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敦煌寫本《茶酒論》與儒釋道文化之關聯

2024-01-21 22:18屈玉麗劉若楠齊嘉銳
關鍵詞:茶酒道教佛教

屈玉麗,劉若楠,齊嘉銳

(1.塔里木大學 人文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2.河北承德市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7000;3.塔里木大學 科研處,新疆 阿拉爾 843300)

《茶酒論》作為敦煌文學中一篇具有豐富文化內容的俗賦文本,現存寫卷6 本,分別為P.2718、P.2875、P.2972、P.3910、S.5774①陳靜將S.5774 本現存的三個殘片當作兩個版本,故她認為不應當為6 本,而應為7 本。但關于此說的后續研究較少,并沒有更加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合理性,故暫不取信。參見陳靜《敦煌寫本〈茶酒論〉新考》,《敦煌研究》,2015 年第6 期,第85 頁。及S.406,多本《茶酒論》前題“鄉貢進士王敷撰”字樣,主要講述了一則擬人化的茶、酒各自夸耀自身、貶低對方,并由水調和的辯論故事。王重民以P.2718 本為底本,將《茶酒論》校錄至《敦煌變文集》中,題名為《茶酒論一卷(并序)》[1]267-272。

《茶酒論》中有茶、酒、水三種角色,每一種角色都不是單一的文化身份,而這也是我們談論《茶酒論》中茶、酒、水與儒釋道之間復雜的文化關聯的基礎。徐興無《茶酒爭勝與三教論衡》中以為,茶、酒、水都擁有著兩到三種的文化屬性,有著多重的宗教、文化身份①徐興無對茶、酒、水的復雜身份進行了一個凝練的概括,其稱茶為“從道家的仙藥到佛慧的普及”,稱酒為“儒家道家的寄托”,并且認為水與帝王有著一定的暗喻關系,認為水體現了“政治禮儀中的‘三教圓融’”。參見徐興無《茶酒爭勝與三教論衡》,《新華日報》,2012 年5 月23 日,第B07 版。。再結合三教合一活動在唐代已經發展了兩百多年,三教之間早已達到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由此可知,茶、酒、水每種角色身上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三教文化的內容,筆者從先賢觀點上進一步思索,以求探明各角色身上所蘊含的多元文化內涵。

一、茶與儒釋道之關聯

在茶這一角色中,儒釋道文化在不同的細節中都有著相應的體現,茶在與酒爭辯的過程中或是引用儒家,或是引用道教,又或引用佛教名言,展現出了一個復合的文化形象。

(一)茶與儒家之關聯

《茶酒論》中茶有言曰:“我三十成名,束帶巾櫛。驀海其(騎)江,來朝今室?!倍^“三十成名”“束帶巾櫛”者,蘊含著十分深厚的儒家文化內涵?!墩撜Z·為政》載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91,“三十而立”即三十歲時有所成就也,與“三十成名”之義同。茶之所以言“三十”,其出處當是儒家“三十而立”之語也。至于“束帶巾櫛”者,“束帶”,指整肅衣冠?!墩撜Z·公冶長》有云:“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盵2]123“巾櫛”,指毛巾和梳子,泛指盥洗用具?!抖Y記·曲禮》載:“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盵3]24可見“巾櫛”一詞帶有明顯的儒家禮儀規范之內涵。而“束帶巾櫛”便是在整肅衣冠的含義之上表達了對禮的重視。由此可知,茶與儒家文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以茶言禮體現了茶文化發展過程中深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而這份影響也輻射到了《茶酒論》中,使得《茶酒論》中茶的形象也頗具幾分儒雅。

(二)茶與佛教之關聯

《茶酒論》中茶言曰:“明(名)僧大德,幽隱禪林,飲之語話,能去昏沉。供養彌勒,奉獻觀音,千劫萬劫,諸佛相欽?!北銓⒉枧c佛教之間的關聯說得十分明白。佛教修習講究清心,無論男女都要打坐誦經,茶的口感較苦、澀,里面的茶多酚可以刺激神經中樞令人清醒,有助于參禪誦經。唐代名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詩云:“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雹凇度圃姟肪?21,第9260 頁。便是在肯定茶去昏沉、助悟禪道的功用。又陸羽《茶經》引釋道該說《續名僧傳》曰:“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臺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雹邸蔡啤酬懹鸬戎?,宋一明譯注:《茶經譯注:外三種》(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58 頁。亦極言茶在僧人生活中的作用。這些都從側面印證了茶與佛教之間的密切關聯。不僅如此,唐馮贄《云仙雜記》卷6 載:“覺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自奉以萱草帶,供佛以紫茸香,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自奉也?!雹堋蔡啤绸T贄撰:《云仙雜記》卷6,四部叢刊續編本。既展示了唐代寺廟僧人日常的飲茶、奉茶活動,又表達了僧人們以上等茶奉佛的自覺意識,其中處處透露著僧人對茶的重視。馮贄所載與《茶酒論》中“供養彌勒,奉獻觀音”的內容相合,共同證明了茶在佛教供奉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三)茶與道教之關聯

在中國歷史上,茶最早的功能是藥用,神話“神農嘗百草”即用茶解毒。更有西漢甘露道人吳理真,是中國乃至世界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最早種茶人,被稱為茶祖、茶道大師。傳說吳理真禪師親手在蒙頂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飲之可成地仙。茶的藥用價值備受道教的重視,進而被道教廣為宣傳。道教文化講求羽化升仙,追求身體的輕盈,而飲茶具有減肥排毒之功效,因此眾多道士便開始把茶當作仙藥來宣傳?!渡癞愑洝份d:“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盵4]400《飲茶歌(并序)》云:“陶隱居云,茶能輕身換骨,黃石君服之仙去?!雹莅矗宏P于此說,《茶經》又云,“陶弘景《雜錄》: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迸c《飲茶歌(并序)》所云略有不同。參見趙方任輯注《唐宋茶詩輯注》,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 年,第431 頁;〔唐〕陸羽等著,宋一明譯注《茶經譯注:外三種》(修訂本),第63 頁。其中所宣傳的便是“茶”的輕身升仙之功用。

由此可知,在茶的身上,三教文化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而正是由于多元文化的交流,賦予了茶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更為豐滿的形象。一方面茶言辭激烈,如同論辯的儒士或禪師,另一方面茶又言語平靜,如同安靜內斂的大德或仙人,茶多種人格特點的展現便是儒釋道文化在茶這一形象中交流融合的最真實寫照。

二、酒與儒釋道之關聯

作為《茶酒論》中的另一個主要“角色”,酒也具備著十分深厚的儒釋道文化內涵,展現出極為復雜的文化面貌。

(一)酒與儒家之關聯

《茶酒論》中酒之言共四段,如第一段曰:

酒乃出來:“可笑詞說!自古至今,茶賤酒貴。單醪投河,三軍告醉。君王飲之,叫呼萬歲;群臣飲之,賜卿無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氣。酒食向人,終無惡意,有酒有令,人(仁)義禮智。自合稱尊,何勞比類!”①王重民等:《敦煌變文集》卷3,第267 頁。

關于酒的此段言語,“有酒有令,仁義禮智”之語最具儒家文化特點?!叭柿x禮智”出自《孟子》,《告子》中曰:“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盵5]245是為孟子對孔子“仁義禮”思想②按:《中庸》載孔子言,“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庇谑呛笕藢ⅰ叭柿x禮”并提。參見王國軒譯注《大學 中庸》,中華書局,2007 年,第95 頁。的發揚。此后,董仲舒將其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其賢良對策中曰:“夫仁誼(義)禮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盵6]2505酒言“仁義禮智”,當是源于作者對儒家文化的熟稔,以及對酒與儒家文化關聯的了解。此外,酒的這段話語中還有諸多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體現。其一,所謂“單醪投河,三軍告醉。君王飲之,叫呼萬歲;群臣飲之,賜卿無畏”?!皢熙餐逗?,三軍告醉”大抵出自晉張協《七命》“簞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之語,李善注引《黃石公記》“昔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之醪投河,令眾迎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味一河,而三軍思為致死者,以滋味及之也”③〔南北朝〕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卷35,明嘉靖元年金臺汪諒翻刻元本。??芍藶閷浌奈枋繗庵靡?。而后又言“君王飲之,叫呼萬歲,群臣飲之,賜卿無畏”。筆者以為,此描述與儒家君臣禮法觀念密切相關?!敖泻羧f歲”,即臣下對皇帝高呼萬歲;“賜卿無畏”,為皇上對臣下示以優待寬容的套語,《唐太宗入冥記》中亦見此語?!昂艚腥f歲”與“賜卿無畏”相對,展示了君臣之間的交往禮節,具有明顯的儒家色彩。其二,“和死定生,神明歆氣”。歆氣,古指祭祀時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氣,《詩經·大雅·生民》云“上帝居歆,胡臭亶時”[7]337,即指此也。由此可知,酒與祭祀自先秦時期便已產生了緊密的關聯,后被歷朝歷代繼承發揚,便形成了《茶酒論》中“和死定生,神明歆氣”的說法。

又如第四段曰:

酒為茶曰:“豈不見古人才子,吟詩盡道:渴來一盞,能生養命。又道:酒是消愁藥。又道:酒能養賢。古人糟粕,今乃流傳。茶賤三文五碗,酒賤中(盅)半七文。致酒謝坐,禮讓周旋。國家音樂,本為酒泉。終朝吃你茶水,敢動些些管弦!”④王重民等:《敦煌變文集》卷3,第268 頁。

此段言語中反映酒與儒家文化之關聯大抵有兩處。其一,為酒與文人雅士之關系?!柏M不見古人才子,吟詩盡道:渴來一盞,能生養命。又道:酒是消愁藥。又道:酒能養賢?!蔽娜孙嬀?,自古而然。至唐朝有詩仙李白飲酒更甚,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即是言說酒的消愁功用。其二,為酒與禮樂文化之關系?!爸戮浦x坐,禮讓周旋。國家音樂,本為酒泉?!彼员闶茄顼媹龊现芯婆c樂舞的結合。宴飲活動受儒家禮樂意識引導,方形成《茶酒論》所描繪的和樂融融場面。又酒說:“終朝吃你茶水,敢動些些管弦?!币燥嫴柚畷r不得動用管弦對茶進行否定,再次強調了飲酒與宴飲樂舞的關系。此外,從“酒可養賢”之語中的一“賢”字又可聯系出酒與朝廷官職之關系。春秋戰國以來,各國各朝都設有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稱“祭酒”。祭酒最早指以酒祭祀或祭奠,后延伸為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通常由德高望重的人來擔任,最后成為教育行政長官的稱呼。雖然職能發生了變化,但是與酒文化的關聯仍然得到了保留。且伴隨著官職的發展變化,祭酒也出現了多種說法,而唐朝稱國子監祭酒。關于國子監祭酒,《新唐書·百官志》曰:“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二人,從四品下。掌儒學訓導之政……凡授經,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各為一經,兼習《孝經》《論語》《老子》……”①〔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48,第1265 頁。由此可見,祭酒為官府中儒學的執牛耳者,可稱賢者,由此又建立起了酒文化與儒學之間的一層關聯。綜上所述,《茶酒論》中酒的形象蘊含了大量的儒家文化內容,從禮樂文化的角度大談酒的功用,體現了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

(二)酒與佛教之關聯

在儒家文化之外,酒與佛教之間也有著諸多關聯。在教義層面,佛教戒酒?!栋⒑洝吩?,佛有五戒,即不飲酒、不殺生、不偷盜、不奸淫、不妄語?!堕L阿念經》中言:“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斗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悉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雹凇埠笄亍撤鹜右峁搀梅鹉钭g:《長阿念經》卷11,《大正新修大正藏》第1 冊,第70 頁。因為飲酒會使人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產生過失,成為修行的阻礙,故而佛教多次申令僧人戒酒,《四分律》《大管度論》《州時經》等都列舉了飲酒所產生的過失,希望眾僧能夠引以為戒。更有甚者直接將酒看作是毒藥,流傳著寧飲毒藥也不可飲酒的教誡,敦煌佛教徒也曾抄寫過大量的戒酒條文?!恫杈普摗分幸渤执擞^點,茶在文中相繼說明酒“破家散宅,廣作邪淫”,酒后昏亂,胡言羅織,斗毆逞兇,并舉了“生生鳥”“阿阇世王”“劉伶”等故事用以補充,最后言說飲酒的結果為“求首杖子,本典索錢。大枷檉蓋項,背上拋椽”,進而告誡世人戒酒,并崇信佛教。

茶所列舉故事,主要有如下幾則。其一為“生生鳥”,生生鳥又名“共命鳥”“命命鳥”,語源為梵文Jīvam-jīvaka,故事最早見于《雜寶藏經》與《佛本行經》③〔北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卷3,趙城金藏本;〔隋〕阇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卷59,趙城金藏本。,但在佛教文獻的記載中,生生鳥之死源于毒菓或毒華(花),而非《茶酒論》中所言“為酒喪其身”。關于這一變化,張文冠《釋表鳥名的“猩猩(狌狌、生生)”——兼談佛源外來詞的詞義演變》一文中認為,生生鳥為酒喪其身之故事當是受了中原傳說中“猩猩”為酒喪身故事的影響④張文冠:《釋表鳥名的“猩猩(狌狌、生生)”——兼談佛源外來詞的詞義演變》,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1期,第218-231 頁。。其二為阿阇世王故事,阿阇世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國王,其殺父故事見于《大般涅槃經》⑤〔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19,趙城金藏本。。其故事中本無酒之推波助瀾,但《茶酒論》為了言說酒之不足而將罪過推及醉酒,這里存在單純附會以豐富自己論述之可能。此外還有劉伶醉酒故事中“劉伶為酒,一死三年”的故事等。雖然劉伶醉酒的故事與佛教之間少有直接關聯,但作為中原傳統文化中著名的飲酒典故,《茶酒論》對其進行引用敷演,成為反例之一,亦可理解。綜上所述,在《茶酒論》中茶的觀點里,酒的危害會導致自死、他人死、暫死等多種結局,與佛教文化中的戒酒思想有著密切關聯,深刻地表達了相關的佛教理念,這就使得文中酒與佛教多以沖突的形式存在,同樣一個“一醉三年”的故事,在酒的口中即是“流傳古今”,而到了茶的口中,在佛教價值觀的評判下,則成為“一死三年”,言語間充滿了對飲酒的否定。

(三)酒與道教之關聯

與佛教思想截然不同的是,道教認為飲酒可助養生,而非致死。道教思想承襲自先秦道家,從《莊子·養生主》中衍生出了系統的貴生養生觀念,講求“性命雙修”。性功,就是悟道;命功,就是修習長生不老之術。前述道教徒飲茶、服食丹藥等事均是為了修習長生。而關于酒可助長生的說法,《神異經》載:“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廣一丈,長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鏡……飲此酒,人不生死?!雹蕖矟h〕東方朔撰:《神異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逗仁抻洝费裕骸埃ㄥ蓿┯钟杏袷?,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雹摺矟h〕東方朔撰:《海內十洲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道教的養生實踐中,茶和酒已是丹藥以外最普遍的養生服食之物。不僅如此,酒還可用以輔助丹藥發散,魏晉士人深諳此道,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一文中針對酒與五石散(藥)的關系便曾進行過論述,說明了酒與道教之關聯。此外,《茶酒論》前引劉伶,即是魏晉士人的代表人物,其有《酒德頌》一篇,孫少華《劉伶〈酒德頌〉及其與道教服餌、飲酒之關系》一文以為,“《酒德頌》具有深刻的道教神仙思想”,說明了酒在修道過程中的重要作用[8]116-123?!恫杈普摗分芯圃弧翱蕘硪槐K,能養性命”,當是受了道教以酒養生觀念的影響。

此外,在道教祭祀活動中,酒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一,道教祭祀多用酒?!短㈧`書紫文瑯玕華丹神真上經》載:“太玄青流,八海九江,山神地祇,上護丹精,美酒三斛,謹祠河靈?!雹佟短㈧`書紫文瑯玕華丹神真上經》,《正統道藏·萬歷續道藏》第120 冊,洞真部,方法類,民國十三年上海涵芬樓影印本。即是道教以酒祭神的例證之一?!恫杈普摗吩弧捌烟揖裴j,于身有潤。玉酒瓊漿,仙人杯觴”,所表達的大抵就是指以酒供奉仙人的思想。其二,道教祭祀的主持者曰“祭酒”?!短珮O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載曰:“夫祭酒當奉行老君百八十大戒,此可言祭酒也。故曰,不受大戒,不得當百姓及弟子禮拜也。受此戒者,心念奉行,今為祭酒之人矣?!雹凇短珮O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正統道藏·萬歷續道藏》第295 冊,洞玄部,威儀類,民國十三年上海涵芬樓影印本。這些都說明了祭酒在祭祀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道教文化與酒之關聯在《茶酒論》內外都十分密切。

綜上所述,酒亦蘊含了深厚的多元文化內容。在《茶酒論》中,無論是作為正面形象或是負面形象出現,其也確實與儒釋道文化之間產生了密切的關聯,這是中原悠久的酒文化歷史背景、唐代三教合一文化和敦煌濃厚的佛道文化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水與儒釋道之關聯

在茶酒的爭論過程中,水是作為調解者最后出場的,水僅用了一段話便將爭辯的茶酒壓制了下去,展現出水極深的內涵以及較高的威嚴。其曰:

水為茶酒曰:“阿你兩個,何用忿忿?阿誰許你,各擬論功!言詞相毀,道西說東。人生四大,地水火風。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損人腸胃,茶片干吃,只糲破喉嚨。萬物須水,五谷之宗,上應乾象,下順吉兇。江河淮濟,有我即通;亦能漂蕩天地,亦能涸煞魚龍。堯時九年災跡,只緣我在其中,感得天下欽奉,萬姓依從。由自不說能圣,兩個(何)用爭功?從今已后,切須和同,酒店發富,茶坊不窮。長為兄弟,須得始終。若人讀之一本,永世不害酒顛茶風(瘋)?!雹弁踔孛竦龋骸抖鼗妥兾募肪?,第269 頁。

關于水,徐興無認為水類帝王,代表了政治禮儀中的“三教圓融”,筆者以為然也。水在最后的發言可謂是擲地有聲并帶有命令的性質。而在《茶酒論》影響之下誕生的藏族文學作品《茶酒仙女》中,水的形象就被替換成了帝王,這也間接反映出了水與帝王的關聯。又水于文中言曰:“感得天下親奉,萬姓依從?!边@也很好地證明了水的至尊地位。而唐代的帝王大多推崇三教合一的文化策略,自身兼有儒釋道三家文化的影響。又因為水在三教之中都是極受推崇的事物,故而三教文化在水中得到了融合與貫通,使得水在兼有三教文化屬性的同時,又體現了帝王的文化意識。

(一)水與儒家之關聯

《中庸》有言:“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雹芡鯂幾g注:《大學·中庸》,第115 頁?!吨芤住ふf卦》云:“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9]406可見,儒家的理念中,水為萬物本源,人與動物的生存都是離不開水的,《茶酒論》中“萬物須水,五谷之宗。上應乾象,下順吉兇”之語即此意也。不僅如此,《茶酒論》中水也說道:“從今以后,切須和同。酒店發富,茶坊不窮。長為兄弟,須得始終?!边@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昂秃纤枷搿北緸橹T子百家所共有,《墨子》《管子》《荀子》均有記載,但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的“和合思想”得到了進一步彰顯與發揚。而水與儒家“仁義禮智信”的理念有所契合?!墩撜Z·雍也》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盵2]140儒家認為,有智慧的人喜歡水,因為水可以緣理而行,依禮而變。儒家崇尚禮與德,而水是通理尚德的,二者頗為契合。

(二)水與佛教之關聯

與儒家水生萬物的觀念相類似,《長阿含經》中記載了一則天地始生的故事,其中就有一段關于水變為大地的記載,“天地始終,劫盡壞時……其后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其后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雹荨埠笄亍撤鹜右峁搀梅鹉钭g:《佛說長阿含經》卷六,《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 冊,第37 頁。這說明了水在創世活動中的重要性。而在佛教思想中,水亦有著較為重要的文化意蘊?!洞蟀隳鶚劷洝酚醒?,“七寶山者喻大涅槃,甘美之水喻于佛性?!雹佟脖睕觥硶覠o讖譯:《大般涅槃經》卷28,趙城金藏本。直接將水與佛性相聯系,也側面反映了佛教對于水的推崇?!斗鹫f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也對水與佛理的關系進行了概括,其言“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水”②〔宋〕惟凈等譯:《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6,趙城金藏本。,將水比作菩薩的十種善法,在對十種善法進行宣傳的同時,也從側面表現出了水的精神之高妙。由此可見,水在佛教的理念中也十分重要,水成為了佛法的載體,也成為了人們感知佛法的一個具體形象。又《茶酒論》云:“人生四大,地水火風?!薄暗厮痫L”,在印度古人的觀念中為世界組成的四大元素,而這一觀念在佛教文化中也得到了繼承。水在佛經中被視為構成世界的基礎之一,隨著佛教文化在敦煌的傳播興盛,這一觀念也影響到了《茶酒論》的形成,并成為了水講述其重要性的理論之一。此外,在敦煌醫學卷子中,“四大”也被視為構成人身體的基礎,P.2675《新集備急灸經》云:“四大成身,一脈不調,百病皆起?!狈鸾痰摹八拇蟆庇^念以及對“水”的重視對敦煌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

(三)水與道教之關聯

在老莊哲學中,老子尤為推崇水,他認為水是萬事萬物中最接近道的存在,其《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爭,故無尤?!盵10]20而“道”,又被老子視為萬物本源,老子對水的重視不言而喻。其言“水善利萬物”,與《茶酒論》中水曰“萬物須水”亦具有同等的內涵。其言“不爭”,《茶酒論》中水又言道:“由自不說能圣,兩個(何)用爭功?”足證《茶酒論》受到了老莊哲學的影響。對于老子的觀點,道教徒進行了承襲。因此,水在道教的觀念中,既具有著極為尊崇的地位,也有著多樣化的功能。李裴《生命符號與儀式象征:論道教傳統中的“水”元素》一文中說:“道教貴身重生,作為生命象征符號的‘水’自始至終得到道教的尊崇。從飲水成仙到符水治病,再到各種儀式中水的運用,道教以水潔凈身心、超度亡魂、表征神圣空間,水的多種功能充分體現了道教熱愛生命、濟世度人的特點?!盵11]56《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曰:“朱書青箔上,三元日然為灰,以東流水服之,役使鬼神,坐知長生?!雹邸鹅`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10,《正統道藏·萬歷續道藏》第2 冊,洞真部,本文類,民國十三年上海涵芬樓影印本。便說明了修習長生的過程中水的作用。更有道教流派清水道,創立清水之法,以清水為人治病等。至此,道教與水之關聯也逐漸明晰,水對道教思想的闡發多有助益。

四、《茶酒論》所見文化之沖突與融合

正如前文所述,《茶酒論》整體及其每個角色的文化構成都是十分復雜的,因此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多元文化之融合必然伴隨著沖突,而《茶酒論》中的文化沖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這話說起來輕巧,做起來確實有難度。這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從動腦開始,想出一個可行的行動方案,然后動手引導寶寶去做。請注意我這里沒用上“教”這個字。你教,寶寶沒有體驗,就沒有感受,路擺在他面前,他也走不下去。

一方面,是各個角色所蘊含的文化沖突。前文已經詳細敘述了茶、酒、水三個角色所蘊含的儒釋道文化內容。在文化交流融合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兩種結果,其一為多元文化的和諧交流,通過某一共識連接起各個文化的相關內容;其二為沖突交流,此消彼長,主要表現為一種文化內容吸收或影響其他文化內容,然后處于強勢的文化內容逐漸外化為載體身上最突出、最明顯的文化形象,一如茶之于佛教、酒之于儒家。而文化交流現象的產生,主要源于不同文化對于某一事物或行為的不同認知,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在碰撞中尋求共識,最終達成相互理解或一方觀念取締其他觀念的結果,然后結束這一階段的交流沖突,《茶酒論》中即是如此。

首先是茶。在《茶酒論》中,茶所蘊含的文化內容當以佛教文化最為明顯。茶的論述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內容:對自己高貴身份、來源的介紹,對自己功能的介紹,對酒的抨擊。在對身份進行介紹時,體現出明顯的儒道文化。但在對功能進行介紹的時候,僅有“明(名)僧大德,幽隱禪林,飲之語話,能去昏沉。供養彌勒,奉獻觀音,千劫萬劫,諸佛相欽”,著重論述了茶在佛教中的功用,但這并不意味著茶在儒家、道教的日常生活中就沒有重要價值可言,當是在《茶酒論》創作中,作者有意隱去或消減了茶身上的儒道文化內容。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從主、客觀兩個層面去考慮。第一,在主觀上,作者有意隱去茶身上的儒、道色彩,并放大茶在佛教生活中的作用是出于情節構建的需要,茶和酒的對立身份使得作者對角色的文化背景必須有所選擇,不可過于統一,過于統一的文化背景會消減茶酒爭勝的矛盾性。第二,在客觀上,唐代茶文化與佛教文化之間的確擁有更為密切的關聯,當時更是佛教徒掀起了唐代飲茶之風,世人因此多將茶與佛教相關聯,進而忽視了茶在儒道文化中的部分功能。最終,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茶酒論》中茶的文化形象偏向于佛教的結果。又因茶與儒道文化之間關系匪淺,故而《茶酒論》中對茶的描述也透露著三者的關聯。綜上所述,茶的形象中主要體現了佛教的文化形象與內容。

其次是酒。與佛教否定飲酒不同,酒與儒家文化之間更多的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酒的發展史中,儒家文化為它賦予了諸多的文化內涵,故而酒的言論中充滿了對儒家禮樂思想的贊頌。酒言四段,第一段言“有酒有令,人(仁)義禮智”,第二段言“禮讓鄉閭,調和軍府”,第三段否定茶,第四段說“致酒謝坐,禮讓周旋”,言語中多次透露出了儒家的禮樂思想??鬃又v“克己復禮”,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法制度,可知自周朝起,中原王朝就形成了禮樂治國的觀念,并將這一觀念貫穿于幾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酒自禮樂文化誕生之初便已融于其中?!吨芏Y·天官·酒正》中云“酒正以掌酒之政令”[12]74,《禮記·曲禮上》云“侍飲于長者,酒進則起,拜受于尊所”[13]31,《儀禮·鄉飲酒禮》等文獻所載,無不顯示出酒和禮樂文化的相互依存,二者的關系也在歷史進程中變得穩固。盡管后來道教出現,對酒亦有推崇,但顯然已無法再撼動儒家禮樂思想在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茶酒論》中酒的形象最終顯示出了更多儒家文化的內容。

另一方面,是茶酒爭勝所蘊含的文化沖突。因為茶、酒的主要文化內容各不相同的緣故,茶、酒之間也充斥著文化的沖突與交鋒。首先,是表層的茶酒文化的沖突。茶酒爭勝的主題并非《茶酒論》首創,而是對歷史內容的吸收和創新,在反映了前代茶酒文化歷史的同時,也融入了唐代茶酒文化的新發展、新氣象。唐代飲茶之風的興起使得茶從藥品轉為飲料,其與老牌飲料酒之間由此產生了進一步的沖突——飲用之人面臨著對茶酒飲料的選擇。但茶的新興以及茶的功用使得更多人開始有意識地選擇飲茶,進而為茶文化打入了一劑強心針,相關的闡釋和推廣也逐漸產生,茶文化因此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使得《茶酒論》中的茶一度處于強勢的狀態,《茶酒論》中茶的首先發言和多次否定酒的言論便可體現茶文化暫時勝于酒文化的社會現象。但酒文化在中原地區底蘊深厚,并未現頹勢。最終形成了《茶酒論》中爭勝而不能決的局面,也是當時茶酒文化沖突的直接體現。其次,便是深層的以茶酒爭勝為代表的佛教與儒家思想的交鋒。前文曾對茶酒兩個角色的話語組成進行了粗略的說明,其中茶共言說五段,有三段話中都表達了對酒的否定。相比之下,酒共言說四段,其中三段話含有對茶的批判,但更多的還是對自身功績的夸耀。且茶酒爭勝的過程中以茶先言,可以理解為由茶而起,又茶對酒的否定更加激烈,似是茶占據了上風。而酒劣勢雖顯,但兩者仍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若以茶酒所代表的文化內容視之,便體現出了佛儒之間的交鋒。而在《茶酒論》創作的歷史時期內,歸義軍曹氏掌權,《茶酒論》所描繪的這種佛教略勝一籌的文化沖突結果,應當就是曹氏推重佛教,曾興建大量佛寺社會現實的文學寫照。另,儒家之風在敦煌的長期流傳,使得三教之間的平衡并沒有在《茶酒論》中被打破,最終在文中呈現出佛教略勝一籌但又不能完全影響儒家的局面。

綜上所述,《茶酒論》中蘊含了多元文化內容,多種文化在其中交流互通,形成了復雜的關聯。儒釋道文化共存于茶酒水之中,茶酒爭勝以調停結束,無不展示著三教文化之間的相互妥協與融合。通過《茶酒論》可以看出,儒釋道三家文化并非勢同水火,在某些方面它們也有著相似或相同的觀念,而這便是交流融合產生的基礎。這樣的觀念,更多地體現在水的形象中,水可謂是多元文化融合的關鍵,試以論之。

其次,在故事情節層面,茶酒爭勝類似兩個勢均力敵的人或勢力之間的博弈,并不能準確得出勝負的結果。而對于一個爭勝主題的故事,不能夠得出確定的結果或者草草得出某一結論,是故事講述上的硬傷,適時地引入水這一角色,能夠恰當地把握故事矛盾走向,進而為化解矛盾、合理地結束故事奠定基礎。故而在情節層面,水承擔了調節矛盾、融合沖突的作用。

最后,在文化內涵層面,相較于佛教對茶的偏愛以及酒與佛教的矛盾沖突,水更多地體現出了三教之間的共識?!恫杈普摗分性疲骸叭松拇?,地水火風?!贝诵g語本出于佛經,而在道教典籍中亦有沿用,體現出了佛道之間的共識。同時,此語有著“水是世界本源之一”的含義,又與儒家《周易》《中庸》之觀念暗合,展現出了三教文化的交匯。由此可見,水之所以能夠成為調停融合的關鍵在于多元文化對水的共識。

而當水凝聚了三教文化的思想,成為三教文化的集合與共識之后,其對茶酒的勸導也進一步推動了儒釋道的融合,而這也闡明了《茶酒論》更深層的文本主旨。水曰:“從今已后,切須和同,酒店發富,茶坊不窮。長為兄弟,須得始終?!彼畬Σ杈频恼{和與統攝表面上是為了減少茶酒摩擦,更深層次則是以己身為代表,呼吁進一步加強三教文化之間的和平交流和融通。儒釋道三種文化本身便有著諸多互補相通之處,唐朝統治者多次舉行三教論衡的活動,其目的也是令其相互觀摩,商量意旨,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共同進步?!恫杈普摗凤@然是繼承了這一思想,水對茶酒的統攝和勸解都是文化沖突轉向文化融合的標志。水的出現中和了茶酒的矛盾,從物質基礎的角度闡述了二者系出同源,本為兄弟。然后將這一觀念推及文化,則又說明了茶酒在文化構成上有著相同的部分,希望相異文化能夠從共識的內容出發,達成和諧共生的狀態。

文化交流中,爭論不可避免,但能夠由爭論看到融合則是《茶酒論》思想內涵中巨大的閃光點。以融合的方式去化解沖突是水優于茶酒的地方,也是水能夠統攝茶酒的原因。而水對茶酒的統攝既可以看作是文化融合的演進,亦可看作一種文化觀念對另一種文化觀念的影響與批評。水代表著文化間和平交流的思想,茶酒則代表著文化的沖突和較量?!恫杈普摗吩噲D通過水的觀念反思茶酒爭勝的意義,也是希望通過文化交流的成果反思文化持續沖突的不足,最后得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觀念,即“酒店發富,茶坊不窮。長為兄弟,須得始終”也,而這也正是“三教合一”的要求。

五、結 語

《茶酒論》作為敦煌地區的一部民間文學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唐五代社會三教合一的文化盛況,并將三教文化交流沖突對敦煌地區的輻射融入到茶酒爭勝的故事文本中。其文既是唐代多元文化交流之產物,亦是時人對文化交流活動的理解與記錄。本文在結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唐人飲茶飲酒的現象入手,深入分析了《茶酒論》中茶、酒、水三個角色所蘊含的多元文化內涵,并闡述了《茶酒論》中復雜的文化交流沖突現象,挖掘了《茶酒論》文本的核心思想。從多元文化的宣講到和合思想的闡發,《茶酒論》這一民間文學作品內容豐富,立意高遠,其所表達“酒店發富,茶坊不窮”的觀念與中華文化“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質一脈相承,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在這一敦煌寫本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因此,深入分析《茶酒論》,不僅能為文學文化的交流研究提供重要的經驗借鑒,也能為中華文化包容性特點的研究和發揚提供歷史依據。

猜你喜歡
茶酒道教佛教
四川茶酒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茶酒沉淀原因及解決辦法研究進展
佛教藝術
以夏秋茶為原料釀制發酵型茶酒的工藝研究
西夏道教補議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藏族民間寓言文學《茶酒仙女》研究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近現代溫州道教的組織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