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審視國家主權
——全球化時代國家主權概念的消解與重構

2024-01-21 13:35劉非凡管月飛謝楚瑜
關鍵詞:主權國家國家主權領土

劉非凡 管月飛 謝楚瑜

(1.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2.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國家主權是當代國際社會最具爭議的政治概念之一。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建構的傳統國際體系遭受沖擊,以絕對性、獨立性為本質特征的國家主權概念似乎名存實亡。然而,國家主權在當代社會仍然無法被取代。國家主權研究面臨的困境使學者們意識到其存在著多個面向的特性?;诖?,必須重新審視國家主權:梳理概括傳統國家主權概念的本質,闡明全球化時代企圖消解國家主權的學說及其緣由,并在國家主權瀕臨消解卻無法取代的復雜面向中探究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的基本原則。

一、傳統國家主權概念的本質特征

博丹考察主權“maiestas”發源于拉丁語詞偉大“magnitude”[1]25。這證明主權概念由來已久,且天然地具有至高的內蘊。主權的表述最早可以溯至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和古典羅馬法。[2]1-2但直到十六世紀,博丹才首次系統地討論了主權的本質。[2]3

博丹將主權界定為國家所有的絕對且永久的權力。[1]38主權即絕對權力[1]38,強調的是主權凌駕于法律之上且不受法律限制。絕對性①是主權的首要特征。格勞秀斯闡述對外主權,豐富了主權的內涵,主權是“行為不受他者控制的權力”[3]128,國家是主權權力的共同主體[3]128,主權國家獨立且平等。格勞秀斯從國際關系維度闡明主權的獨立性,奠定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理論基礎?!锻固胤ダ麃喓图s》簽約各方均為獨立的政治實體②,通過承認彼此的合法地位,確保主權的獨立完整和一律平等。[4]這代表著主權的獨立性和平等性原則的正式確定。

德國古典哲學重視國家主權的邏輯效力??档轮鲝堉鳈嗍墙^對的:為避免邏輯的無窮倒退,法律需要絕對且不受其約束的主權者確保其權威。③因此,“國家的統治者擁有對臣民的絕對權利而沒有義務?!盵5]同時,康德申明永久和平的先決條件是獨立平等的主權國家參與國家法,“沒有一個自身獨立的國家可以由于集成、交換、購買或贈送而被另一個國家所取得?!盵6]

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的發展闡述主權的特征?!皩戎鳈嗑褪恰窦捌洮F實性——即國家——的各個環節按其必然性而獲得了發展,并作為國家的肢體而穩固地存在著”。[7]413國家如同地上的神物一般高高在上,享受著絕對的至高權力。[8]同時,絕對精神賦予主權以獨立性,“獨立自主是一個民族最基本的自由和最高的榮譽?!盵7]413然而,黑格爾將獨立性等同于排他性的觀點將導致國際關系陷入戰爭狀態。

以絕對性、獨立性為本質特征的國家主權概念,構筑了人類政治生活的總體框架。主權④的絕對性即國家在處理本國事務時享有高于其他一切力量的權威⑤;獨立性即國家享有獨立自主處理本國事務的最高權力。國家主權需在邊限明確且封閉的領域內由特定的主權機關所行使。然而全球化以跨時空的聯系沖擊著特定領土和統一主體,降低了主權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獨立程度,國家主權概念因之逐漸消解。

二、全球化與國家主權的消解

全球化本質上是時空關系的延伸過程,即“世界范圍內的社會關系的強化”[9]58。全球化進程中,國家的清晰邊界被一種模糊的開放姿態取代,整一的國家主權遭到非國家行為體的蠶食,國家主權的合理性遭受質疑,新的主權學說應運而生。

(一)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沖擊

1.全球化沖擊傳統的主權主體⑥,國家主權的獨立性減弱。傳統學說主張國家是獨立行使整一主權的主體。然而,全球化促使非國家行為體崛起,國家獨享的主權被迫分解[10]118,主權面臨著全方位泄露。沒有國家能單獨妥善地處理當前的國際事務,主權國家需要讓渡部分權力給國際組織,促成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的超然地位將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國家主權的獨立性遭到削弱。

2.全球化挑戰國家主權的邊界,國家主權的絕對性遭到質疑

傳統學說認為在清晰的地域邊界中,絕對的主權才能存在。[10]121然而,全球化對時空關系的重組質疑著國家地域邊界存在的正當性。以清晰的、排他的地域邊界為核心訴求的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安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地域邊界的模糊致使主權國家的國內事務與國際事務變得日漸模糊,任何內政問題都可能是關切全球公益的國際事務,國家處理內政事務的絕對權力遭到質疑。

(二)全球化時代消解國家主權的學說

1.國家主權否定論。國家主權否定論否認國家主權的存在及價值。狄驥宣稱主權是一個歷史的產物,[11]95它在根源上與絕對君主制相關,公共服務概念是現代國家的基礎,國家主權并不存在。凱爾森指明“在物質現實的世界里,不存在主權這樣的事物”[11]95。

2.國家主權過時論。此理論主張國家主權在全球化時代已然過時。哈貝馬斯指出民族國家與全球化處于靜態治理與動態圖景的天然矛盾關系中。多層政治的實踐說明民族國家主權原則的過時。解決民族國家危機的關鍵是實現全球性治理,首要手段是區域政治——經濟一體化。[12]

3.國家主權弱化論。該學說承認國家主權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與價值,但全球化嚴重削弱了國家主權的絕對性和獨立性,國家主權涵義的改變不可避免。安東尼·吉登斯主張民族國家是全球政治秩序中最重要的行動者。然而,跨國公司與國際組織在全球化中將擁有影響國家政治決策、蠶食國家主權的能力。同時,全球化的特性——由諸國家體系的反思性自身所固有的權利集中化傾向[9]64,將使主權國家一致行動,最終在某些方面削弱國家主權。

上述理論揭露了絕對主權理論的弊端,即脫離全球化時代謀求合作發展的現實。但否認國家主權也只是脫離國際社會實踐的空想,它們忽視了全球化所要消解只是國家主權盲目排外的方面,而上述言論的實質卻是否定發展中國家的主權。這既凸顯了西方國家闡述主權時的多重標準,也反證了國家主權在全球化時代存在的必要性。全球化的時代轉型要求在特定語境下重構辯證且合乎時代要求的國家主權原則。

三、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的基本原則

全球化的沖擊使國家主權呈現出雙重面向的特性:全球化侵蝕國家主權,卻并未致其消亡[13]137。盡管全球化使社會群體地理⑦呈現復雜多樣的特征[14],但它仍以主權國家為基礎。主權國家是全球化時代參與國際事務的中堅力量,國家主權是人類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價值觀念。這一雙重特性要求調整國家主權的具體內涵,闡明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國家主權之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一

理論上,國家主權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強調主權之絕對性的民族國家間將難以避免地產生對抗與沖突,這要求各國在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中限制主權的絕對性。

絕對性是國家主權的本質特征。全球化時代,國際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國家的部分政治、經濟權力為其所分享。但非國家行為體并未擁有主權[15],相反,無法否認主權僅能作為國家的要素而存在。主權與國家密不可分。首先,國家是主權存在的基礎,離開了國家,主權便無從談起。國家是維系國際秩序的基礎力量,主權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威,需依附于國家而存在。其次,主權是國家的基本要素,沒有主權,國家將不復存在。奧本海指出,只有當人民在主權政府下定居在特定土地時國家才能存在,即國家的存在有四個要素:人民、領土、政府和主權。全球化時代,權力的讓渡并非意味著否定國家主權,國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所放棄的只是排外性為主導的傳統主權觀,而國家主權仍是維持現存國際秩序的基石??傊?,從現實層面而言,主權和國家是不可分割的,國家主權仍以絕對性和獨立性為本質特征。⑧

國家主權的相對性表現為兩個維度的涵義。首先,“相對性意味著要堅持以歷史的、發展的觀點認識國家主權”。[13]141國家主權是人類社會的歷史現象,而非一成不變的概念。國家主權應當遵從歷史發展規律和現實需求來調整、完善自身內涵。必須從全球化的開放維度審視國家主權,賦予其經濟主權與主權之公共性的新內涵。其次,相對性還表現為限制性:主權國家有尊重彼此的義務且需要受到非國家行為體的制約。全球化使得各國聯系日益緊密,完全排他的傳統主權觀難以適應國際合作的實踐需求。因此,主權國家需分享與讓渡部分權能。這一轉變是維護國家主權和維持國際秩序的必然要求。⑨通過讓渡部分權能,主權國家將獲得國際法規的保護,并分享全球化的諸多好處。在此意義上,民族國家的主權將得到有效捍衛。

總之,絕對性與相對性是國家主權的自然屬性。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要遵循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一。絕對性是相對性的基礎,任何國際協作都應當以遵循國家主權平等為前提,不堅持國家主權的絕對性無異于自毀長城;相對性是絕對性的保障,各國轉讓部分權能參與國際合作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國家發展,為獨立自主地行使國家主權提供保障。于我國而言,二者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和平發展進程中。

(二)堅持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有機結合

全球化推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各個國家都面臨著潛在的國家主權安全問題。領土主權安全是國家主權安全的核心要義,是當代國家生存安全和發展安全的物質基礎。而全球化對海洋的依賴則強調應當維護領土主權中的海洋權益。因此,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要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領土即隸屬于國家主權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16],是國家借以實現其職能、有效行使排他性權力的空間,完整性和獨立性是領土的本質特征⑩。領土與主權是國家的構成要素,領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物質載體和基礎。在國際關系中,獨立完整的主權要求國家能夠在本國領土上行使不受干涉的最高權力。因此,領土是國家主權不可侵犯的象征。[17]與之相應,領土主權是國家主權的核心,兼具領土的所有權以及支配領土范圍內人和事物的統治權。全球化重組時空關系,進而挑戰國家的領土邊界。認為國家在特定的領土內行使排他性主權權力是違背時代發展趨勢的做法,這種觀點是對領土主權的狹隘理解,是對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混淆和模糊化處理?!陡鲊洕鷻嗬土x務憲章》明確規定,各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以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等,為指導各國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全球化時代,“排他”強調的是主權的獨立性,即凡不為國際習慣法和條約禁止,國家即可不受干涉、自主行使主權。全球化時代對領土主權及領土邊界的強調,既不會必然導致黑格爾的戰爭狀態,亦不等同于封閉。相反,維護領土主權有益于全球化及各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合作的順利開展。

維護海洋權益是全球化時代捍衛領土主權與完整的重點。在全球化時代,海洋作為天然的連通各國經濟和運輸的紐帶而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11[18]。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馬漢提出,“從政治和社會的觀點來看,海洋最先聲奪人和最顯而易見的特點是一條重要的通道”[19]19,“控制海洋不僅僅是一種向往,而是一件至關重要、必須做的事”[19]29。全球化時代,雖然隸屬權力范疇的海洋控制是海權的核心內涵[20],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要求海權側重于海洋權益——基于海洋主權,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謀求海洋事業總體發展。因此,全球化時代維護海洋權益要兼顧兩個向度:既要重視海洋主權這一基本內涵,強調海洋權益是國家主權及領土主權概念的自然延伸,并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捍衛本國領海主權權力,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努力維護和平穩定;也要意識到合作共贏的海洋發展道路是全球化進程中不可逆轉的趨勢,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溝通、合作和發展推動構建和諧安寧、合作共贏的海洋秩序。

綜觀國際現狀,全球化伴生的某些威脅并不意味著必須放棄領土主權以及海洋權益。開放時空關系的全球網絡需要主權國家的合作,而主權國家的存在則有賴于領土主權的完整與獨立。必須堅持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相互依存的有機結合,領土主權是海洋權益的母概念,海洋權益是領土主權的自然延伸,唯有在明確國家主權及領土主權概念的前提下,方能明晰地界定海洋權益;海洋權益是領土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海洋權益是捍衛領土主權的核心工作。應當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有機結合,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三)正確理解人權及其全球治理與國家主權的辯證關系

人權是在有組織的社會中出現的、由相對弱勢的個體對組織提出的、被認定為屬于該社會所有成員共同所有的對其若干基本利益顯在或潛在的要求。[21]人權既是與個體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也是一個具有悠久淵源的歷史問題。黑格爾曾經說過,“人權”不是天賦的,而是歷史地產生的。人權作為人類社會的歷史觀念,其理論和實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23]因此,歷史上對人權概念存在著多維度的理解與闡述。傳統國家主權觀認為人權是國家主權所轄范圍內的事務。全球化時代,人權逐漸超越民族國家的邊限,在國際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全球人權治理成了不容忽視的歷史現狀。全球人權治理即人權制度從國家主權獨立設定、操作轉向以跨國家或非國家的視角維護、監督的過程。全球人權治理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國家主權問題,與之相應,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原則必須考察人權及其全球治理。人權與主權間對立維度的考察是二者互動關系研討的主流傾向,一是人權高于國家主權論,強調人權在本質上不屬于國家管轄的范疇,人權是無國界和超國界的,國家主權不能規避國際社會對具有普世意義的人權進行干預和監督;二是國家主權高于人權論,主張人權是主權國家運用法律規范社會中人們行為的表現[23],因此人權是國家主權范疇內的事務,不容國際社會的介入。兩種觀點都夸大了人權與國家主權的異質性,忽視了人權和主權作為歷史的產物,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內在同質性和邏輯相關性。

人權和主權的同質性在于兩者的宗旨和價值取向在初始起點上的重合。人權和國家主權均屬于正當且合理的權利(力),根本旨歸是維護人的基本尊嚴和價值。兩者實質是互為基礎、互相制衡的關系。國家主權是人民主權通過社會契約授予和轉讓的,只有基于人民主權,國家主權才能實際地擁有為人民賦予的、具有合法性的最高權力。12但權力的轉讓不是人權的消亡,而是通過國家主權為人權提供國家保障和國際保障的基礎。全球人權治理也無法在根本上更變兩者的同質性,相反在許多方面加強了這種同質性。一方面,主權國家是維護人權、推進全球人權治理的基本行為體,國家主權則是全球人權治理得以實現的基本準則。主權國家不是全球人權治理的阻礙,只有更多的國家出于自愿選擇參與人權事業,才能真正推進全球人權治理、使人權得到真正的保障。另一方面,人權及其全球治理是民族國家強化、捍衛國家主權的必由之路。推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有賴于主權國家的參與,這確證了全球化時代國家主權的合理性。主權國家通過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彰顯了自身開放心態和全球合作的價值取向,便于其提升國際地位,尋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分享人權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此外,當主權國家在參與全球人權治理進程中意識到主權遭受侵蝕的可能性后,它必將采取措施加以化解,維護其內部人權事務不受外部干涉。[25]

綜上,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原則要正確處理人權及其全球治理與國家主權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人權是國家主權合法性的來源,國家主權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最終要落實到保護與深化本國民眾的權利;同時,國家主權是人權的根本保障,人權的發展要依賴于主權,不存在抽象的、超越國家主權之上的人權。要在尊重和保護國家主權的基礎上,堅持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25]4

(四)堅持國家利益與全球公益的平衡統一

國家利益是現代政治社會的核心問題,是分析國際政治的出發點和歸宿。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利益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矛盾的產物,是國家所維護的、各階級共享的普遍利益。[26]109摩根索主張從屬于國家利益是國際政治的普遍法則,只要主權國家是國際政治的主要構成者,“那么國際政治中實際上最后的語言就只能是國家利益?!盵26]121國家利益與國家主權關系密切,二者都依附于國家而存在,并因國際領域內國家間復雜關系的展開而成為現實的問題。國家主權是國家利益的重要子項,也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根本保障。摒除了國家主權,就無從主張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既是國家主權的前提與核心要旨,也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國家利益與國家主權是同質的,維護國家主權最終要落實到維護國家利益的實踐中。

由于社會歷史、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差異,傳統國家利益觀側重于民族國家自身極富個性的特殊利益,這導致了國際間對抗與沖突的頻發。二十世紀以來,民族國家受到全球化進程的沖擊,對國家利益的審視正從封閉的體系轉向開放的體系,出現了闡述國家間共同利益及關乎全人類幸福的全球公益理論。全球公益是全球化時代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滿足,即由人們乃至國家的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共同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隨著網絡技術等高效媒介的出現,傳統時空局限被打破,人類物質和精神的整體性加強,人類社會轉向世界歷史。在此情境下,全球公益不再是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的議題。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原則的進程中,普遍性的全球公益和特殊性的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國家利益是全球公益的基礎,切忌因凸顯全球公益而忽視、放棄國家利益。國家是全球化時代國際交往的主體,國家主權是國際政治的基本價值準則,因此對國家利益的優先考察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理念。在全球化時代,國家利益作為國家賴以決策和行為的根據,仍然支配著民族國家的行為模式。國家間的利益沖突并未隨著全球化進程而消亡,反而將長期存在。因此必須捍衛國家利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唯有以此為基礎,才有開展協商合作以期實現全球公益的可能性。此外,全球公益是國家利益的凝結,是內蘊于國家利益中的普遍因素。盡管國家間的沖突與矛盾將長期存在,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與之相應,國家間的非對抗性矛盾是主要方面。國家間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與沖突,強調國家利益的同時斷不能全盤否定全球公益。根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公益是各國國家利益的共性,共性寓于個性。在全球化時代,各國在經濟、政治等領域相互依存,也共同面臨著一系列威脅著人類共同利益的全球性問題。13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及其他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必須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積極承擔國際責任,攜手維護和增進全球公益。[27]盡管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但全球公益的實現無疑有利于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幸福。民族國家應當著重把握全球公益與本國利益間的共性,以期在全球公益的實現中滿足國家利益。因此,國家利益與全球公益的平衡統一有益于實現維護國家主權的需求。

簡言之,處理好國家利益與全球公益的關系是全球化時代重構國家主權的應有之意。國家利益與全球公益是個性與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有機統一體。維護與國家主權密切相關的國家利益是一切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國家主權的終極價值體現為國家利益,摒棄國家利益的行為必然導致國家主權遭受破壞。同時,民族國家從根本上來說是具有國際身份的行為體,各國在對外交往中,必然存在著對全球公益的追尋。因此,中國既要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25]12-13,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25]38;也要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展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5]60。在合作中推進各國在經濟、安全、全球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共同利益。

注釋:

①絕對性意味著主權不受除神法外任何世俗條件的限制,且神法的限制接近良心的道德自律而無法成為現實政治舉措,參見小查爾斯·愛德華·梅里亞姆:《盧梭起來的主權學說史》,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5-6 頁。

②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的本質是政治生活的承載者。國家(country)是國際關系中的主要政治實體,此外還存在著國際組織等政治實體。參見葉正國:《海峽兩岸海洋事務合作的法律機制研究》,九州出版社2018 年版,第206 頁。

③ 對于法律狀態要求絕對主權者的這個觀點,康德提出的論證是:如果這種政治權利受到任何限制或分割,那么,關于權利限制或分割的爭議就不存在權威的法律解決途徑了。參見托馬斯·博格,謝立斌:《康德眼中的公正世界秩序》,《哲學分析》,2010年第1 期,第81-90 頁。

④主權是對最高權力的概念界定,兩者本質相同。自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以來,政治統治中的最高權力就作為國家中高于一切的力量存在,但直至博丹提出主權,最高權力才獲得明確的概念界定。參見王滬寧:《國家主權》,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1-8 頁。

⑤權威指使對象自愿服從的能力。權力(power)和權威(authority)均屬關系性概念,共性是使人服從;但權力的本質是強制,權威的本質是自愿。權力是權威的主要基礎,權威則證成了主權權力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參見尼古拉斯·布寧:《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93-94 頁。

⑥國家是承載、行使主權的唯一主體;主權是國家確證主體地位、國家區別于其他政治實體的根本屬性。參見勞特派特修訂:《奧本海國際法(上卷第一分冊)》,商務印書館1971 年版,第96 頁。

⑦“社會群體地理”即社會群體結構,是對人類社會集體認同結構的揭示。全球化進程中,除主導性的民族國家外,還存在著某些更為復雜的身份、社會群體結構。參見簡·阿特·斯圖爾特:《解析全球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第194 頁。

⑧陳柳欽認為國際社會是以主權國家為主的社會,各國主權的人格與身份屬性是絕對的,因而國家主權呈現出一種無論何種法律限制,各主權國家依據享有的獨立性。參見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展》,《2010 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文集(上冊)》,2010 年版,第47-81 頁。

⑨溫特認為國際相互依存意味著國家愈發受到強有力的外部制約因素對其行動的限制。這導致國家行為權利與國家行使權力能力之間的差距。但是,在國內政治中,國家仍然是有社會建構的,是自行組織的事實。參見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207-209 頁。

⑩參見《聯合國憲章》第一章第二條第四項的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p>

1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參見習近平:《習近平致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賀信》,https://www.gov.cn/xinwen/2019-10/15/content_5440000.htm。

12盧梭提出只有同意是權力的基礎,人們只有對基于契約的合法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參見小查爾斯·愛德華·梅里亞姆:《盧梭以來的主權學說史》,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5-6 頁。

13全球性問題具有世界性和全人類性,其后果非常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決定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參見樊銳:《地球村——全球化與人類共同利益》,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207 頁。

猜你喜歡
主權國家國家主權領土
全球傳播秩序建構主體的關系模式與作用分析
國防小課堂 領土
琉球的領土地位與自決權
軍事外交的概念及功能
國際氣候外交在經濟層面的障礙分析
解決中印領土爭端要打“持久戰”
人權:個體權利與集體自決
論國家主權維護與投資者保護的適當平衡
美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全球霸權
《陌生領土》:考驗還是幼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