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初中英語閱讀中的德育滲透及教學實踐

2024-01-20 06:32趙金花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德育

摘 要:德育在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提出了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以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德育;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趙金花(1986-),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五育融合。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教材編寫要堅持思想性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英語教材不僅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而閱讀文本占據英語教材的一大部分,顯然對于育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閱讀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將學科教育與德育巧妙結合,幫助學生涵養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英語閱讀中融入德育的必要性

(一)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

由于中考壓力,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對文本中的語法知識講解上,閱讀課變成了語法課,使得一節閱讀課變成了教師講,學生只做筆記的單一課堂。很多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層次的理解。學生的知識學習局限于考點、考題,無法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和倫理價值,感知語言之美、體驗情感之美、領悟思想之美。長期下來,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德育一直處于相分離的狀態,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

(二)英語閱讀與德育緊密相連

教材是進行德育的載體。初中英語閱讀素材選用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涉及傳統文化、中外禮儀、寓言故事、人文、地理、親情、友情等領域,蘊含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如果能夠靈活地將德育融入閱讀教學中,可以拓展德育的滲透途徑,深化學生對多元思想觀念的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德育對初中學生三觀形成至關重要

初中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從幼稚到叛逆,還未形成成熟完善的三觀。他們對于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加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現階段很多學校的德育開展僅僅局限于班會課和道法課,對于學生的德育方式單一,時間有限。作為英語教師,應在考慮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以閱讀教材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尊重他人、寬和他人的道德品質以及遵守規則、團結合作等公民素養。

三、閱讀教學中的德育實踐方式

(一)整合學習能力培養與育人目標

初中英語閱讀的學習能力目標和育人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兩條線。教學設計要基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育人的雙重目標,充分考慮兩者的內在融通性,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和綜合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培養,還要重視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

【案例一】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5 Section B 2b部分的閱讀文本介紹了泰國的大象。教師通過思維導圖(見圖一)的方式呈現了本節課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同時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拯救大象的方法。課后,教師又讓學生自主搜查其他瀕危的動物及其保護方式,號召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動物。

(二)提問啟思,潤物無聲地開展德育

【案例二】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1中的2a部分的閱讀文本教學中,教師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后,要求學生畫出主人公Aron的心情變化線路(見圖二),讓學生感受Aron處于兩難境地時內心的復雜情感。當Aron被巨石砸中的時候他是害怕的;他在那里等了5天卻沒有人發現他,此時他是不抱希望;當他的水用完了時候他是絕望的;他知道自己如果不采取辦法自救就會死亡,于是他切掉他的右手,此時他是痛苦的;可是他成功自救后,相信自己會活下來的此時的他是充滿希望的。教師通過呈現Aron內心過山車式的心情變化,讓學生感悟Aron對待生命的態度。教師的提問由易到難,在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下,讓學生學習Aron身上永不言棄,冷靜自救的精神。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思考在野外探險時候應該做哪些準備,讓學生學會珍愛生命及敬畏自然。

(三)遷移創新,強化德育效果

【案例3】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5 Section B 2b部分的閱讀文本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了解三種藝術的歷史、寓意、使用材料等,學生通過略讀、掃讀等閱讀技巧,加深了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堅定了文化自信。在遷移創新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制作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頻,并在公眾號分享。視頻中除了教材中出現的三種文化,還有學生介紹了中國的茶文化、太極、博餅等。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整合了本節課所學知識,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視頻更吸引人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認識。

(四)賞析文學作品,落地生根德育

教材中選取了一定數量的英語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優美、思想深刻,為育人提供了契機。

【案例4】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1 Section A 3a“The Shirt of a happy man”閱讀教學中,在解讀、分析和評價語篇的語言之后,教師邀請幾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使學生領悟文本的內涵和倫理價值,讓學生明白幸福不是有多少的錢、權,而是學會知足常樂,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五)創設教學情境,有序推進德育

英語教材中包含了很多貼近學生生活的閱讀素材,如“School life” “Friendship” “Lifestyles” 等單元的內容。建立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實現育人方式的生活化。

【案例5】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7 Section B 2b中的閱讀文本符合表現欲與自尊心強且要參加中考的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一系列閱讀技能訓練結束后,教師在班級開展了課堂辯論。課堂辯論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辯論主體、辯論客體和辯論環境三大基本要素。教師向學生介紹辯論基本要素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要素。教師提供了以下圖示(見圖三),讓學生圍繞辯題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支持正方反方觀點的語句。

接著,正方和反方各5名代表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教師適時給予一些評論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一場辯論,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為何會與父母產生分歧,如何與父母溝通,如何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通過真實的情境教學,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六)對比反差,內化德育

在戲劇理論中有一個“角色沖突理論”,即一個人在跟他人發生交互作用時,會出現個人的角色表演和他人對其的角色期待的矛盾;一個人同時扮演一個或者多個不同角色之時,內心也會發生矛盾和沖突,即角色沖突。如果將課堂中的育人過程看作一個講故事、說道理的過程,那么將戲劇理論中的對比后產生沖突的理論借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案例6】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3 Section B 2b“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閱讀文本中出現了go on a ropeway to cross the river這個詞組時,可以利用視頻將這個畫面展示出來,并讓學生聯系自己平時上學的方式進行比較,使學生意識到比起偏遠地區的學生,我們已經幸福很多。最后教師拋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Can the villagers' dream come true?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生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些學生認為他們的愿望不能實現,因為那里的環境惡劣,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建橋。另一些學生認為他們的愿望可以實現,因為這篇文章報道出來后,政府和有關團體會注意到,會給予幫助。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想法進行適當評價,并對這篇文章的后續發展進行講解,即學生在很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有了寄宿的學校。再次播放貴州山區一座座屹立在大山大江的橋,讓學生體會祖國發展對于個人的影響,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祖國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通過學生的交流,德育真正滲透于學生內心,強化了德育效果。

四、結語

德育是英語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德育不能依靠教師的強行灌輸,需要教師將其巧妙地融入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深化并踐行德育價值觀。因此,本文從多角度提出在英語閱讀中滲透德育的方法,以提高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效果,發揮學科育人價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梅德明,王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張寶蘭.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英語課堂上:試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0(7):178-179.

[3]康紅兵.高中英語教材的德育蘊意及其教學實現[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7):55-59.

[4]陳祥梅,苗興偉.德育視角下的英語教學設計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6):1-5.

[5]蘇阿真.在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教學德育滲透淺述[J].讀寫算,2018(31):21,57.

猜你喜歡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策略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