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幼兒自立行為的關系

2024-01-19 05:14黃小恢劉奕霜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靈活性養育學業

余 璐,黃小恢,劉奕霜

(1.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四川南充 637000;2.重慶市開州區大進中心幼兒園,重慶 400000)

一、問題提出

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parental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指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能夠接受兒童負面情緒并設法按照積極的養育方式行事,主要體現在認知解離、承諾行動和接納這三方面[1]。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有意識將消極情緒和實際中育兒行為分開,避免負面想法影響子女的健康發展組成了認知解離;父母給子女充足空間,子女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維護獨立性促進承諾行動發展更好;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接受自己負面情緒與預設,努力用更正向方式和積極養育態度來教養兒童,在這種情形下父母接納水平更高[2]。

當前缺乏對幼兒自立行為(children’s selfsupporting behavior)的研究,檢索國內外“幼兒自立行為”有關的文獻,發現數量非常少,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黃希庭最早提出“自立”這一概念,指個體從以往所依賴的情緒和事物中獨立出來,通過獨立判斷和自我選擇對自己行為應諾,此外自立作為積極人格對個體身心和諧發展至關重要[3];二是對幼兒自立行為工具的制定及運用,凌輝等認為幼兒自立行為由5 個維度組成,兒童處于人格形成階段,自立代表兒童具有穩定的人格特征,更是兒童的行為表現[4];三是研究者有探索父母養育方式與兒童自立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父母情感溫暖與理解等較良好的養育方式與兒童自立行為水平密切相關,而低自立水平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否定和嚴厲的消極養育方式[5]。整體上國內對于自立行為研究更多在6-12歲小學生,而3-6歲幼兒自立行為實證研究相對較少。

家庭系統理論強調家庭關系影響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發展,家庭子系統中父母和兒童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自我分化更是兒童必要的成長目標[6]。對于3-6 歲兒童來說,家庭是影響孩子最直接的系統,同時幼兒自立行為是其自我分化的重要成長目標。已有研究表明,母親養育心理靈活性通過心理韌性對青少年自立性產生重要影響,即幼兒自立行為也必定會受到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的影響[7]。目前研究者主要論述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兒童自立行為的關系,而關于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幼兒自立行為兩者關系的研究較少被提及。因此,筆者以3-6 歲兒童為研究對象,試圖了解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幼兒自立行為的關系,擬為提高幼兒自立行為水平和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優化提供實證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筆者在重慶市選取4 所幼兒園,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目前研究得到了當地倫理委員會的認可并嚴格按照指導方針進行。通過發放問卷讓幼兒家長填寫,共回收問卷610 份,有效問卷有579 份(94.9%)。其中城市幼兒有321 人,農村幼兒有258人;小班幼兒187人,中班幼兒192人,大班幼兒200人。

(二)研究工具

1.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Burke和Moore編制,李志紅等人修訂的《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量表》,該量表由3個維度共16個題目組成(如“即使在我感到疲憊、緊張、悲傷或憤怒的時候,我仍能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1]。該量表采用1-7七點計分,從“1”非常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其中“認知解離”和“承諾行動”維度需反向計分。本研究中,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系數分別為0.88、0.79和0.87。

2.幼兒自立行為量表

本研究采用凌輝等學者編制的《3-6 歲兒童自立行為量表》,該量表由27 個題目組成(如“能獨立完成洗澡過程,如打肥皂(沐浴露)、擦洗身體、穿脫衣服等”)[4]。采用5 點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該量表由日常自立、安全意識、社交行為、學業自立和自我控制五個維度組成。本研究中,五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分別是0.87、0.86、0.88、0.84和0.84。

(三)數據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22.0 對數據進行處理,地區分為農村和城鎮,幼兒年齡分為3-4 歲、4-5歲和5-6歲,年級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來綜合考察人口學差異變化,進一步具體探究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幼兒自立行為具體維度間的作用和預測關系。

三、研究結果

(一)3-6歲兒童自立行為與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的總體情況

1.3-6歲兒童自立行為的總體狀況

從表1描述性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3-6歲兒童自立行為總平均分為3.80,五個維度的平均分介于3.40-4.47之間,說明3-6歲兒童自立行為處于中等偏上水平(3為中值)。其中日常自立維度的平均分最高(4.47),其次是社交行為維度(3.95)、社會自立-安全意識維度(3.63)、學業自立維度(3.55),均值最低的是心理自立維度(3.40)。

表1 3-6 歲幼兒自立行為的總體及各維度得分情況(N=579)

2.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的總體狀況

從表2 描述性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總平均分為4.97,三個維度的平均分介于4.49-5.71 之間,說明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4 為中值)。其中接納維度的平均分最高(5.71),其次是認知解離維度(4.76),均值最低的是承諾行動維度(4.49)。

表2 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總體及各維度得分情況(N=579)

(二)不同人口統計學指標下的3-6歲兒童自立行為差異分析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與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幼兒在性別、地區、年齡和班級的差異。由表3可見,3-6 歲兒童自立行為在總體水平上性別差異不顯著,但女童在學業自立水平上高于男童;不同地區兒童的自立行為差異不顯著,城市地區兒童在安全意識維度上高于農村地區兒童;不同年齡兒童的自立行為在總體水平及其各個維度上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LSD事后分析表明:在幼兒自立行為總體水平均分上,5-6 歲兒童顯著高于4-5 歲和3-4 歲幼兒,4-5 歲幼兒顯著高于3-4 歲幼兒,由此可見3-6 歲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總體均分越高幼兒自主行為水平越高;不同班級的兒童在自立行為總體水平及各維度上存在著顯著差異,LSD 事后分析表明:在幼兒自立行為總體水平、日常自立維度、安全意識維度均分上,大班顯著高于中班和小班,中班顯著高于小班,在社交行為維度與學業自立維度和自我控制維度上,大班顯著高于中班和小班。

表3 不同人口統計學指標下3-6歲幼兒自立行為的差異分析(M±SD)(N=579)

(三)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3-6歲兒童自立行為的相關分析

如表4 所示,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幼兒自立行為之間密切相關。具體而言: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的認知解離維度與3-6歲兒童自立行為的安全意識維度、社交行為維度、學業自立維度、自我控制維度及總體水平呈現顯著正相關;承諾行動維度與幼兒自立行為中的安全意識維度、學業自立維度、自我控制維度及總體水平呈現顯著正相關;接納維度與幼兒自立行為總體水平及各維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表4 3-6歲幼兒自立行為與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的相關性(r)

(四)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對3-6歲兒童自立行為的多元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能否預測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狀況,分別以3-6 歲兒童自立行為各維度及總體水平為因變量,以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各維度為自變量(預測變量),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檢驗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對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的預測效果。由表5的分析結果可知,接納能正向預測日常自立維度;認知解離、承諾行動與接納對幼兒安全意識維度有正向預測作用;認知解離與接納對社交行為維度具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認知解離、承諾行動與接納顯著正向預測學業自立維度;認知解離、承諾行動與接納顯著正向預測自我控制維度;認知解離、承諾行動與接納對幼兒自立行為總體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其調整后的總體決定系數R2為0.088,說明幼兒自立行為總體水平變異中的8.8%可以用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的3項因子來解釋。

表5 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對3-6歲兒童自立行為各維度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四、討論與分析

(一)3-6歲幼兒自立行為現狀

本研究中3-6歲幼兒自立行為總體及各維度的得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3-6 歲幼兒自立狀態整體良好。五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日常自立維度(4.47),其次是社交行為維度(3.95)、安全意識維度(3.63)、學業自立維度(3.55)、心理自立維度(3.40)。

幼兒日常自立維度處于較高水平且得分最高,這意味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我照顧和優化自理狀態。此外具有高日常自立的幼兒能夠更快適應周圍環境,優化自我決斷能力和自我負責水平[8]。社會自立-社交行為維度得分也處于較高水平,幼兒通過與父母、同伴、幼兒園老師和周圍人的相處,發展其社交水平,社交行為水平較高的幼兒能夠較快建立更親密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優化親社會能力和減少幼兒問題行為概率。安全意識維度相對較高是由于在這個階段父母和幼兒教師會強調安全的重要性,無形中會培養幼兒的警惕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同時也反映了父母教養方式相對民主,優化了幼兒穩定的安全感和自立行為水平[9]。學業自立維度相對較低是孩子在學前期處于對知識探索和行為習慣養成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并解放自然天性,學業自立性難以優化。父母成長型育兒觀能影響幼兒學習品質,當父母給予幼兒更多心理支持,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學業堅持性和學業自立水平更高[10]。心理自立-自我控制維度相對較低,主要是3-6 歲兒童情緒控制能力較弱,外加上孩子年齡和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延遲滿足能力不佳都可能造成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其次,學前階段幼兒與父母間依戀程度較深,幼兒較依賴父母以至于心理獨立性不高,則進一步弱化幼兒自我控制,較弱自我控制能力可能導致幼兒未來發展適應不良問題,包括課堂上行為問題以及獲得學習技能困難[11]。

(二)3-6歲幼兒自立行為的差異

3-6歲兒童自立行為在性別上不完全存在顯著差異,女童僅在學業自立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童,在日常自立維度、安全意識維度、社交行為維度和心理自立維度上無顯著差異。學前期對人的發展起到奠基作用,能夠激發幼兒學習主動性,幼兒是“學習的主動探索者”,女童的學習主動性顯著高于男童。女童比男童更能敏感察覺到更細節的事物,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體驗到道德感和愉悅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解決問題和團結協作,進一步促進女童學習動機和學業自立水平提高[12]。

3-6歲兒童自立行為在地區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城市地區的幼兒僅在安全意識維度得分上高于農村地區幼兒,在剩余四個維度上無顯著差異。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兒童發展會受到家長育兒觀的耳濡目染。研究表明農村地區父母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掌握程度都較低,這也是造成農村地區幼兒安全意識比城市地區薄弱的重要原因[13]。此外農村幼兒父母不同務工情況、回家頻率和父母較低文化程度更是弱化了幼兒安全意識[14]。

3-6 歲兒童自立行為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年齡較高組幼兒自立行為總體及相關維度顯著高于低年齡小組。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幼兒自身能量和儲備的知識越來越多,會不斷增強自主意識,會有自己對于周圍事物的理解方式和相處方式,孩子越來越成熟,自立水平也逐漸加強。嬰兒期結束后,存在著“三歲的危機年齡”,隨著幼兒不斷成熟,自我控制和自立性也呈上升趨勢,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控制和情緒調節[15]。

3-6歲兒童自立行為在年級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大班幼兒自立行為總分及各維度顯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在社交維度、學業自立維度和自我控制維度上中班和小班不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級增長,幼兒自我控制和獨立性程度不斷提高,其表現出的變化并不是直線性的,中班是幼兒自立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中班男孩自我控制水平和自立水平最差,到大班時期自立水平有所改善[16]。

(三)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3-6歲兒童自立水平的關系

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3-6歲兒童自立行為水平具有顯著相關性,除了認知解離維度與日常自立維度,承諾行動維度與日常自立維度和社交行為維度,其余各維度均表現為顯著正相關,這表明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因素有利于3-6歲兒童自立行為水平的形成與發展。從幼兒自立行為總體水平上看,認知解離、承諾行動、接納能正向預測自立行為,其中接納的解釋量最高,即父母提供更包容和接納的寬松環境有利于幼兒自立行為培養;認知解離解釋量也相對較高,即父母充分尊重子女內心最真實的意愿,能將負面情緒與實際發生事情區分開和允許幼兒來維護自身自立性,心理靈活性越高的父母子女自立行為水平越高。

國內學者目前沒有直接探究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幼兒自立行為的關系,但結合相關研究可以推測出兩者之間的關聯。李海斌等指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能夠影響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發展,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能夠提高養育質量,孩子在高質量的養育環境中更愿意表達自己和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對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發展非常關鍵[17]。謝琳婧和嚴萬森指出幼兒安全感會通過心理韌性來影響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發展,安全感高的幼兒心理韌性水平更強,在自立行為上發展更好[18]??杉宴热苏J為父母共情水平會影響幼兒安全感發展,當父母能夠更好地共情幼兒時,會更關注到幼兒情感發展和構建幼兒安全的心理結構,幼兒安全感發展更好[19]。因此結合謝琳婧和可佳琦的研究,可以推測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能夠影響幼兒安全感,進而影響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發展。Li 和Meier 認為父母接納對兒童心理調適有重要影響作用,在充滿溫暖和愛的環境中幼兒社會情感穩步提升,這會影響幼兒內在情感表達和自立行為中的社交行為發展,進一步降低了幼兒焦慮和抑郁問題行為風險[20]。Brassell 等人認為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能夠增強兒童的同理心和心理健康發展,同時能夠促進兒童的獨立行為和積極適應學校生活[21]。自立是兒童人格不斷增強的過程,積極養育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勇敢和自立,孩子帶著父母給予的自信心和勇氣變得越來越自立;相反如果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不夠,父母可能會過度保護、指責和忽視幼兒,這會導致幼兒越來越順從父母,幼兒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會弱化獨立性發展[22]。綜述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越高,在養育過程中更傾向于采用積極教養方式來育兒,在此氛圍下幼兒情緒調節和自我控制水平更穩定,可促進幼兒自立行為水平的全面發展。

五、研究結論與教育建議

(一)研究結論

重慶市3-6歲兒童自立行為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自立行為在年齡和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幼兒自立行為在性別與地區上存在部分差異;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與3-6歲兒童自立行為存在顯著相關,對幼兒自立行為有顯著預測作用。

(二)教育建議

提高幼兒自立行為水平有助于促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減少幼兒消極情緒和問題行為的產生,因此要重視對幼兒自立人格的培養,推動幼兒更好適應周圍環境和健全人格發展。當前可以結合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力量系統全面發展幼兒自立行為水平:一方面針對性別、年齡與地區有針對性地提高幼兒自立行為水平,重視提高農村地區幼兒自立行為;另一方面要重視幼兒自立行為中五個維度自立水平綜合發展。促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提高幼兒自立水平的重要環節,豐富幼兒學校教育形式,全方位在學校生活中提高幼兒自立行為水平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加強教師研修和自主學習來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在日常每一堂課中可以結合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全方位多維度來優化幼兒自立行為水平。幼兒教師是幼兒良好品格養成的重要培育者,只有當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啟發誘導幼兒,不斷增強幼兒自信心和自立行為表達。

重視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對3-6歲兒童自立行為的作用,轉變家長教育理念,樹立更積極的育兒觀,營造更接納的養育環境。同時加強社區與家庭合作,將一些較新育兒理念傳授給父母,強化家社合作育人力度,優化育人社會環境。父母要注重給幼兒提供更多表達自己和生活自理的機會,引導幼兒更順利展開社會交往行為,給予幼兒更多情感溫暖和適度自由,促進幼兒積極心理品質養成進而優化幼兒自立行為;此外提供宜人的居住條件,優化重要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在此氛圍中幼兒情緒會更穩定,有助于幼兒自立行為中的心理自立-自我控制培養[23]。此外研究表明,家庭親密度越高孩子自立水平越高,因此要加強家庭文化建設,給子女更多表達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予子女更多力量來優化自立行為水平[24]。最后提高父母對幼兒的接納程度,研究表明父母養育心理靈活性中的接納對幼兒自立行為預測解釋量最高,因此要提高父母容忍幼兒犯錯程度,給幼兒更多鼓勵和耐心,增強幼兒自立效能感和日常自立行為水平。

猜你喜歡
靈活性養育學業
艱苦的學業
新型儲換熱系統在熱電聯產電廠靈活性改造中的應用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天下有“完美的養育風格”嗎
養育寶寶 專家團來幫你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標的機械臂靈活性分析
更純粹的功能卻帶來更強的靈活性ESOTERIC第一極品N-03T
養育寶寶專家團來幫你
養育孩子 只需溫和助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