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非藥物治療中風后遺癥恢復期臨床觀察

2024-01-23 09:13閔元萍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4期
關鍵詞:后遺癥舒適度中風

閔元萍

(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內科,江西 宜春 330699)

局部腦組織供血障礙是中風的主要誘發因素,會造成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進而損傷神經功能,導致致殘率及致死率上升[1]?,F階段,醫護人員在積極探索如何提升中風患者的生命質量。中醫認為,中風有“偏風”“中經絡”等范疇,發病機制分為2 個方面,即外因、內因,大部分中風為風寒阻絡證,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是其主要臨床癥狀[2]。在中風的治療中,中藥熏蒸、穴位貼敷、推拿等中醫手段具有悠久的歷史。近年來,中醫特色治療受到了臨床的日益關注,同時已經在中風恢復期患者的治療中應用,獲取了理想的效果[3]。本文統計分析了2020 年2 月—2022 年2 月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80 例的臨床資料,研究中醫非藥物治療對于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2 月—2022 年2 月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80例,依據治療方法分為中醫非藥物治療組、常規性康復治療組。中醫非藥物治療組40 例,女19 例、男21 例;年齡48~83 歲,平均年齡(65.25±10.47)歲;病程:0.5~2 個月11 例,3~7 個月29 例;中風類型:缺血性25 例,出血性15例;合并癥:高血壓病19 例,糖尿病15 例,高脂血癥12 例,其他9 例;既往史:吸煙20 例,嗜酒6 例。常規性康復治療組40 例,女18 例、男22 例;年齡49~84歲,平均年齡(65.86±10.28)歲;病程:0.5~2 個月12例,3~7 個月28 例;中風類型:缺血性24 例,出血性16 例;合并癥:高血壓病18 例,糖尿病14 例,高脂血癥13 例,其他10 例;既往史:吸煙21 例,嗜酒5 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有一定程度的肢體障礙、吞咽障礙等;(2)具有齊全的病歷資料;(3)符合中風后遺癥的診斷標準[4]。

排除標準:(1)器質性病變引發的行動不便或癱瘓;(2)依從性較差;(3)中途退出。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性康復治療組依據相關規定,適當引導患者的生活行為、飲食習慣等;督促患者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功能鍛煉,建立起正確的運動思維與習慣,并進行被動活動、感覺訓練,最終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逐漸恢復患者腦細胞;對褥瘡、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發癥進行積極預防,保持病房環境干凈舒適等。

1.3.2 中醫非藥物治療組(1)情志干預。對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行評估,采用介紹正面案例、宣教健康知識等方式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如果患者思慮過重,則適當指責或批評,使其將情緒宣泄出來;如果患者憂慮過度,則主動和患者溝通,引導患者回憶自豪、快樂的經歷,并督促患者家屬充分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給患者更多的關愛與耐心;如果患者擔憂、驚恐,則引導其思考以緩解情緒;如果患者怒氣難消,則為患者播放竹笛、古箏等婉轉的音樂。

(2)中藥熏蒸。選取牡丹皮、黃芪、赤芍、紅花等益氣養血活血中藥,煮沸后熏蒸患者全身,從而改善其周圍血液循環。

(3)穴位按摩。運用擦、按、推、揉等手法推拿印堂穴,揉搓太陽穴,按揉膀胱經;每天1次。

(4)穴位貼敷。依據患者臨床特征,選取化痰開竅、平肝潛陽的藥物,貼敷在穴位,每次選取約6 個穴位,貼敷8 h,每天1次。

(5)針灸治療。首先選取患側陽明經、督脈等主穴,頭部選取風府穴、風池穴、百會穴,上肢選取曲池穴、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肩髃穴,下肢選取環跳穴、委中穴、太沖穴、昆侖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陽陵泉穴。其次選取照海、八風、八邪、列缺等配穴,如果患者面癱,則加地倉、下關、頰車等穴;如果患者言語不利,則加通里穴、廉泉穴。常規消毒針刺穴位,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市吳中區東方針灸器械廠,蘇械注準20162200068)針刺,規格為40 mm×0.35 mm,依據患者的耐受程度控制針感,行針停止的指征為有痛感;三陰交穴45°斜刺15 mm,運用提插瀉法行針5 min,留針30 min,保證患者肢體不抽動;內關穴直刺15 mm,運用提插瀉法行針5 min,不留針,保證患者肢體不抽動;針灸其余各穴位,得氣后運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

(6)起居干預。保持病房適宜的溫、濕度,預防長期臥床引發的褥瘡或墜積性肺炎。

(7)飲食干預。督促患者積極補充膳食纖維、蛋白質,盡可能避免肥甘厚膩食物,并少食多餐。

1.4 觀察指標(1)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痙攣、偏身麻木、半身不遂5 項,每項0~6分,總分0~30分,表示由無至嚴重[5]。

(2)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分別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CSS)、Fugl-Meyer 評分量表(FMA)、Barthel 指數量表(BI)、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評價量表(WHOQOL-100)進行評價,總分分別為0~45 分、0~100 分、0~100 分、0~100 分,分別表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由無至嚴重、運動功能由差至好、日常生活能力由低至高及生活質量由低至高[6]。

(3)安全感、舒適度、滿意度。分別采用自制安全感、舒適度、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定,總分均為0~100分,均表示由差至好。

(4)臨床療效。評定標準:依據治療前后CSS評分,降低0~64%、65%~89%、90%~100%,分別評定為無效、有效、顯效[7]??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2

組患者的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痙攣、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評分及總分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評分及總分均低于治療前,且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痙攣、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 s,分)

表1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中醫非藥物治療組常規性康復治療組t值P值組別中醫非藥物治療組常規性康復治療組t值P值例數40 40口眼歪斜治療前2.14±0.32 2.12±0.36 0.263 0.794偏身麻木治療前1.86±0.23 1.90±0.14 0.940 0.350治療后1.02±0.311)1.61±0.231)9.667<0.001治療后1.16±0.171)1.67±0.231)11.278<0.001治療后0.94±0.141)1.35±0.281)8.283<0.001例數40 40治療后5.56±1.321)8.65±1.251)10.791<0.001治療后0.20±0.041)1.24±0.031)131.551<0.001言語不利治療前2.23±0.35 2.21±0.33 0.263 0.793半身不遂治療前3.56±1.14 3.54±1.12 0.079 0.937治療后2.14±0.321)2.86±0.411)8.756<0.001肢體痙攣治療前2.03±0.36 2.00±0.33 0.389 0.699總分治療前11.86±1.45 11.90±1.52 0.120 0.905

2.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比較治療前,2 組患者的CSS 評分、FMA評分、BI評分、WHOQOL-100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C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FMA 評分、BI 評分、WHOQOL-100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CSS 評分低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FMA 評分、BI 評分、WHOQOL-100 評分均高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比較 (± s,分)

表2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比較 (±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例數CSS評分治療前29.18±3.74 29.12±3.77 0.072 0.943治療后12.16±2.681)16.20±2.161)7.423<0.001 FMA評分治療前23.74±3.61 24.10±4.70 0.384 0.702治療后59.32±7.811)37.64±6.201)13.751<0.001 BI評分治療前27.33±4.74 26.40±4.33 0.916 0.362治療后62.46±9.671)48.67±8.331)6.833<0.001中醫非藥物治療組常規性康復治療組t值P值治療后84.23±9.361)79.23±9.521)2.369 0.020 40 40 WHOQOL-100評分治療前54.23±9.36 54.40±9.26 0.082 0.935

2.3 2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0.00%(36/40),高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的65.00%(26/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4 2 組患者安全感、舒適度、滿意度比較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安全感評分、舒適度評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安全感、舒適度、滿意度比較 (± s,分)

表4 2組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安全感、舒適度、滿意度比較 (± s,分)

組別中醫非藥物治療組常規性康復治療組t值P值例數40 40安全感評分97.43±1.37 81.08±7.97 12.787<0.001舒適度評分94.20±4.97 78.98±8.32 9.933<0.001滿意度評分94.02±5.13 76.53±9.14 10.554<0.001

3 討論

現階段,臨床仍然缺乏治療中風的明確特效藥,β-阻滯劑、他汀類等西醫常規治療用藥雖然能夠有效改善腦缺血癥狀,將腦水腫、血栓面積減小,一定程度改善的患者身體功能,但是由于中風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因此治療期較長。有學者[8]長期觀察了常規西醫治療中風患者的效果,結果表明,單獨應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具有較長的恢復時間,同時長期用藥還會引發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缺乏理想的效果。應該盡可能早對中風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近年來,在中風恢復期患者的治療中,中醫特色治療受到了臨床日益充分的重視。

有研究[9]表明,在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的治療中,中醫特色治療能夠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痙攣、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P<0.05),說明中醫非藥物治療中的中藥熏蒸、穴位推拿按摩、穴位貼敷等方法能夠從多層次對中風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為患者預后康復提供有利條件。究其原因,中醫非藥物治療可從神經、內分泌等方面對機體陰陽平衡進行調節,舒經活絡、調理血氣,從而調整患者臟腑功能,改善其病理狀態。

中風恢復期患者的部分運動功能在適宜條件下能夠有效恢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10]。本研究結果表明,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CSS 評分低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P<0.05),FMA評分、BI評分、WHOQOL-100評分均高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P<0.05),原因為中醫非藥物治療中的穴位按摩、穴位貼敷等能夠對患者周身臟腑功能、血液循環進行改善。并且督促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嚴格遵循先緩后快、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夠有效恢復患者機體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36/40),高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的65.00%(26/40)(P<0.05),原因為中醫非藥物治療有機結合我國傳統中醫治療理念和現代治療理念,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

此外,根據本研究結果,中醫非藥物治療組患者的安全感評分、舒適度評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性康復治療組(P<0.05),原因為中醫非藥物治療通過情志干預、向患者宣教健康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給予康復治療以充分重視,并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中風后遺癥恢復期患者中醫非藥物治療的效果較常規性康復治療好,值得在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后遺癥舒適度中風
基于用戶內衣穿著舒適度的彈性需求探討
春天的“后遺癥”
改善地鐵列車運行舒適度方案探討
預防中風應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沒有網絡消遣的后遺癥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某異形拱人行橋通行舒適度及其控制研究
腦便后遺癥應如何調治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