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研究
——以民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為例

2024-01-18 18:50侯慶豐
熱帶農業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民樂縣融合農村

何 睿 侯慶豐

(甘肅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經過脫貧攻堅的的偉大勝利后,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助推產業新動能,深入推進鄉村三產融合發展。對于經濟基礎差,產業底子薄的鄉村,甚至更加偏遠的地方,我們要依靠本地優勢資源,貫徹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方針,借助現代科技,整合人、財、物等要素,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增進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加快農村發展步伐,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保證農民增產增收成效顯著。三產融合實際上是抓住了當前發展的核心,以當地經濟產業發展為依托,為落后地區的農戶生產生活開了一劑良藥,為農村繁榮進步提供了戰略支撐[1]。

1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邏輯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指農村一二三產業為利益整體,可以發揮集中優勢,展現集體效益,三者相互滲透,彼此優勢互補,以產業鏈延伸、附加值有效增加以及產業范圍深入為主要特征。三產融合優化新型農村產業布局方式,投入新技術、發展新業態、形成新模式,從而挖掘農村優勢特色資源、整合產業要素、發現市場實際需求,瞄準勢頭,以促進農業多種功能拓展和鄉村多元價值發揮,為激發鄉村合理生產、農民健康生活、創造宜居生態、打造鄉俗文化、保證糧食安全等功能價值創造了條件,實現農村產業的有效發展。根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論證今后農村產業融合的方向和路徑,需要以下四方面因素共同影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實施,它們具有深厚的理論邏輯、強烈的現實邏輯和可操作的實踐邏輯[2]。

1.1 需求拉動增長,推動農村產業融合

農村產業發展離不開市場,市場是產業生產的風向標,要時刻把握市場脈搏,洞察人民生活需要以及時代發展需要,根據需要確定產業的生產發展目標。2021 年,我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9.1%,比2020 年提高了4.4%,表明內需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22 年要繼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內需的巨大作用。這就要求農業產業發展要緊跟時代步伐,轉變經營方式,走優勢特色發展道路,滿足現如今的優質、高標準消費需求。因此要根據市場發展需求,緊跟農村時代發展現狀,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1.2 消費升級更迭,保障農村產業融合

隨著近些年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進步,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使得農村和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也顯著提高,同時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品質,與此同時消費的服務水平以及農民的文化消費日益增加。因此,不但供給數量要跟上,而且對品質要求更加嚴格[3]。所以要抓住產品服務和質量的關卡,進一步深入挖掘農村優勢特色產業資源,打開市場,實現產業幫扶、產業致富,將農村各類產業進行融合發展,使得產業鏈延長并且價值功能提高,進而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經濟效力。

1.3 現代技術推動,助力農村產業融合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技術在我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把先進的信息科技運用到新的產業融合發展中,進而形成新業態、新發展模式,為我國的農村產業融合提供肥沃的良土,同時也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手段以及發展平臺。使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銷售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新興的電子商務使得農產品銷售勢頭驚人,產地直銷更是讓新鮮農產品搭乘電商平臺,實現產地與客戶之間兩點供應直達,無批發中轉以及倉儲等差價[4]。得益于現代科技的推動,在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下,讓產業融合有了可以借助的東風。

1.4 強化政策扶持,引領農村產業融合

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產業發展,給予眾多優惠政策助力鄉村培育新的發展業態,挖掘潛在的資源,結合國家惠農政策,做大本地支柱產業,打造知名產品品牌。尤其是落后地區的農業產業園、科技園、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推動脫貧地區落實好產業融合發展各項政策措施,支持脫貧村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各類新型主體,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化、融合化發展,不斷提升特色主導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5]。

2 民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概述

民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是依托大西北廣袤的戈壁灘建立起來的觀光設施農業,投資230 億元,實施90 個重大項目,發展食用菌、馬鈴薯、中藥材加工等為主的農副產品。園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 887 元,現有加工企業20余家,擁有國家級旅游3A、4A級景區供游客體驗民樂縣產業文化,帶動1.8萬人就業,獲得勞務收入8億元,實現了群眾增收。園區依托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方向,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道路,以特色旅游觀光、寒旱農業種植、批發當地農副產品、愛國主義歷史文化學習以及康養休閑農業為主導產業,以產業龍頭為主打對象,積極拓展民樂縣的優勢資源范圍,延伸產業鏈條,高標準嚴要求打造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農業產業結構和各類產業高度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區。進而以此帶動經濟騰飛,實現民樂縣現代化發展,并且帶動和保障縣域范圍內的農戶穩定就業和持續增產增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6]。

3 民樂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存在問題

3.1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起步晚程度低

民樂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存在自身優勢不足、地理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后、利益聯合機制不完善和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起步時間遲,尚未形成規模,各類產業相互獨立發展,融合度較低;二是由于民樂縣經濟發展落后,產業基礎薄弱且設施配套不完善,導致當地的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低;三是農村產業融合程度低、產業之間的配合不夠密切。例如民樂縣中藥材目前只限于對初級產品加工,對中藥材的開發力度和深度做的不夠[7]。民樂縣產出的中藥材,只是進行篩選、清洗、切片、包裝等最簡單的粗加工,以最簡單的方式打開市場,所以民樂縣的中藥材受歡迎度較低且價格不理想。同時,由于民樂縣所處的地形地勢以及環境的差異,使得中藥材的質量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這樣就很難促進產業前后端的融合。產業合作社及大中型企業與當地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各自為政導致目前民樂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整體態勢較為松散,產業發展動力不足。民樂縣對當地的特色優勢中藥材的開發利用不足。

3.2 生產主體類型單一,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足

民樂縣現有的農業產業加工企業生產類型單一,同時又缺乏大型加工龍頭企業,生產效率低下,能力不出眾[8]。20 余家加工企業由于缺乏正規培訓以及內部管理松散,使得銷售加工的農產品的數量少且質量不佳,所生產的農產品以初級類成品為主,在市場份額占有率低,導致民樂縣的農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延伸不足。生產主體類型單一,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不足,生產經營銷售各個環節發展不協調,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民樂縣的農產品積壓,經濟效益極低。

3.3 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

民樂縣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企業和農戶之間主要通過土地流轉、租賃服務、單向銷售的方式組成利益聯結。農民只是通過單向銷售、土地流轉來獲取收入,無法獲取產品加工后端和產業鏈條延伸后的收入,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土地流轉和單向銷售的利益聯結中不存在利益分紅的成分。另外,缺少利益聯結的保障機制[9],農村產業融合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融合推進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利益聯結監督保障體系,使得產業融合發展緩慢。

4 民樂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提升路徑

4.1 加強政策保障,完善產業融合發展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既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也要產業政策的扶持,通過產業政策指明發展道路,予以宏觀層面的制度保證。產業發展才能在科學的軌道上前行,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它融合發展的巨大作用。首先,政府從大政方針出發,對產業發展進行規劃,明確民樂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遠景方向和近期目標,并且根據當地的發展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有利舉措,以促進當代農村各類產業融合發展[10]。其次,要因勢利導,緊跟時代發展節奏,找到最佳融合發展之路,制定產業適宜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框架,充分發揮本地的產業資源優勢和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最后,在民樂縣國家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的建設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解決當地人員就業難題,實現鄉村振興。

4.2 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做大產業融合蛋糕

要做大產業融合的蛋糕,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是關鍵一環。第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頭示范作用,引領農村其它企業發展,不斷引進外資和人才,為民樂縣的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資金和人才智力保障。第二,農村產業要深度融合,必須培育肯吃苦、愛學習、懂技術、會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加強個體農戶、企業和合作社之間的深入交流,讓新型經營主體知道如何做才能實現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戶有發展依靠,合作社和企業也有人員配備,使三者有機融為一體。第三,加強互聯網建設,借助現代網絡技術,使生產的農產品能及時有效的流通出去,實現快速高效的銷售,讓產業融合的成果得到有效轉換[11]。

4.3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命運共同體

引導農村產業融合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發展,走向共同富裕。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克服自身不足。要鼓勵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的各類主體,形成榮辱與共,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各類企業以及合作社和農戶之間形成利益關聯、利益共享、共擔風險,提高各個主體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相關鏈條上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同心協力,讓產業融合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樂縣農戶。

4.4 發展數字經濟,助推產業融合

當前,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勢頭迅猛。在此背景下,以數字經濟助推民樂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用現代化網絡協助產業發展,指導農業產業高質量高標準發展,產業發展必須要緊跟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步伐,以最新科研指導農業產業發展,用數字經濟高新技術來保障農業產業,發展新型產業,融合產業資源,拓寬當地經濟發展空間。在大數據平臺下,優化農村產業融合服務水平,提高供給質量和滿足產品需求,讓產業融合發展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的幫助農民獲得經濟效益,助力鄉村早日振興[12]。

猜你喜歡
民樂縣融合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新絲路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甘肅省民樂縣第八屆“思溫杯”師生書畫大賽優秀作品選登
扶貧結出教育“幸福果”——民樂縣教育脫貧攻堅紀實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