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校史賦能高?!按笏颊n”建設育人價值與路徑研究

2024-01-20 17:58段曉亮付凱霞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任 博, 段曉亮, 付凱霞

(石家莊鐵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鑄魂育人地位日益凸顯。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界、教育界委員時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盵1]“大思政課”的提出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一是將課堂之外的鮮活素材納入課堂;二是走出課堂結合現實,在實踐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紅色校史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中國建設事業培養人才而創辦學校的奮斗歷史。紅色校史蘊含著艱苦奮斗、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等寶貴精神財富,這種精神通過文物遺存、檔案史料、典型人物和校訓校歌等形式呈現。紅色校史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蘊含著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彰顯著每所學校專屬的紅色印記。紅色校史賦能高?!按笏颊n”建設對提升思政課的厚度與溫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一、紅色校史賦能高?!按笏颊n”建設的育人價值

(一)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政治本色與精神凝結,是近代中華民族的國本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盵2]紅色校史同樣飽含著共產黨人的熱血和精神,凝結著學校發展歷程中進步師生創造的寶貴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是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推動高?!按笏颊n”建設的優質資源。將紅色校史中動人的革命事跡、英勇的革命先烈、見證崢嶸歲月的革命遺物等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可以在實踐中讓學生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同時可以把校史與黨史相融合,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只有大力弘揚紅色傳統,講好紅色校史故事、講好黨辦大學的故事,才能讓學生在目之所及的地方親身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能”、馬克思主義的“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

(二)激發情感共鳴,提升愛黨愛國愛校情懷

高校的發展總是一脈相承,辦學理念、宗旨、校風校訓不會因時間、校址的轉移而輕易變化,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學生熟悉的人、事、物進行引導,越是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情感認知規律的,越能感染和激勵學生[3]。紅色校史中先進師生的人物事跡、奮戰前線保家衛國的熱血事件、見證興衰的歷史遺跡都是全校師生耳熟能詳、舉足即觀的日常事物。部分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因歷史原因發生過遷址、合并或者分化,校區已非原址,學生所處的教育背景、校園環境也都時移世易,但學校的教學傳統、教育宗旨、校史校情總是一脈相承經久不變的。對學生而言,學校的優秀校友、紅色事跡,以及留存至今的紅色建筑都與自身有著密切的聯系,“血脈相連”的親近感無形中會提升學生對紅色校史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習校史、熱愛校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經過時間與實踐沉淀凝結的精神風貌、校訓學風,通過思政課教學也在激勵、教導學生們繼承學校優良傳統,增強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與榮譽感。

(三)汲取育人養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知識性和價值性相統一的課程,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屬性[4]。校史中杰出的校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都是思政課教學的鮮活素材,具有激勵、引導與育人功能,可以為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與養分。一是紅色校史中不乏名師先賢與優秀學子,這些先進榜樣為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崇高理想追求、品德修養和突出成就作為校本資源,值得每一位學子學習并代代相承。二是紅色校史中每一段激奮人心的革命故事都是無數先烈用血汗譜寫而成,其中飽含著對國家和民族榮辱與共、命運與共的情感,表現出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主義精神歷久彌新,依舊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主題。三是紅色校史中承載學校風雨歷程的歷史遺跡,不僅可以作為激勵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實踐基地,同時具有宣傳、育人、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學生置身特定的環境之中,心理上的體驗感與獲得感得到極大滿足,從而可以激發內在精神動力,實現校史教育的內化外行。

二、紅色校史賦能高?!按笏颊n”建設的育人困境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紅色文化的高度重視,制定出了一系列傳承紅色基因的相關政策,但一些地方和高校對“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開門辦思政課、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5],“大思政課”視域下運用紅色校史鑄魂育人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以紅色校史資源鑄魂育人意識缺乏

第一,教育者運用紅色校史資源育人意識淡薄?!皩嵤笏颊n’的落腳點在于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教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體系中的有效輸入?!盵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水平是推動紅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所在,包括思政課教師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豐富的紅色校史資源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將其嵌入課堂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實現校史育人目標,但現實狀況并非如此。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對紅色校史的發展脈絡與內在邏輯尚未形成客觀理性的認知,對身邊的紅色校史文化缺乏歸屬感和自豪感,將紅色校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雖然重視對紅色校史的傳承與弘揚,但對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培訓?!坝械膶W校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有的課堂教學與現實結合不緊密”[5],教師在講授中不注重或不善于聯系現實,學生對經典思想理論的學習得不到現實觀照,其理解就容易陷入表層化、機械化甚至教條化[6]。紅色校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使得豐富的校史教育資源與教育者淡薄的育人意識形成鮮明矛盾。

第二,受教育者對紅色校史認同感缺失。當代青年學生生長在新時代,未經歷戰火紛飛流離失所的艱苦歲月,對紅色歷史缺乏感性認識。以往紅色文化教育中,教育者容易忽視學生興趣特點與生活實際,常以純粹理論知識單向度灌輸,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紅色教育興趣缺失,于是出現紅色文化進了學校、進了課堂,卻進不了學生頭腦的狀況。其次,受西方功利主義理論和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沖擊消解了我國主流價值觀影響,紛繁雜亂的信息浪潮下,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感缺失,看不到紅色校史的獨特價值,甚至片面解讀歷史、詆毀革命先烈,從心理上產生輕視與抵觸。

第三,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未形成合力。部分高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時尚未做到“教”“育”并重,沒有認識到思政課的核心性與關鍵性,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發揮不夠,由此導致“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各自為政、各行其道、各說各話”[7],在育人過程中“兩張皮”問題凸顯?!按笏颊n”之“大”就在于糾正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狹隘對立[8],學校管理者與教育者在教學理念上缺乏科學指引,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關系上不能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致使二者協同力發揮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難以充分體現。

(二)對紅色校史資源研究開發力度薄弱

第一,缺乏專業研究隊伍。很多紅色校史資源豐富的高校并未成立專業研究團隊,校史研究工作往往分散在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檔案館等部門,研究隊伍不固定,研究水平參差不齊,有深度的紅色校史研究還沒有充分展開。如東南大學、云南大學雖成立了校史研究室,但都掛靠學校檔案館,校史研究室與檔案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高校對運用紅色校史鑄魂育人的重視力度跟不上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需求,致使校史資源豐富與研究力量薄弱的現實矛盾凸出。

第二,研究成果呈現形式單一。202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指出,要“深挖教育系統紅色資源‘鮮活教材’,增強課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實提高育人成效?!盵9]這就要求要運用“大資源”辦好“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紅色校史研究成果作為高校對校本資源的挖掘凝練,能夠為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鮮活的教育素材。但從國內研究現狀看,不少高校對校史研究淺嘗輒止,研究成果缺乏新意,忽略了紅色校史資源的育人功能。以校史著作為例,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檢索“大學校史”,從黨的十八大召開時算起截至2023年4月,共檢索到170個相關校史專著結果,對比分析發現很多部校史在結構和表述上存在很大雷同性,創新性不強,很多內容都是對不同歷史時期各項工作的匯報與總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被單調的表格與數據代替。

第三,未形成系統的紅色校史教學體系。完善的紅色校史教學體系對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都具有深遠意義。當前,很多高校的紅色校史教育多依賴個別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穿插進行,開設紅色校史課程的院校很少,且多數為選修課,很多時候只重視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普及和宣講,忽視了紅色校史鑄魂育人的實質作用。

(三)利用紅色校史資源育人機制不健全

第一,長效保障機制不完善。長效保障機制是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條件,但目前紅色校史育人主力多局限于思政課教師,缺乏相應的領導機制與激勵機制。一方面,部分高校在統籌規劃校園文化建設時,對紅色校史的挖掘與研究工作缺乏基金支持與幫助。截至2023年4月,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校史”為主題進行相關文獻檢索共得到4 243條結果,但文章歸屬校級及以上課題或基金項目的僅有165篇,從校史基金項目的懸殊占比可見,科研基金支持與制度保障也是影響校史研究工作進展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未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缺乏物質獎勵與精神鼓勵,因而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教師開展紅色校史研究的動力。

第二,紅色校史傳播渠道狹窄。新時代背景下,“大思政課”建設要求在“大平臺”上拓展、創新傳播渠道,要結合數字化設備、多媒體設施打造網絡教育宣傳云平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盡管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紅色校史獨特的教育優勢,但在日常工作中仍拘泥于第一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被動性與依賴性被放大,主體作用發揮不夠,使得紅色校史資源難以實現應有的教育價值。

三、紅色校史賦能高?!按笏颊n”建設的育人實踐路徑

(一)提升以紅色校史資源育人的自覺意識

第一,提升教育者育人意識與教學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教師要堅持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10]因此,要對思政課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定期開展紅色校史培訓,只有自身先提升對校史的認知程度,掌握系統完整的校史發展脈絡,才能將其轉化為鮮活、靈動的教學素材。同時,要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發揮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鼓勵相關研究團隊研磨校史,打造紅色校史精品課程,并將紅色校史教學成果作為教師和領導班子考核指標,從多方面、多維度督促與激勵教育者提升運用紅色校史的育人意識與教學水平。

第二,打造特色校史教育品牌。紅色校史的特有魅力不僅在于它是一所學校專屬的文化烙印,也是我們黨百年奮斗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校史資源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與所在區域宣傳部門、紅色教育示范基地、紅色紀念館深入合作,聯手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增強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實踐教學基地,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同向發力擴大紅色校史鑄魂育人在整個社會層面的影響力。如貴州民族大學為突出“黨史+校史”的學習教育方式,追根溯源以愛國主義人士歐百川為貴州民族大學建校辦學的貢獻歷史為牽引,將歐百川故居列為學校紅色文化和校史文化教育基地,形成“黨史+校史”的特色教育品牌。

(二)增強紅色校史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力度

第一,充分挖掘利用校史,豐富校史教材編寫。自1984年國家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高等學校組織力量編寫校史至今,全國高校系統紛紛啟動校史編寫工作,但從已有成果來看,很多高校對校史的編寫集中于在校志中敘述建校以來的發展歷程、展示優秀校友或優秀教師風采,記錄具有歷史影響力的校史事跡,而忽略了教育功能。校史教材編纂須滿足以下幾點:一是要具有客觀性,紅色校史也是對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因此要從客觀真實的角度追本溯源,對于內容的擇選要挖掘校史中獨特且具有教育意義的部分,避免“流水賬”式的全盤納入。二是要飽含溫度感與趣味性,校史教材編寫的受眾為學生,因此要符合青少年階段的心理與性格特點,為史料文字描述添加建筑圖樣、人物畫像等,讓校史中的人、事、物變得豐盈生動,以此增強校史教材的感染力與親和力。

第二,組建專業研究團隊,提升校史綜合研究能力。專業的研究團隊是深入挖掘紅色校史的中堅力量,高??梢云刚埦哂杏绊懥Φ臍v史學者參與校史研究工作,采取專兼結合的方式提升研究團隊能力。同時,建立專業研究團隊與思政課教師互動機制,雙方利用各自優勢深入交流學習,突破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難點問題。

第三,擴大校史收集范圍,建立數字化校史檔案庫。豐富的校史資料是開展校史研究、深化思政課改革的前提與基礎,當前有相當一部分高校推進紅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缺乏“大視野”“大格局”,校史資料僅來源于校史館、檔案館、圖書館,資源種類與數量十分有限?;膺@一困境,可以借助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舉辦“不忘初心,校史情懷”相關主題活動,邀請老校友、老教師舉辦實物捐贈儀式,尋找校友先賢后代、學生邀請座談,從多角度充實紅色校史內容,豐富校史珍藏。其次,建立數字化校史檔案庫,針對過往媒體平臺對學校的相關新聞報道、老校友采訪影像資料、校園文化活動的精彩瞬間,聯系相關新聞單位、部門征集收錄。同時校史館、檔案館、圖書館等機構要及時對現有紅色校史文獻進行數字化拍攝與掃描,聯合建設并完善紅色校史檔案文獻數據庫[11],為校史研究工作提供便利。

(三)拓寬紅色校史資源育人的路徑和渠道

第一,上好新生入學第一課,積極拓展第二課堂。紅色校史教育作為新生入學第一課,通過參觀校園、校史館,聆聽、感悟學校建立至今的發展歷程,熟知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做出貢獻與犧牲的優秀校友,了解學校取得的辦學成果與科研力量,借助紅色校史的美好印象提升學生對母校的自豪感與認同感,建立愛黨愛國愛校情懷。同時,“大思政課”應拓寬育人場域,打破課堂與實踐之間的壁壘[12],可以將自身的辦學特色結合紅色校史建立其他教育場館,積極拓展創新第二課堂。如藝術類院??梢越⒕哂幸魳肥?、美術史特色的文化館,文科類院??梢猿闪⒈拘_^往文學大家的文學館,理工類可根據學校特色成果建立礦物標本或機械產品展覽館。

第二,打造網絡教育宣傳云平臺。全媒體時代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得學生從“被動灌輸”轉換成“主動獲取”[13],互聯網為紅色校史教育提供了新的傳播契機,可以抓住時代發展潮流與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傳統手段與現代方式相結合,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技術研發“虛擬教師”“虛擬課堂”“虛擬實踐中心”等[14],結合校園網站、微博、短視頻、公眾號等平臺,將枯燥抽象的史料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納的紅色校史欄目與視頻作品,打造多元化的網絡教育宣傳云平臺,將線上傳播與線下宣傳結合起來,創新紅色校史的載體和場景,增強趣味性與互動性,在寓教于樂中提升紅色校史的說服力和感召力。例如石家莊鐵道大學新校區與本部校史館距離較遠,為滿足新生參觀需求,學校借助VR技術開發了數字校史館,利用數字媒體的聲音、影像和圖文等綜合優勢,既使校史內容展現得豐富完整,又突破了地域限制,為師生了解校史校情打造了一個生動有趣、方便快捷的資源平臺。

第三,培養校史志愿傳承隊伍。高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可以招募學生志愿者組建校史傳承隊伍。例如可以成立校史講解團,一方面通過志愿者的講解可以讓更多的師生了解校史,認同校史,傳播校史文化;另一方面,對于志愿者來講,經過長時間的考核和培訓,校史中的紅色精神、優良傳統也會促進他們的精神塑造與品德修養。

(四)健全以紅色校史資源育人的保障機制

第一,壓實領導責任,增強管理制度保障。學校領導的主觀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大思政課”建設的發展進程,黨委領導作為統籌全校發展的總抓手,有責任義務傳承和發展好紅色校史,賡續紅色血脈。一方面,要提升領導的責任意識,樹立大局觀,實施“大思政課”建設專項行動,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管理水平,增強思政課教師運用紅色校史鑄魂育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校史資源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校史研究、挖掘弘揚有序進行的有力保障。校史資源的建檔、收藏、修繕、保養都需要有嚴格科學的制度監督實施。

第二,開設紅色校史教育課程,實施教學保障。一方面,必修課程設有相應的學分考核制度,可以讓學生嚴格地接受紅色校史教育,并且設有課程學習時限,相較于零散的活動安排,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系統地感悟學校精神,形成整體認識。另一方面,開設紅色校史課程也可讓思政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提升對校史校情的研究熱情,充分理解掌握校史內容、改進課程設計、優化教學方法,推動校史相關課題的研究。此外,有條件的高??梢越Y合研究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點與博士點下開設紅色校史教育研究方向,將紅色校史育人功能不斷向深度廣度拓展。

第三,修建具有紅色校史文化精髓的校園人文景觀,增設設施保障。校園人文景觀也是校史教育的重要載體,彰顯著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與歷史積淀,是全校師生的精神食糧。一方面,需要保護好原有的校史遺跡,注重環境育人。對學校發展過程中留存下來的特色建筑、雕像、校訓石碑要定期修繕維護,這些具有濃厚文化底蘊與歷史意義的校史遺跡,作為全校師生的隱性教育基地可以發揮特色教育功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校史交流空間。另一方面,對于因學校遷址而遺落他地的校史遺跡有必要回首探尋,他們見證了學校起伏興衰的歷史時刻,將其作為校外思政課教育實踐基地可以重溫黨史、校史,為開發現場教學,開展實踐教學創造條件。同時,對于新校區的建設要破除“千校一面”,增添底蘊和特色,結合紅色校史融入辦學理念和思想,打造獨具校本特色的校園建筑風格,彰顯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和精神。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5]歷史就是最鮮活的教科書,紅色校史不僅沉淀著獨具特色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同時記載著學校興衰成敗的發展歷程,是寶貴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綜合。隨著“大思政課”建設的不斷推進,紅色校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不斷凸顯。新時代要充分發揮紅色校史的教育功能,還需積極探索紅色校史在“大思政課”建設中的重要價值與實踐路徑,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紅色思政課”。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