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道變遷視閾下的農村家庭養老研究

2024-01-23 06:13曹寶石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子女養老家庭

曹寶石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1)

孝是中國傳統倫理的根源和基礎,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源頭、根本和特征,以“孝”為核心道德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強調家庭、親情等倫理價值,使中國的傳統農村養老得到了較好的保障。然而,近現代以來,孝道文化在中華大地上被瓦解,孝心孝行逐步衰落,中國農村家庭養老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1 孝道與農村養老

1.1 孝道的內涵

在西周的銅器銘文中,“孝”字從老從子,象征老人扶子而行,象征年輕人攙扶族中老者?!稜栄拧め層枴氛J為,孝父母首先是能養,其次是敬,敬是比養更高的層次?!抖Y記·祭統》認為,生時奉養和死時葬祭是為人子者行孝的重要方面??鬃犹岢隽恕澳烙诟改钢h,可謂孝矣”的觀點,以及“無違”“無改”作為對父母的盡孝原則。孟子在談到世俗之孝時,列舉了五種不孝的行為,其中有三項與奉養父母有關[1];他還在孔子的“安老”思想的基礎上加以發揮,把家庭中的孝悌觀念推廣到了整個社會。

總結我國幾千年的孝道思想,可得出孝道的基本內涵如下:①養親。即子女從物質上供養父母,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②敬親。孝道僅停留在“養”的層面是不夠的,養育父母不同于養雞養鴨,也不同于養貓養狗等寵物。孝道要求對父母有精神上的關懷,有愛意和尊敬之心,才可以稱得上是孝。③侍疾。俗話說“久病無孝子”,真正考驗子女是否孝順,是在父母年老生病之時。侍疾是我國傳統孝道的一項重要內容,當父母生病時,子女必須悉心侍候、照顧,不能心生怨言,更不能大聲責罵,給父母帶來精神負擔。④立身。古人認為,無所事事、庸庸碌碌的行為都是對父母的不孝。相反,子女的個人發展及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則屬于一種孝行,這甚至還要高于一般的孝養,是一種光宗耀祖的行為。所以《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⑤葬親、祭親。子女“事親”包含“事生”與“事死”兩個階段。子女不僅要對在世的父母盡到贍養的義務和責任,而且要在父母死后辦好他們的喪儀祭禮,使父母入土為安。同時,要不忘祭拜、思念父母,不要忘記父母的恩德,這樣才能稱之為“孝”。傳統孝道最基本的合理內核就是養親,養親也就是家庭養老。[2]因此,弘揚孝道文化,有利于緩解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有利于建立和諧融洽的家庭人際關系,也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當然,我國古代的孝道尊老文化中也包含有一味尊老而抑少的片面性,從社會機制上來說具有保守性,在人際關系的地位、價值與尊嚴上具有老少不平等性。因此,我們今天在弘揚中國尊老文化、孝道文化精華的同時,應該棄其糟粕,構建新型的養老孝道觀。

1.2 傳統孝道中的農村養老實踐

縱觀我國歷史,國家和政府都高度重視老人,并通過給予優待、補助和榮譽等方面的政策,以表彰和鼓勵奉養老人的孝道行為,同時也對不養老及虐老現象予以譴責和懲戒。主要內容如下:①賜物。如漢文帝下詔,對年齡在80歲以上的平民老人,每月每人賜酒五斗,米一石,肉二十斤;對年齡在9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再賜絮三斤,帛二匹。明朝甚至把對老人的賜物定為了由國家保障的帶有終身性質的政策。②免征租稅?!缎绿茣な池洝分杏涊d:“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同籍者,皆免課役”。③賜予官銜或爵位。如《禮記·王制》記載“五十而爵”;魏孝文帝曾“詔洛、懷、并、肆所過四州之民:百年以上假縣令,九十以上賜爵三級,八十以上賜爵二級,七十以上賜爵一級”。④免予刑罰?!抖Y記·曲禮》中記載道:“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3]當然,在我國古代,國家和政府并非農村養老的主要承擔者,上述內容只是政府施行的一些仁政,通過這些政策和措施對傳統農村養老予以短期協助和風尚提倡。在傳統的中國農村,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都是在家庭里進行的,家庭是最基本的經濟單位,與老人聯系最緊密的也是家庭、家族和鄰里,因此自古以來,我國農村養老的直接承擔者一直都是家庭,由此也就形成了我國農村人獨有的“多子多?!?、養兒防老等思想,孝道思想也世代相傳?!赌鲜贰ば⒘x傳》等古籍中就收集了很多關于底層民眾養老尊老的孝行??傊?,政府對孝的提倡、父輩對孝的教育、家族鄰里的互助監督以及子女的孝心贍養,使中國的傳統農村養老得到了一個基本的保障。

1.3 現代農村家庭養老的特點與模式

1.3.1 農村家庭養老的特點

農村家庭養老是一種經濟、實惠、社會消耗少并且與子輩形成互惠的養老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農民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勞動時一般不需要供養。自古以來,中國農民就具有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優點。農村老年人除了身體確實不行或完全喪失勞動力,一般不需要子女或社會供養。到農村走訪,隨處可見七八十歲的老人在干活,甚至在田地里干農活,即使是90歲的老人也會幫著做力所能及的活計。所以家庭養老中的老人實際上幫子女承擔了大量的家務活,并非純粹地讓子女供養著。二是中國農民具有勤儉節約的品德,供養成本非常之低。農村老人一年的花費非常少,吃的東西大多數是田地里種的,而除了吃之外基本上不用花什么錢,穿著一年到頭難得買件衣服。與養育一個小孩相比,供養一個老人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三是農村老人一般身體素質較好,生病也不愿意住院。長年的勞作使農村人保持著較好的身體素質,平時有一些病也只是一些小病,如感冒、發熱、腹瀉、咳嗽,多數時候農村老人會自己弄點土方子吃,或者是在家里硬扛,熬一陣子慢慢也就好了,手頭稍微寬裕的老人才會去衛生院買點藥。農村老人很少住院,除非是大病或危及生命的急重病,他們一般都不愿意去醫院。也有很多老人在生大病時,為了不增加子女的負擔,選擇聽天由命,放棄治療。老人們往往覺得年紀已大,治愈無望,即使能夠治愈也會給子女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干脆不去。

1.3.2 農村家庭養老的模式

與傳統農村社會的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不同,當前多數農村老人都是自己居住,與成年結婚后的兒女一起居住的老人較少,與子女住在一起的多數是喪偶老人并且確實是行動不便難以自理了。通過調研發現,當前農村養老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兒主女輔型,即老人與兒子媳婦一起生活,女兒在過年過節時買點東西或拿些錢來看望一下父母。二是兒子輪流供養型,即父母在幾個兒子家里輪流供養,一般一個月一輪,或一個季度一輪,輪的時間太長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劉芳調研的一位老奶奶就說:“我在兩個兒子家輪著住,一個兒子家住5天,時間長了就住臭了,一個月太多,5天正好?!盵4]三是女兒供養型,指老人只生育了女兒或兒子殘疾等原因,由女兒負責供養。四是獨生子女家庭型,父母與子女都沒有其他選擇,也無法輪流。有些非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最開始是與最小的兒子一起居住,但隨著老人年齡越來越大,能做的活計越來越少,這種模式就難以為繼,最終變成輪流供養型。[5]

1.4 課題調研基本情況

本課題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1份,涉及北湖、永興、安仁、汝城、桂東、臨武6個縣市區。調研的老人中,有198位女性,183名男性。年齡分布情況為:60-69歲共161人、70-79歲共137人、80-89歲共64人、90歲以上共19人,分別占被調研人數的42.2%、36%、16.8%和5%(圖1)。文化程度情況為:不識字129人、小學179人、初中68人、高中(中專)5人,分別占被調研人數的33.9%、47%、17.8%和1.3%(圖2)。

圖1 調研樣本老人年齡結構分布圖

圖2 調研樣本老人學歷結構分布圖

2 孝道衰落背景下農村家庭養老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2.1 農村家庭養老的困境

2.1.1 經濟供養不足,老人生活困難

農村老年人經濟來源主要為自己勞動所得以及子女補貼,子女雖然會通過實物或現金給予父母物質支持,但與父母的實際需求相比遠遠無法滿足。盧雪梅對湖北宜昌252名老人調研顯示:有17.9%的老年人自評經濟狀況困難,41.7%的老人覺得經濟上沒有保障,33.7%的老年人擔心沒有生活費來源,41.8%的老年人擔心需要時沒錢治病。說明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供養不足[6]。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對10410名老人的調查結果發現,在農村里面,住在矮、小、舊、偏房中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爛的是老人,吃得最差的還是老人,農村里不贍養老人的狀況非常嚴重和普遍[7]。我們對湖南郴州381名老人的調研結果顯示:日常生活來源主要為子女的占73.75%,主要來源于自己勞動和積蓄的占19.7%。老人的花費普遍很低,月均花費在0—49元的占3.4%,50—100元的占11.3%,100—199元的占12.9%,200—299元的占19.9%,300元以上的占52.5%(表1)。月均花費在300元以下的占比接近50%,而且有223人次反映其花費主要用于醫療方面,有316人次反映其花費主要用于飲食方面,有59人次為服裝,即農村老人的花費主要用于解決溫飽問題和生病問題。僅有7人次勾選了休閑娛樂,表明絕大多數老人沒有閑余資金用于娛樂(表2)。

表1 郴州市部分縣市區60歲以上老人月均花費情況表

表2 郴州市部分縣市區60歲以上老人主要花費去向

2.1.2 生活照料不夠,子女互踢皮球

由于身體機能衰退、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對生活照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故年齡越大、身體狀況越差的老年人越希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當前,我國農村老年人存在生活照料嚴重不足的情況。據我們對郴州381名老人調研結果顯示:對于生病時覺得最大的困難是沒人照顧的有45人,占11.8%;對于生病時子女是否提供醫療費并帶去就醫,回答為否以及生大病時才會的有78人,占20.5%;關于子女是否定期給錢或給贍養費,回答過年過節才給、要了才給以及從來不給的204人,占53.5%,超過了半數(表3)。此外,一些多子女的老人經常碰到子女互相推諉養老的現象,一些輪流照顧老人的家庭在照顧到期后,不管父母意愿如何,都不肯再多留一天。老人生病也容易引起贍養爭議,正好要被輪流的子女認為是上一家照顧不周引起的,應由上一家來負責;而上一家則認為,說好輪流到誰家就由誰家負責,應負責所有的生活費用,包括醫療費,因意見得不到統一,父母像皮球一樣被子女踢來踢去,尊嚴受損。

表3 是否定期給錢或贍養費

2.1.3 養老過于功利,精神關懷缺失

精神慰藉情感關懷對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要求子女出于愛心敬意和報恩的心情行孝養老。當前,我國農村子女的養老行孝行為越來越功利,在父母身上還有便宜可占、有油水可刮之時,子女們會費盡心思拉攏,能刮一點是一點,能多占一點是一點,一旦老人喪失了勞動能力,生病需要花錢,特別是需要照料服侍的時候,就會被完全視為累贅和負擔。有些子女父母在世時不去行孝盡孝,老人過世后卻搞排場盛大的葬禮,修建氣派豪華的墳墓,祈愿死后的老人會保佑他們,說白了還是功利思想在作怪。我國農村老年人的精神關懷狀況非??皯n,根據對湖南郴州381名老人調研:對于現在農村年輕人在哪一方面做得好,回答為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的92人,僅占24.1%(表4);對于您最希望獲得子女哪些方面的幫助,回答為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的208人,占54.6%,超過了半數;對于子女是否經常與您交流,回答為不多、幾乎不交流、部分子女交流較多的186人,占48.8%,幾乎達到一半。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對北京、上海、成都、溫州4個城市進行整群抽樣調查結果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減少,子女與老人不交談的家庭約占23.3%,較少交談的家庭約42.7%,經常交談的家庭僅占26%。北湖區某村武姓婦女長年被兒子兒媳嫌惡,子輩甚至孫輩經常給老人下臉色,怨其為何不早死,給老人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負擔,產生輕生念頭,最終掉在農村廁所里面淹死,子女非但不覺羞愧,反而罵罵咧咧,怪老人死得太臟,給他們添了麻煩??梢?,精神關懷缺失現象已經非常嚴重。

表4 現在農村年輕人在哪一方面做得好

2.2 原因分析

2.2.1 傳統孝道觀念異化,功利主義養老盛行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子女對父母須遵循“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的思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反傳統運動使我國的傳統孝道文化被當作封建主義的余毒被全盤否定。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影響,以及電視、廣播、報紙、網絡、電影等對“成功人士”的解讀,年輕人逐步變得以金錢、權力為標尺和價值觀,特別是受到西方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想的影響,農村開始出現“實利化”“工具化”和“理性化”等傾向,道德思想嚴重滑坡,養老、尊老、敬老等思想日益淡漠,年輕人是否贍養老人,對老人是否尊重,取決于老人能否幫他們照看小孩,或是提供其他的幫助使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農村家庭養老已由代際反哺演變為“功利主義養老”。正如王思斌所擔憂的:“一種功利主義文化正在城鄉興起,部分人對道德和傳統價值的漠視引起人們深深的憂慮。在一些人眼中,個人成就評價的主要尺度只有財富與權力,這樣一種價值觀對城鄉社會和家庭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8]。

2.2.2 老人權威地位弱化,家庭地位邊緣化

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中提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也是當前我國農村家庭養老現狀的真實寫照。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社會,雖然老年人隨著年齡漸長不再參加農業生產或參加得比較少,但老年人的權威非但不會下降,反而會獲得一生中最高的地位,整個家庭的大事、小事都由老人決策作主,年輕人無論小到生活事務還是大到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一切都須遵從父母的意愿執行,老人對即便已經分家的子代家庭依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年長的父母對子代擁有無可爭辯的權威。老年人的權威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上,老人擁有包括土地、房屋各種資源在內的整個家庭的經濟大權,并由老人決策在子代中如何進行分配,不孝順的可以分得很少甚至沒有,這是老年人權威的核心基礎。二是來源于父母長期勞作所獲得的豐富的生產生活經驗。春種秋收,農活種植經驗非一日可得。三是來源于父母一輩子生活日積月累的人脈資源和人生智慧。然而,近現代以來,城鎮化和工業化的興起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依賴土地、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家庭經濟來源渠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年輕人早早地開始外出務工經商,所獲得的收入也遠勝于在家中守著兩畝薄田的父母,老年人在生產領域中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在家庭關系中地位式微,逐漸從主導地位轉為依附地位,傳統孝道賴以實施的經濟基礎不復存在。

2.2.3 教育方式有欠缺,家庭重幼輕老

主要表現在:一是家庭存在重幼輕老、重智輕德現象。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存壓力日趨增大,很多父母對孩子只重視智育,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好壞高低,而忽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一些父母嘴上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品德,要孝敬老人,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關心老人的所思所想所求,未能做到身體力行;一些父母重幼輕老現象嚴重,給子女的零花錢一大把,而一提到老人的贍養費則開始想盡辦法推脫,有些家庭老人一年的供養費還不如孩子一個月的零花錢;更有一些父母直接在言行上就對老人不尊重,輕則責罵,重則棒打,這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日子一久,便有樣學樣,形成了不尊重老人的行為。二是學校對孝道教育重視不夠、教育方式也有待改進。首先是課程內容上體現不夠。我國古代把包括孝道教育在內的德育放在了極其重要無可替代的位置,孩童入學時首先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塑造德行?!度纸洝贰肚ё治摹贰兜茏右帯返让蓪W教材家喻戶曉,孩子們日日朗讀,爛熟于口,內化于心。反觀我們現在開設的課程,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體現孝德內容的文章寥寥無幾,要有也是一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關心集體之類的高層次精神教育、意識形態教育,背離了人的思想精神由低層次到高層次逐步發展的進程。這好比一個小孩還沒學會走路,就讓他去跑,明顯是不可行的。同樣,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尊重、不去孝敬的人,何談愛祖國和愛人民。其次是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當前,我國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識點的教育,仍舊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灌輸教育和填鴨式教育等教育形式,所以盡管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內容,但實際上并未能內化為個人心中的價值規范與行為準則,理論與實踐未能有效融合。

2.2.4 制度保障功能弱化,鄉村道德輿論約束失效

歷史上,我國很多朝代都曾制定或頒布過一些關于養老的禮儀、禮遇和法規,老人受到從國家法律到家法家規、從國家尊老意識形態到社會尊老風尚、從讀書識禮到日常生活實踐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如先秦時期設有專門負責養老的官職;秦漢到清朝設有專門的居養機構,以養鰥寡孤獨老人;多個朝代以賜匾額、封績號、立碑坊、寫史志等方式來表彰孝子、孝行,有些皇帝更是親力親為,設“千叟宴”,建“敬老閣”,祭祖孝先,這些做法取得了明顯的道德教化效果。此外,傳統思想和家族勢力也對老人的權威地位起著有力的保障作用。如果一個家庭出現了子女不孝順老人的情況,或者出現因子女不孝導致老人自殺的事件,那么其子女不僅要面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抬不起頭來”,而且會直接受到家族嚴厲的指責,更有甚者會受到責打、孤立、剝奪家庭財產繼承權、從家族中開除等“懲罰”或“制裁”。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打破了傳統孝道倫理存在的政治基礎,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家國同構、忠孝一體的封建血緣宗法制度就此解體,家事和國事不再相提并論,養老成為家庭私事,尊老也不再提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來加以褒揚。政府從世代相沿的對養老問題的干預中退出,代之而起的是建立公法,通過法律制度來保障老人的權益,過去對不孝子孫的道德評判讓位于當今的司法判決。然而現實中,對于養老盡孝方面的糾紛,大多數老人并不愿意訴諸法庭,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基于中國人好面子、家丑不可外揚的傳統;二是世風日下,上訴后,一些鄰居非但不指責子女的不孝行為,不去勸導他們行孝養老,反而責怪老人未教育好子女;三是不管最后誰勝訴,訴訟費還得“自家人出”;四是從現實情況來看,老人即便訴訟獲勝也是得不償失,原先子女雖然不孝但多少還有些感情在,一旦訴諸法庭,子女便心生怨恨,對老人再無半點情分可言,除了將法庭判決應承擔的錢或物丟給老人外,子女與老人的關系形同陌路。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老人對不孝子女都是選擇忍氣吞聲,能過一天是一天,輕易不會上訴。鄉村調解委員會也傾向于“清官難斷家務事”,親戚、家族、街坊鄰居的輿論監督也越來越少,子女的不孝行為缺少約束和懲戒,孝道日益呈現“私人化”傾向。

2.2.5 兒媳家庭地位上升,婆媳矛盾日趨升級

近現代以來,廢除封建禮教,張揚個性,宣傳平等,婦女地位得到極大提升,男尊女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女性開始當家作主,撐起了半邊天。如閻云翔在對東北農村進行調研的報告中寫道:“村民告訴我,在40歲以下的夫妻里面,八成以上都是老婆當家。在30歲以下的夫妻中,所有家庭都被認為是老婆當家……”女性家庭地位的崛起是時代的進步、文明的象征,但也引發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一是離婚率逐步上升。盡管現代已由一夫一妻制取代了過去的男性三妻四妾,由自由戀愛取代了父母媒妁之言,理論上家庭應該更加和諧穩定,然而現實情況大相徑庭,相比古代,現在的離婚率可謂居高不下。二是媳婦不孝敬老人的現象越來越多,矛盾日益突出。在現代社會,媳婦與丈夫、與婆婆一樣,地位是平等的,不必像古代一樣,必須時時事事聽從公公婆婆與丈夫的吩咐。然而,近些年來也出現一些媳婦不履行養老義務、推諉養老責任,甚至帶動丈夫與子女一起不孝敬老人,使老人過著凄慘的晚年生活的現象,婆媳關系從一個極端到了另外一個極端。從古到今,女性基于性別、性格特征等原因,承擔著日常家庭事務、照顧老人小孩的起居生活等任務,是家庭孝道的真正執行者,可以說,盡孝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兒媳來表現和完成的。所以如果兒媳不孝順,那么整個家庭的孝道情況肯定不容樂觀。

3 加強孝道教育的對策研究

加強孝道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重視,社會配合,家庭、學校齊抓共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強孝道教育要注重幾個關鍵。首先,孝道教育的主陣地是家庭;其次,孝道教育最重要的影響人物為父母;再次,孝道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言傳身教;最后,孝道教育的關鍵對象是青少年、婦女。

3.1 重塑孝道在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并加以傳承和創新

近些年來,西方國家加緊了對我國文化、思想的滲透,我國也先后提出了建設先進文化、崇高文化等等,以宣揚我國文化,并與其分庭抗禮,但這些概念的通病就是大而空洞,字數太多,記不住。學者們則從語言手段、行政手段、文化評論手段等對西方外來文化進行了封堵,效果也并非理想。事實上,古代中國是一個文化輸出大國,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找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核心基礎——即孝文化,并發揚光大,這才是我中華文化抵御西方外來文化滲透和入侵的核心和基礎,才是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弘揚崇高文化的根本舉措。我國必須高度重視孝文化的重要性,將其與現代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結合,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型孝文化,并舉全國之力加以宣傳、教化和推廣,使其成為全民內化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使孝文化重新回歸中華文化的核心地位。

3.2 充分發揮父母的行孝榜樣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孝是一輩講給一輩聽、一輩做給一輩看。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和任期最長的老師,其所言所行對子女有著最重要的影響,父母自身的躬身行孝具有強大的榜樣和示范作用。所以對于孝道教育家長必須用自身的正面言行,通過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積極引導、以身作則、示范帶動,以產生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就餐時,教育孩子讓長輩先入座,主動給長輩盛飯;在觀看有關孝行的電影或電視時,不失時機地予以點評,告訴子女哪種行為是值得稱贊和效仿的,哪種行為是錯誤和應該杜絕的;在發現身邊有悖孝德的事例時,予以負面和否定的評價,并告之正確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吹?,有些家長要求子女要在自己年老的時候對自己好,給他們養老??墒?,他們自己卻常常對父母態度惡劣,嫌棄父母給自己丟面子,對父母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漠不關心。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本無聲的教科書,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在負面的榜樣行為下,子女很難養成好的孝道觀,也很難有好的孝道行為。

3.3 注重根據不同受眾群體分類教育、精準施策

教育并非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標準,要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特征進行分類教育、精準施策。首先,孝道教育要抓住青少年這個關鍵時期。青少年接受力強,喜歡模仿,正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必須加以大力教化培養。借鑒古代的經驗,要把《三字經》《弟子規》《孝經》《二十四孝》《論語》等孝道經典教材引入課堂,將其作為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核心教材和核心內容,使孩子們從小就熟讀熟知,并將這些內容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教育主管部門要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各個不同學習時期,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齡特征,強制性地開設孝道課程,推動孝道教育課程全面普及。其次,孝道教育要抓住孝道的實際執行者——婦女這個關鍵人物。在祖孫三代的家庭中,婆媳關系是家庭關系的基礎,婆媳相處和睦,則家庭井然有序;婆媳相處艱難,則家庭雞飛狗跳。對婦女的孝道教育著重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三個不同時期,綜合運用榜樣示范、因材施教、寓教于生活、循序漸進、獎罰結合等方法來進行教育,要突出家和萬事興、強調不孝對于家庭和子女的負面影響等關鍵點,要充分注重女性感性的一面,加大情感教育。形式上,可針對女性特點,編撰適合婦女同胞的通俗讀物、歌曲、小說、電影等,激發婦女共鳴。

3.4 突出加強公共輿論的道德監控作用,眾口鑠金

首先,政府要加強組織引導。各級政府要在農村中大力倡導敬老、養老,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形成從上層領導到社會百姓都躬身行孝、尊老敬老的環境和氛圍,使不孝者無處藏身,使任何人都找不到不孝的理由,使孩童從小耳濡目染,自然形成孝道的觀念與行為。對于不孝道的行為政府要主動予以勸導、調解,并號召鄉村鄰里共同批評、譴責之,使群眾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惡果,通過這種人言可畏、眾口鑠金的方式引導農村村民自覺地接受社會輿論的道德裁判,保持良好的孝心行為。要舉辦中華慈孝節,大力開展感動中國十大孝子、中華好兒媳等評選活動,對獲選的孝子賢媳予以表彰,并在趕集日在集市公開召開表彰大會,讓他們上臺領獎和發表感言,讓他們感覺到有面子、有榮耀,要摒棄簡單地在門檻上掛個牌子的做法。其次,媒體要加強宣傳推介。各媒體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加大孝心孝行的宣傳,比如:廣播可播放一些孝子孝女故事;電視和電影可專門拍攝孝道電影或孝心人物紀錄片;送戲下鄉要精選適合農村群眾的孝道電影;報刊可開創孝道理論專欄;互聯網則可綜合運用以上各種手段加強孝道宣傳。政府可對每種不同的媒體每年要達到多大的孝道的宣傳量或宣傳版面進行明確規定,并對娛樂八卦、明星頭條等的宣傳進行適度控制。最后,將孝德納入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考核。對于不孝的人員要從職務職稱、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約束,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工作的不孝職員在考核中予以一票否決;在企業單位工作的不孝職工要予以扣減工資福利待遇甚至不予聘用,以推動形成尊老、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促進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

猜你喜歡
子女養老家庭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家庭“煮”夫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戀練有詞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