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論域與展望

2024-01-19 07:53燕連福
長白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際形象中國共產黨理論

燕連福,馬 璐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71004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盵1]64通俗來講,樣子就是形象。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即要塑造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形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25。這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提出了新要求,為新時代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指明了方向。不斷加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與實踐,有利于提升黨的國際影響力,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進步的故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新時代新征程,對近年來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現有成果進行梳理和評述正當其時。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概況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掀起了研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熱潮。研究者多將黨的國際形象納入中國共產黨形象這一總體視域以及中國國家形象的范疇進行考察。通過檢索中國知網、中國國家圖書館數據庫相關文獻可以發現,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相關的研究論題主要集中在“政黨形象”“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自20世紀90年代起學界開始關注中國共產黨形象的研究,而有關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這一主題,直到21 世紀才逐漸成為學術界聚焦的熱點。如圖1 所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在2021—2023 年達到一個理論研究高峰值,這與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及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相契合。本文通過CiteSpace 軟件詞頻分析功能,將2000—2023 年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形象化地進行展示,體現出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的主題匯聚。隨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開啟,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研究被學術界廣泛關注,但現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并不多,其整體數量和研究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圖1 2009—2023年CNKI來源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文獻的年代分布

圖2 2000—2023年CNKI來源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主要論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術界圍繞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歷程、經驗、路徑、特征等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眾多學者圍繞“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這一核心命題,從塑造什么樣的形象,如何塑造以及塑造的效果如何等論域出發,闡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命題。

(一)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歷史鏡鑒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歷程的梳理,是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建構了多樣的形象,既與時俱進,又一脈相承。概括而言,國內學術界對于黨的國際形象塑造的歷程是以立黨興國的時代任務為依據,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階段性演變的特征,主要涵蓋了對黨的形象塑造的歷史具象、黨的形象塑造歷程的特征分析等方面。

一是從歷史具象層面觀察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從研究歷程來看,關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的歷史具象,學者們存在著普遍共識。黨在百年歷史征程中塑造了“革命領導者”“新社會建設者”“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民族復興的引領者”的形象[3]。張士海撰文指出,黨的形象塑造的具體內容和實踐形式的演變脈絡與“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時代主題發展同步,分為“革命-救國”“建設-興國”“改革-富國”“復興-強國”[4]四個階段。程美東從黨的建設的理論表述和實踐舉措中總結出黨的形象具有“大氣”“鈣質充分”“民主法制”“浩然正氣”等特征[5]。高曉林等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實踐,將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形象概括為“以全面建設小康堅守為民務實形象、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改革創新形象、以全面依法治國鞏固公正法治形象、以全面從嚴治黨鍛造自我革命形象、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良好國際形象”[6]134-156。學者們關于黨的形象塑造的歷史具象研究成果為“黨的國際形象”內涵建立了根本坐標,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緊扣時代脈搏,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使命與責任擔當。

二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歷程的發展特征進行闡釋。黨的形象塑造的歷程隨著革命、建設、改革的不斷推進,總體上呈現為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化的過程。依據黨在各個歷史階段面臨的環境和中心任務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為過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萌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奠定與確立、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時期的鞏固與發展、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創新和完善”[7]。李景平指出,黨的形象建設在國家發展的各個時期不斷進行著調整和優化[8],總體可以概括為“初步探索、調整發展、鞏固深化和守正創新”等階段。從黨的國際形象傳播的角度,國際社會對黨的形象認知“大抵經歷初印象、印象形成、妖魔化和向好四個階段,并且呈現出新的傳播特點”[9]。通過梳理黨的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歷史脈絡,對宏觀上把握黨的形象塑造歷程的發展特征具有借鑒意義。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途徑研究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途徑研究聚焦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方式方法,從多個視角展開了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效果分析,有利于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進一步形塑中國共產黨良好的國際形象,對推動黨的國際形象塑造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具有重要價值。

一是從國際傳播媒介中形塑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曹永榮將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百年變遷總結為“螺旋式上升”,從國際傳播學視角出發,將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傳播量劃分為十數量級時期(1925—1948 年)、百數量級時期(1949—1976 年)、千數量級時期(1977—2009年)和萬數量級時期(2010—2021年1月)[10]。張雪梅指出,自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發展階段的形象認知經歷了從不認可到多元化、兩極化的演變過程[11]。張成利從“他者視角”梳理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認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成功開啟了一個東方大國的復興之路,促進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良性互動,中國共產黨為全球化時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發展作出了貢獻[12]。面對個別西方國家的偏見及媒體的惡意抹黑,黨的國際形象應從話語權、話語內容、話語方式和話語媒介等出發,從話語傳播的視角提升黨的國際形象[13]。加強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話語表達,有助于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認知與認同。

二是從國際友人的報道中建構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近年來,有大量學者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外國記者到訪延安的報道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價值與意義。20 世紀30 年代延安時期,斯諾等外國記者基于在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根據地的所見所聞形成大量客觀公正的報道,向國際社會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神秘的面紗”,有效消解了中國共產黨在此之前被歪曲的國際形象。有學者認為,當時,美國政府、主流媒體、中國觀察者等構建了以“紅色威脅”為主導的對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印象。大量存疑或未經證實的關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紅軍的消息被寫進美國政府公文或發表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由此造成中國共產黨早期在美國的激進、威脅者的形象,并且使美國政府、主流媒體、大眾讀者形成了錯誤的集體認同[14]??谷諔馉帟r期,一批西方左翼作家奔赴解放區對中國共產黨進行實地考察,書寫了大量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紀實文學作品,向外界展現了一個嶄新、客觀、正向的中國共產黨形象[15]。外國記者或友人以紀實的手法向世界呈現了較為立體豐滿的中國共產黨形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是從國際社會的“他者”視域中建構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將中國意識形態以及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的思想作為研究對象,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西方學者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及其執政理念的重要方式。舒爾曼(Franz Schurmann)指出,中國的意識形態一部分是純理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一部分是實踐產生的理論——毛澤東思想,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6]21。沈大偉指出,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但又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這成為“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17]153。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外學者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創新,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發展。伊柯諾米(Elizabeth C.Economy)指出,在習近平任中國國家主席后,新的中國領導層即將開啟一系列深遠的政治改革,使中國共產黨的作用在整個中國政治改革中得以增強。中國走上偉大復興之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國人民更廣泛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實際行動,如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反腐運動、加強黨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抵制西方錯誤思潮對中國社會的不良影響,努力促進全面依法治國等[18]21,22。黨的二十大召開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在國際社會掀起了熱議,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19]。國際社會關于中國共產黨形象認知的評價還多見于一些報刊中,總體而言,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走向民族復興的正面形象達成了共識,但仍存在西方敵對勢力肆意抹黑、歪曲中國共產黨形象的現實情況,這也正成為當前及未來深化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突破之處。

四是從“海外中共學”的視角建構黨的國際形象。海外中共學研究主要是指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開展的中國共產黨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其學術觀點對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及中國共產黨產生了重要影響。路克利撰文指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具有突出的國際性特征,中共學是研究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視角和范式,理解中國共產黨才能理解中國[20]。軒傳樹總結了“中共熱”聚焦的四大熱點議題,即總結黨的執政成就的深層經驗,分析黨的對外政策及其走向、考察黨執政成就的國際影響和世界意義,以及探索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前景,并在此基礎上迸發新的研究趨勢[21]。黨的十九大以來,海外學者更加關注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力,主要探討中國共產黨的國際性引領作用。海外中共學的話題及觀點變化是透視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一個重要表征,準確把握其發展態勢及其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提升黨的國際形象。從海外中共學的概念出發觀察中國共產黨,應具備全球視角,促進本土研究與異域研究有機融合,對傳統中國共產黨研究范式進行突破性的理論嘗試[22],近年來,其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主要聚焦于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典型性外交舉措、重大事件中的政黨形象以及執政思想的發展這幾個方面[23]。但也應注意海外相關研究在“西方中心論”的心理優勢與東方政治矮化情結的雙重交互下,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帶有西式有色眼鏡,影響其對中國共產黨的客觀認知與評價。海外中共學的發展,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研究視角構筑了更為科學、客觀、全面的審思,為破解黨的國際形象塑造話語難題提供了有益的啟迪。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重要價值

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是一個兼具理論與實踐的命題,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事關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具有重要的“內在”與“外在”價值,聚焦于該主題的研究對于加強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一是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緣于黨的形象塑造的內在價值功能——增強黨的凝聚力,提升黨的動員力,提高黨的戰斗力[24]。塑造良好的政黨形象是贏得群眾廣泛擁護、凝聚人民力量、鞏固執政基礎的必要舉措[25]。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基于新時代黨的形象建設的現實訴求,中國共產黨需要以新的行動來展現新的形象,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26]。維護好黨的形象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內在要求”[27],黨員干部必須堅持和發揚自我革命的精神。把握黨的形象建設品格,全面從嚴治黨是黨呈現積極正面精神風貌的根本舉措,有利于提升黨的活力與內聚力[28]。

二是有利于優化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是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重要維度,具有顯著的外在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向世界塑造和傳播了良好的中國形象。黨的國際形象是展示中國真實形象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國際社會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理念、中國方案認可度,消除涉華負面輿論影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29]。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領路者,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有利于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奮進新征程的故事[30]。

(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路徑研究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實踐路向研究基于整體性的視域進行了系統闡釋。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根基源于黨治國理政取得的偉大成就,內蘊了黨的國際形象與國內形象具有同一性。學界研究將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路徑從政黨自身建設、價值取向、傳播手段與受眾群體等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要重視黨的自身建設。此研究視角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內嵌于政黨自身形象的表達,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是黨的形象最直觀的彰顯。劉沖從政黨自身建設的視角提出加強黨的建設是塑造政黨形象的奠基工程,也是評價政黨形象的尺度和標準,以全面從嚴治黨的方式解決黨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于建構黨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義[31]。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主體邏輯,也是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堅實根基。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政治自覺,使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有所依據和遵循[32]。齊衛平等提出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提升中國共產黨內部形象;堅持群眾路線優秀傳統,提升中國共產黨外部形象;發揮領袖的招牌作用,樹立中國共產黨良好的國際形象[33]。還有諸多學者都提出從黨的作風建設、執政能力、黨群關系、外交工作等方面優化黨的形象。

二是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要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此研究視角從黨的初心使命出發,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塑造良好形象的根本保證,也是國際形象塑造的價值支撐。從國際社會來看,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所產生的“客觀源像”是影響其國際形象塑造的基本因素,而這種客觀源像正是基于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使命[34]?!傲Ⅻh為公、執政為民”形象的彰顯,有效提升了黨的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張士海認為,黨的百年形象塑造歷程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本色,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切實維護人民利益,黨必然得到人民的擁護與支持。反之,黨一旦脫離了群眾,腐敗和作風問題得不到根除,黨的形象必然會受到損害[35]。新時代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話語塑造的重要內容,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全球化發展的價值訴求。中國共產黨把促進全人類共同利益、共同交往、共同發展為愿景,為人類貢獻了“時代精神”,擘畫人類未來,凝聚國際社會共識[36]。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在國際舞臺的彰顯,有效形塑了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的國際形象。

三是黨的國際形象塑造要注重傳播手段與宣傳方式的運用。此研究視角強調新時期要加強對外宣工作的重視,提升黨的國際影響力。段功偉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執政黨公共形象傳播面臨工具危機、調適危機、認同危機、價值危機,并提出應對危機的相應對策[37]30-34。季正聚等指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具有發展動態化、受眾全面化、載體立體化、途徑多樣化的特征,應做好分眾化傳播,不斷加強對外話語創新[38]。于運全從境外媒體、國際智庫、國外出版社的涉黨報道和海外涉華圖書出版等不同領域歸納了黨的形象塑造現狀,從中共黨代會和重要活動等角度剖析了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成因,并提出優化策略[39]226-247。韓強指出,對外宣傳對擴大提升黨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習近平總書記著作的翻譯出版,召開世界政黨高層論壇,利用國際會議、國際組織等宣傳黨的主張,擴大民間交流等,都可以有效傳播中國聲音[40]。高金萍認為,在國際傳播實踐中,中國外宣應實現傳播思維轉型、傳播內容轉向、“自我-他者”關系轉換[41],通過著力構建全球性媒體平臺,廣泛運用傳播媒介,使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傳得更遠,由此建構黨的良好形象。

四是黨的國際形象塑造要廣泛利用好各類外交活動平臺。此研究視角強調多元化的外交平臺是展現中國共產黨形象的重要窗口。林緒武認為,新時代主場外交可以積極展現中國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理念[42]。在諸多主場外交活動中,中國共產黨樹立了開放包容、務實合作的政黨形象。田永祥從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交往角度出發,提出“中國共產黨的黨際交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黨的自身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開明開放、愛好和平的良好形象”[43]9。高規格的主場外交活動能夠多維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思想、理念和方案,如北京冬奧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活動,在展示中國實力的同時傳播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發展方案,提升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在外交活動中,特別是黨際交往中通過創新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與各國政黨互學互鑒,可以有效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和認同。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展望

縱觀當前研究成果,“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整體態勢呈現出起步晚、發展快、內容繁、范圍廣的特點。這一論題吸引了眾多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在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塑造內涵、成就及經驗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局限性主要在于:一是理論研究闡釋力不足,圍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這一核心命題的豐富內涵、適用范疇及理論分析框架還存在理論要素較為單一、缺乏系統關聯的現象。二是現有研究成果在實踐策略方面多是泛泛而談,學界尚未呈現運用多元化、高質量的理論研究范式指引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實踐,針對現階段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現實困境未作出精準的回應,建構系統化、可操作性強、對未來風險進行預判的實踐策略研究仍任重道遠。以上問題亟待學界深化研究,加以解決。

(一)加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建構

理論建構是推動學術創新的前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建構與創新亟待學界深入研究。

一是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這一概念的邊界問題。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概念內涵、適用范疇以及與“中國形象”“政黨形象”等特有概念的內在屬性的相互關系研究相對不足。應當從學理層面進一步明確該主題的內涵與外延,避免出現理論泛化主義傾向。一方面,立足黨治國理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研究對象可以是抽象化形式的存在,也可以是具體的各級黨組織甚至個體化的中共黨員。另一方面,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置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性高度上去審視,探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之于政黨自身、中國形象、世界發展的價值意蘊,避免在理論構建維度上矮化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學術價值。

二是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構成問題。當前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研究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語言學等多個學科,彰顯了其富有多視角的邏輯機理。但不可避免的是多學科對該主題的學理闡釋必然會形成較為紛繁的研究體系,如何系統建構多維度、深層次的理論研究范式是當前亟待創新的問題。一方面,應當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整體性視角出發,以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的重要論述來進行研究。另一方面,要結合全新的歷史語境與時代特征,將黨的國際形象塑造理論向實踐轉化,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統一中推進理論創新。這需要研究者具備扎實的學術素養、通達的世界眼光、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的理論基礎,以此構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框架?!凹涌鞓嫿ㄖ袊捳Z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盵44]推動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改善與提升。

三是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新時代”論域問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嶄新時代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共產黨如何認識變局、因應變局、引領變局是新時代常做常新的課題。盡管學術界已積累了一定的研究,但鮮有學者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與百年變局的互動關系進行深入的探究,更遑論對新時代這一特殊實踐語境下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新時代”與世界“大變局”跌宕交織,從新時代背景出發,將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及其相關研究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進一步深化該議題的全球認同機理研究是學界當前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

(二)優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方法

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理論建構,為實踐指明前進方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需要創新研究方法,實現跨學科與交叉研究方法的多元運用。

一是緊密結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目前,學術界圍繞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研究多以文本解讀及理論論證為基礎,注重經驗性闡釋,有待于從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中進一步凸顯其學理性。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作為一項系統而復雜的龐大工程,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運用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進一步提升研究內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要善于采用問卷、訪談和調查等實證研究方法,通過數據統計和分析歸納,客觀呈現國外公眾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認知與評價,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以具體案例為研究對象,提升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深度。

二是加強國際比較研究。當前學術界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成果中,較為缺乏與其他國家不同類型政黨形象塑造的比較與分析。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應注重研究實踐性與應用性的拓展,需要在加強學科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國際層面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一方面,通過比較、分析國際學術界有關西方政黨形象塑造研究的有益成果,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與實踐提供有益借鑒。另一方面,應著重發揮國內學術界在融通中外、交流互鑒中的引領作用。在研究過程中不僅要對“他者”視域下的中國共產黨研究進行回應與評論,更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對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研究資料、研究成果的翻譯等工作,同時,通過創新話語體系,轉換研究范式,發揮國內學科研究對海外研究的引領作用,提升國內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的國際話語權。

三是積極構建“學科交叉共同體”。采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進一步促進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理論創新。一方面,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學術基礎,引入政治學、傳播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進行深入探索。多學科理論與實踐融合共進、有機互補和協同發力,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注入了新的研究范式,以期實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新態勢。另一方面,應加大對海外中共學研究和該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v覽國內外有關研究的發展情況可知,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盡管在國內外逐步形成學術氛圍和一定的研究合力,但尚未形成與海外中共學研究相融通的國內學術研究體系,應在積極構建“學科交叉共同體”基礎上深化對海外中共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

(三)開拓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的視域

開拓視域是實現學術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當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成果的同質性問題逐步顯現,要突破研究主體、視角、內容等方面思路和視野的單一性等問題,進一步推進多元化研究態勢。

多元化的研究主體。一是不斷豐富國內外研究群體,由高校學者逐步拓展到各國政黨政要、智庫專家、媒體人士等。二是研究群體的地域分布愈發廣泛。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研究,在國際地域分布上并未局限于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近年來,德國和法國等歐盟主要國家、俄羅斯等轉型國家、越南和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對中國共產黨研究的學術熱潮也不斷升溫。因此,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應建立國際化視野,打破國內學者或海外學者的孤立性研究,綜合提升研究數量與質量。國內學界需要與國外學界在研究成果上提高聯動性、統籌性、整體性,增強有關政黨形象塑造的共性探討和比較分析,通過凝聚研究主體合力汲取有益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學術智慧。

批判性的研究視角。一是注重認知差異性。由于世界范圍內多元化的研究力量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主題的關注,當前學術界研究視角從闡釋性研究向學理性轉變。在不同國家間,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較發達國家更為積極客觀;在不同群體間,高校學者聚焦概念構建和學理闡釋,智庫專家關注戰略分析與策略應對,而各國左翼政黨及學者從正面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居多。二是注重策略針對性。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呈現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因此,建構視角的批判性應當在國際背景與人類歷史發展的譜系中綜合定位,這種普遍性視角有助于打破意識形態因素所造成的理論偏斜,有利于以客觀理性的態度構筑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研究規范化的學術路徑,進一步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闡釋好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拓展人類走向現代化提供“中國方案”之啟示。

多樣化的研究內容。一是歷史論域方面,應進一步挖掘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歷史縱深。當前從歷史論域深入探索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較為匱乏,有待通過國內外史料深入挖掘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脈絡。二是傳播理路方面,深化新媒體視角下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研究。面對國際傳播場域的轉變,要善于發揮媒介載體的傳播效能,努力避免“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尷尬境地。三是話語議題方面,當前國內學術界側重研究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實踐路向,在黨史、黨建、改革發展、對外關系等方面均有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中國共產黨國際傳播的話語體系。伴隨著黨的二十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這賦予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話語新的意蘊。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是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話語的有力闡釋,中國共產黨應將國際形象塑造話語與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的議題結合起來,樹立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自信。

總之,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學術成果。與此同時,應當從完整的政黨形象塑造過程中挖掘環境分析、理論準備、實踐發展、成效檢驗等內容。因此,該研究還有十分廣闊的空間待學術界進一步深入拓展。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應當在不斷創新中深化對該主題的研究,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新躍升。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斷增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如何將事實的優勢轉化為輿論優勢,將實踐的自信轉化為話語自信,是當前學術界應當關切的命題。

猜你喜歡
國際形象中國共產黨理論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冬奧會對我國國際形象價值的提升
國家形象建設需謹防哪些認識誤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