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賦能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的制約因素與突破路徑*

2024-01-21 13:30楊文貞
區域經濟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城鄉數字化數字

楊文貞

城鄉融合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關系經歷了從分割到統籌,再從一體化發展到融合發展的過程。多年來,中國城鄉融合取得明顯成效,城鄉關系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但是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生產要素流動不暢、公共服務資源發展不均衡、基礎設施建設差距明顯、鄉村產業發展不充分等誤區和制約因素。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產物,正在快速融入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積極發揮著強力“賦能”作用。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持續升溫,學術界對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問題進行了積極探討?,F有研究多集中在數字經濟對城鄉融合的影響、數字經濟如何促進城鄉融合的分析上,本文主要是對數字經濟與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和制約因素進行剖析,并嘗試從中找出突破路徑,為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的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一、近年來中國城鄉融合政策演進及進展

21世紀以來,中國開始探索和解決城鄉發展均衡問題,而后,城鄉發展政策經歷了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城鄉融合的演進過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目前城鄉融合正處于數字經濟賦能新階段。

(一)中國城鄉融合政策的脈絡演進

1.提出“統籌城鄉發展”,國家政策不斷完善

長期以來,中國城鄉發展形成了嚴重的二元結構,城鄉之間的分割和差距不斷擴大,“三農”問題日益突出,要解決城鄉關系面臨的各種難題,必須實行統籌城鄉發展。2002 年11 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想,成為這一時期處理城鄉關系的指導方針。之后,多個中央一號文件相繼出臺,統籌城鄉戰略思想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為促進農村發展、改善民生,各級政府相繼出臺政策,“農業補貼政策”的出臺是這一時期城鄉關系轉變的標志性事件。2004年,中國開始實施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2006年,開始實施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綜合補貼,合稱“四大補貼”,強化農業補貼制度是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的重要舉措。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村莊規劃、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村社會事業等作了具體部署。此后多措并舉,對上述工作進行詳盡落實。這一時期,農村義務教育、新型合作醫療、養老保險、農村低保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2.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形成城鄉發展新格局

2005 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2006年1月1 日起,中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該舉措不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增加了農民的公民權利,還符合“工業反哺農業”的趨勢。之后10 年間,中國一直在探索“城鄉發展一體化”之路。2014 年,《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發布,標志著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政策體系進入走向城鄉一體化階段;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保障農村流動人口享受公共服務的權益。2015 年11 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要求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完善了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3.提出“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關系升級和深化

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政策方針。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城鄉融合發展政策是在統籌城鄉發展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基礎上的升級和深化,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中國以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各地因地制宜,持續完善各項具體舉措。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升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優化空間規劃、推進城鄉產業深度融合、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等。隨著數字經濟賦能能力的凸顯,中國陸續出臺了數字經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相關文件及措施。如:2019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等。在前期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在數字賦能的作用下,各級政府統籌規劃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建設,合力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階段。中國城鄉融合政策的脈絡演進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城鄉融合政策的脈絡演進

(二)數字經濟促進中國城鄉融合的進展

數字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城鄉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空間載體,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目前,數字經濟成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城鄉網絡基建和城鄉智慧服務方面取得顯著突破。

1.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對于提升城鎮化質量、釋放巨大內需潛力、構建新發展模式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戶籍改革制度的進一步深化和市民化配套政策的有序實施,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10年來,中國已有1.3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截至2022 年底,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2%。未來,城鎮化仍有較大增長空間,預計到2035年,將新增城鎮人口1.5億人左右,農村遷入人口仍是主力軍①。

2.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效顯著

農村土地制度是中國農村最根本的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決定性變量。多年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不斷完善。國家通過建立農地“三權分置”制度,推進各項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由“單一產權”走向“三權分置”,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不是簡單拆分,而是農村土地權利的重新配置,既保護了農民土地權益,又適應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農民宅基地政策不斷完善,盤活了農村大量閑置宅基地,極大地推動了鄉村土地集約化利用。另一方面,農村土地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地要素自主有序流轉,要素流轉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3.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經過多方艱苦努力,中國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一是歷史性地整體消除貧困。經過八年艱苦奮斗,隨著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力度的加大,2020 年,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民生活實現全方位改善,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二是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針對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區域性整體貧困較為顯著的問題,中國采取了突出戰略和特殊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支持特色產業和民族產業、加強精準扶貧等制度的完善,使區域性脫貧取得顯著成效。

4.城鄉公共資源配置提質增效

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積極推進城市優質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資源向鄉村下沉?!笆濉逼陂g,中國地區間和城鄉間的數字接入鴻溝有一定程度的彌合,互聯網扶貧成效顯著?!笆奈濉睍r期,中國將進一步依托數字經濟高效發展,不斷優化要素配置,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增強區域綜合實力,加快走好城鄉融合均衡發展之路。

5.促進城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快速覆蓋

中國已實現4G網絡全覆蓋,全國110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 億戶家庭能力。到2022 年底,中國已累計建設5G 基站231.2萬個,5G服務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均超過60%,實現“村村連寬帶、縣縣通5G”②。隨著移動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鄉村地區不再被邊緣化,農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網民數量的快速增長刺激了農民的網絡需求。這與近年來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快速發展也密不可分。

6.促進城鄉數字經濟方興日盛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城鄉電商、數字金融、智慧旅游、智慧農業等融合型業態的出現和發展。農村直播帶貨、社區生鮮電商、直采基地建設等新模式發展迅猛。2022 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 萬億元,同比增長4%,隨著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全域旅游智慧化快速推進。圍繞農業各領域和農業產業鏈,依托各主體不斷創新完善精準農業生產管理體系、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和農業專家服務系統,智慧農業快速發展。隨著傳統金融服務的數字化升級、基于電商平臺的配套金融服務、農業產業鏈金融等模式的發展,鄉村數字普惠金融加速推進。

二、現階段中國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的誤區

近年來,數字技術以其高通用性、高滲透性、高共享性等快速進入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提供了新動能。但是,數字經濟在城鄉融合中的應用還存在著認知誤區和實踐誤區。

(一)認知誤區

1.行業工業化誤區

很多人認為,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主要是信息技術與工業領域的融合。事實上,目前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了服務業、工業、農業等產業形態,且行業滲透率呈現出第三產業高于第二產業、第二產業高于第一產業的特征。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是將新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數字經濟通過與城市傳統產業、農村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業等產業結合,不斷涌現出以智能工廠、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等為代表的新產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新途徑。

2.重城輕鄉誤區

中國存在的“重城輕鄉、城強鄉弱”二元經濟體制,一定程度上長期嚴重地阻礙了中國城鄉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的三大支柱是技術、數據和設施。而這三大支柱在鄉村的基礎相對來說都比較薄弱,從而導致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過程中,農業數字化程度較低,數字賦能鄉村效果不好。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推進,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成果顯著,在推動城鄉融合中的地位凸顯,要想進一步共享城鄉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需要矯正誤區,進一步挖掘鄉村數字藍海,不斷提升城鄉數字能力、數字生產力和數字平臺的建設。

(二)實踐誤區

1.“數”實割裂誤區

提起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的問題,一些人認為城鄉各方面的數字化水平提高了,城鄉關系自然就能融合發展,因此,數字技術的應用才是問題的關鍵。這只是形式層面上的理解,忽視了融合過程中各主體要素自身的適應性改進和持續創新。數字經濟在城鄉關系中的運用,不是數字技術在城鄉各主體中的簡單疊加,而是轉變傳統觀念,重視和實施數字經濟在鄉村全產業鏈的賦能。例如,鄉村教育、醫療等基礎公共服務資源通過連接數字平臺,整合進入統一數據庫,并通過平臺均等化分配公共服務資源,縮小了城鄉資源鴻溝。但是,平臺資源共享不能替代對鄉村教育和醫療人員整體水平的優化提升要求。

2.拿來主義誤區

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城鄉差距問題。歐美發達國家的城鄉均等發展,亞洲一些國家的完善社會保障政策等,都是為了促進城鄉均衡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些組織和個人就認為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照抄照搬,事實證明,一味地根據國際經驗“抄作業”,很可能因借鑒不當而損失嚴重,中國需要走自己的城鄉統籌之路。數字鄉村建設也不是智慧城市的翻版,有些地區沒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就跟風搞智慧旅游開發,結果一塌糊涂;有的在鄉村推廣城市已經成熟的政民互動APP,農民的參與度很低。因此,數字鄉村的建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鄉村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做法,否則不但不能促進城鄉融合,反而會讓二者漸行漸遠。

3.急于求成誤區

數字技術即便具有強大的賦能力,但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效果不一定“立竿見影”,一些被數字技術賦能后的項目需要資源和數據積累,效果需要一段的時間才能凸顯。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數字化技術類型較多,實施數字化轉型的各領域特征不同,有些領域可能見效較快。比如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通過電商平臺替代傳統銷售渠道,銷量可能會迅速提高。但是,有一些領域和環節可能近期看不到數字賦能成效,或者數字技術與其他經濟活動緊密融合在一起,很難把數字化的作用單獨剝離出來,數字化轉型的效果不太顯著。另一方面,數字賦能并不是“法力無邊”,有些問題數字技術可以解決,還有很多問題數字技術力不從心。

三、現階段中國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的制約因素

中國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數字鴻溝、信息孤島、城鄉要素流動受阻、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發展不均衡等方面。

(一)數字基礎設施和人力基礎存在鴻溝

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城鄉數字鴻溝主要體現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素質和技能水平等方面。數字鴻溝的存在對城鄉融合和區域發展具有較強的阻礙作用。

1.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薄弱,難以支撐基本需要

2023年3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83.1%,農村地區為61.9%,差距為21.2 個百分點(見圖1)③。截至2021 年底,中國行政村通光纖和4G 的比例超過99%,但鄉村偏遠地區的信號穩定性、網絡速度與城鎮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異。各大運營商通常選擇人口較聚集、產業較發達的地區集中建設,因此5G網絡優先布局城市地區,5G基站建設在鄉村地區仍處于起步階段。這使得城鄉地區的承載能力與運營能力差距顯著,無法滿足城鄉一體化互聯網絡部署和跨越城鄉距離的實際需求。另外,鄉村地區大部分電商物流僅布局到鄉鎮一級,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難題,城鄉之間的要素流通依然不暢。

圖1 2018年12月—2022年12月中國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

2.城鄉居民數字素養高低不一,技能水平參差不齊

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城鄉居民數字素養參差不齊,城市居民平均得分56.3,農村居民平均得分35.1,差值高達21.2分。具體而言,城鄉居民得分差距較大的5項分別為:數字安全意識43.2%、電腦使用31.7%、數字化增收27.7%、電腦工具開發25.6%、手機工具開發23.8%。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農村地區智能手機迅速普及。但統計顯示超過1/3 農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機僅是為了消遣娛樂,近1/3農村居民認為手機或電腦的應用對農民就業、創業及增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盡管數字化設備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在逐步提升,但是數字化設備的工具價值有待開發,增收價值有待釋放。

(二)信息孤島阻礙數字化改革進程

目前,中國進入數字經濟新時期,數字技術已持續滲透到各個領域,數據資源呈指數級增長,數據顆粒度也越來越細。但由于各地區、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分割,導致數據資源存儲在各自的系統上,形成多個信息孤島,彼此之間的數字信息無法互聯互助、互換共享。

1.體制機制不完善,公共數據資源共享不足

目前,由于各級政府、部門之間存在彼此分割的問題,造成了公共數據分離的狀態。由于公共數據資源共享不足,造成了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重復建設,影響了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另外,智慧城市對數字鄉村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受限。智慧城市建設的數字技術成果,沒有及時下沉到鄉村地區,導致數據無法共享。當前,在數字鄉村試點中,農業大數據也有共享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市場信息的共享不充分,導致農產品供需之間存在錯位現象,嚴重影響了數字鄉村建設的推進。

2.統籌規劃不到位,難以滿足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要求

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同屬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既有區別,也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于2012 年,10 年來智慧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建設成果逐步顯現。預計到2025年,全國將有500個智慧城市和1000個示范區。智慧城市建設期間,除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中國數字鄉村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2020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啟數字鄉村試點工作。一些試點地區開展工作缺乏統籌規劃,數字鄉村建設尚未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系統平臺,城市和鄉村數字化發展相互獨立,難以滿足城鄉融合發展對城鄉數字治理一體化的需求。

(三)城鄉要素流動結構性失衡導致數字化發展受阻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為了加速建立工業化體系,急需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原始積累,逐漸形成了從農村單向汲取資源流向城市的城鄉二元體制。

1.城鄉人才呈現單向流動,農業現代化動力不足

在城市“虹吸效應”的影響下,大量鄉村人才不斷涌向城市?!笆濉币詠?,中國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鎮300 萬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5.22%,這意味著“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的目標提前實現。但由于制度的壁壘,高速城鎮化進程又處于“不完全性”狀態。據統計,2022 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 元,相較于2021 年兩者都有所增長,但差距明顯(見圖2)。農村收入低、條件落后,發展空間有限,政策機制不完善等狀況,使城市人才很難流向鄉村,人才要素的單向流動,導致結構性失衡的特征。城市規模越大,發展越先進,資本越集中;而農村隨著各項要素流出,空心化嚴重,逐漸衰落。

圖2 2021—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鄉村生產要素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

各要素結構的持續失衡,導致農村多種問題凸顯。首先,人才缺乏、融資難。受經濟、政策等因素制約,鄉村人才“引不來、留不住”。資本下鄉渠道不暢,導致資金不足和資金利用率低,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瓶頸。其次,農村土地流轉困難,利用率低。特別是宅基地利用不充分,承包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撂荒或耕作不充分的情況。農業農村部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農村宅基地閑置率為18.1%。相關專家在其他可變因素基礎上分析得出,目前宅基地閑置率遠不止18.1%。如此局面導致農村數字化產業轉型異常困難,而實現城鄉之間生產要素雙向暢通流動,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關鍵。

(四)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數字化發展不均衡

在基礎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方面,城鄉差距顯著,阻礙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

1.城鄉基礎教育配置失衡,阻礙鄉村教育數字化發展

鄉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貧乏、師資結構不合理等現象一直存在。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顯示,2021 年,全國小學平均師班比城區為2.04∶1,鄉村只有1.88∶1,鄉村小學專任教師配置明顯不足;55 歲以上教師占比中,鄉村教師占比高出城區5.5 個百分點,鄉村教師老齡化問題依然嚴峻;義務教育階段連續工作10 年的城區教師獲得一級教師職稱的機會為5.3%,而鄉村為3.5%,城區顯著高于鄉村④。調研發現,多數現任鄉村教師的學歷提升是通過函授或成人高考等形式。盡管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舉措,鄉村教師學歷層次和師資結構有所提升,但城鄉差距依然存在。另外,由于鄉村教育在教育系統中受到的重視不夠,導致資金投入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供給缺乏等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鄉村教育數字化發展進程。

2.城鄉基礎醫療服務不均等,數字化鄉村醫療體系進程緩慢

近年來,中國大力扶持鄉村地區醫療服務水平,但醫護人員整體素質、基礎醫療設施等方面,城鄉差距仍然很大。首先,農村醫療硬件設施尚不完善。輔助醫生診療的仍然是基礎的血常規、超聲、XR 片等基礎設備,很難達到精準醫療的目的。其次,農村醫護人員整體水平不高。多數醫生和護士是??茖W校畢業,缺乏整體理論學習,對疾病的診斷和護理經驗不足。最后,存在藥品不全的問題。鄉鎮衛生院基本都是基礎性疾病治療的藥物,不利于及時對危重病人開展搶救。由于青壯年人口的外遷,老齡化問題凸顯,鄉村“適老性”醫療體系尚未建立,鄉村數字化醫療體系建設規模與范圍仍然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四、中國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路徑

為了更好地推進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的發展,要從把握政策動向、矯正融合誤區、解決制約因素上尋找突破路徑。

(一)準確把握鄉村振興和數字經濟相關政策動向

1.注重鄉村振興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對鄉村振興作出了深刻論述和全面部署。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各地政府要多管齊下,多方采取強有力措施,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動“三農”成果共享,進而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加速城鄉融合進程。鄉村振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目標,它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它可以促進城鄉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鄉村經濟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由此可見,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二者相輔相成、互促互生。政策表明,目前城鄉發展格局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中國要著眼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緊緊圍繞“五個振興”重點任務,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2.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賦能作用

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賦能成效凸顯。2022 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 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同比名義增長10.3%。2022 年初,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指出“要著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堅持統籌協調、城鄉融合”,數字經濟成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目前在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拓寬了城鄉融合發展的廣度、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深度、加快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速度。接下來,應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優化要素布局、均衡基礎公共服務資源、破解產業空間束縛等方面的賦能優勢,推動形成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二)矯正數字賦能城鄉融合的發展誤區

1.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是在新型數字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下,以數據為要素、價值釋放為核心、數據賦能為主線,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升級、轉型和改造。不能單純地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工業發展的任務,要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多領域融合,為城鄉融合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大力助推數字經濟賦能服務業和農業的進程。通過服務業數字化給消費者帶來便利,幫助商家提高服務質量。利用外賣和物流的智能化銜接,開拓社區服務店線上服務范圍,拓展城市餐飲網絡銷量等。通過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型,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促進城鄉經濟互促互融、協同發展

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因為城市基礎資源優于鄉村,就認為數字賦能城鄉融合的重心在城市,出現“重城輕鄉”的現象。要順應城鄉融合發展大勢,堅持城鄉兩手抓。一方面,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領作用;分類推進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在城市群內部推進中心城市,推進大中城市和小城鎮之間的分工協作、共同發展。另一方面,堅持工業反哺農業,根據城鄉資源基礎,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持續增強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和帶動,促使城鄉優勢有效發揮、潛力得到充分釋放,促進城鄉經濟有機融合。

3.數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新發展階段正確認識和把握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機遇指明了方向。第一,數字經濟與農業生產的融合能夠創造出生產率較高、可預測性更強的生產系統。一方面,可以應用數字、大數據技術等推廣,改善農民農資信息獲取與投入狀況;另一方面,利用數字技術及時提供基于動態氣象信息的農業生產服務,幫助農民預測極端天氣和病蟲害。第二,挖掘產業發展新機遇。比如,電子商務為農村地區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增值渠道與方式。第三,創造更多新型就業崗位。通過培訓具備一定數字技能的農村居民,不僅讓他們可以從事農業生產,還能借助數字技能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與更高的經濟回報。

4.形成特色數字化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推進城鄉融合,不是復制粘貼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目前看來,很多地方為了盡快落實國家政策,存在拿來主義的現象,出現多地“鄉鄉雷同”“城鄉雷同”。在中國數字化賦能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城市示范引領、幫扶協作的作用。以數字化轉型為手段,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現代文明向鄉村傳播。另一方面,打開鄉村經濟發展通道,發展農業新經濟,創新特色新產業。加快構建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產業體系,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多方協調發展;應因地制宜,在正確選擇當地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搭建一批產業發展平臺,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通過“平臺+企業”的合理推進,不斷創新,進而滿足市場需求,促進全產業鏈發展;全面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形成特色品牌。要認真調研和分析所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階段和城鄉差異所在,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最大程度地調動地方積極性,分類施策、梯次推進,試點先行、久久為功,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5.謀劃布局,保障融合發展穩步進行

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這一過程必然是復雜的、艱巨的、長期的。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而急于求成,要做好中長期戰略布局。比如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因地制宜,夯實數字鄉村轉型基礎。根據不同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差異,確定先后升級順序,漸進式升級改造,穩步推進數字化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其次要分類實施,探索數字鄉村產業創新路徑。在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普及過程中,可以先在生產端植入“互聯網+”技術,然后,創新產品銷售端經營模式,探索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隨著城鄉數字化轉型有序進行,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穩步發展,二者在數字賦能空間中彼此交融,全面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三)合力解決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的制約因素

1.縮小城鄉數字化發展差距,釋放數字經濟價值

在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中,要想縮小數字鴻溝,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提高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加強鄉村5G、物聯網平臺、大數據服務中心等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探索基于“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升級和優化,實現城鄉全域引導、指揮、調度和應急處理的數字化。第二,培育專業型人才隊伍。政府要通過全盤謀劃,建設鄉村新型農民隊伍。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高素質農民及年輕人對數字經濟的認知,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加培訓,提高村民整體的數字化水平;發揮高校振興地方經濟的職能,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實現知識的生產力轉化;高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數字化技術人才等。

2.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城市與鄉村信息共享

第一,各政府、各部門要樹立“數據公有、共享增值”的理念,完善政務大數據共享的相應法律制度,建立績效考核和問責制度,督促大數據共享,充分開發政務大數據新價值,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高效發展。第二,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廣覆蓋。推動智慧城市成果深下沉,帶動數字鄉村快發展。多方整合城鄉公共服務大數據核心資源,打造智能化信息服務平臺,城鄉居民共享平臺信息,實現城鄉智能化共同升級。第三,統籌發展新型城鄉智慧經濟,強化一體設計、同步實施、協同并進。建設一批以數據驅動為支撐的園區和示范區;推動一批“智慧旅游”“智慧養老”等新興產業落地,構建綠色化、功能化、智慧化的現代智慧產業集群。

3.強化要素雙向流動,增強農村發展動力

第一,要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暢通城鄉人口自由雙向流動渠道,通過政策改革破除農民進城和人才入鄉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健全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配套政策體系,保證農業轉移人口到城市后能落得下、穩得住,加快建立城市人口向鄉村流動的保障制度。第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地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地激發農村土地的生產力。第三,強化農村發展資金保障。當前,中國農村發展資金不足問題突出,這其中既有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原因,也有財政資金支持不足、社會資本入鄉面臨障礙等因素。要統籌謀劃、利用各方面的資金,尤其注重以制度改革引導工商資本注入農村農業。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工商資本+村集體”的合作共贏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要建立健全工商資本租賃農村土地的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和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4.整合公共服務資源,補齊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短板

在鄉村教育方面,完善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多措并舉使教育資源向農村學校傾斜,穩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提升鄉村師資力量,改善師資結構,補齊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短板;建設教師數字能力培養平臺,開發數字化學習共享資源,打造數字素養教育專家人才庫,增加鄉村教師數字能力研修機會。在鄉村醫療方面,通過提供在線培訓、遠程教育等形式,為農村醫務人員提供更多培訓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積極引入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和遠程醫療設備,充分利用5G遠程醫療、AI輔助診斷等數字化手段,打破時空制約,遠距離連接優質醫療資源,滿足患者需求,提高醫療的便捷性和效率。構建數字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整合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和養老服務提供商等資源,通過養老運營方的呼叫中心、運營中心來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注釋

①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2/t20230202_1896587.html。②資料來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據計算和匯總。③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官網https://www.cnnic.cn/n4/2023/0303/c88-10757.html。④參見東北師范大學官網http://edu.nenu.edu.cn/info/1072/7660.htm。

猜你喜歡
城鄉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城鄉涌動創業潮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