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三維審視

2024-01-23 17:51寧曼榮肖麗敏
大連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建黨思政課思政

寧曼榮,肖麗敏

(南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 衡陽,421001)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多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概括和闡述了我們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并強調“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同時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政育人價值,是教育和武裝青年學生頭腦的最重要教材,與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目標高度契合。因而,全面厘清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學理基礎,深入闡釋融入價值,科學探索融入路徑,不斷加強思政課建設、推動偉大建黨精神“三進”工程,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從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價值,并由此探討融入的舉措和路徑,對于推動高校思政課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落實落地,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大局觀、歷史觀、角色觀,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一、思想之維:偉大建黨精神涵養高校思政課理論根基

偉大建黨精神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道路上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精神法寶,其蘊含的理論品質、精神力量和實踐價值,對于培養新時代大學生追求真理、擔當使命和服務人民具有重要的意義。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關鍵課程”“主渠道”。兩者理論同源、價值同向、實踐同步,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題中應有之義,具有實現融合的堅實基礎。

(一)踐行偉大建黨精神要求高校思政課在目標指向上堅持理想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理想,以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為己任,并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和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堅持“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團結和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創造了民族復興的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領導各族人民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國家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堅守理想、踔厲奮發,不斷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貫徹“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集中體現了理想性和實踐性的統一[3]。高校思政課是開展思想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其終極目標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的學習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其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之中,實現知行信統一、學思用貫通。因而,偉大建黨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在目標指向上均體現了理想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要求高校思政課在價值追求上體現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光輝歷程中,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淬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不斷強化“不負人民”的性質宗旨,把黨的建設與服務人民緊密結合,推動了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4]。不管是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或是激情燃燒的社會主義建設年代,還是春潮涌動的改革開放時期,還是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始終堅持“踐行為人民謀利益的初心”“擔當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堅持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實現了“對黨忠誠”和“不負人民”高度統一[5],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引領我們黨一路攻堅克難、鑄造輝煌。高校通過開設思政課主干課程,引導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黨的歷史發展脈絡,牢記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感悟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從而厚植人民情懷,堅定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推動大學生把人生價值融入黨的事業、融入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身價值與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相統一。因而,偉大建黨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均蘊含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為民服務、擔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價值追求,具有共同的價值目標。

(三)踐行偉大建黨精神要求高校思政課在實踐上注重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統一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強國奮進歷史進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精神譜系,其中“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體現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始終貫穿了民族復興的主題主線,具有強烈的民族性特質;同時,在黨的奮進中,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基本路線,聚焦時代主題、把握時代脈搏,積極回應國家和民族的時代需求,答好時代答卷,有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新發展,實現了民族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原因。高校思政課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是引導大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6]329,通過思政課教育,賡續近代以來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愛國奉獻、英勇奮斗的精神,啟迪大學生把握時代大勢、融入時代潮流、勇做時代答卷,把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時代進步有機結合,培養和造就“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時代新人。因而,偉大建黨精神既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又彰顯了時代特性和創新精神,契合了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民族性和時代性相統一的要求,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實踐基礎。

二、價值之維:偉大建黨精神增強高校思政課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7]。偉大建黨精神對于豐富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推動課程改革創新,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的鑄魂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豐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

全面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離不開高校思政課建設。偉大建黨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重大成果,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好內容、好素材,將其納入思政課教學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充分體現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精神的具體舉措,又體現了高校思政課的開放性和發展性要求,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課的知識體系。具體而言,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馬克思主義原理和實踐性特質,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能有效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建設史等貫通起來,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追求真理、擔當使命、英勇斗爭、不負人民的歷史足跡和主題主線,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對思政課程中既定知識和內容的深化和拓展。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其優秀事跡和豐富案例是高校思政課鮮活的實踐教學素材,能深化大學生對建黨理論和史實的理解,形成正確的黨史認知,為筑牢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涵養愛黨、愛國和為民情懷,增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提供難得的教學內容和資源。

(二)強化高校思政課的精神引領

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和“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蘊含著深厚理論基礎、政治追求、精神力量,有利強化高校思政課政治性導向和價值引領功能。一方面,能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政課的政治性。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念,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推進其與思政課程的深度融合[8];而且能透過偉大建黨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黨的奮斗歷程,通俗而深刻地詮釋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理論邏輯和歷史實踐邏輯,從而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不斷強化思政課政治導向性、精神引領性的目標;另一方面,能有效發揮高校思政課播種信念、夯實信仰、塑造靈魂的價值引領作用。抓好深度融入工作,要求思政課教師先學一步、學深一些,切實用偉大建黨精神武裝頭腦,使信仰、信念、信心首先在教師自己心中扎下根,實現“有信仰的人講信仰”[6]330;同時,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充分汲取偉大建黨精神的智慧和力量,激發潛心治學、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創造性,不斷提高思政課的說服力、感染力、吸引力,為培育有理想信念、有本領擔當的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撐。

(三)鞏固高校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皥猿终胬怼薄皥允乩硐搿斌w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信仰的力量,“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蘊含著團結奮斗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推動偉大建黨精神進課堂、進頭腦能促進大學生對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精神品質和價值追求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從而有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其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四個自信”。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解放、實現富強富裕的光輝歷程思想結晶,體現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政課中講授好偉大建黨精神,有助于大學生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歷程和偉大成就,深刻認識中國革命勝利、新中國政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來之不易,從而將黨的成立、新中國的誕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光明前景貫通起來,從而堅定“四個自信”、增強使命擔當和報國之志;再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有利于幫助大學生認清復雜形勢、增強斗爭精神。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政治格局面臨著深刻的變化,西方國家妄圖通過實施顏色革命,影響和遏制我國的發展;同時,西方文化和錯誤社會思潮如實用主義、拜金思想、享樂主義和“佛系”心態等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消解著他們的進取意識和斗爭精神。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課,有利于進一步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分析形勢,客觀看待現實矛盾,形成正確的應對策略,而且有助于不斷淬煉大學生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培育敢于同消極思想、錯誤言行作斗爭的品質,提升應對困難挑戰的本領。

三、實踐之維: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積極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并非簡單生硬地灌輸,而要主動結合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形勢和任務,積極加強理論研究、提升教師能力素質、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加強教學方法創新等,充分發揮思政課堂主陣地作用,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其科學內涵和價值意蘊,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一)突出理論研究,夯實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基礎

要加強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研究,推動思政課教師先一步學深悟透,不斷夯實融入的思想理論基礎。一是深化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闡述。要綜合歷史學、哲學、政治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力量,通過專項課題研究、理論專欄征文、專題學術講座和交流等方式加強理論研究,深入揭示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進路、生成機理和思想偉力,深刻闡釋其內涵特征和價值意義,全面把握偉大建黨精神與黨的精神譜系、民族精神以及時代精神的辯證關系等,不斷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學理性闡釋和實踐性轉化;二是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通俗化詮釋。要在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知識能力、行為習慣、個性特征的基礎上,探索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通俗化闡述、大眾化傳播和針對性融入的研究,努力把偉大建黨精神“24個字”豐富的理論內涵,用青年思維、時代話語闡述理論,用鮮活方式、具體事例解讀思想,切實找準理論教學與青年學生同頻共振點,推動偉大建黨精神由抽象化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實現偉大建黨精神大眾化傳播;三是加強偉大建黨精神教學的實踐探索。積極加強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特點和規律研究,科學把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根本問題和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加強對教育理念和平臺、教學內容和方法等的探索,抓好史實、史料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加強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和運用,找準融入的出發點、切入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積極回答好偉大建黨精神“如何融入”“融入什么”之問,增強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課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教學能力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大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和鑄魂者,承擔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6]330。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課,并貼近實際講好、講活、講深,引導大學生賡續紅色基因,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理論功底和授課水平。高校要堅持“三個聚焦”加強隊伍建設,激發思政課教師融入的動力和活力。一是聚焦思想武裝,堅定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要以學習強理論,以理論強信仰,突出“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認真學習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不斷夯實自身的理論功底,做到信仰堅定和情感認同,從而自覺做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用真摯的情懷滋養初心,增強融入主動性和自覺性;二是聚焦授課能力,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水平。要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善于運用語言藝術講好黨的百年故事,把偉大建黨精神講鮮活、講深入、講透徹,使學生愿聽、想聽、愛聽;要創新教學方法,針對性的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討論式、沉浸式和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領悟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歷史邏輯、實踐脈絡和現實價值,從而全面把握精神的內涵精髓;要增強對教材的把握和融通能力,要結合不同思政課程特點,找準有效融合的切入點;三是聚焦制度導向,激發思政課教師的融入活力。要積極建立推動融入的理論攻關、成果發布制度,構建史料挖掘、資源庫建設、評價激勵制度等,形成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基本要求、基本規范和運行保障機制,著力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增強思政課教師融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完善教學內容,拓寬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渠道

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主動作為,積極組織專家研討偉大建黨精神“進教材”“進課堂”的具體內容、方式和舉措,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課程的順暢對接和有機融合。一是實施偉大建黨精神“進教材”工程,厘清偉大建黨精神源頭,以不同歷史時期各具特色的精神譜系呈現偉大建黨精神,并進行總結概括,讓大學生全面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偉力。如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可以增加“近代思想文化的演進”內容,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加強對黨的一大、二大綱領中有關偉大建黨精神源頭的具體解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史中,分別總結提煉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精神譜系,呈現偉大建黨精神發展脈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發展過程、科學內涵和精神特質等進行系統概括;二是注重加強教學設計,將有關內容合理分配到不同思政課程教學中。要強化思政課教學的整體性和邏輯性,認真組織集體備課,結合不同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和特點,注重做好各門思政課程之間的合理分工和有序銜接,有目的、有重點地開展對偉大建黨精神講授,努力避免不同思政課程一擁而上、內容重復的問題,增強偉大建黨精神教學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形成教學合力;三是積極拓展教學內容,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對現實問題的詮釋。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分析國內外時事、熱點問題,從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中找到問題本質、邏輯起因和發展趨勢,實現用偉大建黨精神對現實問題的理論闡釋和價值引領的目標,從而豐富和拓展思政課教學內容,推動思政課教學的與時俱進。

(四)優化教學方法,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育的效果

要努力探索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堅持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以及網上引領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育中,不斷增強融入的實效性。一是積極創新課堂理論教學的方法,形成傳遞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充分釋放課堂教學的動能,提升偉大建黨精神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大學生從知識學習到價值認知、從知識理解到價值追求的升華。一方面,要將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到理論教學,在理論教育過程中加入紅色影視有關片段,以案例、故事、圖像、視頻等多元敘事方式,提高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體驗感;另一方面,要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特點,采取啟發式、參與式教學,開展分組討論、PPT 模擬講課、情景劇展示等多種形式,不斷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探源和實踐思考,形成內心的認同和共鳴;二是全面拓展實踐教學的方式渠道。注重開發和運用本地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先烈的感人事跡,并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深入生動進行講解,引導大學生領悟先烈們堅守理想、不怕犧牲、不負人民的精神和情懷;積極組織革命后代講紅色故事、紅色影視劇展播等,讓大學生全景式了解黨的光輝歲月和精神追求;通過成立大學生偉大建黨精神宣講團開展專題宣講、組織主題演講等方式,讓大學生親自講、親身悟,主動代入角色,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磅礴力量;開展大學生社會調研活動,深入了解黨帶領人民克服艱難險阻建立新中國、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發對偉大建黨精神認同感;組織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服務,深入體會中國特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堅定立場和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頑強意志等,多維度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踐教育;三是著力打造線上教育模式。新時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網絡原居民”,其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價值引領深受網絡影響,網絡已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要乘勢而上、因勢而新,積極發揮網絡優勢,打破傳統思政課教學的時空限制,推動偉大建黨精神“上線”“進網”,積極運用網絡貼吧、論壇、微博、公眾號以及抖音、快手等,以大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對偉大建黨精神留言、討論和互動,將精彩留言和帖子優先推送或置頂,將理想信念、家國情懷融入話題,并引導大學生對不良思潮、錯誤思想進行分析、糾正和抵制,形成良性互動,增強網上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在網絡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發揮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結論與展望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論基礎、價值指向和實踐進路,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一個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思政課教師要強化協同配合、同行同向,堅持政策引導、制度約束、認識提升、教學實踐等“四位一體”系統推進,促進高校和思政課教師提高思想認識、創新教學方法、探索融入舉措,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取得實效,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目標。

猜你喜歡
建黨思政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建黨百年頌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