所牽引,將文化商品構建成符號化的商品進行消費,借以滿足自身的欲望和需要。

三、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的同一化和標準化

從消費層面講,資產階級發揮著同化功能,潛移默化地對人意識形態產生影響,在消費的進程中磨滅人們的個性和多樣性,從而達到維系資本主義統治和控制人的目標。隨著符號化和庸俗化的文化商品的出現,資本主義便將文化商品趨近于同一化和標準化,借以消除大眾思維的多樣性和散發性,加強資產階級對大眾意識形態的控制。在現代消費社會中,廣告和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致使人們沉浸在媒介構建的虛擬假象中。斯戈在論述“美國新消費主義”興起的歷程時,強調廣告和媒體在消費者消費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至此消費者深受廣告的毒害,深深地被廣告中的商品所洗腦進行消費。隨著大眾媒介對商品的大力宣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增高,加上超前消費和信用卡支付等方式的出現,都預示著消費者“消費需求”和“消費欲望”的增加。齊美爾將這種社會現象歸結為:“時尚是下層階級不斷模仿與追逐上層階級的行為模式,而上層階級則通過不斷収明更新的行為模式來與下層拉開距離的一種‘領先與追逐’的動態社會游戲?!盵13](P241-265)因此,下層階級通過對上層階級的模仿性消費來凸顯自身的時尚性,這種求同式消費模式彰顯消費者對自身時尚性的懷疑與質疑?!安嫉隙虻南M理論關鍵詞是‘區隔’,認為消費行為是帶有強烈的文化傾向,人們借助消費實現自己的合法與優越的趣味性,以凸顯自己的社會地位?!盵8]資本家依據消費者對上層階級的模仿性消費方式,對消費商品制定同一化和標準化的標準,刺激消費者消費行為和消費欲望的抬高。伴隨著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和大機器生產時代的到來,機械生產和高新技術的出現提高工廠的流水線工程和生產效率,但卻以此引發生產工業和技術的同一化和標準化。機械化的生產和大規模的生產方式,使得商品最終逃不過同一化的結果。在阿多諾的眼中,文化在此影響下也形成一種全新的文化生產模式——文化工業。文化工業的形成和發展,為社會帶來諸多變化和影響。阿多諾認為科學技術的提升為文化工業產出貢獻巨大力量。由此可證,文化工業出產的標準趨向統一,所以現代新興科技彰顯出文化工業同一化的成果。文化被生產同一化和標準化限制成為產業化的文化商品。文化產品喪失本真的藝術創造性和獨特個性,藝術家受文化產業同一化和標準化的影響,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藝術產品創作中,最終從藝術家變為利益的追逐者。鮑德里亞以藝術簽名為例,說明消費者通過對藝術家簽名畫作的購買來彰顯自身的藝術性?!袄L畫不僅僅是一種被涂抹了的表面,同時也還是一個被符號化了的物。作者在作品的簽名后所加蓋的印章卻是增加了作品的獨特性?!盵14](P121)同時,繪畫簽名意味著繪畫的歸屬性及行為本身。也就是“它還指明了主體是物的核心,繪畫的行為只是被某個符號所命名。簽名極為隱蔽地,同時也是非常明確地將這幅繪畫作為不同于物的一副作品(oeuver)呈現出來?!盵14](P121)繪畫作品通過署名來彰顯自身具有差異性地符號價值,最終簽名成為眾多符號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顯露出主體的本質。即使在同一化和標準化的藝術中,人們也可根據簽名的個性代表和歸屬因素來判定藝術作品的優劣。簽名雖然可以在藝術品紛雜的文化藝術品中嶄露頭角,但同類簽名的藝術作品成為文化符號誘導消費者群體的消費選擇,最終文化藝術作品仍逃脫不過同一化的命運。尤其是在文化工業的影響下,眾多藝術作品和文學作品類型趨同,使文化呈現一種標準化的單系文化,毫無獨創性和特性?!霸谖幕I中,個性就是一種幻象,這不僅是因為生產方式已經被標準化。個人只有與普遍性完全達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沒有問題的。虛假的個性就是流行從即興演奏的標準爵士樂,到用卷發遮住眼睛,并以此來展現自己原創力的特立獨行的電影明星等皆是如此。個性不過是普通性的權力為偶然發生的細節印上的標簽,只有這樣它才能夠接受這種權力?!盵5](P140)由此論證,生產的標準化和同一化對具有散發思維和獨特個性的文化藝術工作者來講,是對藝術創造性和個性的抹殺,從而使文藝工作者屈從在文化商品制造的消費社會中。在阿多諾的觀點中,他認為文化工業的標準化和同一化固化消費者的思維模式,最終導致消費者成為單向度的消費者??偠灾?,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在標準化和同一化的背景下,制約消費者思維模式和選擇方式,最終導致文化工業淪落為同一化和標準化的商品供人們所消費。

四、結語

霍克海默和阿多諾以“文化工業”理論為主衍生出對消費文化理論的研究和批判,也指出消費社會中文化消費的實質。一方面,由于文化工業的文化的商品化與符號化的表征,藝術生產和文化創造成為符號商品供人們娛樂和消遣。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工業生產與消費的標準化,導致傳統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和新時代的新興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獨創性和特性被泯滅在標準化的搖籃中。人們無法接受新奇事物的出現和具有獨特個性的新物品的創造。標準化商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消費者思考的能力和行為,導致消費者成為單向度的人生活在單向度的社會中。文化本作為民族精神的傳承,最終淪為人們消費的符號商品。通過對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研究發現,在資本邏輯和符號邏輯的雙重指導下,文化商品在生產過程中磨滅本真性和高雅性,致使文化商品向符號化和庸俗化的式樣化特征轉變。由于資本為加強對人的控制和操控扼殺了人的個性,將文化商品趨向于同一化和標準化的式樣化特征,最終導致西方消費文化陷入非理性和病態化的消費文化中。為避免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現象的發生,要堅持文化自身的使用價值和獨特的個性、堅持高雅和健康的文化,從而達到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偠灾?,深入對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樣化的剖析研究,有益于對現代消費社會中人們對消費文化現狀的了解。激發人們對消費社會中的文化商品拜物教現象思想意識的覺醒,改變人們對消費社會中文化商品的消費近況,從而對人們健康、綠色消費觀的建立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猜你喜歡
拜物教阿多諾符號
學符號,比多少
《拯救表象
———阿多諾藝術批評觀念研究》評介
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與形而上學——對鮑德里亞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批判性反思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符號的由來
阿多諾對前衛藝術創作技法的批判
作為音樂史家的阿多諾
——論《貝多芬:阿多諾音樂哲學的遺稿斷章》的未競與超越
變符號
《資本論》視域下馬克思自由觀的再探討
從商品拜物教到景觀崇拜: 德波對馬克思批判理論的新推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