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低結構活動中主動學習

2024-01-23 11:07俞瑋黎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視力表字母眼鏡

俞瑋黎

基于兒童立場的教育支持,助推更多有意義的教育的發生,體現了對“幼兒發展優先”的價值追求。在低結構活動中,如何創設使幼兒感受到尊重和支持的環境,并通過多種材料的提供,激發幼兒游戲、學習的興趣與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對許多教師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下面,我以一個從小班持續到大班的低結構活動案例,來說說如何通過觀察和傾聽幼兒的興趣、問題和需要,不斷理解幼兒、走近幼兒,以游戲、材料、師幼互動架構起幼兒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的橋梁。

■一次視力檢查引發的游戲

入園后,小班孩子在幼兒園進行了第一次體檢,隨后便出現了各種模仿醫生查視力、量身高等行為。有的摸摸同伴的肚子,問問有什么不舒服;有的給同伴檢查視力,問“看得見嗎?是什么”……孩子們還將這種模仿行為遷移到了娃娃家游戲中。我設想:如果增加一些材料,孩子們的游戲會如何發展呢?于是,我在教室一角提供了與體檢時一致的兒童視力表以及體重秤、身高尺、醫療箱等物品。孩子們在這里比身高、稱體重、查視力,體驗相應的角色行為,“小小體檢中心”的雛形出現了。

■對自己的眼睛產生探究的興趣

一次,在“小小體檢中心”檢查視力時,有孩子開始好奇自己的眼睛長什么樣??吹胶⒆觽冮_始對自己的身體部位感興趣,我決定帶著他們探究自己的眼睛。我給他們每人一面鏡子,讓他們觀察、記錄自己眼睛的特征。他們觀察自己眼睛的細節,并通過比較發現了不同之處。有的說“我的眼珠很大很黑”,有的說“我的眼角紅紅的”,有的說“我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有的發現了“我的眼睛瞇起來了”等變化,有的還將眼睛腫、黑眼圈等與“我昨天睡得很晚”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如圖1)。

孩子們邊照鏡子邊互相比較,有了更多的發現(如圖2)。琪琪問楊楊:“你為什么要戴眼鏡?”楊楊說:“媽媽告訴我戴眼鏡才能看清楚?!辩麋鲉枺骸澳悄悴淮餮坨R看到的東西是什么樣子的呢?”

孩子們產生了疑惑:戴不戴眼鏡看東西真的會不一樣嗎?戴上眼鏡是什么樣子的呢?此時,我不能真的讓每個孩子都去戴一戴眼鏡,因為這會傷害眼睛。那么,如何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眼睛不好的小朋友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呢?我聯想到,植物角有用于觀察的凹透鏡、凸透鏡、平光鏡,用這一系列透鏡正好能讓孩子理解視力不好的同伴看到的物體是什么樣的。

孩子們透過平光鏡看物體時,發現與平時用眼睛直接看沒什么區別。他們透過凸透鏡發現物體變大了,遠處的玩具就像近在眼前。他們把兩面凹透鏡放在兩只眼睛前,發現面前的同伴好像變小了(如圖3)。一天,孩子們將五面凸透鏡豎著排成一列,想知道透過它們看物體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如圖4)。有的孩子基于之前使用一面凸透鏡的經驗,猜測這樣可以放大物體,可結果卻讓他們吃驚,原來不是鏡片疊得越多,看到的物體就越大、越清晰。此外,孩子還發現兩眼要用兩面相同的透鏡看才不會頭暈目眩。他們感受到兩只眼睛要相互配合才能看到更大范圍內的物體,才能看得更清晰。經過體驗,孩子們發現如果視力不好,需要戴上眼鏡,真的是太不方便了,原來眼睛這么重要,一定要好好保護。

考慮到家庭資源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鼓勵孩子們回家做親子小調查:“怎么才能保護眼睛”。第二天,孩子們進行了一次經驗分享。有孩子說:“我帶來了一本書,上面說多吃胡蘿卜、藍莓、開心果對眼睛有好處?!庇泻⒆诱f:“爸爸媽媽告訴我要多看綠色的東西,看電視、Ipad時不能太近?!庇泻⒆诱f:“奶奶說太陽太大時刺得眼睛都睜不開,不要對著太陽看?!边€有孩子說:“我爸爸是戴眼鏡的,他告訴我每看一段時間就要讓眼睛休息一下?!薄ㄟ^調查與分享,孩子們懂得了一些保護眼睛的常識。此后,他們將這些護眼經驗遷移到了日常生活中,平時注意用眼衛生。

■從“小小體檢中心”到“眼科醫院”

升入中班后,“小小體檢中心”仍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于是我保留了這個區域。

一次,在幼兒園進行常規視力檢查后,孩子們對于檢查視力這件事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小小體檢中心”的視力表前總是“大排長龍”。琪琪說:“我等了好久,再多幾個醫生就好了?!币烈琳f:“要是再多幾張視力表,就會測得更快?!?/p>

基于孩子們的建議,我在保留兒童視力表的同時增加了標準E視力表以及檢查視力用的小棒和遮眼板,以滿足孩子們的需求?!靶⌒◇w檢中心”漸漸演變成了“眼科醫院”。

孩子們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與此同時,我發現孩子們檢查視力的方法不標準。例如,一個“醫生”發現被測者看不見較小的一個字母E,便建議被測者:“你往前走兩步來看?!苯Y果被測者一直走到視力表前才表示看清了(如圖5)。這說明他們并不清楚測視力是需要保持一定距離的。又如,一個“醫生”指著從上往下數第四排的一個字母E,被測者表示看不清,“醫生”便馬上換到視力表最下面一行繼續提問(如圖6)。這說明他們并不明白字母E的大小與視力好壞之間的關系。再如,孩子們為了看清楚視力表,喜歡用兩只眼睛一起看,擋板的使用率很低,“小醫生”也不知道要提醒同伴遮住一只眼睛。

這時,我沒有立刻介入教他們正確的方法,而是繼續觀察他們的游戲,思考介入的必要性、時機和方法。在觀察了一周之后,我發現孩子們并不會隨著游戲經驗的增加而自然學會檢查視力的正確方法。我認為,孩子們只有真正了解自己視力的好壞,才會增強保護視力的意識,所以讓孩子們測視力時保持標準距離、使用標準的測量方法是有必要的。于是,我決定介入。

在一次游戲后的分享環節中,我邀請因近視而定期去醫院檢查的楊楊來告訴大家自己是如何測視力的。楊楊說:“醫生讓我坐在一把椅子上,這把椅子離視力表很遠,我要一直坐在上面,直到兩只眼睛都測好才能離開?!蔽易穯枺骸昂苓h是多遠?”楊楊說:“我不知道,椅子是固定的,不能動?!蔽依^續問:“那測視力的時候,醫生會先指大的E還是小的E?”楊楊指著班里的標準視力表比畫:“醫生會先指最上面的,就是指最大的E給我看,然后一排一排往下指,E也越來越小,一直指到我看不清楚為止?!?/p>

大班的視力檢查安排在中班之后,所以,我聯系了保健醫生,準備利用這次機會帶著孩子們去觀察醫生是如何給大班哥哥姐姐測視力的。他們發現每次醫生都是先指上面大的E,如果哥哥或姐姐說對了,醫生就往下指小一點的E。如果哥哥或姐姐沒說對,醫生就會再指一個同樣大的E問能否看清楚。等大班孩子測試完畢,我問:“哥哥姐姐剛才離視力表有多遠呢?”孩子們七嘴八舌,最后決定用尺子測量一下視力表到椅子的距離。我拿出一把米尺,幾個孩子便用“接力”的方法測量距離,最后發現差不多有5把米尺那么長。通過這次觀摩,孩子們知道測視力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還要遮住一只眼睛,并用手勢表示E的開口方向。帶著這些共同的發現,孩子們在后續的“眼科醫院”游戲中出現了正確的檢查視力的方法。

■對標準視力表的探索

視力檢查報告出來了,保健醫生給我的反饋是,我班孩子的視力檢查結果不佳率為26.6%。這一數據怎么會這么高?孩子們的視力真的這么不好嗎?我決定去探究其中的原因。經過和孩子們一對一的溝通與交流,我發現,小班時使用的是兒童視力表,上面是蘋果、鴨子、杯子、小魚、花朵等圖案,辨認起來相對簡單。而中班時使用的是標準E視力表,雖然在測視力前,我教過孩子們如何辨認E的開口方向,如何用手勢表示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但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有的孩子將E的豎線認成了指認標志,有的孩子對于辨認E的開口存在困難。最后我通過統計發現,有62.5%的孩子并不理解視力表的含義,由于他們對字母E的方向不清楚而導致檢查結果不佳。

在觀摩了哥哥姐姐檢查視力后,孩子們開始關注視力表的細節,產生了很多關于視力表的問題:為什么視力表上的字母有大有???可以有小花小鳥視力表嗎?字母E的排列順序有秘密嗎?有沒有彩色的視力表……我對孩子們的問題進行了記錄與梳理,思考如何在角色游戲中進一步激發孩子對視力表的探索愿望,促進孩子通過觀察以及與同伴互動進一步了解檢測視力的方法。

我嘗試將視力表拆分成一個個獨立的元件。我將標準視力表上的字母E拆解、打散,設想當孩子們拿著一個個字母E上下左右來回擺弄時,能更直觀地感受E的開口方向;我選取視力表上5種規格的E,將其做成磁性字母,并提供磁性底板,設想孩子們通過擺弄能理解視力表上字母按大小排列的意義;我還把磁性字母E設計成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如圖7),以滿足孩子使用彩色視力表的愿望。

(1)發現標準視力表上的E是有不同方向的

一天,有個孩子在磁性底板上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縱向排列了幾個字母E,并積極為同伴測視力(如圖8、圖9),但同伴提出了疑問:“你這個視力表有點簡單,E的方向應該不一樣才對??!”于是,他們參照旁邊的標準視力表,把從上到下的每個字母E調整成了不同方向的。就這樣,孩子們在拼擺視力表的過程中,知道了E是從大到小排列的,也觀察到字母E有上下左右四個開口方向。之后,孩子們經常會通過組合字母E來自制視力表。

(2)圖形視力表的創作

在輕松愉快、開放和諧的游戲氛圍中,孩子們擺弄材料的興趣得到進一步激發。一天,孩子們在磁性墻面上用不同顏色的字母E創作了特別的視力表(如圖10),有的拼了機器人,有的拼了小兔……孩子們發現不同大小的字母E也可以成為拼搭材料,呈現豐富的畫面。

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并不急于推動孩子的游戲,而是耐心觀察環境、材料會帶給孩子怎樣的暗示和啟發。

一天,一個孩子發現自己在磁性墻面上擺放的幾個字母E就像一朵花,由此決定制作小花視力表。他先用較小的橙色的E圍合出花蕊,又在花蕊外面用較大的紫色的E圍合出花瓣。最后,他用綠色的E連成一條直線來表現花莖,還在花莖兩側添加了葉子。另一個孩子在旁邊拼出一只蜜蜂加以呼應,說:“我的小蜜蜂來采蜜嘍!”

就這樣,孩子們將一個個字母E視作表達創意的元件,利用材料的顏色、大小、方向等相關特性繼續創作。孩子們天生就具有創造潛能,他們與材料發生了更多的互動。愛心、太陽、皇冠、汽車等有趣的視力表在孩子們手中誕生了(如圖11)。

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們都熱衷于拼搭,玩測查視力游戲的孩子變少了。這時,我需要讓孩子們回歸到測查視力的游戲中嗎?我發現孩子們在拼搭過程中能充分感知E字母的不同方向,這有助于他們正確測查視力。我還發現這一操作過程能調動他們有關幾何、測量、模式等數學經驗,也能提升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對于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最終,我決定不規定玩法,支持孩子們的自主學習。

■戴上彩色“眼鏡”測視力

孩子們的游戲不會一成不變,他們常常會想出各種新玩法。一天,有個孩子從“材料超市”拿了一張茶色玻璃紙在觀察。他告訴我說,媽媽在太陽很大時會戴上太陽鏡。我想,太陽鏡也是能保護眼睛的。如果在區域中投放一些彩色的眼鏡,在增加情境性和好玩性的同時是否會增強孩子們保護視力的意識呢?于是,我在鏡片顏色的選擇上進行了一些思考。孩子對鮮艷的顏色很感興趣,尤其對顏色疊加、過濾等現象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探索欲。那么,如果把紅、黃、藍三原色兩兩組合疊加,又會產生什么神奇的效果呢?最終我決定用彩色玻璃紙來自制紅、黃、藍三原色的“太陽鏡”并投放到區域中,讓孩子們初步感受顏色在疊加、過濾后所產生的變化。

這天,藍衣服男孩戴著紅色“眼鏡”指著黃衣服男孩說:“你的衣服是橘色的?!秉S衣服男孩說:“不對不對,我穿的是綠色的衣服?!痹瓉硭髁艘桓彼{色“眼鏡”。他倆摘下“眼鏡”后都笑了。材料讓孩子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在一段時間里,新材料“三色眼鏡”成了“搶手貨”,孩子們呈現了更多的探索行為。有時他們會同時戴兩副“眼鏡”,不同的顏色兩兩組合會變成第三種顏色。我鼓勵他們將新變出的顏色記錄下來。通過實驗,孩子們發現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的顏色疊加規律。

有時,孩子們會戴著彩色“眼鏡”測視力。經過嘗試,他們發現戴著紅色眼鏡去看同樣是紅色的字母時會看不清,而戴著紅色眼鏡去看藍色字母或黃色字母時會更清楚。他們就在這樣的游戲中初步體驗到了顏色的過濾現象。

■隱形視力表誕生

在大部分孩子對“三色眼鏡”變色的現象積累了一定經驗后,這個活動區域漸漸乏人問津。我在思考:是設法引入新材料進一步推進區域活動的開展還是暫時中止這個活動?回顧之前的經歷,我看到孩子們關心自己和同伴的眼睛,認識了視力表,了解了許多護眼小技巧,我更看到孩子們的無限創意,同伴間的合作與學習,以及他們探索材料時的專注與反復實驗時的堅持……鑒于該區域玩法多樣,有無限的可能,我給這個區域取名為“視力+”。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在資料區的一個新發現成了推進“視力+”區域活動的契機。他們對兒童畫報中的魔法紅色閃卡很感興趣,常常圍在一起用它看出書中隱藏的秘密。這天,圓圓指著書上的一角說:“這里有只海龜?!卑舶舱f:“沒有啊,我只看到許多紅色線條?!眻A圓移動覆蓋在畫上的由紅色玻璃紙制成的閃卡,說:“用這個紅色鏡片就能看清楚了!”透過閃卡,畫中隱藏的圖案果然顯現了出來。

我發現這些紅色線條既給孩子們帶來了探索的樂趣,也帶來了挑戰。孩子們被這一神奇現象所吸引,雖然并不清楚其中原理,但是通過反復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規律。例如,紅色閃卡能過濾畫上的紅色線條,而將隱藏其中的用藍色線條繪制的圖案顯現出來。

為了滿足更多孩子的需要,我把兒童畫報中的紅色線條圖案打印出來,貼在區域墻面上。當閃卡不夠時,孩子們就取來之前的“三色眼鏡”,邊看邊興奮地大叫:“我看到了一條魚?!薄拔铱吹剿堇锊刂粋€寶箱?!边@與孩子們測視力時的場景有些相似。朵朵受到啟發,翻出中班玩測視力游戲時的材料,模仿醫生的口吻對月月說:“現在我要看看你的視力好不好,這個圖案看得清嗎?”月月說:“看到了,是潛水艇?!倍涠鋼Q個地方指了一指,月月說:“用紅色眼鏡看不清,我要換藍色眼鏡看?!焙⒆觽冏园l生成的興趣讓“視力+”這個區域再度熱鬧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孩子們似乎已不滿足于找圖案了,他們希望能自己設計圖案。孩子們用字母E拼搭了不同圖案,可是如何讓拼搭的圖案隱藏到紅色線條后呢?為了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我通過反復實驗和對比,配合“三色眼鏡”設計、制作了紅、黃、藍三色網格紙(用彩色玻璃紙裁出若干1厘米寬的長條形,將其網格狀地排列在塑封紙內,塑封而成,如圖12)。我特意將彩色網格線條的粗細設計成與字母E的彩色邊框一致,還在網格紙四角鑲上磁鐵。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先在磁性底板上用彩色字母E拼搭出所設計的圖案,然后罩上彩色網格紙,讓圖案“隱身”。

投放彩色網格紙這一新材料后,孩子們與之產生了怎樣的互動呢?孩子們發現視力表字母的顏色在遮上彩色網格紙后會產生一系列變化,比如變色(藍色E+紅色網格=紫色圖案)、遮擋(紅色E+藍色網格=能看到紫色和紅色兩色圖案)、過濾(紅色E+紅色網格=圖案隱形)等現象。新的材料激發孩子新的創想,“隱形視力表”就此誕生,可見投放材料時需要給孩子留出“跳一跳”的空間。

這天,宇宇拼了一個長頸鹿的圖案,問萁萁:“你看得見這是什么嗎?”萁萁說是長頸鹿。宇宇接連拿來兩張紅色網格紙覆蓋在長頸鹿身上,問:“現在你還看得清是什么嗎?”萁萁說看不清。宇宇建議萁萁戴上紅色“眼鏡”。萁萁看了一會兒,說:“我看得清它的頭、尾巴,還有它的腳,但怎么看不見脖子了?”原來紅色“眼鏡”過濾了網格的紅色和長頸鹿的紅脖子,產生了脖子“隱形”的效果。

在“隱形視力表”游戲中,孩子們先自由創作視力表,接著探索字母元件與“眼鏡”、彩色網格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說孩子們在不斷探索視力表后將多種玩法進行了整合。孩子們的游戲還在繼續,更多的故事還在發生……

總之,在一系列游戲中,孩子們始終是游戲的主導者。在游戲的不同階段,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出不同的玩法,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們互相合作,解決問題,一步步推進自己的游戲。而我作為教師,則扮演著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適時給予回應和支持,推動孩子們多領域核心經驗以及學習品質的提升。

評析/上海市芷江中路幼兒園新梅園 管佳瑋

讓孩子表現自己,讓教師發現孩子

這是一個帶有鮮明的低結構活動特質的案例,我們看到教師用心用愛持續觀察、記錄著一群孩子從小班到大班的發展和變化。在這里,教育真正放緩了節奏;在這里,孩子們是從容的、愉悅的;在這里,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在真實地發生。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孩子在與材料的不斷互動中展現了無限的潛能,也看到教師深入觀察與理解孩子的游戲行為,并從材料出發對孩子的活動給予了有效的支持,促進了孩子的深度學習。同時,這個案例也引發了我們對孩子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關系的思考。

一、基于兒童特點的有意義的學習

1.基于經驗

首先,活動源于孩子。教師基于孩子對檢查視力角色游戲的熱衷、對視力表結構的觀察、對顏色變化現象的好奇,在追隨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創設了有利于孩子探索的環境。其次,內容源于生活。視力表、眼鏡等材料都來源于生活,教師創設開放性、互動性的環境,將活動內容內隱于環境、材料中,給予孩子自由選擇活動內容的空間和機會,為孩子創造了迎接不同挑戰和開展有意義學習的可能。

2.基于材料

低結構活動開放度高、探索性強、操作方便、玩法多樣,教師通過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進行個性化調整和改進,給予孩子充分表現自己的可能和機會。孩子從起初在“合作測視力”中認識視力表,到在“拼搭不同的視力表”中調動已有經驗進行想象、創作、表達,再到在“配置三原色眼鏡”中初步感受顏色疊加后發生的變化,以及在“形成隱形視力表”中進行經驗整合,深入感知和探索顏色過濾現象的神奇……活動中孩子各種自發游戲的生成,都是來自于他們對游戲的渴望,都是基于對材料的持續探索。

3.基于互動

首先是與環境的互動。孩子在開放性的環境中,自主探索材料的相關特性,并運用其特性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霸趺从眯虏牧蟻頊y視力”“可不可以做隱形視力表”……在與環境、材料對話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為孩子打開了智慧的大門。其次是與同伴的互動。在孩子與同伴的交流、分享、討論、質疑中,游戲才變得如此精彩和豐富,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在逐步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最后是與教師的互動。該系列活動是孩子在與教師的互動中不斷生成和發展的。教師適時地將問題“復雜化”,促使孩子更多地與材料發生相互作用,促進孩子的深度學習,引導孩子享受探索的無窮樂趣。

二、凸顯兒童本位的教師支持

1.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情境

成人視力表、兒童視力表的環境提示,測查視力區內容的不斷演進,都為孩子創設了富有情境性的活動環境,激發了孩子與之互動的興趣。在這種充滿挑戰性的情境中,教師將標準視力表上的元素進行拆解,引導孩子與“材料超市”等進行鏈接,投放與調整輔助材料,這些都為孩子的探究創造了條件,營造了自由寬松的探究氛圍,使孩子進入“在環境中產生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將因新舊經驗沖突而產生的新的挑戰融入環境中,引發深度學習”的良性循環。

2.提供適宜的“腳手架”

在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更是參與者和支持者。教師在充分融入孩子的活動、與孩子一起探索的同時,抓住孩子的興趣、問題和需要,充分考慮孩子面臨的挑戰,借助材料的投放和調整以及語言互動等方式,鼓勵并支持孩子將想法付諸實踐。在這個長程的游戲中,教師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教師的尊重讓孩子自信。孩子愿意面對挑戰,通過全身心投入和努力探索,不斷去克服困難,發展各方面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3.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孩子自由合作、自主游戲、自發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將游戲、探索的權利和機會交給孩子,支持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當孩子的游戲停滯不前時,教師耐心等待,給予孩子充分探索、操作和試誤的機會,并及時對孩子的成功給予積極反饋;當孩子的探索興趣被激發,他們進行自主自發的深入學習時,教師采用各種策略支持、回應孩子的需求。

總之,這個案例詮釋了“讓孩子表現自己,讓教師發現孩子”的理念,讓我們看到了教師如何智慧地破解“教”與“學”的難題,讓孩子享有更大的自主權,在“好奇—探究—發現—驚喜”的過程中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享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

猜你喜歡
視力表字母眼鏡
眼鏡布不是用來擦眼鏡的
近視者用“中距離視力表”檢查會高估視力
近視者用“中距離視力表”檢查會高估視力
眼鏡知識知多少
緩存:從字母B到字母Z
視力大法官——視力表
Landolt環形遠視力表與E字視力表在民航體檢檢測遠視力中的相關性研究
眼鏡為什么打了折還那么貴
都是眼鏡惹的禍
字母派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