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

2024-01-23 17:51程銘莉
大連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二十大馬克思主義思政

程銘莉

(大連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盵1]27這一論斷關系到我們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持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復興偉業需要一代代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又起著一個關鍵的主渠道作用,開設目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鑄魂育人,引領學生堅定黨的理想信念,成長為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接力奮斗者。將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和實踐的重大任務。

一、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

青年學生確立堅定信仰、堅守理想信念的邏輯起點是具有科學正確的理論認知。作為黨的政治宣言,也是新時代行動指南的二十大報告不僅是政治文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富有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魅力、實踐魅力和品格魅力。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二十大精神,具有增進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筑牢信仰基石,學好科學方法論的重要價值意蘊。

(一)增進政治認同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進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這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偉大事業后繼有人的關鍵問題?!皟蓚€確立”是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決定性因素,能夠激發學生對分析和解決一系列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以及對二十大主題所確定的今后我們走什么路的根本性贊同。從歷史回歸到現實,產生緊密的邏輯勾連。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我們近五年和新時代十年所取得重大成就的全面回顧,蘊含著理性的自我認識,體現了國家發展進步的程度,彰顯了我們國家的制度優勢。尤其是新時代十年變革的偉大成就,主要體現在三件大事: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這三件大事在整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存在。在縱向的今昔對比和橫向的國際對比之中,能讓青年學生在宏大的時空背景下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對“中國之治”產生理性的認同,深刻認識新時代青年的努力方向和歷史使命,明確自己的使命擔當,從黨堅持發展創新的奮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堅定以青春之我建設盛世中國的信心決心。

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能夠結合二十大報告總結的成就,結合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探索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同的基本路徑。使青年學生了解我們之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歸因于我們黨對理論的創造和引領。使青年學生得到價值引領,在他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生活變化中,認識到盛世來之不易,從而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從歷史答卷中汲取智慧和底氣,從時代使命中感悟自身責任和擔當。在今后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踐上,我們前所未有地需要三個統一:統一意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功夫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力量?!盵2]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能以理論指導思想,以思想引領行動,肩負起提升大學生政治認同的重要責任,將課堂教育和國家發展兩個大局相結合,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激發青年學生對黨的理論的現實認同和情感共鳴,凝聚共識。

(二)筑牢信仰基石的需要

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是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略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將“理論”與“信仰”聯系起來,提出“理論信仰”這一概念,指出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必須有深厚的理論信仰作支撐[3]。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1]25??v觀黨的百年歷程,中國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發揮奮斗精神的結果。歷史充分證明,只有始終高舉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旗幟,才能始終把青年凝聚在黨的理想信念旗幟之下[4]。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在堅持真理追求、堅守理想信念中一路走來,正是這份信仰,支撐和激勵著我們黨不懈前行,書寫了百年奮斗史。新時代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這一思想是汲取了中華文化和時代精華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理想信念教育使我們更加主動,對于我們更好把握發展規律,更加充滿信心去開辟未來,都是至關重要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凝聚青年共識、匯聚青春力量的重要陣地,思政課的重要目標就是引領青年學生將信仰的偉力轉化為實際行動。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前進的力量首先是一種團結的精神力量,是一種廣泛自覺的共識。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能夠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增強斗志,凝聚全黨全國的集體智慧,凝聚創新開放精神的動力,凝聚改革發展的共同意志。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在理論的闡釋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百年征程中體悟真理的力量,深刻理解信仰是我黨百年輝煌中的內在動力,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困惑,找到發揚奮斗精神和實現學生個人價值之間的連接點。在實踐的感悟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個人成長的實踐中領會偉大奮斗精神,把真理和理想的堅定力量轉化為前行的奮斗動力,培養青年學生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定信仰信念的品格,并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長為心有信仰、胸有志向、肩有擔當、手有力量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拓者。真正做到把個人奮斗融入時代大潮中,把共同意志付諸實踐行動,做肩負時代重任、勇于擔當的民族復興偉業追夢人。由此達到二十大重要精神進課堂、進頭腦,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目的。

(三)學好科學方法論的需要

科學方法論是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重要問題。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的概括界定和闡釋是二十大報告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當中,結合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把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滲透到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當中,并把這種體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總結為“六個堅持”,充分反映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的繼承和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觀點和根本立場,放在“六個必須堅持”的首位,體現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堅持自信自立”,是對過去十年我們展現出精神意志的回顧與總結,也是對未來我們走好新征程所提出精神狀態的需要和要求。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我們未來繼續自信自強的歷史依據和實踐依據,繼續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則是我們在新征程上自信自強的思想依據;“堅持守正創新”是重要辯證法內容,守正守的是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正,創新是新的時代背景下解決新的實踐發展問題的新部署和新戰略,只有在守正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創新;“堅持問題導向”,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也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一個現實的著眼點。我們黨的理論是在不斷回答時代課題中創新發展的,國家制定方針政策戰略,都是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系統觀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二十大報告以邏輯整體構成一個大系統,體現了系統觀念的辨證方法;“堅持胸懷天下”是我們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重要科學思想方法。從適應世界革命大勢中成立,到洞察時代潮流作出改革開放重大決策,再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順應各種歷史變局之勢而為之,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的廣闊視野來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強調胸懷天下是馬克思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和世界歷史理論的內在要求[6]?!傲鶄€堅持”深入回答了當代中國和世界應該持有怎樣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現實性問題,是新時代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從理論、歷史、實踐邏輯層面來分析其中內在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使之成為學生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增強其從情感到行為的認同度。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觀點的傳授并不是主要的,方法論的傳授則是至關重要的。在具體融入中,教師要引導青年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學,重點是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讓學生學習掌握辯證思維能力,用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來看待熱點話題,清晰認識國情和世情、立足當前和長遠、把握重點和非重點的辯證關系,緊跟時代前進步伐,透過復雜的現象把握本質和規律,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和自覺,提升戰略思維能力,增強處理復雜局面和問題的本領,在基本理論理解、社會熱點關注、現實探索總結上相得益彰,真正使學生能夠知史、曉論、明德、悉責、立信。

二、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現路徑

(一)將黨的最新理論融入理論課堂,提升理論認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盵1]27青年大學生是實現復興偉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黨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課是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因此,教師要在二十大報告蘊含的豐富內涵和學生思想成長發展的需要之間找到契合點,切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理論課堂。

1.在理論課堂中講出內容背后蘊含的深層規律。教師要把二十大精神“是什么”的內容講清楚,使學生不僅要“知其言”,還要“知其義”,更要“知其原義”;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必然”[7]。要揭示出二十大報告表層內容背后蘊含的深層規律,讓講的道理經得起現實考驗,經得起思想的交鋒。例如講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重點并不在于講十年來的成就,而在于通過講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講出新時代發展進步的原因,要講出“兩個確立”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偉力。例如講黨的中心任務,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11。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到二十大報告黨的中心任務的新宣示,這是黨的思想成果的守正創新。守正是堅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守住最基本的方向;創新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的形勢,新的環境、新的任務,黨的二十大對黨的中心任務在守正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新的闡述在新時代主要表現為中國式現代化,在黨的領導下,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現代化。

2.在理論課堂中講出理論背后蘊含的思想力量。要在馬克思主義先進方法論基礎上理清道理的各個維度及其相互的關系,講出理論背后思想的力量,深刻領悟重大論斷背后的道理、學理和哲理。例如講透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就要講出理論的原創性和學理性,講出實踐成就背后真理的力量,講出政策背后道義的力量,講出我們黨行動方案背后智慧的力量,講出學生學習這個理論的重要價值,也就是講出學生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的這種方法論。同時,還要注意教學方式方法,把握好度的合理性,以教育的實效性作為轉移,因時而化,因時而進。引導學生透析事物的現象本質規律,辯證地把握矛盾的來源、現狀和演進的趨勢,從而堅定青年學生的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

3.在理論課堂中開闊國際主義視野。黨的情懷和胸懷體現在學生要有國際主義視野。通過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引導青年學生去面向世界、了解世界,不要局限于本國本土,要做到國內與國際的辯證。通過中國與世界的比較中來堅定“四個自信”。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以馬克思主義的廣闊視野來看待人類解放事業,“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8]。增強青年大學生的國際責任,拓寬青年的世界視域處理好“全球——世界”“民族——國家”“個人——主體”等多重向度之間的關系。并在關心國事天下事的基礎上,關注其后的發生根源,探究對人類未來發展的影響,判斷其中的是非曲直。運用在思政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形成的正確價值觀來抉擇指導自身行為。引導學生將個人、國家和世界發展的價值追求緊密融合,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聲音。

(二)以社會實踐課堂驗證所學理論,引領學生成長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盵1]27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站在實踐的高度上來講,基于實踐的變革講清楚理論的威力。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社會大課堂”?!吧鐣笳n堂”的核心問題是青年大學生在學習理論過程中要結合實際,親身參與到黨帶領人民奮發的實踐中,到社會實踐課堂去驗證思政課上所學到的理論,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領成長。

1.在實踐課堂中開闊理論視野。在立足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隱形課堂的作用,實踐教學結合上下功夫,開闊理論視野,提升思政課實效性。教師要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與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契合點,用好校史館、博物館、紅色革命場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實物“教材書”,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激情歲月。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赴延安時強調,“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每次來都溫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示?!盵9]這些“無字之書”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救亡圖存的光輝歷史,也承載著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這種通過現場體驗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領悟和驗證所學理論。例如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三個務必”,這是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主席首次提出“兩個務必”基礎上的重大創新。教師通過發揮紀念場館的熏陶作用,使學生在歷史與現實的互動中回味歷史、感悟當下,幫助學生感受“三個務必”是我們黨務必保持的優良作風和精神狀態,是決定黨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運的性質宗旨問題,在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三個務必”內容在青年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2.在實踐課堂中培育家國情懷。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的發展成就和基本經驗,我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1]6。實踐成就的獲得異常艱辛,體現了黨帶領人民群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性舉措和戰略性布局。思政課教師可以圍繞青年關注的科學、體育、經濟等熱點問題,邀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奧運冠軍、企業家等作為主講人結合親身經歷“講故事”,以個人成長來見證祖國的繁榮富強,引導青年學生深刻感悟黨的方針政策對發展的引領。思政課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大思政課”,通過去企業和廠礦參考考察,進行實踐調研,以小視角來透視大時代發展主題,引導青年學生從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變革發展與戰略安排,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激發青年學生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責任擔當。

3.在實踐課堂中樹立堅定信仰。二十大報告強調,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精準脫貧以后,怎樣走向共同富裕,是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問題。思政教師帶領學生走進鄉村進行實踐調研,將二十大精神與鄉村的教育資源銜接,查看村落發展的紀實資料,聚焦現實問題和發展困惑,通過鮮活的案例、身邊的活教材宣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讓所學理論不再靜止、被動,而是活起來。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體驗黨的民生政策,將感悟上升到學理的高度,從鄉村振興到中國式現代化再到共同富裕,引導青年學生更加明晰中國之治、中國之路、中國之理,不斷增強青年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感。

三、結語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許多新表述、新概括和新論斷,對于思政課起到系統性、整體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頂層設計作用。推進二十大精神進高校思政課的關鍵,在于領悟其內容的思想實質,把握我們擔負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從黨堅持理論創新的百年奮斗中汲取信仰力量,進一步凝聚起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共同思想基礎,發揮思政課凝魂聚氣的重要作用,引領青年學生從二十大精神中汲取智慧,接力復興偉業。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育教學中要與黨的二十大新提法對標,更新一些理論的表述,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由此凸顯我們用學術講政治,凸顯思政課的政治性、時代性和學理性。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殷切希望:要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在思想洗禮、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4]!要高質量推進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增強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引導學生以馬克思主義之火,點亮信仰之光。樹立科學方法論,使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加強四個自信,以更堅定的力量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猜你喜歡
二十大馬克思主義思政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