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用商店(小班)

2024-01-23 23:33鄭永彭熙茜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易拉罐貨架塑料袋

鄭永 彭熙茜

設計思路: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材料的支持。繪本《無用商店》講述的是考拉問問用智慧將“無用”的物品通過二次利用,從而實現其新的價值的故事。該繪本故事主題鮮明、情節清晰,有助于啟發幼兒尋找“無用”材料與所需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嘗試“以物代物”。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以繪本為載體,借助情境演繹,引發幼兒對“無用”物品的關注及再利用,激發其創造性地使用游戲材料的愿望,讓幼兒在實現舊物不廢的同時體會到物盡其用的快樂。我們開展此活動除了希望能引導幼兒學會“以物代物”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向幼兒傳遞“珍惜資源”的生活態度,倡導資源再生和循環利用,萌發幼兒的綠色環保意識。

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知“無用”和“有用”,能根據已有經驗大膽想象并表達自己將無用物品變成有用物品的想法。

2.能根據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并掌握“以物代物”的方式與方法。

3.珍惜資源,樂于發現并改造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萌發綠色環保意識。

準備:

1.物質準備:以繪本《無用商店》為主要內容的活動用課件;稻草、筷子、剪刀、塑料袋、易拉罐、塑料瓶、彩色碎紙片若干;變廢為寶的藝術作品視頻;膠帶、剪刀、扎帶、垃圾桶等供幼兒操作的材料人手一份;根據繪本《無用商店》中涉及的物品及幼兒收集的“沒用的物品”布置的一個以“×”為商店標志的“無用商店”,借助貨架和“√”標志布置的一個“有用商店”。

2.經驗準備:在活動前期,幼兒與父母一同收集了“沒用的物品”,知道這些物品為什么沒有用了。

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導幼兒初步理解“無用”的概念

師:之前你們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一些“沒用的物品”,并把它們帶到了幼兒園,今天老師把它們布置成了一個商店。你們知道什么叫“無用”嗎?你們看看這個商店里什么東西是你帶來的?你為什么覺得它沒有用了?

幼:這件衣服太小了,我穿不上了,所以我覺得它沒有用了。

幼:這瓶沐浴露用完了,所以它的瓶子沒有用了。

幼:這雙襪子少了一只,沒辦法穿了,所以另一只就沒有用了。

……

師:(小結)看來這些小了的、壞了的、舊了的、不齊全的、用完了的東西,你們都認為是沒用的物品,通常你們都會選擇把它們丟掉。有一只名叫問問的小考拉,它看到這些東西被丟掉覺得很可惜,于是把它們收集起來開了一家商店,看,這就是這家商店的標志(教師出示“×”的標識并把它貼在貨架上),叫“無用商店”?!盁o用商店”到底都賣些什么?客人們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析:“無用商店”是借助幼兒收集來的“沒用的物品”布置而成的,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喚醒幼兒對這些物品的使用記憶,讓幼兒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對小班幼兒來說,他們是如何界定物品的“無用”的?他們能分得清什么是沒用的物品,什么是有用的物品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與幼兒展開對話,發現幼兒能從物品的外觀、用途、完整性等方面來定義物品“無用”這一概念,而這幾方面恰恰也成為接下來我們實現物品從“無用”變“有用”的突破口,有利于引發幼兒的觀點沖突,實現幼兒的觀點轉變。)

二、欣賞繪本,感知物品從“無用”到“有用”的轉變

1.以物代物。

師:(播放課件)母雞想給它的孩子們買一個軟軟的窩,問問在商店里找到了稻草給母雞做窩,稻草適合用來做窩嗎?為什么?

幼:適合,因為稻草是軟軟的,很舒服。

師:看來軟軟的稻草很適合用來做小雞的窩,母雞高高興興地拿著稻草回家了。

師:(播放課件)小豬想要一根指揮棒,請你們從“無用商店”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能夠當作指揮棒,為什么?

幼:這根筷子可以,它長長的,很像指揮棒。

幼:這根樹枝也可以當指揮棒,它細細的、長長的。

幼:吸管也是長長的,也可以當指揮棒。

師:(小結)原來只剩一根的筷子、折斷的樹枝、沒用的吸管可以根據它們細細的、長長的特點成為替代物,變成另外一樣東西繼續使用。(教師將只剩一根的筷子、折斷的樹枝、沒用的吸管這三樣物品從“無用商店”擺放到有“√”標志的貨架上。)

2.以物改物。

師:除了用替代的辦法,“無用商店”里的貨物還能怎么變成客人想要的東西出售呢?我們繼續來瞧一瞧。

師:(播放課件)蜜蜂想要一張床,問問找來找去只找到了一個易拉罐,你們覺得問問會怎么把易拉罐變成蜜蜂想要的床呢?

幼:可以用剪刀把易拉罐剪開,然后壓平,這樣就可以變成床了。

幼:可以把易拉罐壓扁,然后把中間部分壓下去,讓它的兩邊翹起來,這樣蜜蜂在床上睡覺時就不容易滾下去。

(幼兒邊說,教師邊改造易拉罐。)

師:(播放課件)山羊想買一件背心,“無用商店”里有背心嗎?

師:問問左找找、右找找,它找到了一個塑料袋,這個塑料袋能變成背心嗎?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教師把塑料袋放在身上比劃。)

幼:把塑料袋兩邊的提手綁在脖子上。

幼:把塑料袋下面剪個洞,套進去。

師:(小結)原來通過剪、折、卷等辦法,我們可以把沒用的塑料袋、喝完飲料的易拉罐變成我們所需要的物品,這樣它們也就成為有用的物品了。(教師將易拉罐、塑料袋放到有“√”標志的貨架上。)

3.組合創物。

師:問問真是個厲害的店長,它還有沒有其他的小妙招能夠把沒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呢?

師:(播放課件)小豬找到了一些彩色的碎紙片帶到“無用商店”,問問是怎么把它做成萬花筒的?

師:(播放課件)田鼠想要一個秋千,問問用了哪幾樣物品制作秋千?

師:“無用商店”里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用來制作秋千呢?

師:原來,看起來沒用的東西,將它們兩個或者多個組合在一起,也可以變成新的物品。

師:孩子們,現在你們覺得只剩一根的筷子、喝完飲料的易拉罐、彩色碎紙片、塑料袋等還是沒用的東西嗎?

師:是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原來沒用的東西可以替代或者改造成別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

(析:這個環節旨在借助繪本的情節線索,引導幼兒梳理出物品從“無用”變“有用”的三種方法,即“以物代物”“以物改物”“組合創物”,這三種方法是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活動前,我們引導幼兒精讀了繪本《無用商店》,并對其故事內容做了刪減與調整。例如,我們刪除了小班幼兒不易理解的“小兔購買開心物品”的故事情節;調整了原文中畫頁的順序,根據物品從“無用”變“有用”的三種方法將同類畫頁擺放在一起;為了便于操作,將原文中山羊購買碎葫蘆瓢調整成買背心,等等,使之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經驗水平。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學習方式,在進行繪本故事講述的同時還采取了現場演繹的方式,在“以物改物”“組合創物”的環節,教師及個別幼兒直接借助實物材料演示操作,凸顯了物品從“無用”變“有用”的過程,不僅為幼兒直觀地呈現出這一轉變的過程,也為下個環節幼兒對物品的改造起到示范作用。此外,該環節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一個無用物品經過替代或改造變成有用物品時,我們會將此物品從“無用商店”轉移到有“√”標志的貨架上,以此來觸發幼兒對物品屬性在認知上的轉變。)

三、舊物改造,實現變“無用”為“有用”

1.布置任務并提出要求。

師:“無用商店”還有這么多物品,這些物品真的都沒有用了嗎?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把它們變成有用的東西呢?待會兒小朋友們可以上來找一找、想一想,可以把你的想法跟老師、小朋友們說一說。老師這兒還給你們準備了剪刀、扎帶、透明膠帶等工具,你們也可以自己動手試一試、做一做。如果這些無用的東西能變成有用的東西,就請把它放在有“√”標志的貨架上。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請大家一起來把這些無用的物品變成有用的物品,看看誰的想法又多又好。(教師重點傾聽幼兒的想法,幫助個別幼兒完成物品改造。)

3.交流分享。

師:你剛剛用了什么方法把“無用商店”里的什么東西變成了有用的?(幼兒講述有“√”標志的貨架上物品的改造過程。)

師:“無用商店”里剩下的這些東西還可以變成有用的東西嗎?(教師引導幼兒針對“無用商店”里剩下的東西進行討論,并嘗試將其變成有用的東西,之后將物品放到有“√”標志的貨架上。)

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棒,把這間“無用商店”里的東西都變成有用的了,看來這些原以為沒用了的東西并不是真的沒有用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只要開動腦筋,就可以把它們變成各種有用的東西。

師:現在這間商店還適合叫“無用商店”嗎?我們可以給它取個什么名字呢?

幼:都是可以用的了,可以叫作“有用商店”。

(析:小班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周圍具體環境的刺激,離不開對具體材料的實際操作。因此,該環節主要是營造游戲情境,提供給幼兒親身體驗的機會,引導他們將所獲得的“‘無用變有用轉換方法”的經驗外化于行、付諸實踐。在情境創設中,我們引入了“×”“√”符號表征“無用”和“有用”,這一方面是想借助符號提高貨架的辨識度,幫助幼兒形成集合概念;另一方面是想讓幼兒更直接地體驗、多感官地感受并實現物品從“無用”到“有用”的遷移與轉換?!跋胍幌?、說一說、做一做”的過程中蘊含著幼兒對物品“無用變有用”的應用推理,有利于促進幼兒進一步理解、鞏固、構建起自身的認知經驗。在這一環節,教師主要的作用就是發現并接納幼兒的想法,鼓勵并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興致高漲、樂此不疲,涌現出的奇思妙想令人驚嘆,良好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更是促進了幼兒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從而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想象。)

四、拓展延伸,感受物品變廢為寶的魅力

1.播放幼兒的游戲視頻,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無用商店”里的東西都變成有用的了,真棒。前幾天在你們游戲時,老師發現好幾個小朋友因為缺少材料沒法玩游戲,你們看看“有用商店”里有哪些東西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師:孩子們,除了“有用商店”,我們班上還有個材料超市,里面也有許多材料,在游戲中遇到沒有材料或者材料不夠的問題時,你們也可以到這個材料超市來看看哪些東西通過以物代物、以物改物、組合創物,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游戲中的材料問題。

2.播放藝術作品視頻,欣賞變廢為寶的藝術美。

(教師出示裝在垃圾桶里的彩色碎紙片、空牛奶盒。)

師:最近老師在垃圾桶里發現了好幾樣材料,它們是撕碎的手工紙、丟掉的空牛奶盒,這些你們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在藝術大師的手里會變成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總結)生活中還有許多你們暫時覺得沒有用的、不起眼的東西,只要它是干凈的、衛生的、安全的,你們就不要急著把它們扔掉,可以把它們存放在班級的材料超市,也許你們在游戲中可以用得上,在區域活動中可以用得上,在美術活動中也可以用得上。

(析:習得物品“無用變有用”的方法并不是我們本次活動的終點,基于游戲而生發的活動最終又將回歸到幼兒的生活中去,幫助幼兒用獲得的經驗去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播放幼兒的游戲視頻,目的在于呈現幼兒游戲的真實狀態,啟發幼兒關注身邊的材料,善用低結構和半成品材料來解決游戲中“材料缺乏”的問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播放藝術作品視頻,目的在于提升幼兒生活中資源再利用的經驗,不僅僅是拓寬幼兒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從藝術層面讓幼兒領略廢物不廢、變廢為寶的魅力,從而引發幼兒對物品價值更深層次的思考,幫助幼兒懂得珍惜身邊的資源,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等。)

延伸活動:

1.組織幼兒收集身邊的“無用”物品,與幼兒一起豐富、完善、管理班級中的材料超市,并將這些“無用”物品通過改造,合理運用于游戲中。

2.開展廢物利用手工作品展,鼓勵幼兒動手改造“無用”物品,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猜你喜歡
易拉罐貨架塑料袋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我是一個塑料袋
邵國勝: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跨越
投資無人貨架適合嗎?
歐幾里得和塑料袋
一個塑料袋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電化學阻抗法預測油脂貨架期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
特定貨物運輸貨架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