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勞動“嗨”起來

2024-01-23 11:07徐芳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勞動家庭家長

徐芳

勞動教育一直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勞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還會對幼兒的性格發展、智力發育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我們不僅在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也希望引導和鼓勵幼兒在家時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我們從幼兒在家勞動時出現的問題出發,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

一、從“拒絕”到“接受”

我在班級里做了一項有關家庭勞動的小調查,結果發現中班幼兒很少參與家庭中的勞動。

幼兒1:我在家里不做家務的。

幼兒2:我在家和媽媽一起掃過地。

幼兒3:我家都是媽媽做家務的。

幼兒4:我很想幫忙的,但是奶奶說我越幫越忙。

幼兒5:上次我想幫媽媽掃地,但媽媽說我弄得亂七八槽的,我就不高興做了。

幼兒6:勞動很累,我不高興做。

那么,家長們對孩子參與家庭勞動持有怎樣的態度呢?我對家長們進行了訪談,發現家長們普遍不太重視讓孩子參與家庭中的勞動。

家長1:孩子在家看到我們在做家務,有時會主動幫我們一起做。

家長2:我們一般不太讓孩子在家勞動,我們大人做比較快。

家長3:我們家的家務基本上由爺爺奶奶包干。

家長4:我不知道可以讓孩子做什么,孩子有時候做了還會添亂,等他做完,我還要重新做一遍。

家長5:我家孩子在家參加勞動總是三分鐘熱度,有時候樂意做,有時候不樂意做。

家長6:我家孩子在跟吃有關的那些家務上比較愿意幫忙。

家長7:孩子回家后,我給他安排了很多興趣班,家務勞動就很少讓他做。

從這次小調查中,我發現了當前幼兒家庭中的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1.幼兒勞動的機會被剝奪了

從與家長的交流來看,一部分家長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教孩子學習學科知識方面,如學習識字、計算等,卻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一部分家長雖然在思想觀念上認可勞動教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價值,但實際上很少將這些認識付諸行動,原因無外乎是嫌孩子勞動是“越幫越忙”,擔心孩子在勞動時遭遇危險,心疼孩子吃苦受累,認為以孩子當前的能力不足以參加勞動。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那么小,哪能做什么家務,勞動是大人的事;有的孩子自己對參與勞動興致不高,家長也就不做要求了??傊?,家長的種種對勞動教育的錯誤認識導致了幼兒在家中幾乎不參與勞動。幼兒勞動的權利被剝奪了,幼兒缺乏參與勞動的機會。

2.幼兒勞動的興趣被扼殺了

幼兒剛開始嘗試參與家庭勞動時,由于受動作能力發展的限制,不會做、做不好或做得慢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家長會不耐煩地指責孩子是在“幫倒忙”甚至“搗亂”,繼而阻止孩子繼續參與。于是,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這些“聲音”中漸漸被消磨殆盡。

3.幼兒勞動的能力被否定了

家長們對于中班幼兒可以參與哪些家庭勞動、能夠做到哪種程度缺乏認識,常常從勞動的結果去評價孩子,進而否定孩子勞動的能力??吹胶⒆用鎸彝ブ械膭趧颖憩F出“不能”或“不愿”時,家長普遍感到缺乏有效的教育指導策略。

怎樣引導家長和幼兒做出改變,鼓勵幼兒從“拒絕”到“接受”,邁出參與家庭勞動的第一步呢?基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宣傳理念

目前幼兒在家很少參與勞動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缺乏科學的認知。因此,我們通過在線分享的形式,向家長宣傳我們的勞動教育理念。比如,推送微信公眾號文章,引導家長了解孩子參與家庭勞動的重要性;推薦家長收看教育部制作的“家庭教育公開課”,引導家長從科學的角度看待孩子勞動這件事,認識到勞動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品格養成和綜合素養提升,它既發生在家庭生活和學校教育中,也存在于未來的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領域,是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動。

2.梳理價值

家長之所以嫌棄孩子勞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往往從勞動的結果而不是從個體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勞動。我們開展勞動教育不是教孩子做得多好、多快,而是通過勞動給孩子提供很好的學習機會。很多家長沒有認識到,孩子是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勞動的。幼兒在勞動中會有許多發現:“我發現,洗碗時倒了洗潔精,水里會起泡泡,洗襪子時倒了洗衣液,水里也會起泡泡?!薄拔液蛬寢屢黄饎兇笏?,我剝的大蒜有8瓣的、10瓣的,我媽媽剝的有9瓣的,最多的還有13瓣的。怎么會不一樣多呢?”“我在給小花澆水時發現了一只瓢蟲,我想抓住它,但它有翅膀,一眨眼就飛走了?!薄拔壹茵B了一只鸚鵡,你們知道鸚鵡喜歡吃什么東西、要怎么喂嗎?”……以上這些都是幼兒參與家庭勞動后在幼兒園自發地與同伴分享的經驗??梢?,幼兒不僅是在勞動,而且是在勞動中學習,他們在勞動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有意義的探索。我們及時把這些觀察到的現象與家長們分享,引導家長們發現孩子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學習,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勞動蘊含著發展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的機會,孩子能在勞動過程中運用已有經驗,形成新經驗,這是“做中學”的最好體現。

為此,我們對幼兒勞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學習進行了一些梳理,制作成視頻資源,通過微信公眾號分期推送給家長,幫助家長更好地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指導,也讓孩子在勞動中感受更多的樂趣。

例如,我們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菜場、超市購買全家人的食物,帶孩子認識常見的食物,回家后請孩子嘗試給這些食物分類。我們給了家長一些建議:(1)可以和孩子交流:“你把這些食物分成了哪幾類,為什么這樣分?”根據孩子的回答幫助孩子提煉關鍵詞,如顏色、形狀、大小等。分類的方法不限,只要孩子能說出理由。(2)可以通過與孩子對話,引導孩子發現和了解日常生活中給食物分類的一些方法,比如,按儲存方式可分為能常溫儲存的、需冷藏的、需冷凍的,按儲存時長可分為易腐爛變質的、能長久儲存的,按食物種類可分為葷菜、蔬菜、水果、零食等,對于蔬菜還可以按食用的部位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等。

3.分享經驗

我們組織了“寶媽寶爸分享會”,邀請班級里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幾位家長來分享經驗,讓家長教育家長。幾位家長講述了自己在家和孩子一起做家務的小故事,更多家長由此意識到在家庭勞動中要允許孩子嘗試,鼓勵孩子探索,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無論是否成功),每當孩子做好一件事,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參與分享會的家長聽了這些勞動故事,看到了同齡的孩子在勞動中的表現和收獲,都感到非常激動,很想馬上放手讓自己的孩子試一試。我們便趁熱打鐵,鼓勵幼兒與家長共同討論自己在家庭勞動中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由此,我們梳理了一份適合中班幼兒的勞動清單。

二、從“被動”到“主動”

幼兒在家庭中有了勞動的機會,那么怎樣讓勞動這件事真正融入幼兒的生活,而不是“三分鐘熱度”呢?我們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一份勞動計劃書。然而,短短一周后,我們還沒來得及和家長一起為孩子們熱火朝天的家庭勞動場面而歡呼,就有不少家長反饋,孩子們之前高漲的勞動熱情已漸漸冷卻下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和幼兒進行了交流。

幼兒1:那個勞動計劃我一點兒也不喜歡,一直做這些,好無聊。

幼兒2:媽媽要我做的那些事一點兒也不好玩。

幼兒3:媽媽一直盯得我做,不讓我玩,好煩呀!

幼兒4:每天都要做這些,我不想做了。

幼兒的勞動熱情為什么才一周時間就消失了呢?幼兒為什么不愿意按計劃來參與勞動?對此,我向家長們發出了“靈魂三問”。

第一,計劃中列的那些勞動內容是幼兒自己喜歡的,還是爸爸媽媽決定的?

第二,中班幼兒做事的專注性、堅持性如何,在做計劃時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了嗎?

第三,固定不變的計劃是幼兒喜歡的嗎?勞動一定是任務性質的嗎?幼兒樂意被安排著完成勞動任務嗎?

通過家園溝通,家長們漸漸有了共識:要把勞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此,我們在班級里開展了“我最喜歡的勞動”的投票活動,幼兒都踴躍參與。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都喜歡幫廚勞動,因為他們覺得幫廚的過程很有趣,最后還能做出好吃的食物,是一項好玩又能馬上看到成果的勞動。此外,擺碗筷、洗碗、澆花等勞動也有不少幼兒喜歡。我們認為,幼兒剛開始嘗試參與家庭勞動,不妨就從他們感興趣的勞動開始,先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和勞動習慣,再循序漸進地增加內容、提高難度,讓他們挑戰不同的勞動項目。

于是,我們與幼兒進行了談話,對照勞動清單來一一分析,引導幼兒認識到清單中“為自己服務”的內容是每個人都要努力去做的,而對于“為家人服務”和“親近自然的勞動”,可以先從自己當前的興趣出發,每天堅持完成其中的1—2項,然后逐步嘗試挑戰更多的項目。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在勞動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讓他收玩具,他就一邊玩一邊收,有時玩得興起,可能就忘了收玩具這件事了;讓他掃地,他會一邊掃一邊拿掃帚當馬騎;他愿意自己洗襪子可能是為了玩水、玩泡泡……為此,我們通過一次家長沙龍,引導家長們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在討論中,家長們漸漸意識到,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就讓幼兒在勞動的過程中玩一會兒又何妨?而且,幼兒玩的過程何嘗不是在探索呢?要允許幼兒把游戲融入勞動過程,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引導、鼓勵幼兒堅持完成勞動任務,及時肯定幼兒的勞動成果,讓幼兒體驗到勞動是累的但也是愉快的。

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將勞動計劃書進行了升級,與家長約定:第一,自己的事要盡量自己完成,比如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洗臉刷牙,自己整理玩具;第二,清單中的其他勞動每天可以選做1—2項,可以根據興趣自主選擇,可以根據家庭生活的需要與家長商量著安排,也可以用抽盲盒、擲骰子等有趣的方式隨機選出;第三,選擇了一項勞動,就要堅持完成,累了歇一會兒、倦了玩一會兒無妨,但不可半途而廢。有的家庭還嘗試把家庭勞動打造成像游戲一樣的“闖關升級”模式,鼓勵孩子發起挑戰。比如,親子共同約定:只要一周堅持每天完成飯前擺碗筷的任務,就能在周末時跟媽媽學習包餃子;學會了按顏色(區分深色和淺色)和材質(區分棉質、絲綢、羊毛)給衣服分類后,就能學習“使用洗衣機”的新技能。這樣一來,幼兒不再覺得勞動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會為了達成有趣的目標而堅持。幼兒的勞動熱情在高漲,勞動能力在升級,家長也在此過程中看到了勞動給孩子帶來的收獲。

猜你喜歡
勞動家庭家長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家庭“煮”夫
熱愛勞動
戀練有詞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家長請吃藥Ⅱ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